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4)
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 作者:HX天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兄弟倆上得碼頭,便穿上隱身滑翔服,迅速地繞著梁山和巨野濼周圍來個方圓八百裏低空迴旋,隻見漫山遍野都是荒蕪荊棘,黃沙覆蓋,真是沙丘頹廢,田園幹涸,村鎮凋零,民居破落,八百裏梁山水泊竟然找不到一滴水。顧擷岡驚駭道:“難道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描繪的八百裏煙波浩淼梁山水泊純粹是他腦海裏虛構出來的人文景觀?可是我讀到的史書中都毫無疑義地說,梁山水泊是在山東鄆城一帶,言之鑿鑿,從來沒有虛構之說。”
文昌君說:“眼前的事實告我們,梁山水泊確實是找不到一滴水了,已經是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是滄海桑田,造物弄人,這其中的緣由很可能是天災人禍。我猜測黃河決口後,洶湧的洪水淹沒了良田,造成了煙波浩瀚八百裏水泊,後來隨著黃河泥沙的淤塞堆積,八百裏水泊就漸漸地幹涸、消失,成了如今的模樣。你看黃河又改道了,留下的是一座座荒蕪的沙丘,一條條幹涸的河床,上哪裏還能找得到一滴水?”
顧擷岡追根究底地說:“我們現在就查閱正史、野史,一定要把梁山水泊形成和消失的曆史根源尋找出來,還它廬山真麵目。”
文昌君打開時空倒流機,輸入“梁山水泊”,時空馬上穿越到北宋年間,梁山水泊的曆史淵源就原原本本地呈現在麵前。
梁山原名“刀梁山”,是梁國的故地,山下有個巨野澤,又名梁山泊。傳說中的黃帝戰蚩尤就發生在巨野澤,唐代黃巢起義的巢穴也在這裏。北宋皇帝置辦花石綱,由宦官童貫全權負責,宦官楊戩協辦。楊戩原來是內庭少給事掖庭,主掌後苑,善於揣測奉承伺候人,所以深得皇帝重用,以至於為非作歹,無惡不作。楊戩手下胥吏杜鬆才給楊戩獻上了一條收刮民財的妙計:在梁山決黃河水,淹沒大片民田,使原來富庶的梁山泊成為煙波浩淼八百裏大漁溏,失地農民變成了打魚的漁民,官府可以立法索民田契,收取漁業稅。凡是交納漁業稅的就是良民,否則就按水匪論處。可憐梁山巨野一片汪洋,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農民流離失所,哀號遍野,餓殍滿地。農民的地契被貪官汙吏索要去了,隻得以打魚為生。楊戩卻上奏朝廷說,此法既安置了災民,又防衛了京師,還阻斷了金兵南下的通路,一舉三得。饑寒交迫的失地農民於是揭竿而起,在八裏水泊梁山演繹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農民造反史。施耐庵運用藝術創作的手法出神入化地描繪了這個梁山水泊的故事,因為鼓動造反,所以《水滸傳》從一誕生起就被朝廷列為禁書。
顧擷岡恍然大悟:“黃河是一條含沙量極高的河流,大量泥沙淤塞堆積起來,泥沙越堆越高,一直高到無處存水,甚至於堆積成二三十米高的沙丘,以至梁山水泊找不到一滴水,而且黃河因為水流受阻,最後也被迫改道了。八百裏梁山水泊就樣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文昌君說:“這個宦官楊戩死後還被皇帝追封為太師爺、吳國公,楊氏宗族雞犬升天,楊戩本人還升上天堂,當了神仙。中國神話故事裏的二郎神楊戩就是這個決黃河水淹沒梁山巨野,造成八裏煙波浩淼水泊梁山的宦官楊戩。二郎神楊戩法力無邊,身邊有梅山六兄弟,走狗杜鬆才成了他的哮天犬。楊戩的繼承者李彥更是個喪盡天良的貪官汙吏。”
兄弟倆無精打采地迴到航船上,義父顧鼎臣正埋頭寫作,漫不經心地問道:“你們考察得怎樣?找到梁山水泊沒有?”
顧擷岡唉聲歎氣道:“沒有。正如義父所言,如今的水泊梁山,連一滴水也找不到,滿山遍野都被黃沙覆蓋了。”
文昌君說:“我們已經查明,所有這些都是宦官楊戩和他手下的胥吏杜鬆才造的孽,是他們決黃河水淹沒大片良田,把梁山巨野變成泄洪的湖泊沼澤。他們強行索要地契,橫征暴斂,收取漁稅,把失地農民逼上梁山。如今梁山水泊黃沙淤塞,堆積如山,滴水無存,八百裏煙波浩淼的梁山水泊已經毫無蹤影。在民間神話故事裏,楊戩成了二郎神,杜鬆才變成哮天吠了。”
義父顧鼎臣詼諧地說:“神話故事都是民間藝人杜撰出來的,但是神話故事裏的人物都有其生活原型。你們所言的曆史事件,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的。元朝時流傳全國的一闕小令《醇太平》,將貪官汙吏痛快淋漓地大罵了一通。”
義父顧鼎臣邊舞劍邊歌詠,把這支元曲演唱得鏗鏘有力,淋漓盡致: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
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作官,官做賊,
混賢愚,哀哉可憐!
兄弟倆看後會心地微笑,讚賞道:“義父吟唱的《太平醉》,直言無忌,切中時弊,無論是宋朝、元朝,還是如今的明朝,曆朝曆代都是如此。楊戩決黃河水,製造八百裏水泊沼澤,索田契,收漁稅,官逼民反,所以才有‘逼上梁山,聚眾造反’這麽一段農民起義的悲壯故事。“
航船離開梁山,向南經過濟寧、徐州、邳縣來到宿遷。文昌君說:“義父,宿遷是西楚霸王的故裏,項羽與他的的愛妾虞美人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的淒美悲壯愛情故事,千古傳頌,令人難忘。我們去宿遷或許可以尋覓到虞姬的芳蹤。”
顧擷岡調侃道:“就你老兄貪圖美色,遇到心愛的美人就走不動路了。”
義父顧鼎臣說:“在《史記》中,隻有一句提到虞美人,至於霸王別姬的故事也是後人編撰的。我們不妨去實地考察一番。”
(本章完)
文昌君說:“眼前的事實告我們,梁山水泊確實是找不到一滴水了,已經是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是滄海桑田,造物弄人,這其中的緣由很可能是天災人禍。我猜測黃河決口後,洶湧的洪水淹沒了良田,造成了煙波浩瀚八百裏水泊,後來隨著黃河泥沙的淤塞堆積,八百裏水泊就漸漸地幹涸、消失,成了如今的模樣。你看黃河又改道了,留下的是一座座荒蕪的沙丘,一條條幹涸的河床,上哪裏還能找得到一滴水?”
顧擷岡追根究底地說:“我們現在就查閱正史、野史,一定要把梁山水泊形成和消失的曆史根源尋找出來,還它廬山真麵目。”
文昌君打開時空倒流機,輸入“梁山水泊”,時空馬上穿越到北宋年間,梁山水泊的曆史淵源就原原本本地呈現在麵前。
梁山原名“刀梁山”,是梁國的故地,山下有個巨野澤,又名梁山泊。傳說中的黃帝戰蚩尤就發生在巨野澤,唐代黃巢起義的巢穴也在這裏。北宋皇帝置辦花石綱,由宦官童貫全權負責,宦官楊戩協辦。楊戩原來是內庭少給事掖庭,主掌後苑,善於揣測奉承伺候人,所以深得皇帝重用,以至於為非作歹,無惡不作。楊戩手下胥吏杜鬆才給楊戩獻上了一條收刮民財的妙計:在梁山決黃河水,淹沒大片民田,使原來富庶的梁山泊成為煙波浩淼八百裏大漁溏,失地農民變成了打魚的漁民,官府可以立法索民田契,收取漁業稅。凡是交納漁業稅的就是良民,否則就按水匪論處。可憐梁山巨野一片汪洋,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農民流離失所,哀號遍野,餓殍滿地。農民的地契被貪官汙吏索要去了,隻得以打魚為生。楊戩卻上奏朝廷說,此法既安置了災民,又防衛了京師,還阻斷了金兵南下的通路,一舉三得。饑寒交迫的失地農民於是揭竿而起,在八裏水泊梁山演繹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農民造反史。施耐庵運用藝術創作的手法出神入化地描繪了這個梁山水泊的故事,因為鼓動造反,所以《水滸傳》從一誕生起就被朝廷列為禁書。
顧擷岡恍然大悟:“黃河是一條含沙量極高的河流,大量泥沙淤塞堆積起來,泥沙越堆越高,一直高到無處存水,甚至於堆積成二三十米高的沙丘,以至梁山水泊找不到一滴水,而且黃河因為水流受阻,最後也被迫改道了。八百裏梁山水泊就樣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文昌君說:“這個宦官楊戩死後還被皇帝追封為太師爺、吳國公,楊氏宗族雞犬升天,楊戩本人還升上天堂,當了神仙。中國神話故事裏的二郎神楊戩就是這個決黃河水淹沒梁山巨野,造成八裏煙波浩淼水泊梁山的宦官楊戩。二郎神楊戩法力無邊,身邊有梅山六兄弟,走狗杜鬆才成了他的哮天犬。楊戩的繼承者李彥更是個喪盡天良的貪官汙吏。”
兄弟倆無精打采地迴到航船上,義父顧鼎臣正埋頭寫作,漫不經心地問道:“你們考察得怎樣?找到梁山水泊沒有?”
顧擷岡唉聲歎氣道:“沒有。正如義父所言,如今的水泊梁山,連一滴水也找不到,滿山遍野都被黃沙覆蓋了。”
文昌君說:“我們已經查明,所有這些都是宦官楊戩和他手下的胥吏杜鬆才造的孽,是他們決黃河水淹沒大片良田,把梁山巨野變成泄洪的湖泊沼澤。他們強行索要地契,橫征暴斂,收取漁稅,把失地農民逼上梁山。如今梁山水泊黃沙淤塞,堆積如山,滴水無存,八百裏煙波浩淼的梁山水泊已經毫無蹤影。在民間神話故事裏,楊戩成了二郎神,杜鬆才變成哮天吠了。”
義父顧鼎臣詼諧地說:“神話故事都是民間藝人杜撰出來的,但是神話故事裏的人物都有其生活原型。你們所言的曆史事件,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的。元朝時流傳全國的一闕小令《醇太平》,將貪官汙吏痛快淋漓地大罵了一通。”
義父顧鼎臣邊舞劍邊歌詠,把這支元曲演唱得鏗鏘有力,淋漓盡致: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
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作官,官做賊,
混賢愚,哀哉可憐!
兄弟倆看後會心地微笑,讚賞道:“義父吟唱的《太平醉》,直言無忌,切中時弊,無論是宋朝、元朝,還是如今的明朝,曆朝曆代都是如此。楊戩決黃河水,製造八百裏水泊沼澤,索田契,收漁稅,官逼民反,所以才有‘逼上梁山,聚眾造反’這麽一段農民起義的悲壯故事。“
航船離開梁山,向南經過濟寧、徐州、邳縣來到宿遷。文昌君說:“義父,宿遷是西楚霸王的故裏,項羽與他的的愛妾虞美人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的淒美悲壯愛情故事,千古傳頌,令人難忘。我們去宿遷或許可以尋覓到虞姬的芳蹤。”
顧擷岡調侃道:“就你老兄貪圖美色,遇到心愛的美人就走不動路了。”
義父顧鼎臣說:“在《史記》中,隻有一句提到虞美人,至於霸王別姬的故事也是後人編撰的。我們不妨去實地考察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