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長期作為曆代大唐天子荒年逐糧和避暑之地,又是曆代朝廷中樞失意者被暫時貶放,或又是致仕宰輔重臣、公卿貴胄的首選養老地;因此相比被稱為“玉闋金京”的上京長安城內巍峨磅礴的宏闊大氣,作為東都洛陽的日常氣質上,則是更多了一種富麗堂皇、浮華旖旎而又不失濃鬱人間煙火的味道。
而且,相對因為曆經多次患亂而滿目瘡痍、遍地殘垣的長安城;洛陽城內卻是在包括黃巢東進在內的幾次大事件當中得以基本保全完好下來。這卻是要感謝當初及時獻表投降的東都分司留守劉允章的緣故;而後就算是最近一次針對朱老三改換門庭事件而引發東都之變,也很快平定下去而沒有對街坊市麵造成太多的損害。
因此,除了在事後的追究和清洗當中,少了上千戶被牽連其中或又是與舊朝有所淵源的人家之外,世世代代生息在洛都城內的幾十萬士民百姓,也基本沒有怎麽變化和流失過。這樣也讓第一次來到洛都城內的周淮安,有機會窺得些許源自昔日最為富華壯麗的盛唐時代,所留傳下來的部分風貌和往昔遺存。
正所謂是:
“鞏樹先春雪滿枝,上陽宮柳囀黃鸝。
桓譚未便忘西笑,豈為長安有鳳池。”
唐:溫庭筠《洛陽》
又有隨行當中的當代花間派傳人,現今在洛都管理委員會下任事的韋莊,在專門紀念太平軍入洛的臨場即興發揮的百餘首詩歌唱和當中,以一首《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而獨占翹首: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而也唯有在親眼見過了這座與長安並立的天下神都之後,周淮安才能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麽自唐末以後,曆代旋起旋滅的五代雄主們,都喜歡將都城安置在這裏了。至少在另一個曆史線上,相比被黃巢幾進幾出打成一片廢墟,又被官軍肆意燒掠過宮室的長安,也唯有洛陽才能提供一個政權的都城,所具備的基本體麵和排場。
其他其他的因素且不說,光是在維持這麽一座巨型都市日常運轉下,滿足諸多朝廷部門的龐大官吏和近幾駐軍所屬;還要提供依附在皇權上的諸多宗室外戚、公卿貴胄、京官朝臣極其眷屬親族奴婢的日常需求,乃至各種奢靡生活風尚和排場所需,仿若金字塔一般階層和門類分明的各種人口基數,也就是別無他家了。
而且,這裏也是江南漕運的財賦和物產在北地匯集之後,再轉運往關中之地上京所在的天下樞紐之要。因此在曆代一些水旱不均的荒年之期,大唐天子都會主動帶著後宮、宗室和文武群臣,就此東巡逐糧於洛陽,而減少相應損耗和供給壓力;因此,這裏也具有天下最大糧倉基址和門類最全麵物料倉儲的含嘉倉城所在。
至少,在因為江南漕運逐漸改道和重新恢複,而導致水運更加便利的汴州崛起,成為另一個新興轉運樞紐之前;洛都都是大唐乃至五代天下當中的大多數時間裏,代表了獨一無二的北地經濟兼政治中心大都邑。在此期間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也唯有位於東南財賦重地腹心的另一個漕運和經濟中心——揚州廣陵城而已。
甚至連號稱“揚一益二”的成都都不能,因為坐落於天府之國的成都固然經濟繁盛而物產豐然,但是更多是以西南偏安一隅而盛極一時的手工業發達而著稱於世的;在交通便利和對於周邊區域和人口的輻射效應上,都是遠遠不如的。而揚州固然擁有優勢,但是作為東南政治中心上的地位和存在感,卻是受到曆代朝廷所抑製和打壓的。
從銅板城圖上看,現存的洛陽全城由外郭城、皇城、宮城以及東城、含嘉倉城、圓璧城和曜儀城等小城,外加上城西城牆突出部的西苑,所構成。光是在外城郭部分就共有103個坊裏和北、西、南三大市。而東西向的洛水居中流經,將全城分作南北兩大片城區。
而洛水以北西向,是拱衛著地位最高皇城大內)(紫薇城)的東城、含嘉倉城、圓璧城和曜儀城澄諸多小城,還有諸多公卿貴胄的宅邸、園林、館苑,留都文武官屬、宿衛將士的家門營舍,也幾乎都集中在了北郭的城東區內,而被世人稱為貴北富東的上郭格局;
而城南的諸多城坊街區,則是大多數商賈和士民百姓、番外商賈所聚居,而充滿了雜亂喧囂市井氛圍和生活氣息的商業區和平民區、棚戶區所在,因此南郭也被稱為下郭。而在上下郭之間,又通過洛水上的東、中、西三座天津橋連在一起。
因此,每當入夜之後嚴格執行宵禁而令大多數街道,變得漆黑幽靜隻有少許巡夜靜街燈火的上郭,與對岸依舊燈火通明而人聲喧嘩、熱鬧鼎沸的下郭部分,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一靜一動、一暗一亮的的鮮明對照和特色人景致。
事實上,就算是在絕大多數宵禁執行最嚴格的日子裏,也根本難以擋得住來自上郭那些高門甲地、富華人家裏,改頭換麵之後專程跑過來尋歡作樂的各色人等。而流經城內的洛水之上,也總是不缺乏飲宴作樂、通宵達旦的私家船舫。
而相比上京長安城內,專門用來販售、經營番外舶來物產和中土各地出產的東西兩大市;洛陽城內亦有分門別類的經營的北、西、南三大市。雖然在占地格局上要比長安兩市小一些,但是功能也更加細化一些。
其中位於上郭景行坊之北,隔宣仁門外大街的北市,是專門為上郭的文武官屬、公卿貴家所服務的綜合大市;因此,周邊的坊區內不但圍繞天下四十六路藩鎮、連帥的進奏院,所置辦的各種坊櫃、邸店,同時還有來自大內宦臣所經營的宮外肆、各司署衙用以創收的官店。
因此,居中營生的商家往往都具有某種顯赫門第或是宮中的背景;期間在大名鼎鼎的龍門石窟中有三個像龕,就是由洛陽北市的絲行社、北市香行社、北市彩帛行,於武則天時期為了迎合當時普遍崇佛的氣氛而專門開鑿。
而坐落下郭西北角厚載門外所在的西市,則是類比長安西市一般的匯聚了外域伯來物產,而各色“番坊”紮堆的所在處;因此其中充斥著各種各樣風格迥異的“波斯宅”“迴鶻邸”“栗特居”之類聚居區,乃至是祆祠、景廟等外夷宗教場所。
而在安史之亂以後的曆代朝廷,因為吐蕃入侵河西導致的西域絲路斷絕和地方不靖,大量滯留在中土的外邦使節、朝貢藩臣和東來胡商,也被相繼安置在了這一帶,而就此世代繁衍生息開來形成了更多,充滿中土、外夷特色摻雜的街區。
最後,才是以位於洛水南岸的中天津橋和東天津橋之間,主要經營金、銀、珠寶、瓷器、皮毛、絲綢等輕貴物產的南市,以規模最大穩居三大市之首,號稱是“東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壁有四百餘店,貨賄山積。”
當然了在自龐勳之亂以來,天下鼎沸而四海盈反的數十年板蕩之後,洛陽三大市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嚴重的蕭條和衰退當中;因此,西市很早就已經名存實亡,而隻剩下周邊大片介於貧民窟和棚戶區之間的各色番坊。
然後是為皇城大內的那些宦臣和宗室貴戚,文武官屬和駐留禁軍服務的上郭北市,也在作為經營主體的大量逃亡、死亡和其他緣故流失當中,迅速的衰敗了下來,就像是周邊上那些大多空蕩蕩的形同鬼宅一般的豪門大宅一般。
相比之下,反而是規模更大門類也更多的洛陽南市居然得以部分延續下來至今;隻是其中所經營和流通的貨物,也從傳統的金珠珍玩等奢侈品,逐漸變成了來自南方太平軍地盤所出產的茶酒糖布、罐頭幹脯蜜餞等南貨;卻還是要感謝朱老三之前鼓勵過境創收的項目。
因此,在來到了東都洛陽的第一個旬休日前夜;換過了私下最常見士人打扮的周淮安,也走出了暫時停居的大內東夾城的宣仁門,換乘上一輛毫無任何裝飾和標誌的馬車,就此沿著宮城牆下穿過中天津橋(也叫新中橋),來到下郭所在的洛水南岸,也開始了夜間的探訪之旅。
當然了,作為明麵上說服別人的理由,則是周淮安也想親眼實地看一看洛都的市井民生和風土人物,以決定日後的洛陽城改造工程當中,那些是可以在取舍當中酌情予以保留的,那些又是無傷大雅或是完全不要緊,可以推到重來的所在。
至少在目前生產力水平許可下,周淮安已經效法停留江陵期間所得到的成熟經驗和範例,開始在長安重建工程中,推廣更加堅固耐用、節約成本的磚石結構甚至是水泥加強的新式建築布局,以謀求更高的空間利用率和生活水平。
畢竟,傳統土木結構的堅固固然看起來頗為精巧且宜居,但是其實在古典封建時代的建築水平上已經被發展了極致;因此,任何一處看起來敞闊華美而令人舒適的園林建築群落背後,都是堪稱龐大的人工和物料的維護成本所堆積起來。
畢竟土木建築不是花了大力氣建成之後,就可以在長時間的一勞永逸了;以木頭為主的物料材質本身決定了,在風吹日曬雨淋蟲蛀和自然氧化、老化腐朽當中;並沒有辦法長期持久使用下去,而需要以年為單位時不時的重新塗漆上膠乃至更換梁柱。
而這些宮室的修繕和維護工程,又難免成為了曆代內廷管理機構當中,上下其手吞噬掉巨量財富和資源的黑洞所在;一旦遇到王朝衰退或是滅亡的年代,則就會因為缺乏基本維護的投入,而在荒草蔓生當中迅速荒廢和朽壞下來。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如今因為長期荒廢和年久失修,在皇城大內/紫薇城裏連片坍塌或是徒然虛有其表的那些宮室。像是曆代曆代為了宣揚統治權所營造諸如未央宮、銅雀台等氣勢宏大的宮室群落,最終沒有多少能夠存留到後世,也未嚐沒有這方麵的緣故。
而且,相對因為曆經多次患亂而滿目瘡痍、遍地殘垣的長安城;洛陽城內卻是在包括黃巢東進在內的幾次大事件當中得以基本保全完好下來。這卻是要感謝當初及時獻表投降的東都分司留守劉允章的緣故;而後就算是最近一次針對朱老三改換門庭事件而引發東都之變,也很快平定下去而沒有對街坊市麵造成太多的損害。
因此,除了在事後的追究和清洗當中,少了上千戶被牽連其中或又是與舊朝有所淵源的人家之外,世世代代生息在洛都城內的幾十萬士民百姓,也基本沒有怎麽變化和流失過。這樣也讓第一次來到洛都城內的周淮安,有機會窺得些許源自昔日最為富華壯麗的盛唐時代,所留傳下來的部分風貌和往昔遺存。
正所謂是:
“鞏樹先春雪滿枝,上陽宮柳囀黃鸝。
桓譚未便忘西笑,豈為長安有鳳池。”
唐:溫庭筠《洛陽》
又有隨行當中的當代花間派傳人,現今在洛都管理委員會下任事的韋莊,在專門紀念太平軍入洛的臨場即興發揮的百餘首詩歌唱和當中,以一首《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而獨占翹首: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而也唯有在親眼見過了這座與長安並立的天下神都之後,周淮安才能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麽自唐末以後,曆代旋起旋滅的五代雄主們,都喜歡將都城安置在這裏了。至少在另一個曆史線上,相比被黃巢幾進幾出打成一片廢墟,又被官軍肆意燒掠過宮室的長安,也唯有洛陽才能提供一個政權的都城,所具備的基本體麵和排場。
其他其他的因素且不說,光是在維持這麽一座巨型都市日常運轉下,滿足諸多朝廷部門的龐大官吏和近幾駐軍所屬;還要提供依附在皇權上的諸多宗室外戚、公卿貴胄、京官朝臣極其眷屬親族奴婢的日常需求,乃至各種奢靡生活風尚和排場所需,仿若金字塔一般階層和門類分明的各種人口基數,也就是別無他家了。
而且,這裏也是江南漕運的財賦和物產在北地匯集之後,再轉運往關中之地上京所在的天下樞紐之要。因此在曆代一些水旱不均的荒年之期,大唐天子都會主動帶著後宮、宗室和文武群臣,就此東巡逐糧於洛陽,而減少相應損耗和供給壓力;因此,這裏也具有天下最大糧倉基址和門類最全麵物料倉儲的含嘉倉城所在。
至少,在因為江南漕運逐漸改道和重新恢複,而導致水運更加便利的汴州崛起,成為另一個新興轉運樞紐之前;洛都都是大唐乃至五代天下當中的大多數時間裏,代表了獨一無二的北地經濟兼政治中心大都邑。在此期間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也唯有位於東南財賦重地腹心的另一個漕運和經濟中心——揚州廣陵城而已。
甚至連號稱“揚一益二”的成都都不能,因為坐落於天府之國的成都固然經濟繁盛而物產豐然,但是更多是以西南偏安一隅而盛極一時的手工業發達而著稱於世的;在交通便利和對於周邊區域和人口的輻射效應上,都是遠遠不如的。而揚州固然擁有優勢,但是作為東南政治中心上的地位和存在感,卻是受到曆代朝廷所抑製和打壓的。
從銅板城圖上看,現存的洛陽全城由外郭城、皇城、宮城以及東城、含嘉倉城、圓璧城和曜儀城等小城,外加上城西城牆突出部的西苑,所構成。光是在外城郭部分就共有103個坊裏和北、西、南三大市。而東西向的洛水居中流經,將全城分作南北兩大片城區。
而洛水以北西向,是拱衛著地位最高皇城大內)(紫薇城)的東城、含嘉倉城、圓璧城和曜儀城澄諸多小城,還有諸多公卿貴胄的宅邸、園林、館苑,留都文武官屬、宿衛將士的家門營舍,也幾乎都集中在了北郭的城東區內,而被世人稱為貴北富東的上郭格局;
而城南的諸多城坊街區,則是大多數商賈和士民百姓、番外商賈所聚居,而充滿了雜亂喧囂市井氛圍和生活氣息的商業區和平民區、棚戶區所在,因此南郭也被稱為下郭。而在上下郭之間,又通過洛水上的東、中、西三座天津橋連在一起。
因此,每當入夜之後嚴格執行宵禁而令大多數街道,變得漆黑幽靜隻有少許巡夜靜街燈火的上郭,與對岸依舊燈火通明而人聲喧嘩、熱鬧鼎沸的下郭部分,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一靜一動、一暗一亮的的鮮明對照和特色人景致。
事實上,就算是在絕大多數宵禁執行最嚴格的日子裏,也根本難以擋得住來自上郭那些高門甲地、富華人家裏,改頭換麵之後專程跑過來尋歡作樂的各色人等。而流經城內的洛水之上,也總是不缺乏飲宴作樂、通宵達旦的私家船舫。
而相比上京長安城內,專門用來販售、經營番外舶來物產和中土各地出產的東西兩大市;洛陽城內亦有分門別類的經營的北、西、南三大市。雖然在占地格局上要比長安兩市小一些,但是功能也更加細化一些。
其中位於上郭景行坊之北,隔宣仁門外大街的北市,是專門為上郭的文武官屬、公卿貴家所服務的綜合大市;因此,周邊的坊區內不但圍繞天下四十六路藩鎮、連帥的進奏院,所置辦的各種坊櫃、邸店,同時還有來自大內宦臣所經營的宮外肆、各司署衙用以創收的官店。
因此,居中營生的商家往往都具有某種顯赫門第或是宮中的背景;期間在大名鼎鼎的龍門石窟中有三個像龕,就是由洛陽北市的絲行社、北市香行社、北市彩帛行,於武則天時期為了迎合當時普遍崇佛的氣氛而專門開鑿。
而坐落下郭西北角厚載門外所在的西市,則是類比長安西市一般的匯聚了外域伯來物產,而各色“番坊”紮堆的所在處;因此其中充斥著各種各樣風格迥異的“波斯宅”“迴鶻邸”“栗特居”之類聚居區,乃至是祆祠、景廟等外夷宗教場所。
而在安史之亂以後的曆代朝廷,因為吐蕃入侵河西導致的西域絲路斷絕和地方不靖,大量滯留在中土的外邦使節、朝貢藩臣和東來胡商,也被相繼安置在了這一帶,而就此世代繁衍生息開來形成了更多,充滿中土、外夷特色摻雜的街區。
最後,才是以位於洛水南岸的中天津橋和東天津橋之間,主要經營金、銀、珠寶、瓷器、皮毛、絲綢等輕貴物產的南市,以規模最大穩居三大市之首,號稱是“東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壁有四百餘店,貨賄山積。”
當然了在自龐勳之亂以來,天下鼎沸而四海盈反的數十年板蕩之後,洛陽三大市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嚴重的蕭條和衰退當中;因此,西市很早就已經名存實亡,而隻剩下周邊大片介於貧民窟和棚戶區之間的各色番坊。
然後是為皇城大內的那些宦臣和宗室貴戚,文武官屬和駐留禁軍服務的上郭北市,也在作為經營主體的大量逃亡、死亡和其他緣故流失當中,迅速的衰敗了下來,就像是周邊上那些大多空蕩蕩的形同鬼宅一般的豪門大宅一般。
相比之下,反而是規模更大門類也更多的洛陽南市居然得以部分延續下來至今;隻是其中所經營和流通的貨物,也從傳統的金珠珍玩等奢侈品,逐漸變成了來自南方太平軍地盤所出產的茶酒糖布、罐頭幹脯蜜餞等南貨;卻還是要感謝朱老三之前鼓勵過境創收的項目。
因此,在來到了東都洛陽的第一個旬休日前夜;換過了私下最常見士人打扮的周淮安,也走出了暫時停居的大內東夾城的宣仁門,換乘上一輛毫無任何裝飾和標誌的馬車,就此沿著宮城牆下穿過中天津橋(也叫新中橋),來到下郭所在的洛水南岸,也開始了夜間的探訪之旅。
當然了,作為明麵上說服別人的理由,則是周淮安也想親眼實地看一看洛都的市井民生和風土人物,以決定日後的洛陽城改造工程當中,那些是可以在取舍當中酌情予以保留的,那些又是無傷大雅或是完全不要緊,可以推到重來的所在。
至少在目前生產力水平許可下,周淮安已經效法停留江陵期間所得到的成熟經驗和範例,開始在長安重建工程中,推廣更加堅固耐用、節約成本的磚石結構甚至是水泥加強的新式建築布局,以謀求更高的空間利用率和生活水平。
畢竟,傳統土木結構的堅固固然看起來頗為精巧且宜居,但是其實在古典封建時代的建築水平上已經被發展了極致;因此,任何一處看起來敞闊華美而令人舒適的園林建築群落背後,都是堪稱龐大的人工和物料的維護成本所堆積起來。
畢竟土木建築不是花了大力氣建成之後,就可以在長時間的一勞永逸了;以木頭為主的物料材質本身決定了,在風吹日曬雨淋蟲蛀和自然氧化、老化腐朽當中;並沒有辦法長期持久使用下去,而需要以年為單位時不時的重新塗漆上膠乃至更換梁柱。
而這些宮室的修繕和維護工程,又難免成為了曆代內廷管理機構當中,上下其手吞噬掉巨量財富和資源的黑洞所在;一旦遇到王朝衰退或是滅亡的年代,則就會因為缺乏基本維護的投入,而在荒草蔓生當中迅速荒廢和朽壞下來。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如今因為長期荒廢和年久失修,在皇城大內/紫薇城裏連片坍塌或是徒然虛有其表的那些宮室。像是曆代曆代為了宣揚統治權所營造諸如未央宮、銅雀台等氣勢宏大的宮室群落,最終沒有多少能夠存留到後世,也未嚐沒有這方麵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