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地處涿郡西側,與高山國為鄰,此地在軍事之上,有著小益州之稱。蓋因整個幽州,糧食生產及人口數目,易縣可憑一縣之力,與一郡相較長短!
這也是為何易縣令王康,對涿郡虎視眈眈的原因。
此前,趙信與烏丸交戰之時,涿郡龔景書信之中已經說明,易縣王康甚有威脅!
今日朱童請戰,趙信自然不會不答應,大筆一揮,便讓朱童相機行事,若有難處,自可報來。
且說朱童得到迴複之後,即令張銘坐鎮涿郡,自統兵馬,與王群、陳亭出征易縣。
張銘,字溫科,擅使長槊,曾效力於劉虞麾下壺縣長史。與趙信一同在倉院之中抵抗烏丸,因劉虞對張銘極其一眾部屬不聞不問,心灰意冷,加之覺劉虞不是成事之人,便遣麾下陳亭前來拜會趙信,送來書信,欲要投靠之。
趙信答應下來,並讓張銘繼續潛伏於劉虞麾下。
劉虞與公孫瓚交戰連連戰敗,麾下武將損失甚重,便啟用張銘為前鋒大將,獨當一麵。上官秋能夠迅速調查清楚漁陽城內世家複雜情況,也少不了張銘的功勞。
眼下趙信徹底掌握漁陽,手握大半個幽州,張銘自然也就名正言順的歸順了趙信,在朱童手下,與王群一般,充作朱童副手。
易縣王康,字盧雨,年輕之時家境貧寒,無奈之下仗劍闖天下,多行仗義之事,民間多有賢名。黃巾之亂之時,其效力於皇甫嵩麾下,累積戰功,故而提拔為易縣統轄。
而後漁陽張純、張舉兩兄弟叛變之時,易縣令被張純所殺,王康故而被推舉為新的易縣令。易縣城內,人口、糧草眾多,王康的野心越加蓬來,他的眼睛,便瞄向了最為靠近的涿郡。
眼下趙信徹底取締劉虞,龔景將涿郡獻給趙信的消息已然傳了出去,王康當即把自己的那份野心埋在心底,不再提起!
不成想,他不想動涿郡,不代表趙信不打算動他!
聽聞朱童統兵五千,前來進犯,王康急忙召集麾下眾人商議對策。
兩日後,城外響起喊殺聲,隻見朱童跨坐馬上,雙手持叉,橫刀立馬,睥睨天下!加之其身後五千鐵甲軍卒,手持錚亮武器,在陽光照耀之下,射出陣陣刺眼之光!
“呔!王康,此時不降,若城破,便是汝身死之日!”朱童氣沉丹田,喉嚨之中發出巨雷之聲,震懾的城頭士卒心髒都是漏了一拍,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大聲之人!
“朱童!吾乃朝廷任命的易縣令,汝為何相攻耶?”城頭王康強自撐著脖子喊道。
出兵自有名目!
“王康!朝廷何時封你為易縣令,吾為何不知耶?今日,汝不開城門,某保證必殺汝!若獻城歸降,某保你性命無虞!”
聽得這話,王康眉頭緊蹙,神情猶豫,身側一八字胡須身著儒袍的中年儒者拱手道:“主公,趙子麟以信著稱天下,今日既得此言,便是歸降,也可報性命無虞。”
“非也!那趙子麟雖說以信著稱天下,亦是一素有狼子野心之人,歸降之,趙子麟對主公放心耶?”另一人,出言反駁道。
王康豎起手,阻止二人繼續說下去,卻是皺眉沉思起來。猶豫許久,王康歎口氣道:“哎……時不利我也!開城!”
周遭士卒聽得這話,竟然是歡唿起來,王康嘴角滿是苦澀,隨後搖頭苦笑,似乎是釋然一般!
身在城外,躍躍欲試的朱童,見城門打開,王康隻身一人走了出來,不禁錯愕,心道這個貨不會是真歸降了吧?
……
一日之後,身在範陽的趙信得到消息,易縣王康開城歸降,嗬嗬樂了起來,這個王康倒是識趣。叫來筆墨紙官,寫三封任命書,朱童、王群坐鎮涿郡,張銘、陳亭坐鎮易縣,休養生息,好生治政。
另,將王康調至漁陽,當個衙呈。其餘王康麾下眾人,良才而用,收買人心這一套,趙信做的是極為熟練。
寫好了信,差人送出,趙信不禁唿出口氣,心道:轉眼間來到漢末,已有三個年頭,自己也從一窮二白,混到了手掌幽州半邊天的地步。隻是,身份和地位越加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煩惱隨之而來。
範陽、壺縣、漁陽、南淄、涿郡、上穀、白檀、代郡、馬扈、桑乾、易縣皆在手中,僅僅是各路官員,便足有兩三千號人,軍卒總數也發展至十萬人,其中卻又三萬多新兵,卻是連個像樣的盔甲和大刀都沒有。
這是趙信最為頭疼之事。
因劉虞主持幽州政務一段時間,幽州境內人才流失非常之多,此前劉虞麾下投靠烏丸異族的幾員將領,在趙信看來,皆是可用之人!
比如那陸院、李固,歸順公孫瓚的向宣,著實可惜,未能效力於自己麾下。
今年半年時間,趙信擴張速度極其之快,麾下渴求人才到了極致,雖說周遭因趙信忠信之名趕來效力的人也不少,但說到底,其中仍沒有人讓自己眼前一亮的趕腳。
“去t,敲到船頭自然直。”
想了半日,隻是哀愁連連,何必再想。就好像一個月賺了三千塊還很開心,隻是因為我沒有辦法啊……
索性的是,現在公孫瓚、袁紹出兵匯聚於磐河,因冀州之事開戰,短時間內,此雙雄皆無心顧慮趙信,趙信也樂得其中,好生修養,再待來日。
轉眼之間,已來到四月。
此時的趙信,正在漁陽官衙審查杜江今段時間的政務,唐淼卻是從範陽拍馬趕來求見。
入了堂,神色大喜,見堂內皆自己人,沒了顧慮,直接拱手道:“主公,馬大師的誓言,成功了!”
“什麽?如此真是個好消息!花月(上官秋字),你來審閱剩下的紀要本薄,義末(唐淼字),走,速速與我趕迴範陽,我要看看這千古一創的成果!”
在周倉並近百精銳士卒的保護之下,花費半日之間趕到範陽,尚來不及迴府,直奔馬均的實驗室。
“馬大師!馬大師!”還沒跨進大門,趙信便焦急的喊道。
院落內屋跑出一灰頭土臉之人,正是馬均,隻見其雙手捧著一張半邊案桌大小的黃紙,神情激動,跪地道:“主公,造紙術已改善成功矣!”
趙信激動衝上前,扶起馬均,上下打量著馬均,感激道:“馬大師此舉,是為天下萬民創福利也!”
兩人一番激動,自是不提,隨後馬均當著趙信的麵,把紙張生產過程展現了一邊,所用物料著實不值一提,趙信再次激動的擁抱馬均數次,仍難掩內心激動之情。
為何?
蓋因趙信終於是見到了一個來自後世的東西,紙張,看起來是多麽的親切,盡管他現在還比不上後世的大白紙,甚至一鉛筆下去就是一個洞,但,他畢竟是紙,實實在在存在的紙!
“主公,此物隻有一處,若趕鑿其堅硬,則成本過高,若趕鑿其軟性,沾水既破,此點著實難破。”馬均眉宇之前,付出一抹濃濃的遺憾神色。
趙信哈哈大笑,拍其肩膀道:“此有何難!當可用一光滑木板做成本子……”
趙信將後世的作業本模樣,告知馬均,馬均聽得連連點頭,照著模樣,將諸多紙張放在一處,用鍘刀將之整齊切割,果其不然,用毛筆於上寫字,紙張不會破也!
但,寫了一麵,往往下麵幾張都印上了毛筆,黑乎乎一片,著實不雅。
“主公,此該如何?”馬均雙手撐著紙張,探頭詢問道。
趙信皺眉沉思一番,並未想到什麽良策,隻好如實告知,眾人難掩失望之色。
“紙張已出,日後自可慢慢完善,此為創造之大道,何來歎氣一說!”趙信一番鼓舞,馬均眾人也再次燃起鬥誌。
一個月之後,趙信統領五萬兵馬,強壓樂平縣,並州刺史張揚,慌張聚麾下文武商議抵擋之事情。
麾下眾人皆道:“趙信起於微末,眼下立足未穩,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於磐河,正是覆滅趙信,進取幽州的大好時機!”
張揚心道也是如此,當即遣派麾下大將穆順與眭固二將,統六萬雄兵支援樂平而來,兩軍相交陣於石扈縣。
石扈縣,地處太行山北部,山地崎嶇,平地甚少!
趙信所部尋一空地,四麵較為寬闊,水源、後路皆無憂,下令就此駐紮。眭固知趙信初來,難能防備,故而趁夜率兵一萬,分南北兩側,對趙信營寨發動突襲。
殊不知趙信早有防備,兩相剛交戰,關峻引兵從左翼殺出,傷勢複原的魏烈引兵從右翼殺出,眭固自知中計,急忙引兵後撤。
趙信引兵從寨中挺出,三方齊下,眭固大敗而歸,萬餘兵馬損失過半,迴到樂平,悶悶不樂。穆順責怪道:“那趙信乃一虎將,僅靠萬餘士卒便徹底覆滅數萬烏丸大軍,豈會無防備耶?”
眭固無言以對,甚是汗顏。
因眭固一戰,張揚大軍士氣大泄,故而眭固、穆順二人統兵坐鎮城池,無論趙信如何叫罵,皆不出城迎戰!
兩日之後,從易縣製造的攻城雲梯並一眾攻城器械,終於運到樂平城外,一切準備就緒,便是展開了對樂平城頭的連番轟砸!
五十輛攻城車,接連不斷,日以繼夜,城頭守軍苦不堪言,尚未迎敵,損失已然超過萬餘人!
兩日之後,五裏外的小山包上的石頭,都差不多被趙信士卒給運完了。
今日,趙信正在投石車處觀戰,關峻快步而來,拱手道:“主公,道路已經墊好,不用兩日時間,二十輛投石車便可運到其上。”
“嗯,好,還請興平(關峻字)速速運送。”
“諾!”
為了躲避投石車的攻擊,眭固遣數百士卒躲於垛口之下,命其餘士卒撤入城中五百米。兩日之後,眭固正在蹲茅坑,茅房卻是整個被掀翻,嘭的一聲,眭固還沒搞清楚什麽事情,身就被濺了一身屎尿!
轉頭看去,卻是那茅房坑裏多了塊人頭大小的石頭,卻是那石頭砸進了糞坑!
眭固抬頭看向四處,卻見有幾士卒正竊笑的看著自己,顧不得還沒擦的屁股,一把提起衣服,拿起放在地上的大刀,衝了上去,嗚嗚數聲,便將那幾個士卒斬了!
“撤!!”眭固高舉大刀,指揮別的忙於躲避投石的士卒。
又是撤了五百米,眭固與穆順二人碰頭一處,穆順皺眉捂鼻道:“是何氣味,如此刺鼻?”
眭固老臉一紅,並未解釋,轉過話頭道:“我等撤入城中千米,若那趙信引兵突襲,該當如何?”
穆順卻是冷哼一聲,道:“那趙信豈會讓自己士卒暴露在投石車之下耶?便是他如此想,他麾下士卒又豈會願意心作戰耶?”
眭固聽得此話,有了定心針,便不再多做計較。
半個時辰之後,城頭邊有士卒跑來,“啟稟將軍,敵軍正衝向城門,請二位將軍速速支援。”
眭固、穆順當即跳起身來,率兵迅速衝上城頭,此時攻城雲梯之上,已然攀至一半。
“給我砸!!”
白刃戰就此展開,一番廝殺直至天晚,趙信方才下令撤兵。
當日晚間,趙信身在帳中,凝皺眉頭,盯著地圖,想要尋找一個突破口,雖說此番攻伐並州的主戰場並非在樂平一戰,但若能正麵將之攻下,自然最好!
正思慮間,關峻帶刀走進帳中,拱手道:“主公,方才吾抓一奸細,請您審問。”
趙信揮揮手,讓其進來。
一百姓打扮的士卒戰戰兢兢,低頭不敢斜視。
趙信道:“汝是何人,為何遣近我軍事要地?”
那百姓卻不答話,伸手入懷,關峻眼疾手快將其手臂抓住,取出時再看去,手中卻是拿著一封帛書!
這時,那百姓張了張嘴巴,其卻是沒有舌頭,趙信搖頭苦笑,關峻倒是可以,抓了個啞巴過來。
關峻把帛書遞給趙信,趙信將之拆開而閱,卻是神情大喜,隨後皺眉沉思,場中之人,不敢出言打擾,兀自猜測著刺史大人究竟看了些什麽,時而笑,時而愁。
這也是為何易縣令王康,對涿郡虎視眈眈的原因。
此前,趙信與烏丸交戰之時,涿郡龔景書信之中已經說明,易縣王康甚有威脅!
今日朱童請戰,趙信自然不會不答應,大筆一揮,便讓朱童相機行事,若有難處,自可報來。
且說朱童得到迴複之後,即令張銘坐鎮涿郡,自統兵馬,與王群、陳亭出征易縣。
張銘,字溫科,擅使長槊,曾效力於劉虞麾下壺縣長史。與趙信一同在倉院之中抵抗烏丸,因劉虞對張銘極其一眾部屬不聞不問,心灰意冷,加之覺劉虞不是成事之人,便遣麾下陳亭前來拜會趙信,送來書信,欲要投靠之。
趙信答應下來,並讓張銘繼續潛伏於劉虞麾下。
劉虞與公孫瓚交戰連連戰敗,麾下武將損失甚重,便啟用張銘為前鋒大將,獨當一麵。上官秋能夠迅速調查清楚漁陽城內世家複雜情況,也少不了張銘的功勞。
眼下趙信徹底掌握漁陽,手握大半個幽州,張銘自然也就名正言順的歸順了趙信,在朱童手下,與王群一般,充作朱童副手。
易縣王康,字盧雨,年輕之時家境貧寒,無奈之下仗劍闖天下,多行仗義之事,民間多有賢名。黃巾之亂之時,其效力於皇甫嵩麾下,累積戰功,故而提拔為易縣統轄。
而後漁陽張純、張舉兩兄弟叛變之時,易縣令被張純所殺,王康故而被推舉為新的易縣令。易縣城內,人口、糧草眾多,王康的野心越加蓬來,他的眼睛,便瞄向了最為靠近的涿郡。
眼下趙信徹底取締劉虞,龔景將涿郡獻給趙信的消息已然傳了出去,王康當即把自己的那份野心埋在心底,不再提起!
不成想,他不想動涿郡,不代表趙信不打算動他!
聽聞朱童統兵五千,前來進犯,王康急忙召集麾下眾人商議對策。
兩日後,城外響起喊殺聲,隻見朱童跨坐馬上,雙手持叉,橫刀立馬,睥睨天下!加之其身後五千鐵甲軍卒,手持錚亮武器,在陽光照耀之下,射出陣陣刺眼之光!
“呔!王康,此時不降,若城破,便是汝身死之日!”朱童氣沉丹田,喉嚨之中發出巨雷之聲,震懾的城頭士卒心髒都是漏了一拍,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大聲之人!
“朱童!吾乃朝廷任命的易縣令,汝為何相攻耶?”城頭王康強自撐著脖子喊道。
出兵自有名目!
“王康!朝廷何時封你為易縣令,吾為何不知耶?今日,汝不開城門,某保證必殺汝!若獻城歸降,某保你性命無虞!”
聽得這話,王康眉頭緊蹙,神情猶豫,身側一八字胡須身著儒袍的中年儒者拱手道:“主公,趙子麟以信著稱天下,今日既得此言,便是歸降,也可報性命無虞。”
“非也!那趙子麟雖說以信著稱天下,亦是一素有狼子野心之人,歸降之,趙子麟對主公放心耶?”另一人,出言反駁道。
王康豎起手,阻止二人繼續說下去,卻是皺眉沉思起來。猶豫許久,王康歎口氣道:“哎……時不利我也!開城!”
周遭士卒聽得這話,竟然是歡唿起來,王康嘴角滿是苦澀,隨後搖頭苦笑,似乎是釋然一般!
身在城外,躍躍欲試的朱童,見城門打開,王康隻身一人走了出來,不禁錯愕,心道這個貨不會是真歸降了吧?
……
一日之後,身在範陽的趙信得到消息,易縣王康開城歸降,嗬嗬樂了起來,這個王康倒是識趣。叫來筆墨紙官,寫三封任命書,朱童、王群坐鎮涿郡,張銘、陳亭坐鎮易縣,休養生息,好生治政。
另,將王康調至漁陽,當個衙呈。其餘王康麾下眾人,良才而用,收買人心這一套,趙信做的是極為熟練。
寫好了信,差人送出,趙信不禁唿出口氣,心道:轉眼間來到漢末,已有三個年頭,自己也從一窮二白,混到了手掌幽州半邊天的地步。隻是,身份和地位越加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煩惱隨之而來。
範陽、壺縣、漁陽、南淄、涿郡、上穀、白檀、代郡、馬扈、桑乾、易縣皆在手中,僅僅是各路官員,便足有兩三千號人,軍卒總數也發展至十萬人,其中卻又三萬多新兵,卻是連個像樣的盔甲和大刀都沒有。
這是趙信最為頭疼之事。
因劉虞主持幽州政務一段時間,幽州境內人才流失非常之多,此前劉虞麾下投靠烏丸異族的幾員將領,在趙信看來,皆是可用之人!
比如那陸院、李固,歸順公孫瓚的向宣,著實可惜,未能效力於自己麾下。
今年半年時間,趙信擴張速度極其之快,麾下渴求人才到了極致,雖說周遭因趙信忠信之名趕來效力的人也不少,但說到底,其中仍沒有人讓自己眼前一亮的趕腳。
“去t,敲到船頭自然直。”
想了半日,隻是哀愁連連,何必再想。就好像一個月賺了三千塊還很開心,隻是因為我沒有辦法啊……
索性的是,現在公孫瓚、袁紹出兵匯聚於磐河,因冀州之事開戰,短時間內,此雙雄皆無心顧慮趙信,趙信也樂得其中,好生修養,再待來日。
轉眼之間,已來到四月。
此時的趙信,正在漁陽官衙審查杜江今段時間的政務,唐淼卻是從範陽拍馬趕來求見。
入了堂,神色大喜,見堂內皆自己人,沒了顧慮,直接拱手道:“主公,馬大師的誓言,成功了!”
“什麽?如此真是個好消息!花月(上官秋字),你來審閱剩下的紀要本薄,義末(唐淼字),走,速速與我趕迴範陽,我要看看這千古一創的成果!”
在周倉並近百精銳士卒的保護之下,花費半日之間趕到範陽,尚來不及迴府,直奔馬均的實驗室。
“馬大師!馬大師!”還沒跨進大門,趙信便焦急的喊道。
院落內屋跑出一灰頭土臉之人,正是馬均,隻見其雙手捧著一張半邊案桌大小的黃紙,神情激動,跪地道:“主公,造紙術已改善成功矣!”
趙信激動衝上前,扶起馬均,上下打量著馬均,感激道:“馬大師此舉,是為天下萬民創福利也!”
兩人一番激動,自是不提,隨後馬均當著趙信的麵,把紙張生產過程展現了一邊,所用物料著實不值一提,趙信再次激動的擁抱馬均數次,仍難掩內心激動之情。
為何?
蓋因趙信終於是見到了一個來自後世的東西,紙張,看起來是多麽的親切,盡管他現在還比不上後世的大白紙,甚至一鉛筆下去就是一個洞,但,他畢竟是紙,實實在在存在的紙!
“主公,此物隻有一處,若趕鑿其堅硬,則成本過高,若趕鑿其軟性,沾水既破,此點著實難破。”馬均眉宇之前,付出一抹濃濃的遺憾神色。
趙信哈哈大笑,拍其肩膀道:“此有何難!當可用一光滑木板做成本子……”
趙信將後世的作業本模樣,告知馬均,馬均聽得連連點頭,照著模樣,將諸多紙張放在一處,用鍘刀將之整齊切割,果其不然,用毛筆於上寫字,紙張不會破也!
但,寫了一麵,往往下麵幾張都印上了毛筆,黑乎乎一片,著實不雅。
“主公,此該如何?”馬均雙手撐著紙張,探頭詢問道。
趙信皺眉沉思一番,並未想到什麽良策,隻好如實告知,眾人難掩失望之色。
“紙張已出,日後自可慢慢完善,此為創造之大道,何來歎氣一說!”趙信一番鼓舞,馬均眾人也再次燃起鬥誌。
一個月之後,趙信統領五萬兵馬,強壓樂平縣,並州刺史張揚,慌張聚麾下文武商議抵擋之事情。
麾下眾人皆道:“趙信起於微末,眼下立足未穩,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於磐河,正是覆滅趙信,進取幽州的大好時機!”
張揚心道也是如此,當即遣派麾下大將穆順與眭固二將,統六萬雄兵支援樂平而來,兩軍相交陣於石扈縣。
石扈縣,地處太行山北部,山地崎嶇,平地甚少!
趙信所部尋一空地,四麵較為寬闊,水源、後路皆無憂,下令就此駐紮。眭固知趙信初來,難能防備,故而趁夜率兵一萬,分南北兩側,對趙信營寨發動突襲。
殊不知趙信早有防備,兩相剛交戰,關峻引兵從左翼殺出,傷勢複原的魏烈引兵從右翼殺出,眭固自知中計,急忙引兵後撤。
趙信引兵從寨中挺出,三方齊下,眭固大敗而歸,萬餘兵馬損失過半,迴到樂平,悶悶不樂。穆順責怪道:“那趙信乃一虎將,僅靠萬餘士卒便徹底覆滅數萬烏丸大軍,豈會無防備耶?”
眭固無言以對,甚是汗顏。
因眭固一戰,張揚大軍士氣大泄,故而眭固、穆順二人統兵坐鎮城池,無論趙信如何叫罵,皆不出城迎戰!
兩日之後,從易縣製造的攻城雲梯並一眾攻城器械,終於運到樂平城外,一切準備就緒,便是展開了對樂平城頭的連番轟砸!
五十輛攻城車,接連不斷,日以繼夜,城頭守軍苦不堪言,尚未迎敵,損失已然超過萬餘人!
兩日之後,五裏外的小山包上的石頭,都差不多被趙信士卒給運完了。
今日,趙信正在投石車處觀戰,關峻快步而來,拱手道:“主公,道路已經墊好,不用兩日時間,二十輛投石車便可運到其上。”
“嗯,好,還請興平(關峻字)速速運送。”
“諾!”
為了躲避投石車的攻擊,眭固遣數百士卒躲於垛口之下,命其餘士卒撤入城中五百米。兩日之後,眭固正在蹲茅坑,茅房卻是整個被掀翻,嘭的一聲,眭固還沒搞清楚什麽事情,身就被濺了一身屎尿!
轉頭看去,卻是那茅房坑裏多了塊人頭大小的石頭,卻是那石頭砸進了糞坑!
眭固抬頭看向四處,卻見有幾士卒正竊笑的看著自己,顧不得還沒擦的屁股,一把提起衣服,拿起放在地上的大刀,衝了上去,嗚嗚數聲,便將那幾個士卒斬了!
“撤!!”眭固高舉大刀,指揮別的忙於躲避投石的士卒。
又是撤了五百米,眭固與穆順二人碰頭一處,穆順皺眉捂鼻道:“是何氣味,如此刺鼻?”
眭固老臉一紅,並未解釋,轉過話頭道:“我等撤入城中千米,若那趙信引兵突襲,該當如何?”
穆順卻是冷哼一聲,道:“那趙信豈會讓自己士卒暴露在投石車之下耶?便是他如此想,他麾下士卒又豈會願意心作戰耶?”
眭固聽得此話,有了定心針,便不再多做計較。
半個時辰之後,城頭邊有士卒跑來,“啟稟將軍,敵軍正衝向城門,請二位將軍速速支援。”
眭固、穆順當即跳起身來,率兵迅速衝上城頭,此時攻城雲梯之上,已然攀至一半。
“給我砸!!”
白刃戰就此展開,一番廝殺直至天晚,趙信方才下令撤兵。
當日晚間,趙信身在帳中,凝皺眉頭,盯著地圖,想要尋找一個突破口,雖說此番攻伐並州的主戰場並非在樂平一戰,但若能正麵將之攻下,自然最好!
正思慮間,關峻帶刀走進帳中,拱手道:“主公,方才吾抓一奸細,請您審問。”
趙信揮揮手,讓其進來。
一百姓打扮的士卒戰戰兢兢,低頭不敢斜視。
趙信道:“汝是何人,為何遣近我軍事要地?”
那百姓卻不答話,伸手入懷,關峻眼疾手快將其手臂抓住,取出時再看去,手中卻是拿著一封帛書!
這時,那百姓張了張嘴巴,其卻是沒有舌頭,趙信搖頭苦笑,關峻倒是可以,抓了個啞巴過來。
關峻把帛書遞給趙信,趙信將之拆開而閱,卻是神情大喜,隨後皺眉沉思,場中之人,不敢出言打擾,兀自猜測著刺史大人究竟看了些什麽,時而笑,時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