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進來。”
隨著話聲,韓宗儒出現在敞開的大門外。
笨重榔槺的身子,隻是跨過一個門檻都耗費了十二分的氣力。
看著韓宗儒步履維艱的走到麵前,行禮問好,韓縝已是掩不住臉上的笑意,韓維則依舊一副嚴肅的麵孔。
都說兒子投胎是來要債的,但韓維對韓宗儒的態度,卻仿佛是放了印子錢的地主,在看到了大年三十還不上賬的佃戶。
指了一下下首的座椅,韓維言簡意賅,“坐。”
韓縝則笑得很是開懷,韓宗儒剛剛落座,就迫不及待的誇獎起來,“這一迴,多虧了十一你看得準。”他轉頭對韓維道,“真是不能不服老啊,日後當是十一他們的天下了。”
當王中正在前庭說出章惇、韓岡本欲將征伐之權轉交大議會,韓縝、韓維的驚訝完全遮掩不住。隻不過,他們所驚訝的原因,與王中正所以為的原因,應當並不是一迴事。
王中正的說辭,正好跟韓宗儒事前推測一模一樣。
韓縝、韓維一直都認為以太後發病的倉促,章惇、韓岡所主張的暫代君權的大議會,必然是急就章的產物。
即使有議政會議在前,章惇和韓岡也許的確有建大議會架空天子的打算,但也決然不是現在——兩人一直深得太後信重,所建所請無不應允,太後如此寵信,直接讓所有有心相位的重臣,失去了在太後歸政前取而代之的信心——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冒險,隻是事發突然,才讓他們將未來的計劃提前,倉促之間所能做出的準備不會太多,或有優勢,卻不是那麽確定。
但韓宗儒卻認為韓岡、章惇必然有所依仗,而且他們已經做好了麵對任何意外的充分準備,他對此十分確定,沒有任何懷疑。
如果從韓宗儒的這一結論深入的思考下去,就難免得出一個很可怕的結論——太後的病因蹊蹺,要說巧合,已是難以相信,要說蓄意,就更加匪夷所思——韓縝、韓維都不敢如此去想。
隻是今日之事,再一次證明了韓宗儒的正確,接下來韓家的行動,自是隻能依照韓宗儒的判斷為依歸。
韓維沉著臉,對韓縝的讚許也隻是微微的點了點頭,與其說是嚴父,還不如說是晚娘了。
但沒有哪一刻,韓維比現在更加惋惜了。
貌寢、癡肥、好吃、懶散,身言書判的第一關都過不了,能當官,完全是靠了家世,以及現在不是漢唐之時,對官員的形象不是那麽在意。
可偏偏這個最惹韓維厭煩的兒子,卻有著令人稱羨的判斷力,精準的眼光,敏銳的嗅覺,即使韓維都要為之驚歎。
韓宗儒的同輩兄弟中,才智、頭腦都達不到韓宗儒的水平,要是韓宗儒的形象能夠好一點,學問再精深一些,性格還能不那麽懶散,憑家裏兩代積累,拱也能將他給拱進議政會議裏去。
韓縝還沒換下恭迎天使、恭聆聖諭時所穿的官服,衣袍儼然。可坐下來後,就把礙事的長腳襆頭丟到了一旁,手指扒了扒頭發,“既然十一的推斷沒錯,遼人的事跟政事堂也理應脫不開幹係,嗯,至少是在章、韓的意料之中。”
韓維突地動了一下,其實韓縝說了一句廢話,雖不願往那個方向去想,但韓縝、韓維在收到了北地軍情之後,就開始懷疑起這件事並非是巧合。雖說政事堂那邊也有一些解釋流傳出來,可終究不是那麽讓人確信。
隻是現在需要注意的重點已經不是政事堂和北方軍情之間的關係,而是怎麽解決問題。
“此事或可不論。”韓縝看了眼兄弟,“既然政事堂對文寬夫還有我等早有預備,想必對北虜也有所預備。”
韓維登時搖頭:“章、韓不可信。現在是文彥博與東府相爭,韓岡又寫了那篇檄文,即使河北打成一團亂,政事堂也能將文彥博拉出來頂罪。”
過去兩黨相爭時,舊黨就是恨不得新黨主導的戰事輸得丟盔棄甲。當年羅兀城之敗,文彥博為首的樞密院在其中居功不少。
如今章韓恨不得文彥博去死,用河北一地的百姓,換來穩握大政,誰會多眨一下眼睛?就算死了一百萬,國中也能找出兩百萬人移民河北。
韓宗儒清了清嗓子:“父親、叔父,其實不必擔心,想想韓相公,他的名聲一向是很好的。”
韓縝歎道,“韓岡名聲是好,可他當真會在乎河北?這叫人如何不擔心。”
幾十年的官坐下來,早沒了那腔熱血,身在自家之中,也沒必要自欺欺人。
換做是他們兄弟兩人,也不會太在意千裏之外的邊民死活。升鬥小民除了在政爭時用來攻擊政敵,對穩坐中樞的重臣們來說,隻是紙麵上的數字而已。
“侄兒不是這個意思,侄兒是說,韓相公的名聲之所以好,就是因為他時常注重自身清名,不會明做背信之事。隻要我韓家早日向東府輸誠,河北定將穩如泰山。”
韓縝聞言,立刻苦笑起來,韓維也是一聲怒哼。
要是兩人願意這麽做,早就這麽做了。
上京前他們也曾想過站在韓岡一邊,以延續韓絳留下來的舊情分,但這是要做盟友,可不是俯首稱臣來著。
韓宗儒就像沒看到兩位尊長的表情,“有了父親與叔父的支持,潞公不足為患,相公們自是不會再與外樹敵。攘外必先安內,若內已安,外夷自然易攘耳。”
有議政會議在前,便可知韓岡早已處心積慮,布局多年。所謂大議會,絕非突然而至的靈光。而太後突然病倒,這麽巧的事,當真能相信嗎?往深裏去想,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其實自家父親和叔父應當已經想到這一點了吧。韓宗儒想著。否則很難解釋他們對章、韓的態度與上京之前迥然相異,隻是都不敢多想。
這樣的指控當真泄露出去,就是逼著章惇、韓岡下死手。
漢末董卓初掌權時,還是很注重名聲,對士大夫也算禮重。待名聲一壞,就什麽都敢做了,焚洛陽、發皇陵,遠比換個皇帝嚴重得多。
這就像是青樓裏的妓_女,清倌人時,尚可如大家閨秀般矜持,等到失了元紅,可就生張熟魏,無所顧忌了。
在他們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的時候,再是重臣元老,身家性命其實也都握在他們手中。一旦讓章惇、韓岡變得無所顧忌起來,有幾家能安安穩穩活到下一個太平時節?
韓宗儒不信文彥博想不到,即使無法確認,也能潑韓岡一身髒水,絕對能比韓岡早上一步。
可文彥博鍥而不舍的與政事堂為敵,卻始終沒開這個口,想必文彥博也清楚,之前敗了還能照舊迴家養老,保持一份宰相體麵,要是用這等理由攻擊章、韓,能去嶺南已是萬幸。
為了韓家安穩,現在就應該站在勝利者的一邊,為了韓家的未來,現在更應該站在勝利者一邊。
至於臉麵,三伯父去後,韓家的臉麵就少了一半,等到兩位尊長一去,剩下的一半也會飛走九成。沒有一個出來撐門麵的議政,就是四代三公,破落下來也是轉眼間事。
隻是自家的父親和叔父不下決斷,韓宗儒也懶得多勸,低頭數著自己的手指頭,等著兩位老人家的決定。
最終,韓縝先下定了決心,“十一,待會兒你代你父和我去拜訪一下章相公。該說什麽,就不必我多說了。”
韓宗儒卻沒有即時迴答。
朝中兩名宰相雖是同一派係,一向共進退,可兩人也是各擁一幫班底,各有各的勢力。
靈壽韓家已遠離朝堂,韓維、韓縝在外任官多年,但先人蔭庇尚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舊深遠。選擇支持哪一位宰相,就是在天平上壓下了一塊重重的砝碼,原本的平衡將很難再保持下去。
從整體上看,韓岡比章惇略占優勢,在選擇支持對象的時候,韓縝就是想要將雙方實力減小差距。
隻不過韓宗儒覺得還是冒險了,貿然插手日後可能會有的宰相之爭,情況危急的程度不會比現在要輕。像韓家這等有聲望有實力的的支持者,必定是最先被瞄準的目標。
“以侄兒一點淺見,去見章相公、韓相公,不如去見蘇平章。”
“蘇頌!”
“蘇子容?”
“孩兒覺得去見蘇平章,比去見韓相公、章相公更有用。”
蘇頌並非戀權之人,早已不問世事,這是京人的共識。京師近來一片混亂中,這位原本就不怎麽管事的平章軍國重事,更形同隱身。文彥博和韓岡如同鬥雞一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朝堂之上就仿佛不存在這位群臣之首一般。就連韓維、韓縝都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位老宰相。
可這十年來,正是在蘇頌的幫助下,才將章惇穩穩的壓製住,否則兩位強勢的宰相聯手秉政,中間連個緩衝和調解的人物都沒有,即便舊日是刎頸之交,也終會反目成仇。能做到這一點,蘇頌的能力可見一斑。
要說他在這個節骨眼上致仕,讓韓宗儒怎麽想都不可能,“孩兒不覺得蘇平章現在是在家裏養老,這可正是有所作為的時候。”
“進來。”
隨著話聲,韓宗儒出現在敞開的大門外。
笨重榔槺的身子,隻是跨過一個門檻都耗費了十二分的氣力。
看著韓宗儒步履維艱的走到麵前,行禮問好,韓縝已是掩不住臉上的笑意,韓維則依舊一副嚴肅的麵孔。
都說兒子投胎是來要債的,但韓維對韓宗儒的態度,卻仿佛是放了印子錢的地主,在看到了大年三十還不上賬的佃戶。
指了一下下首的座椅,韓維言簡意賅,“坐。”
韓縝則笑得很是開懷,韓宗儒剛剛落座,就迫不及待的誇獎起來,“這一迴,多虧了十一你看得準。”他轉頭對韓維道,“真是不能不服老啊,日後當是十一他們的天下了。”
當王中正在前庭說出章惇、韓岡本欲將征伐之權轉交大議會,韓縝、韓維的驚訝完全遮掩不住。隻不過,他們所驚訝的原因,與王中正所以為的原因,應當並不是一迴事。
王中正的說辭,正好跟韓宗儒事前推測一模一樣。
韓縝、韓維一直都認為以太後發病的倉促,章惇、韓岡所主張的暫代君權的大議會,必然是急就章的產物。
即使有議政會議在前,章惇和韓岡也許的確有建大議會架空天子的打算,但也決然不是現在——兩人一直深得太後信重,所建所請無不應允,太後如此寵信,直接讓所有有心相位的重臣,失去了在太後歸政前取而代之的信心——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冒險,隻是事發突然,才讓他們將未來的計劃提前,倉促之間所能做出的準備不會太多,或有優勢,卻不是那麽確定。
但韓宗儒卻認為韓岡、章惇必然有所依仗,而且他們已經做好了麵對任何意外的充分準備,他對此十分確定,沒有任何懷疑。
如果從韓宗儒的這一結論深入的思考下去,就難免得出一個很可怕的結論——太後的病因蹊蹺,要說巧合,已是難以相信,要說蓄意,就更加匪夷所思——韓縝、韓維都不敢如此去想。
隻是今日之事,再一次證明了韓宗儒的正確,接下來韓家的行動,自是隻能依照韓宗儒的判斷為依歸。
韓維沉著臉,對韓縝的讚許也隻是微微的點了點頭,與其說是嚴父,還不如說是晚娘了。
但沒有哪一刻,韓維比現在更加惋惜了。
貌寢、癡肥、好吃、懶散,身言書判的第一關都過不了,能當官,完全是靠了家世,以及現在不是漢唐之時,對官員的形象不是那麽在意。
可偏偏這個最惹韓維厭煩的兒子,卻有著令人稱羨的判斷力,精準的眼光,敏銳的嗅覺,即使韓維都要為之驚歎。
韓宗儒的同輩兄弟中,才智、頭腦都達不到韓宗儒的水平,要是韓宗儒的形象能夠好一點,學問再精深一些,性格還能不那麽懶散,憑家裏兩代積累,拱也能將他給拱進議政會議裏去。
韓縝還沒換下恭迎天使、恭聆聖諭時所穿的官服,衣袍儼然。可坐下來後,就把礙事的長腳襆頭丟到了一旁,手指扒了扒頭發,“既然十一的推斷沒錯,遼人的事跟政事堂也理應脫不開幹係,嗯,至少是在章、韓的意料之中。”
韓維突地動了一下,其實韓縝說了一句廢話,雖不願往那個方向去想,但韓縝、韓維在收到了北地軍情之後,就開始懷疑起這件事並非是巧合。雖說政事堂那邊也有一些解釋流傳出來,可終究不是那麽讓人確信。
隻是現在需要注意的重點已經不是政事堂和北方軍情之間的關係,而是怎麽解決問題。
“此事或可不論。”韓縝看了眼兄弟,“既然政事堂對文寬夫還有我等早有預備,想必對北虜也有所預備。”
韓維登時搖頭:“章、韓不可信。現在是文彥博與東府相爭,韓岡又寫了那篇檄文,即使河北打成一團亂,政事堂也能將文彥博拉出來頂罪。”
過去兩黨相爭時,舊黨就是恨不得新黨主導的戰事輸得丟盔棄甲。當年羅兀城之敗,文彥博為首的樞密院在其中居功不少。
如今章韓恨不得文彥博去死,用河北一地的百姓,換來穩握大政,誰會多眨一下眼睛?就算死了一百萬,國中也能找出兩百萬人移民河北。
韓宗儒清了清嗓子:“父親、叔父,其實不必擔心,想想韓相公,他的名聲一向是很好的。”
韓縝歎道,“韓岡名聲是好,可他當真會在乎河北?這叫人如何不擔心。”
幾十年的官坐下來,早沒了那腔熱血,身在自家之中,也沒必要自欺欺人。
換做是他們兄弟兩人,也不會太在意千裏之外的邊民死活。升鬥小民除了在政爭時用來攻擊政敵,對穩坐中樞的重臣們來說,隻是紙麵上的數字而已。
“侄兒不是這個意思,侄兒是說,韓相公的名聲之所以好,就是因為他時常注重自身清名,不會明做背信之事。隻要我韓家早日向東府輸誠,河北定將穩如泰山。”
韓縝聞言,立刻苦笑起來,韓維也是一聲怒哼。
要是兩人願意這麽做,早就這麽做了。
上京前他們也曾想過站在韓岡一邊,以延續韓絳留下來的舊情分,但這是要做盟友,可不是俯首稱臣來著。
韓宗儒就像沒看到兩位尊長的表情,“有了父親與叔父的支持,潞公不足為患,相公們自是不會再與外樹敵。攘外必先安內,若內已安,外夷自然易攘耳。”
有議政會議在前,便可知韓岡早已處心積慮,布局多年。所謂大議會,絕非突然而至的靈光。而太後突然病倒,這麽巧的事,當真能相信嗎?往深裏去想,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其實自家父親和叔父應當已經想到這一點了吧。韓宗儒想著。否則很難解釋他們對章、韓的態度與上京之前迥然相異,隻是都不敢多想。
這樣的指控當真泄露出去,就是逼著章惇、韓岡下死手。
漢末董卓初掌權時,還是很注重名聲,對士大夫也算禮重。待名聲一壞,就什麽都敢做了,焚洛陽、發皇陵,遠比換個皇帝嚴重得多。
這就像是青樓裏的妓_女,清倌人時,尚可如大家閨秀般矜持,等到失了元紅,可就生張熟魏,無所顧忌了。
在他們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的時候,再是重臣元老,身家性命其實也都握在他們手中。一旦讓章惇、韓岡變得無所顧忌起來,有幾家能安安穩穩活到下一個太平時節?
韓宗儒不信文彥博想不到,即使無法確認,也能潑韓岡一身髒水,絕對能比韓岡早上一步。
可文彥博鍥而不舍的與政事堂為敵,卻始終沒開這個口,想必文彥博也清楚,之前敗了還能照舊迴家養老,保持一份宰相體麵,要是用這等理由攻擊章、韓,能去嶺南已是萬幸。
為了韓家安穩,現在就應該站在勝利者的一邊,為了韓家的未來,現在更應該站在勝利者一邊。
至於臉麵,三伯父去後,韓家的臉麵就少了一半,等到兩位尊長一去,剩下的一半也會飛走九成。沒有一個出來撐門麵的議政,就是四代三公,破落下來也是轉眼間事。
隻是自家的父親和叔父不下決斷,韓宗儒也懶得多勸,低頭數著自己的手指頭,等著兩位老人家的決定。
最終,韓縝先下定了決心,“十一,待會兒你代你父和我去拜訪一下章相公。該說什麽,就不必我多說了。”
韓宗儒卻沒有即時迴答。
朝中兩名宰相雖是同一派係,一向共進退,可兩人也是各擁一幫班底,各有各的勢力。
靈壽韓家已遠離朝堂,韓維、韓縝在外任官多年,但先人蔭庇尚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舊深遠。選擇支持哪一位宰相,就是在天平上壓下了一塊重重的砝碼,原本的平衡將很難再保持下去。
從整體上看,韓岡比章惇略占優勢,在選擇支持對象的時候,韓縝就是想要將雙方實力減小差距。
隻不過韓宗儒覺得還是冒險了,貿然插手日後可能會有的宰相之爭,情況危急的程度不會比現在要輕。像韓家這等有聲望有實力的的支持者,必定是最先被瞄準的目標。
“以侄兒一點淺見,去見章相公、韓相公,不如去見蘇平章。”
“蘇頌!”
“蘇子容?”
“孩兒覺得去見蘇平章,比去見韓相公、章相公更有用。”
蘇頌並非戀權之人,早已不問世事,這是京人的共識。京師近來一片混亂中,這位原本就不怎麽管事的平章軍國重事,更形同隱身。文彥博和韓岡如同鬥雞一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朝堂之上就仿佛不存在這位群臣之首一般。就連韓維、韓縝都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位老宰相。
可這十年來,正是在蘇頌的幫助下,才將章惇穩穩的壓製住,否則兩位強勢的宰相聯手秉政,中間連個緩衝和調解的人物都沒有,即便舊日是刎頸之交,也終會反目成仇。能做到這一點,蘇頌的能力可見一斑。
要說他在這個節骨眼上致仕,讓韓宗儒怎麽想都不可能,“孩兒不覺得蘇平章現在是在家裏養老,這可正是有所作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