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路上小心開。”陶青子趴在車窗上撫了一把韓棟的頭發,在他頭上稍做停留,然後滑到肩頭上,拍了拍。
“放心。”韓棟笑笑:“看來,我和大致鎮緣份不了,還得再來,才能好好吃這裏的東西,拍拍這裏的洲沙河。”
“嗯,隨時來。你先迴去,我也得迴東江,看看師傅。”
“那就一起?”
“你忘了我也是開車迴來的,我車還放在我外公家呢。”
韓棟點點頭,陶青子也沒什麽需要再紊叨的,向外退了一步,向他揮揮手,看他驅車遠去。
“別看了,都走遠了。”校警室那壯漢笑道。
陶青子這才轉身,往校園裏走。她目光從壯漢臉上劃過,卻沒心情表示什麽,而他似乎也不以為意。
從而北門到南門,貫穿校園,陶青子步履飛快。
南門往左一百來米就是大致鎮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是一個巨型的兩層框架矩型建築,從牆體上看已經有了一些年歲,白色的牆粉幾已成了斑駁的灰色,有些地方甚至有了墨黑的苔跡。繞它一圈的道路路麵也多有破敗,崎嶇不平,總有些大小窟窿藏汙納垢。與大致中學校園的安靜相比,這裏當然是噪雜之地,雖然台風天後,空氣裏有著洗滌塵囂的清爽感,但那氣味裏依然是揮之不去躲閃左右的魚腥味——是的,農貿市靠近中學方向是魚販的大本營。今天和平日不一樣,這裏出沒的人和三腳貓少了很多,畢竟台風天也沒什麽鮮活海味可以賣,都是早先備好的冰鮮。
環繞農貿市場的路旁,是老舊的房子,最好的那些還有騎樓的形跡,勉強宣言這個地方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這個鎮子的中心,特別是這些房子都是狹小地向後延伸,相互緊挨著,隻有一間房子寬度向朝向路麵。老房子多是磚瓦構建,間或可見的平頂房那就是後來建的,擠在那裏,和先輩們一樣,主要是為了有一個臨街的鋪麵。這些鋪麵在陶青子還讀中學時,主要還是本地人,因為這裏就是他們的家。但現大不同了,本地人隻要有條件都擇地建房搬了,老房子的民居功能真真正正是讓位於鋪麵功能——臨街一鋪,鋪後的房間用來出租,租住的主要是學生和外來的生意人。學生們租住在這裏,日間雖然免不了喧囂扒窗而入,但離學校近,出入及日常所需都方便。生意人就更喜歡這些地方了,生意和住家可合二為一,門臉、貨倉、起居,都齊了。
田曉月的檔口其實就是夾在兩個老騎樓間的一處平頂房,房齡也有十多年了。房東當年建這房子估計也是拚盡全力以圖近水樓台之利,所以隻建一層就做罷,這一層的房子除了前庭當門臉,客廳存著貨,堪堪兩人並行的過道往裏通到底,也就兩間房,房子麵積小到放下一張一米二的床就隻能放一個單門衣櫃。但就是這個房子,房東已經掙到了擇地建三層寬敞樓房的錢,舉家搬走了,並且也已經供了兩個兒子讀完大學,分別在東江和外省工作,各有家業,老兩口也不複昔日辛苦,分別跟著倆兒子扶孫弄幼去了。
這所平頂房當年是田曉月丈夫帶個小工建起來的,從手藝到帳款的延拖,青子爸都讓東主滿意,算是結下了情誼。青子爸出事後,東主以朋友身份奔喪,恰好也對手上的營生有了退意,就勢轉給了青子媽,這麽些年來,房租也隻是意思意思,用他們的話說,主要房子有人氣供著就好。他們看重的,是這裏遲早要拆的,那才是真錢。而田曉月接手這裏後,就把這裏當家了,基本上不迴穀聯村,畢竟丈夫單傳早逝,而公婆在陶青子讀初中時就已經去世。所以,那兩間房,她住一間,另一間留給陶青子。但陶青子並不喜歡這所爸爸建的房子,畢竟房間擠迫昏暗,而且住在這裏心緒雜亂加上市井喧鬧,並不好受,所以基本上都是把外公家當自己家。
房子裏的生意是日常佐料雜貨,每逢春節,還會擺上鞭炮,總之,除了五金衣物欠奉,生活日常所需要,都會有。房子由於當時財力不足,沒有抬高地基,因此和路麵相比是凹下去三級台階的。大致鎮近海,雨季一來,農貿市場區域每年都有內澇發生,特別是近十來年,水泥地麵越來越多,雨水一旦傾盆而下,不像舊時那般,滲入泥土沙地,泡水更嚴重,所以,與它差不多同期建的房子都要抬高地基的。那些老騎樓由於本就是舊時有錢人家,地基也都要高一些,於是這所平頂房在這條街上成了地勢最凹陷的。青子爸當年安慰東主說,在這裏就是為了生意,財源如水流,都往低處走,低一點還挺好。當然,為了防止水往屋裏灌,沿路基還是加高了一級台階。如此一來,到這裏買東西的人,永遠要比賣東西的人高一頭。不知道青子爸真的說吸了,還是這種買比賣高一頭的位勢,生意還真就是好,多年來攢下無數忠實顧客。街坊鄰居缺個啥,都願意多走兩步來這裏拿,鎮上鎮外家裏辦點紅白喜事的,都習慣說找老宋——東主姓宋。
田曉月接手後,也還真就把老宋的迴頭客都很好地接在手裏,這是陶青子一直覺得媽媽神奇的地方。麵對家人,很少看見她笑,笑就更少,但隻要是有客光臨,她總能讓對方如沐春風。也因為這裏,青子逢年過節迴家,倒是願意過來幫媽媽的忙,因為那樣的日子,田曉月是笑容最多的時候,雖然她早已習慣迎逢客人之時,一轉臉,目光永遠都是從女兒臉上、身上滑過,不願做過多停留。
媽媽對她有怨!這是陶青子內心裏的一個結。而且,這個結,沒有誰能幫她解。剛一開始她難以接受,後來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媽媽怨爸爸為了供自己上大學去東江幹活才有了那樁禍事。於是這份怨又有著自責,畢竟如果她能幫襯得到,丈夫也不用去東江。為此,陶青子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終於坦然麵對。用外公的話說:“再怎麽著,你們都是母女,隻要你過得好,她就能好,你要是過不好,她就更不好。”從這個角度,坦然接受媽媽的變化,也是她身為女兒對媽媽的包容和愛護。
“放心。”韓棟笑笑:“看來,我和大致鎮緣份不了,還得再來,才能好好吃這裏的東西,拍拍這裏的洲沙河。”
“嗯,隨時來。你先迴去,我也得迴東江,看看師傅。”
“那就一起?”
“你忘了我也是開車迴來的,我車還放在我外公家呢。”
韓棟點點頭,陶青子也沒什麽需要再紊叨的,向外退了一步,向他揮揮手,看他驅車遠去。
“別看了,都走遠了。”校警室那壯漢笑道。
陶青子這才轉身,往校園裏走。她目光從壯漢臉上劃過,卻沒心情表示什麽,而他似乎也不以為意。
從而北門到南門,貫穿校園,陶青子步履飛快。
南門往左一百來米就是大致鎮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是一個巨型的兩層框架矩型建築,從牆體上看已經有了一些年歲,白色的牆粉幾已成了斑駁的灰色,有些地方甚至有了墨黑的苔跡。繞它一圈的道路路麵也多有破敗,崎嶇不平,總有些大小窟窿藏汙納垢。與大致中學校園的安靜相比,這裏當然是噪雜之地,雖然台風天後,空氣裏有著洗滌塵囂的清爽感,但那氣味裏依然是揮之不去躲閃左右的魚腥味——是的,農貿市靠近中學方向是魚販的大本營。今天和平日不一樣,這裏出沒的人和三腳貓少了很多,畢竟台風天也沒什麽鮮活海味可以賣,都是早先備好的冰鮮。
環繞農貿市場的路旁,是老舊的房子,最好的那些還有騎樓的形跡,勉強宣言這個地方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這個鎮子的中心,特別是這些房子都是狹小地向後延伸,相互緊挨著,隻有一間房子寬度向朝向路麵。老房子多是磚瓦構建,間或可見的平頂房那就是後來建的,擠在那裏,和先輩們一樣,主要是為了有一個臨街的鋪麵。這些鋪麵在陶青子還讀中學時,主要還是本地人,因為這裏就是他們的家。但現大不同了,本地人隻要有條件都擇地建房搬了,老房子的民居功能真真正正是讓位於鋪麵功能——臨街一鋪,鋪後的房間用來出租,租住的主要是學生和外來的生意人。學生們租住在這裏,日間雖然免不了喧囂扒窗而入,但離學校近,出入及日常所需都方便。生意人就更喜歡這些地方了,生意和住家可合二為一,門臉、貨倉、起居,都齊了。
田曉月的檔口其實就是夾在兩個老騎樓間的一處平頂房,房齡也有十多年了。房東當年建這房子估計也是拚盡全力以圖近水樓台之利,所以隻建一層就做罷,這一層的房子除了前庭當門臉,客廳存著貨,堪堪兩人並行的過道往裏通到底,也就兩間房,房子麵積小到放下一張一米二的床就隻能放一個單門衣櫃。但就是這個房子,房東已經掙到了擇地建三層寬敞樓房的錢,舉家搬走了,並且也已經供了兩個兒子讀完大學,分別在東江和外省工作,各有家業,老兩口也不複昔日辛苦,分別跟著倆兒子扶孫弄幼去了。
這所平頂房當年是田曉月丈夫帶個小工建起來的,從手藝到帳款的延拖,青子爸都讓東主滿意,算是結下了情誼。青子爸出事後,東主以朋友身份奔喪,恰好也對手上的營生有了退意,就勢轉給了青子媽,這麽些年來,房租也隻是意思意思,用他們的話說,主要房子有人氣供著就好。他們看重的,是這裏遲早要拆的,那才是真錢。而田曉月接手這裏後,就把這裏當家了,基本上不迴穀聯村,畢竟丈夫單傳早逝,而公婆在陶青子讀初中時就已經去世。所以,那兩間房,她住一間,另一間留給陶青子。但陶青子並不喜歡這所爸爸建的房子,畢竟房間擠迫昏暗,而且住在這裏心緒雜亂加上市井喧鬧,並不好受,所以基本上都是把外公家當自己家。
房子裏的生意是日常佐料雜貨,每逢春節,還會擺上鞭炮,總之,除了五金衣物欠奉,生活日常所需要,都會有。房子由於當時財力不足,沒有抬高地基,因此和路麵相比是凹下去三級台階的。大致鎮近海,雨季一來,農貿市場區域每年都有內澇發生,特別是近十來年,水泥地麵越來越多,雨水一旦傾盆而下,不像舊時那般,滲入泥土沙地,泡水更嚴重,所以,與它差不多同期建的房子都要抬高地基的。那些老騎樓由於本就是舊時有錢人家,地基也都要高一些,於是這所平頂房在這條街上成了地勢最凹陷的。青子爸當年安慰東主說,在這裏就是為了生意,財源如水流,都往低處走,低一點還挺好。當然,為了防止水往屋裏灌,沿路基還是加高了一級台階。如此一來,到這裏買東西的人,永遠要比賣東西的人高一頭。不知道青子爸真的說吸了,還是這種買比賣高一頭的位勢,生意還真就是好,多年來攢下無數忠實顧客。街坊鄰居缺個啥,都願意多走兩步來這裏拿,鎮上鎮外家裏辦點紅白喜事的,都習慣說找老宋——東主姓宋。
田曉月接手後,也還真就把老宋的迴頭客都很好地接在手裏,這是陶青子一直覺得媽媽神奇的地方。麵對家人,很少看見她笑,笑就更少,但隻要是有客光臨,她總能讓對方如沐春風。也因為這裏,青子逢年過節迴家,倒是願意過來幫媽媽的忙,因為那樣的日子,田曉月是笑容最多的時候,雖然她早已習慣迎逢客人之時,一轉臉,目光永遠都是從女兒臉上、身上滑過,不願做過多停留。
媽媽對她有怨!這是陶青子內心裏的一個結。而且,這個結,沒有誰能幫她解。剛一開始她難以接受,後來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媽媽怨爸爸為了供自己上大學去東江幹活才有了那樁禍事。於是這份怨又有著自責,畢竟如果她能幫襯得到,丈夫也不用去東江。為此,陶青子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終於坦然麵對。用外公的話說:“再怎麽著,你們都是母女,隻要你過得好,她就能好,你要是過不好,她就更不好。”從這個角度,坦然接受媽媽的變化,也是她身為女兒對媽媽的包容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