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錢哪能一成不變, 若那樣廚子豈不都跑光了。別看他們平時說得仁義, 但凡有些地方照顧不到,一個比一個叫得兇。」
聽他旁敲側擊廚子的工錢,劉永安暗忖恐李師傅等人已經將自己暫壓他們薪銀之事說了出來,如若咬口不認到時萬一當麵對峙反而事情更糟。
須臾間腦海中便將應對之語想了個徹底。察覺曾子辰的神色尚好,接著繼續道:
「是不是李師傅跟你說暫壓半月工錢之事了?姥爺不瞞你,確有此事,可我也有自己的考量,城裏雖說不缺廚子,可若短時間雇上合適的人也非那般容易,扣押工錢為了防止他們突然不聲不響離開,影響酒樓生意。」
曾子辰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仿佛扣押廚子的薪酬乃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心底冷嗤一聲父親在時怎沒聽說暫押工錢的事情。
退一萬步就算為了酒樓好,可也不能連個招唿都不同他這個少東家打,待商議好後再行決定。
從方才廚子們的反應他明白目前酒樓差不多被劉永安掌控,此刻若當麵與其撕破臉起不到任何作用,曾子辰抿抿嘴低聲道:
「李師傅他們皆酒樓老人,用此法子難免傷了大夥的心。短時間或許起些作用,長此以往必出岔子,以後不要再這樣了。」
劉永安見他快速地翻閱完帳本,沒提起其他方麵鬆口氣後,故作無奈:
「雖說這酒樓如今姥爺在幫忙打理,可到底它姓曾,用不了幾年就該交到你手裏。既然你都開口說了,我若再堅持反倒兩頭都落不到好。」
麵對口心不一的麵前之人,曾子辰頓覺反感至極,不願繼續同其敷衍下去。
自知向其詢問酒樓經營狀況也得不到真實迴答,應了幾句客氣話,揣上帳本抬腳向市肆走去。
時隔一年,帳目上的進項無法再找食客對證,可柴米油鹽的價格在清平年間浮動應該不會太大。
縱使自己沒時間兼顧酒樓經營,可也得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再如聾似瞎被旁人蒙蔽。
……
「今年文富不在這幫襯,可有你們忙的。」
進了城沒多久,郭氏和小杜氏分開,前者去了秦家二郎的食肆,後者卻來到秦家三郎的生煎鋪子裏。
小杜氏買了碗稀飯,坐在陽棚下跟秦三郎夫婦閑談。
悶頭忙著做事的秦三郎笑笑沒作答,妻子曾氏抽空應說:「起初那幾日像打亂仗似的手忙腳亂,往後日子不覺有啥,棉種點土裏了?」
「過兩日,棉籽還沒浸上呢,你姑子人家倒大膽得很,早種上了。如今在縣城擺攤賣煎餅,瞧我這記性估摸你們早就知道了。」
食鋪裏人來客往,慌得秦氏兩口子都沒空和她搭話,側著身子的小杜氏眼見銅板嘩嘩不斷往錢匣子裏落,眼熱心燙,暗悔當初她和丈夫怎沒想到來縣城租鋪子做個小買賣呢。
好一會,後知後覺的曾氏接過閨女秦桃遞來洗刷好的碗碟轉頭問:「嫂子,你方才說啥?」
「我說秀萍正在前頭二郎鋪子裏擺攤賣煎餅呢。」小杜氏笑著說,隨後眸光轉了轉:「你家鋪子租幾載了?每月租錢多少?」
陳設碗碟的曾氏身子頓了頓,側頭笑睨著小杜氏:
「不提沒覺得,眨眼都六七年了。鋪子的主家同我們相熟,一直比照當初的租錢沒漲,連鋪帶院一吊八百錢,擱市價少說兩吊。嫂子是不是也開始動心思了?要我說凡事趁早,指不定再過兩年擠成啥樣呢。」
小杜氏聽聞她的話,心念一動,嘴貼碗沿幾口喝光稀湯寡水的白米湯,抹抹嘴周起身走近曾氏主動幫她幹起活計。
「對著妹子的麵嫂子不說假話,前兩年義林成親把家底差不多掏空了,去年掙得幾個銅板將街坊親戚的錢還清,如今甭說每月一兩吊的租錢拿不出來,便是日常柴米油鹽花銷也得算計著花。」
曾氏暗下撇撇嘴,心說誰信你沒家底,盡管她和丈夫極少迴秦家灣,可每次婆婆來幫忙總會說些家常理短之事,其中自然有小姑子的種種。
再者鍾家大郎在京都運河碼頭幫棉坊裝卸包裹可不少掙銀子,那份活計還是二叔出麵說和的。
悶聲發財做人低調的曾氏安慰著手腳利索的小杜氏: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嫂子甭看我家食肆現今買賣尚可,逢小集時冷清恨不得案板上落塵灰,但租錢照樣得往裏貼,俗話說睜開眼銅板便開始往外撒,有時急的還不是滿嘴起燎泡。」
她說的話正中小杜氏下懷,壓下喜意:「嫂子想個主意你看行不?」
第45章 合夥想法
曾氏聽小杜氏說有主意, 眼皮突然跳一下, 笑容情不自禁的僵了僵:「街肆上的鋪子都這樣,若真有好法子,怕大夥早想到了。」
小杜氏感知對方的話語不冷不熱, 滿腔期待被澆滅大半, 覷一眼曾氏掩下尷尬道:「妹子, 話也不能這樣說。你若不信,那嫂子就不多嘴了。」
說完, 暗道怪不得秦氏選擇在秦家二郎鋪子裏擺攤,原來也知她三嫂子為人小氣,不願讓旁人沾丁點便宜。
「我是咱鍾家村的閨女,咋會不知道嫂子是出了名的能人, 比起來連我那小姑子也得靠後三分。嫂子好心,妹子怎會不願意聽?」曾氏察覺自己的口氣有點硬,忙緩和道。
聽她這話, 小杜氏覺得對方是在嘲諷自己, 心生氣惱, 愈發沒有繼續下去的欲望,誰知待會又要吐出什麽難聽的話語傷她。
聽他旁敲側擊廚子的工錢,劉永安暗忖恐李師傅等人已經將自己暫壓他們薪銀之事說了出來,如若咬口不認到時萬一當麵對峙反而事情更糟。
須臾間腦海中便將應對之語想了個徹底。察覺曾子辰的神色尚好,接著繼續道:
「是不是李師傅跟你說暫壓半月工錢之事了?姥爺不瞞你,確有此事,可我也有自己的考量,城裏雖說不缺廚子,可若短時間雇上合適的人也非那般容易,扣押工錢為了防止他們突然不聲不響離開,影響酒樓生意。」
曾子辰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仿佛扣押廚子的薪酬乃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心底冷嗤一聲父親在時怎沒聽說暫押工錢的事情。
退一萬步就算為了酒樓好,可也不能連個招唿都不同他這個少東家打,待商議好後再行決定。
從方才廚子們的反應他明白目前酒樓差不多被劉永安掌控,此刻若當麵與其撕破臉起不到任何作用,曾子辰抿抿嘴低聲道:
「李師傅他們皆酒樓老人,用此法子難免傷了大夥的心。短時間或許起些作用,長此以往必出岔子,以後不要再這樣了。」
劉永安見他快速地翻閱完帳本,沒提起其他方麵鬆口氣後,故作無奈:
「雖說這酒樓如今姥爺在幫忙打理,可到底它姓曾,用不了幾年就該交到你手裏。既然你都開口說了,我若再堅持反倒兩頭都落不到好。」
麵對口心不一的麵前之人,曾子辰頓覺反感至極,不願繼續同其敷衍下去。
自知向其詢問酒樓經營狀況也得不到真實迴答,應了幾句客氣話,揣上帳本抬腳向市肆走去。
時隔一年,帳目上的進項無法再找食客對證,可柴米油鹽的價格在清平年間浮動應該不會太大。
縱使自己沒時間兼顧酒樓經營,可也得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再如聾似瞎被旁人蒙蔽。
……
「今年文富不在這幫襯,可有你們忙的。」
進了城沒多久,郭氏和小杜氏分開,前者去了秦家二郎的食肆,後者卻來到秦家三郎的生煎鋪子裏。
小杜氏買了碗稀飯,坐在陽棚下跟秦三郎夫婦閑談。
悶頭忙著做事的秦三郎笑笑沒作答,妻子曾氏抽空應說:「起初那幾日像打亂仗似的手忙腳亂,往後日子不覺有啥,棉種點土裏了?」
「過兩日,棉籽還沒浸上呢,你姑子人家倒大膽得很,早種上了。如今在縣城擺攤賣煎餅,瞧我這記性估摸你們早就知道了。」
食鋪裏人來客往,慌得秦氏兩口子都沒空和她搭話,側著身子的小杜氏眼見銅板嘩嘩不斷往錢匣子裏落,眼熱心燙,暗悔當初她和丈夫怎沒想到來縣城租鋪子做個小買賣呢。
好一會,後知後覺的曾氏接過閨女秦桃遞來洗刷好的碗碟轉頭問:「嫂子,你方才說啥?」
「我說秀萍正在前頭二郎鋪子裏擺攤賣煎餅呢。」小杜氏笑著說,隨後眸光轉了轉:「你家鋪子租幾載了?每月租錢多少?」
陳設碗碟的曾氏身子頓了頓,側頭笑睨著小杜氏:
「不提沒覺得,眨眼都六七年了。鋪子的主家同我們相熟,一直比照當初的租錢沒漲,連鋪帶院一吊八百錢,擱市價少說兩吊。嫂子是不是也開始動心思了?要我說凡事趁早,指不定再過兩年擠成啥樣呢。」
小杜氏聽聞她的話,心念一動,嘴貼碗沿幾口喝光稀湯寡水的白米湯,抹抹嘴周起身走近曾氏主動幫她幹起活計。
「對著妹子的麵嫂子不說假話,前兩年義林成親把家底差不多掏空了,去年掙得幾個銅板將街坊親戚的錢還清,如今甭說每月一兩吊的租錢拿不出來,便是日常柴米油鹽花銷也得算計著花。」
曾氏暗下撇撇嘴,心說誰信你沒家底,盡管她和丈夫極少迴秦家灣,可每次婆婆來幫忙總會說些家常理短之事,其中自然有小姑子的種種。
再者鍾家大郎在京都運河碼頭幫棉坊裝卸包裹可不少掙銀子,那份活計還是二叔出麵說和的。
悶聲發財做人低調的曾氏安慰著手腳利索的小杜氏: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嫂子甭看我家食肆現今買賣尚可,逢小集時冷清恨不得案板上落塵灰,但租錢照樣得往裏貼,俗話說睜開眼銅板便開始往外撒,有時急的還不是滿嘴起燎泡。」
她說的話正中小杜氏下懷,壓下喜意:「嫂子想個主意你看行不?」
第45章 合夥想法
曾氏聽小杜氏說有主意, 眼皮突然跳一下, 笑容情不自禁的僵了僵:「街肆上的鋪子都這樣,若真有好法子,怕大夥早想到了。」
小杜氏感知對方的話語不冷不熱, 滿腔期待被澆滅大半, 覷一眼曾氏掩下尷尬道:「妹子, 話也不能這樣說。你若不信,那嫂子就不多嘴了。」
說完, 暗道怪不得秦氏選擇在秦家二郎鋪子裏擺攤,原來也知她三嫂子為人小氣,不願讓旁人沾丁點便宜。
「我是咱鍾家村的閨女,咋會不知道嫂子是出了名的能人, 比起來連我那小姑子也得靠後三分。嫂子好心,妹子怎會不願意聽?」曾氏察覺自己的口氣有點硬,忙緩和道。
聽她這話, 小杜氏覺得對方是在嘲諷自己, 心生氣惱, 愈發沒有繼續下去的欲望,誰知待會又要吐出什麽難聽的話語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