</p>


    (謝謝書友‘偶得一智’的月票!)


    朱宏三看到中國第一個平等合約在自己手中簽訂完畢十分高興,畢竟現在自己按照那些臭老九的說法也算名垂青史了。以前朱宏三沒成事的時候對自己身後名不在乎,愛怎麽滴怎麽滴,命都沒有了誰還能管那些?但是自從他占了南京以後越發的注意起自己的形象起來,畢竟他也不想被那些臭老九重重的記上一筆,朱宏三希望以後自己不要被記成暴君、昏君,最起碼要弄一個神武中興才行。


    朱宏三對張煌言說道:“玄著啊,今天有什麽緊急的奏折?”


    現在前方戰事已停,各方都在處於舔傷口的階段,現在各省報上來的奏折大部分都是有關民生的,比如福建沿海七月份遭了台風,需要朝廷撥下錢糧救濟;還有浙江錢塘江海潮為患,需要整修;江西南昌城市破敗,需要錢糧整修城牆,反正到處是需要銀子。


    朱宏三看到這些腦袋都大了,全國百廢待興,自己現在占領的還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如果以後北伐中原成功,北方那些戰亂十幾年的省份可怎麽辦?現在國庫沒銀子,對於各省的請糧折子隻有一個辦法,發動當地富戶募捐。


    朱宏三隨手翻了翻幾十個奏折,問道:“除了要錢要糧的那有什麽?”


    張煌言中奏折中挑了一個拿出來雙手獻給朱宏三,說道:“陛下,這有一個江蘇省按察使發來的求援折子,在七月四日,江蘇巡海道副使盧若騰在長江外海發現五艘海盜船,七月十日蘇州府寶山所報急,有五百餘人的倭寇登陸劫掠地方,不過已經被駐守在崇明的海軍擊退,斬首三百餘人!經過審訊這些海盜大部分來自倭國!”


    朱宏三一聽這些海盜來自日本就是眼睛一亮,怎麽忘了自己身邊還有一個日本?日本雖然不富裕,但是也比戰亂紛紛的大明要強,不如派兵去日本搶點銀子和糧食可好?


    朱宏三聽張煌言說完怒道:“這幫小日本,就他娘的會趁火打劫!玄著,你下命令,命在崇明的海軍派出五艘船,帶上陸軍的三個團,去日本那個什麽薩摩藩,問問他們的大名到地怎麽迴事?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張煌言不管朱宏三的胡言亂語,他知道皇帝這是生氣了,準備對日本動手。


    中國與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帶水,自古以來就是唇齒相依的鄰邦,曆史上有過漫長的蜜月期,如漢唐。也有過水火不容的時候,後者最典型的莫過於元朝時忽必烈的兩征日本,其聲勢浩大,規模可謂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國的時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過進攻日本的打算。


    當然朱元璋要攻打日本並不是吃飽撐的沒事幹,“倭寇”才是朱元璋想要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倭患”一直貫穿了整個大明王朝,盡管在後期有諸如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的一力抗擊,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時期,連續三次發布鎖國令的時候,“倭寇”才真正意義上在我國東南沿海絕跡,“倭患”也才真正解決。


    早在朱元璋統治的洪武時期,倭寇就長期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騷擾。據統計,洪武年間有記載的倭寇入侵達四十四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過兩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可謂殫精竭慮,絞盡腦汁。


    洪武元年,朱元璋派永嘉侯朱亮祖鎮守廣東,在沿海要地設置衛所,派兵防守,同時發國書給日本諸國(當時日本正處於分裂的“南北朝”時期)表達了自己希望與日本諸國建立睦鄰友好關係,一起消滅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願望。但當時的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詮以“倭寇乃九洲海賊所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為由予以搪塞。洪武二年,著眼於長遠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楊栽等七人出使日本,並親自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威脅“倭寇”。接到信後,日本國的懷良親王大怒,斬殺明使五人,其他的悉數扣留,朱元璋的這一次交涉毫無成果可言。


    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萊州府同知趙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趙秩經過一番驚險的周旋和唇槍舌劍後,終於軟化了懷良親王的立場。懷良親王派和尚祖來捎帶了大量的貢馬和土特產向明朝“奉表稱臣”,而且還送還了七十多個被倭寇抓去的中國人。朱元璋十分高興,在皇宮設宴款待日本來使,並賞賜了大量的財物。考慮到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朱元璋還派了八個和尚護送祖來迴國。但是朱元璋對當時的日本缺乏最起碼的認識,他高估了懷良親王的影響力,懷良親王隻是一個親王而不是國王,他的意誌並不能代表整個日本國的意誌,那麽當時最有勢力的日本國王是怎麽想的呢?說來還真是湊巧,這位仁兄的想法正好與懷良親王相反,他並不認為跟中國交好是一件多麽急切而急需解決的事。於是這次曾給朱元璋帶來希望的交涉就這樣再次擱淺。


    後來日本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朝貢,但因為這些多是地方實力派官員貪圖大明朝的賞賜而搞的私人活動,沒有正規的表文和印信,所以朱元璋都不怎麽搭理。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來貢,情況同前幾次一樣也是沒有表文,但帶了一封日本征夷將軍源義滿的奉丞相書,文章寫得極其囂張,朱元璋看後很不開心,便拒絕了日本的朝貢。


    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來貢,朱元璋又一次推卻,並讓禮部寫了一封信責備日本國王和他們的那個征夷將軍:“王居滄溟之中,傳世久長,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環海為險,限山為固。妄自尊大,肆毀鄰邦,縱民為盜。上帝將假手於人,禍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與王。王若不審巨微,效井底蛙,仰觀鏡天,自以為大,無乃構嫌之源乎?”。日本不甘示弱,也迴了一封極其強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裏,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昔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朱元璋看了這封表文大怒,史載“帝得表慍甚”,但考慮到元朝兩次出征日本損兵折將的前車之鑒,朱元璋忍住了這一口惡氣。雖然如虎將李文忠者也曾建議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沒有率領大明朝的舟師東渡。不過這一件事後,朱元璋改變了以往企圖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為在內部積極設防,在沿海各地加強防守和衛所建設等,盡量減少倭寇造成的損失。最後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為由,於洪武二十年果斷地斷絕了跟日本的往來。把日本列為“不征之國”,永遠不準日本來中國貿易,並把這寫入了傳給後世子孫萬世不變的《皇明祖訓》中。正是在這同一本《祖訓》中,日本還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國之一。


    張煌言熟讀史書,是知道這段曆史的,所以他在聽皇帝要對日本動手後趕緊說道:“陛下,當年太祖高皇帝將倭國列為不征之國,已經寫進皇明祖訓。陛下如果遠征日本,容易授人口實啊!”


    張煌言擔心不無道理,當年蒙古占領南宋後,用南宋那隻全亞洲最強的水師遠征日本,都弄個铩羽而歸。當年朱元璋也想和日本照量照量,也害怕步了蒙元後塵,才讓日本苟活下來。現在中原戰亂不休,朱宏三想要派幾千人就去攻打日本,實在有些不知量力了!不過張煌言自然不能說皇帝不自量力,而是提出朱元璋的皇明祖訓,希望朱宏三能借這個梯子下台。


    哪知道朱宏三想的和張煌言不一樣,朱宏三現在窮的恨不得拉完屎舔手指頭,邊上這麽大一塊肥肉不上去咬幾口實在說不過去,也不像朱宏三那種睚眥必報、雁過拔毛的性格。


    “玄著,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下旨吧,命趙國良帶領三個團,還有海軍的五艘軍艦出發!趙國良為日本派遣軍提督!欽此!”


    張煌言雖然身為皇帝的軍機處領班,但是軍機處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大秘書,皇帝定了以後他們隻有執行。張煌言沒辦法問道:“陛下,那給倭國國王下的聖旨用什麽名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限無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限無敵並收藏明末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