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江以南的江陵城內,同樣是大雪過後初雯的一片潔白素淨中。大講習所藏書樓上坐在一副搖椅上的前渤海郡王、太尉、淮南節度使高駢,也在一邊對著端坐在旁的侄孫高越,時不時口述著種種生平的迴憶片段,一邊享受著室內供暖的濕潤和大板玻璃外陽光照射的溫暖。
而在他的位置上,正好可以憑欄而出看見一覽無遺的雪後初晴、明淨澄碧的天光,還有那矗立在樓下瑩白皎潔大地上的被壓彎的青竹和一叢叢枝頭怒放、芬芳暗湧的紅梅,正所謂是難免詩興稍起而口占了一首《對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
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
蓋盡人間惡路岐。”
“好句。。”
在旁的高越聞言不由讚歎道,隨就奮筆疾書的抄寫下來。
“那就。。。”
隻是高駢忍不住想要習慣性讓人點評和出題連句之際,才突然想起來,如今的身邊就隻剩下這麽一個獨苗似的侄孫高越了。再想到當初那些被自己信重的方士呂用之,給活生生斬首或是活埋在自己麵前的諸多親族和子侄輩,哭喊哀求著充滿怨毒和絕望、難以置信的那一張張麵孔,不由悲從心來而長籲短歎的淚流滿麵了。
就在他滿懷悲緒而老淚盈眶不能自己之際,卻有一隻灰白相間的半大狸奴躡手躡腳的走了過來,在他腳邊蹭了蹭又毫不見外的一躍而上他的膝懷,扭動了好幾圈身子才在高駢遮蓋腰腿的絨布毯子上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來;四仰八叉的露出圓滾滾的肚皮,而腳爪顫顫的仿佛是在討人愛撫和摩挲。
見到這一幕,高駢總算是止住和收拾了滿心的悲嗆,而心中湧動著寵溺的撫摸起柔軟蕩漾的狸奴肚皮來,一邊口中開始自言自語的念叨:
“章瑜啊章瑜,還是你這小東西知情知趣,還能暖手烘腳的,可比我那些姬妾什麽的好多了。。”
那曾經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小孫兒的別字,因為早慧聰穎而所學皆能被譽為當代神童;更有人宣稱他是能夠效法乃祖,輕易的舉試東閣而又是一個“落雕侍禦”“登閣入相”的前程可期。然而自從高駢醉心上神仙的超脫之道後,就遺忘和遠離了塵世俗物的牽掛和負累,等到重新清醒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悔之晚矣。
而他現在能安然無恙的夠活在世上,一方麵固然是哪位太平軍之主的恩德和以他為例籍此告詔世人的一般用意;但也未嚐沒有他想要在這已經沒有聲多少光景的垂暮之年,努力給後世多留下一些傳續和留名的成果,這也是對那碩果僅存的親族子弟們,在新朝存身立足的某種變相贖過和補償。
這時候,就聽見樓板的腳步聲聲傳來,隨後厚實的簾幕被揭起來之後,另一位同樣投附了太平軍的遠房族子,前江西觀察使如今的太平督府訾議局的三類顧問,兼《通史.舊唐部》編撰處第五校正組特聘委員的高茂卿,就此出現在了高駢的身前。
而高駢也是習以為常的抹了抹眼睛之後,團手在小狸奴肚下而反問道:
“此番茂卿,可是又有什麽疑問和枝節請教麽?”
“迴長者的話,此番卻是受托想請您親書一封檄文。。”
高茂卿略帶恭敬的道:
“哦,什麽檄文?天下都不是大部平定了,就連舊朝兩代天子都進了功德林了,如今這是打算招討哪家,還用的上老身的文字?”
高駢略帶驚訝到:就連一旁正在批注的高越,都不由抬頭豎起耳朵來。
“怕是長者有所不知了,太平軍剛在河東犁庭掃穴了朱邪氏諸胡的偽朝,進據北都太原府俘獲了滿朝文武。故而繼鄭堂老倉促擁立的那位之後,如今功德林內已有新舊四任天子了。。”
高茂卿耐著性子解釋道:
“隻是此番前來,卻是為了征討一個外藩臣邦之國。。”
“可是太平朝要對南詔用兵了?”
高駢聞言不自然點點頭道:
“非也,乃是位於海東之邦的新羅國。。長者可還記得昔日幕下效力的新羅貢舉之士崔致遠麽,如今已然歸國為王前驅了。。”
高茂卿繼續說道:
“竟然是他!這罔爾小邦,怎麽就犯上了太平督府了呢?”
高駢有些驚訝道:
——我是分割線——
而在新羅國五小京的金海京(今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帶領著一班被招攬和鼓動而來故舊和朋,舉家奔逃到這裏的崔致遠,也在儼然一座城內小城的淮南館內,不斷的接到來自外間風雲動蕩的的一係列消息。
首先是在王京金城(今韓國慶州)發出王命和催稅使的第五天,就有地方豪強出身的元宗、哀奴等人,發起叛亂而占據沙伐州(今韓國尚州市);殺死和驅逐了當地尚存的王臣將吏。然後就像是幹柴烈火一般的引燃了新羅國的五京九州之地。
廣大對於毫無進身之途而積怨已久的豪強和六品頭以下的貴族小姓,紛紛起來舉兵自立為將軍、城主,自此堂而皇之的脫離朝廷名義上的統治,割據一方又相互攻伐起來。其中更是不乏九州十僮的王軍殘餘,也殺死了就近的催稅使而加入了期間。
而聲勢最大的幾支反亂勢力之一,位於朔州的前王軍僮下部將梁吉,甚至就近率領朋黨和部曲攻入了防備空虛的北原京內,大肆抄掠和屠戮了當地上三品的真骨(大貴族)和聖骨(王室)大臣及其眷屬,而自稱安天平定大將軍。
而王京金城方麵甚至對此卻是一籌莫展,甚至就連像樣的地方討伐部隊都已經聚不起來了;因為在遍地反亂蜂起之下偌大五京九州之地,除了王京所在的良州小部分地方以外,全部都失去了聯係和往來。而在良州境內剩餘的兩僮王軍,其實也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按照新羅國的例製,分駐九州的十幢王軍之外,真正作為王室宿衛和親軍,其實是名為黃獅子隊的存在。然後再在大規模開戰的時候,從祿邑製的貴姓、豪族手中下達征募王令,讓其帶領更多的家將部曲私兵以為王軍的補充。
因此,這兩僮中的部曲和世兵,早已經在真骨為首的大貴族和重臣家族的侵並和煎迫之下,不是紛紛破產逃亡嘯聚山林,就是被迫是投身、附籍為朝廷賦稅徭役之外的私屬奴隸;因此,曆代來自王京的多次點籍,都是在各家派來的私奴婢和臨時抓來的野民應付過去的。
結果真正需要出戰的時候,兩大僮的營中就迅速空空如也了。哪怕當朝的真聖女王在和白會議上親自拿出內帛三萬絹、五千緡錢,又對著諸多執事省大臣痛陳利害,但是依舊響應者寥寥,而隻有少數人獻納助軍資材不到一萬絹帛和製錢;至於更多的則是叫窮叫苦聲一片不絕於耳。
然後,女王又下王大令,命位和府(類似唐的吏部)、調府(類似唐的戶部)、兵部、禮部、倉部、左右理方府(孝昭王後稱議方府,類似唐的刑部和大理寺)、例作府(類似唐的工部)、司正府(類似唐的禦史台)、領客府(類似唐的鴻臚寺)、國學(類似唐的國子監)等部署,按照令、卿(兵部稱大監)、大舍、舍知、史等官職高低,進行分祿助國。
然而,結果就是和白會議上大家誰也沒有公然反對,但是內舍寮(比同唐內侍監)的官中人和侍者,逐一前往各自人家征募和收取的時候,就被豪奴和部曲給毫不猶疑的揮棍驅打出來了;隻有少數金城王京內的商人,給象征性的湊出來了一千多緡的獻金。
然後,又有人異想天開的進言,讓朝廷出動王族近衛黃獅子隊意外的另一支“精銳人馬”,也就是源自花郎道的勇武之士。當然了,這個時空所謂的花郎,其實沒有後世半島上那些不要臉的後世子孫,牛皮哄哄吹的“五受五戒”那麽神奇。
不過是:“擇貴人子弟美者,傅粉妝飾之,名曰花郎,國人皆尊事者也。”(唐代令狐澄《新羅國記》)。也就是將挑出來貴族子弟俊美者,塗脂抹粉精心打扮之後作為王室儀衛一般的花架子存在。所以,這個異想天開的建議,是讓出身各大門第的花郎子弟們,帶著各自的私家部曲為國出戰。
然後,毫不意外的再度被和白會議給否定了,而進言之人更是被仗責數十而下獄戴罪。然後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再愚笨的人也能夠看出來王室為首的朝廷使如何的外強中幹、色厲內荏了。於是一時間,就連承平日久的王京之內也人心動蕩,惶然不安起來了。
最後,來自王京的貴人們在走投無路而無法可想之下,甚至把主意給打到了位於南方百裏之外金海京的淮南館頭上了;因此,一紙借師助剿的王令就這麽隨著來自金城的使者,出現在了金海京的淮南館之中。
在這份王大命之中,不但充滿遮羞布意味的委任了金海京的大尹,庶王子金圭為王京南麵招討使,還公然宣稱“凡淮師所克之土,財帛子女予取予得。”然而,再怎麽喪權屈辱和卑下不堪,卻也是崔致遠為首想要改變現狀的有誌之士,眼下最需要的名分大義和行事的口實了。
但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這位來了就不打算再走,而以自稱監軍身份呆下來王族樸氏出身的使者之外,還有接二連三來自王京投奔的中小貴族和攜家帶口的商人、士子、民戶,卻是明顯對於王京金城也不大看好了。
而在他的位置上,正好可以憑欄而出看見一覽無遺的雪後初晴、明淨澄碧的天光,還有那矗立在樓下瑩白皎潔大地上的被壓彎的青竹和一叢叢枝頭怒放、芬芳暗湧的紅梅,正所謂是難免詩興稍起而口占了一首《對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
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
蓋盡人間惡路岐。”
“好句。。”
在旁的高越聞言不由讚歎道,隨就奮筆疾書的抄寫下來。
“那就。。。”
隻是高駢忍不住想要習慣性讓人點評和出題連句之際,才突然想起來,如今的身邊就隻剩下這麽一個獨苗似的侄孫高越了。再想到當初那些被自己信重的方士呂用之,給活生生斬首或是活埋在自己麵前的諸多親族和子侄輩,哭喊哀求著充滿怨毒和絕望、難以置信的那一張張麵孔,不由悲從心來而長籲短歎的淚流滿麵了。
就在他滿懷悲緒而老淚盈眶不能自己之際,卻有一隻灰白相間的半大狸奴躡手躡腳的走了過來,在他腳邊蹭了蹭又毫不見外的一躍而上他的膝懷,扭動了好幾圈身子才在高駢遮蓋腰腿的絨布毯子上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來;四仰八叉的露出圓滾滾的肚皮,而腳爪顫顫的仿佛是在討人愛撫和摩挲。
見到這一幕,高駢總算是止住和收拾了滿心的悲嗆,而心中湧動著寵溺的撫摸起柔軟蕩漾的狸奴肚皮來,一邊口中開始自言自語的念叨:
“章瑜啊章瑜,還是你這小東西知情知趣,還能暖手烘腳的,可比我那些姬妾什麽的好多了。。”
那曾經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小孫兒的別字,因為早慧聰穎而所學皆能被譽為當代神童;更有人宣稱他是能夠效法乃祖,輕易的舉試東閣而又是一個“落雕侍禦”“登閣入相”的前程可期。然而自從高駢醉心上神仙的超脫之道後,就遺忘和遠離了塵世俗物的牽掛和負累,等到重新清醒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悔之晚矣。
而他現在能安然無恙的夠活在世上,一方麵固然是哪位太平軍之主的恩德和以他為例籍此告詔世人的一般用意;但也未嚐沒有他想要在這已經沒有聲多少光景的垂暮之年,努力給後世多留下一些傳續和留名的成果,這也是對那碩果僅存的親族子弟們,在新朝存身立足的某種變相贖過和補償。
這時候,就聽見樓板的腳步聲聲傳來,隨後厚實的簾幕被揭起來之後,另一位同樣投附了太平軍的遠房族子,前江西觀察使如今的太平督府訾議局的三類顧問,兼《通史.舊唐部》編撰處第五校正組特聘委員的高茂卿,就此出現在了高駢的身前。
而高駢也是習以為常的抹了抹眼睛之後,團手在小狸奴肚下而反問道:
“此番茂卿,可是又有什麽疑問和枝節請教麽?”
“迴長者的話,此番卻是受托想請您親書一封檄文。。”
高茂卿略帶恭敬的道:
“哦,什麽檄文?天下都不是大部平定了,就連舊朝兩代天子都進了功德林了,如今這是打算招討哪家,還用的上老身的文字?”
高駢略帶驚訝到:就連一旁正在批注的高越,都不由抬頭豎起耳朵來。
“怕是長者有所不知了,太平軍剛在河東犁庭掃穴了朱邪氏諸胡的偽朝,進據北都太原府俘獲了滿朝文武。故而繼鄭堂老倉促擁立的那位之後,如今功德林內已有新舊四任天子了。。”
高茂卿耐著性子解釋道:
“隻是此番前來,卻是為了征討一個外藩臣邦之國。。”
“可是太平朝要對南詔用兵了?”
高駢聞言不自然點點頭道:
“非也,乃是位於海東之邦的新羅國。。長者可還記得昔日幕下效力的新羅貢舉之士崔致遠麽,如今已然歸國為王前驅了。。”
高茂卿繼續說道:
“竟然是他!這罔爾小邦,怎麽就犯上了太平督府了呢?”
高駢有些驚訝道:
——我是分割線——
而在新羅國五小京的金海京(今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帶領著一班被招攬和鼓動而來故舊和朋,舉家奔逃到這裏的崔致遠,也在儼然一座城內小城的淮南館內,不斷的接到來自外間風雲動蕩的的一係列消息。
首先是在王京金城(今韓國慶州)發出王命和催稅使的第五天,就有地方豪強出身的元宗、哀奴等人,發起叛亂而占據沙伐州(今韓國尚州市);殺死和驅逐了當地尚存的王臣將吏。然後就像是幹柴烈火一般的引燃了新羅國的五京九州之地。
廣大對於毫無進身之途而積怨已久的豪強和六品頭以下的貴族小姓,紛紛起來舉兵自立為將軍、城主,自此堂而皇之的脫離朝廷名義上的統治,割據一方又相互攻伐起來。其中更是不乏九州十僮的王軍殘餘,也殺死了就近的催稅使而加入了期間。
而聲勢最大的幾支反亂勢力之一,位於朔州的前王軍僮下部將梁吉,甚至就近率領朋黨和部曲攻入了防備空虛的北原京內,大肆抄掠和屠戮了當地上三品的真骨(大貴族)和聖骨(王室)大臣及其眷屬,而自稱安天平定大將軍。
而王京金城方麵甚至對此卻是一籌莫展,甚至就連像樣的地方討伐部隊都已經聚不起來了;因為在遍地反亂蜂起之下偌大五京九州之地,除了王京所在的良州小部分地方以外,全部都失去了聯係和往來。而在良州境內剩餘的兩僮王軍,其實也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按照新羅國的例製,分駐九州的十幢王軍之外,真正作為王室宿衛和親軍,其實是名為黃獅子隊的存在。然後再在大規模開戰的時候,從祿邑製的貴姓、豪族手中下達征募王令,讓其帶領更多的家將部曲私兵以為王軍的補充。
因此,這兩僮中的部曲和世兵,早已經在真骨為首的大貴族和重臣家族的侵並和煎迫之下,不是紛紛破產逃亡嘯聚山林,就是被迫是投身、附籍為朝廷賦稅徭役之外的私屬奴隸;因此,曆代來自王京的多次點籍,都是在各家派來的私奴婢和臨時抓來的野民應付過去的。
結果真正需要出戰的時候,兩大僮的營中就迅速空空如也了。哪怕當朝的真聖女王在和白會議上親自拿出內帛三萬絹、五千緡錢,又對著諸多執事省大臣痛陳利害,但是依舊響應者寥寥,而隻有少數人獻納助軍資材不到一萬絹帛和製錢;至於更多的則是叫窮叫苦聲一片不絕於耳。
然後,女王又下王大令,命位和府(類似唐的吏部)、調府(類似唐的戶部)、兵部、禮部、倉部、左右理方府(孝昭王後稱議方府,類似唐的刑部和大理寺)、例作府(類似唐的工部)、司正府(類似唐的禦史台)、領客府(類似唐的鴻臚寺)、國學(類似唐的國子監)等部署,按照令、卿(兵部稱大監)、大舍、舍知、史等官職高低,進行分祿助國。
然而,結果就是和白會議上大家誰也沒有公然反對,但是內舍寮(比同唐內侍監)的官中人和侍者,逐一前往各自人家征募和收取的時候,就被豪奴和部曲給毫不猶疑的揮棍驅打出來了;隻有少數金城王京內的商人,給象征性的湊出來了一千多緡的獻金。
然後,又有人異想天開的進言,讓朝廷出動王族近衛黃獅子隊意外的另一支“精銳人馬”,也就是源自花郎道的勇武之士。當然了,這個時空所謂的花郎,其實沒有後世半島上那些不要臉的後世子孫,牛皮哄哄吹的“五受五戒”那麽神奇。
不過是:“擇貴人子弟美者,傅粉妝飾之,名曰花郎,國人皆尊事者也。”(唐代令狐澄《新羅國記》)。也就是將挑出來貴族子弟俊美者,塗脂抹粉精心打扮之後作為王室儀衛一般的花架子存在。所以,這個異想天開的建議,是讓出身各大門第的花郎子弟們,帶著各自的私家部曲為國出戰。
然後,毫不意外的再度被和白會議給否定了,而進言之人更是被仗責數十而下獄戴罪。然後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再愚笨的人也能夠看出來王室為首的朝廷使如何的外強中幹、色厲內荏了。於是一時間,就連承平日久的王京之內也人心動蕩,惶然不安起來了。
最後,來自王京的貴人們在走投無路而無法可想之下,甚至把主意給打到了位於南方百裏之外金海京的淮南館頭上了;因此,一紙借師助剿的王令就這麽隨著來自金城的使者,出現在了金海京的淮南館之中。
在這份王大命之中,不但充滿遮羞布意味的委任了金海京的大尹,庶王子金圭為王京南麵招討使,還公然宣稱“凡淮師所克之土,財帛子女予取予得。”然而,再怎麽喪權屈辱和卑下不堪,卻也是崔致遠為首想要改變現狀的有誌之士,眼下最需要的名分大義和行事的口實了。
但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這位來了就不打算再走,而以自稱監軍身份呆下來王族樸氏出身的使者之外,還有接二連三來自王京投奔的中小貴族和攜家帶口的商人、士子、民戶,卻是明顯對於王京金城也不大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