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明史》第一百九十三卷(列傳第八十一)也即《顧鼎臣傳》全文翻譯如下:


    顧鼎臣,字九和,昆山人,弘治十八年狀元。被授予修撰的官職。正德初年,又遷任左諭德。嘉靖初年,值講經筵,為皇帝講授範浚的《心箴》,陳述詳盡,切中事理。皇帝大悅,於是親自為這篇文章做注釋,鼎臣也因此受到皇帝別樣眷顧。累遷官職至詹事。給事中劉世揚、李仁彈劾鼎臣貪汙奸佞。皇帝將二人收押入獄,因為鼎臣的援救,得以免受重責。擔任禮部右侍郎。皇帝喜好長生之術,在內殿舉行齋醮儀式(俗稱道場)。鼎臣寫《步虛詞》七章呈遞給皇帝,並列出了儀式中應該做的事情。皇帝頒下詔書褒獎讚賞他,對他的建議全部接納。擅長寫詞的臣子通過寫青詞(一種文體,齋醮時的奏章祝文)得到主上賞識知遇,就是由鼎臣這裏開始的。改任吏部左侍郎,掌管詹事府。請求皇帝允許曾子之後擔任《五經》博士,與其他三家子孫相同(疑為孔孟之類的儒家代表人物後代),皇帝允許。大同軍隊變亂,張孚敬主張用兵力鎮壓,鼎臣認為不可,皇帝嘉獎他並認可他的意見。嘉靖十三年十月,皇帝到太廟祭祀,命令鼎臣和侍郎霍濤捧主持儀式。二缺時有五服之內的宗親去世,都在服喪期間,按理應當辭去這一任務。於是皇帝:“古禮有言,諸侯不為遠親服喪,如今的公卿就是過去的諸侯,請不要推辭。”禮部尚書夏言極力明這中舉措的過失,皇帝這才不再堅持。不就升任禮部尚書,仍舊掌管詹事府的事務。京城雨水連綿,各地多遭水災,鼎臣請求賑濟災民,消弭盜賊,皇帝批複同意。嘉靖十七年八月,顧鼎臣以原來官職的身份同時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要事務。不久加封少保,太子太傅,入武英殿。起初,李時擔任首輔,夏言位列第二,鼎臣第三。李時去世後,夏言主政專權,鼎臣素來柔和,(在這種環境下)不能有所作為,隻是徒居其位而已。皇帝即將南巡,確立皇太子,命夏言隨自己出行,鼎臣輔佐太子監國。禦史蕭祥曜彈劾禮部侍郎張潮受鼎臣授意,調任刑部主事陸昆到吏部。張潮:“兵部主事馬承學自恃與鼎臣有聯係,自以為必能得到銓曹的官職,我故意提拔張潮而抑製馬承學。”皇帝下詔將馬承學關押入獄,鼎臣對此沒有幹涉。嘉靖十九年十月,顧鼎臣在任上去世,時年六十八歲。追贈太保,諡號文康。鼎臣做侍從時,憐憫東南地區賦稅不均,屢次上書陳述弊端,皇帝因此告誡撫按(處理這一弊政)。巡撫歐陽鐸整頓了這個政策。昆山沒有城池,鼎臣進言主管部門在昆山建造城池。後來倭寇開始作亂,昆山(因為有城池)得以保全,鄉人為顧鼎臣立祠堂來祭祀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HX天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HX天馬並收藏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