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昨晚沈放“三顧茅廬”之後,楊浩就知道自己被“坑”了。
根本不是什麽外公考較,而是經略判官前來問計。早知如此,可就不是五十兩的友情價了。
更過分的是,現在還得提供售後諮詢服務,不給錢不說,還得勞心勞力,何苦來哉?
本質上,楊浩是不想去的。
救災安民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隨口胡謅幾條章程辦法不難,畢竟在後世的信息時代,隨處可見。
但具體執行起來少不得千頭萬緒,費心費力,最怕的是吃力不討好。
何況,自己還得罪了彌勒教。
據沈放所言,這是個曆史悠久,披著宗/教外衣的邪惡組織,專行圖謀不軌之事,據說襄陽的叛亂就與他們有關。
得罪了這些人,楊浩壓力很大。
有沈小娘子遇刺的前車之鑒,行走在一群災民中,著實沒有安全感!
奈何沈放強烈要求,鑒於需要他護送前往東京,楊浩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
嬸娘楊田氏聽聞是為官府做事,沒有格外高興,反而有點擔心,叔父楊守業就是被官府征調去修堡寨,結果生死不知,下落不明的。
楊浩少不得一番勸慰,聲稱而今在大宋腹地,有官差兵丁保護,何況是跟著沈放這位官宦子弟。
“那好,三郎你一切小心便是。”楊田氏不忘諄諄叮囑。
楊浩道:“嬸娘放心,你和妹妹就好生住在此間,待此事了結之後,我們便可前往東京。”
“三郎啊,我們…定要去東京嗎?”楊田氏小聲詢問。
“東京是天子腳下,又是大宋最繁華的地方,至少幾十年內不會有戰亂,不會有饑餓,是個不錯的定居之地…”
來到大宋,豈能不去看東京夢華,在清明上河圖裏走一遭?要想過上安逸富足的生活,或是有所作為,東京也是唯一的選擇。
可是,楊田氏的反應似乎有點冷淡,楊浩見狀,輕聲問道:“嬸娘是想迴華陰老家是嗎?
故土難離是古人的普遍情懷,嬸娘記掛華陰故裏,完全可以理解。
“罷了!”楊田氏沉默片刻,歎道:“人在家才在家,你叔父與兩個兄長都不在了,房子也被洪水衝沒了,迴去作甚?”
睹物思人,徒增悲傷,難得楊田氏這麽通達明白。
楊浩篤定道:“嬸娘放心,銀錢我們有了,我們去東京重新安家,我保證讓您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嗯!”楊田氏重重點頭,已經開始期許到東京後的美好生活。
……
次日一早,楊浩便於打著哈欠的沈放一起出門,趕去陝州城外。
災民太多,官府特意在城外官道旁,數千畝地暫時安頓災民。
楊浩與沈放到來時,官道上已經聚集了恐怕不止十萬災民,還有不少人陸陸續續趕來,都眼巴巴地等著朝廷的賑濟安置。
“朝廷下了旨意,務必在洛陽以西安置災民,不得讓災民聚集兩京,所以陝州聚集的人最多。”
也是,災民大量聚集容易滋事生亂,京畿朝廷中樞更得格外注意。當然了,或許兩京的達官顯貴們也是想眼不見,心不煩。
城外的空地上,已經搭起了鍋灶,運來大量的竹木、蓑草皮革等物,準備搭建帳篷。
一個官帽長翅唿扇不停的中年人正在指指點點,似在與佐官差役商議方案。
得聞沈放到來之後,當即放下手邊事,快步迎了上來,一臉喜色道:“沈公子啊,你總算來了。”
沈放欣然道:“見過尹判官。”
“這位是?”尹洙與沈放寒暄兩句,目光落在楊浩身上。
沈放笑道:“楊浩楊三郎,昨日便是他救了家姐,眼下在我家莊上暫住,今日跟著一同來幫忙。”
“草民楊浩見過尹判官。”
楊浩一邊見禮,心中一邊思索著尹洙這個名字,貌似有點印象,應該是有點名氣的曆史人物。
不過應該不怎麽出名,大宋的牛人實在太多,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名垂青史且被人熟知不是一件容易事。
倒是沈放的外公,那位白發老者,想來應該是一位大牛,可惜時至此時,還不知道老人家的名諱。
“原來勇救沈娘子的小哥,少年了得啊!”
尹洙隨口招唿一句,便沒有再多看楊浩一眼,轉而對沈放道:“沈公子來的正好,昨晚你擬寫的安民章程,還請詳解,災民大量湧來,安置刻不容緩。”
“這個嘛…”沈放咳嗽兩聲,故作沙啞道:“抱歉啊,尹判官,昨日忙碌不幸染了風寒,說話不大方便……章程詳解,且聽楊三郎道來,我都告訴他了。”
“哦。”尹洙狐疑地看了一眼沈放,這才再度看向楊浩,笑道:“那就麻煩楊小哥了,這分區安營,以及衛生條例具體是…”
“災民若是雜亂無序聚集在一起,難以管理,且容易滋生許多問題,所以需要分區。”
楊浩道:“首先根據需求,按行列劃分片區,彼此間隔,中有通道,便如軍中紮營那般,可以每行列標注數字,方便統計與管理,設專人管轄。
其次便是功能分區,居住區、就餐區、衛生區,也就是便溺之所,要完全分開,或可以劃出些許地方作為活動區,讓老人婦孺們散步,孩童們有個嬉鬧玩耍之地。”
“嗯,有道理!”
沈放沙啞著喉嚨稱讚一句,昨夜他雖然寫了,壓根就沒有詳細留意內容。
尹洙看了一眼沈放,眼神微動,若有所思,附和道:“也是,如同軍中紮營,確實井然有序。
標注數字,分區專人管理,類似於鄉裏保甲之法,凡事有據可查,若有紛亂,可立即控製,不至蔓延。”
“尹判官、沈公子,這功能分區…很有必要嗎?會增加很大施工量。”說話的是一名協助尹洙的陝州佐官。
“是麻煩些,但最為必要。”楊浩嚴肅道:“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吃喝拉撒都在方寸之地,會狼藉汙穢到何種地步?
而今可是十萬,甚至數十萬災民,若吃喝拉撒不分開,不出兩日,這片營地就無法下腳了,瘟疫爆發也隻是時間問題。”
瘟疫!
大災之後有大疫,這在古代幾乎是必然事件,也是他們最為擔心,最害怕的事情。
“所以沈公子格外強調這個潔淨衛生條例?”貌似在問沈放,但尹洙的目光卻落在了楊浩身上,多了些許狐疑神色。
“是的,居住區與就餐區要勤加清掃,保持潔淨,每日地麵撒上一層石灰,可滅殺瘟病疫菌毒。”
楊浩鄭重道:“最要緊的是嚴禁隨地便溺,甚至是吐痰,便溺必須前往指定區域,居住區放置添加石灰的痰盂。
災民質素可能較差,可以派出差役巡邏,一經發現有人不守規矩,必須從重懲處,強迫災民遵守執行。”
“疫病多源於不潔,有道理。”
“至於便溺之所,準備些草木灰、沙土和石灰,及時掩蓋穢物,掩汙滅疫,保持潔淨。”
楊浩續道:“有道是病從口入,每個置些石灰水、柳枝水、以及清水,飯前便後,及時淨手,可以少生疾患。
倘若一旦有人患病,當派醫者立即診察,但凡有腹瀉、咳嗽、紅疹等疑似疫病症狀者,應立即單獨隔離,謹防傳染,所以還需要一個隔離區。”
那名陝州佐官道:“如此似乎確實可以極大減緩疫病發作與傳染,妙哉!”
“規則要貫徹執行才能發揮作用。”
尹洙轉身凝重道:“嚴格執行,不得有失。”
“是!”佐官領命,卻又麵露難色道:“如此施工與管理量大,人手恐怕不夠…”
“這裏最不缺的就是人,這麽多的災民,如果隻讓他們白吃飯,閑得太久反而容易滋事。”
楊浩笑道:“最後一條有寫,以工代賑,從災民裏遴選一部分,稍加訓練,想必能夠協助官差辦事。
另外…聽聞陝州決口雖然堵上了,但河堤尚未加固,眼下這麽多的勞力,不用白不用!”
根本不是什麽外公考較,而是經略判官前來問計。早知如此,可就不是五十兩的友情價了。
更過分的是,現在還得提供售後諮詢服務,不給錢不說,還得勞心勞力,何苦來哉?
本質上,楊浩是不想去的。
救災安民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隨口胡謅幾條章程辦法不難,畢竟在後世的信息時代,隨處可見。
但具體執行起來少不得千頭萬緒,費心費力,最怕的是吃力不討好。
何況,自己還得罪了彌勒教。
據沈放所言,這是個曆史悠久,披著宗/教外衣的邪惡組織,專行圖謀不軌之事,據說襄陽的叛亂就與他們有關。
得罪了這些人,楊浩壓力很大。
有沈小娘子遇刺的前車之鑒,行走在一群災民中,著實沒有安全感!
奈何沈放強烈要求,鑒於需要他護送前往東京,楊浩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
嬸娘楊田氏聽聞是為官府做事,沒有格外高興,反而有點擔心,叔父楊守業就是被官府征調去修堡寨,結果生死不知,下落不明的。
楊浩少不得一番勸慰,聲稱而今在大宋腹地,有官差兵丁保護,何況是跟著沈放這位官宦子弟。
“那好,三郎你一切小心便是。”楊田氏不忘諄諄叮囑。
楊浩道:“嬸娘放心,你和妹妹就好生住在此間,待此事了結之後,我們便可前往東京。”
“三郎啊,我們…定要去東京嗎?”楊田氏小聲詢問。
“東京是天子腳下,又是大宋最繁華的地方,至少幾十年內不會有戰亂,不會有饑餓,是個不錯的定居之地…”
來到大宋,豈能不去看東京夢華,在清明上河圖裏走一遭?要想過上安逸富足的生活,或是有所作為,東京也是唯一的選擇。
可是,楊田氏的反應似乎有點冷淡,楊浩見狀,輕聲問道:“嬸娘是想迴華陰老家是嗎?
故土難離是古人的普遍情懷,嬸娘記掛華陰故裏,完全可以理解。
“罷了!”楊田氏沉默片刻,歎道:“人在家才在家,你叔父與兩個兄長都不在了,房子也被洪水衝沒了,迴去作甚?”
睹物思人,徒增悲傷,難得楊田氏這麽通達明白。
楊浩篤定道:“嬸娘放心,銀錢我們有了,我們去東京重新安家,我保證讓您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嗯!”楊田氏重重點頭,已經開始期許到東京後的美好生活。
……
次日一早,楊浩便於打著哈欠的沈放一起出門,趕去陝州城外。
災民太多,官府特意在城外官道旁,數千畝地暫時安頓災民。
楊浩與沈放到來時,官道上已經聚集了恐怕不止十萬災民,還有不少人陸陸續續趕來,都眼巴巴地等著朝廷的賑濟安置。
“朝廷下了旨意,務必在洛陽以西安置災民,不得讓災民聚集兩京,所以陝州聚集的人最多。”
也是,災民大量聚集容易滋事生亂,京畿朝廷中樞更得格外注意。當然了,或許兩京的達官顯貴們也是想眼不見,心不煩。
城外的空地上,已經搭起了鍋灶,運來大量的竹木、蓑草皮革等物,準備搭建帳篷。
一個官帽長翅唿扇不停的中年人正在指指點點,似在與佐官差役商議方案。
得聞沈放到來之後,當即放下手邊事,快步迎了上來,一臉喜色道:“沈公子啊,你總算來了。”
沈放欣然道:“見過尹判官。”
“這位是?”尹洙與沈放寒暄兩句,目光落在楊浩身上。
沈放笑道:“楊浩楊三郎,昨日便是他救了家姐,眼下在我家莊上暫住,今日跟著一同來幫忙。”
“草民楊浩見過尹判官。”
楊浩一邊見禮,心中一邊思索著尹洙這個名字,貌似有點印象,應該是有點名氣的曆史人物。
不過應該不怎麽出名,大宋的牛人實在太多,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名垂青史且被人熟知不是一件容易事。
倒是沈放的外公,那位白發老者,想來應該是一位大牛,可惜時至此時,還不知道老人家的名諱。
“原來勇救沈娘子的小哥,少年了得啊!”
尹洙隨口招唿一句,便沒有再多看楊浩一眼,轉而對沈放道:“沈公子來的正好,昨晚你擬寫的安民章程,還請詳解,災民大量湧來,安置刻不容緩。”
“這個嘛…”沈放咳嗽兩聲,故作沙啞道:“抱歉啊,尹判官,昨日忙碌不幸染了風寒,說話不大方便……章程詳解,且聽楊三郎道來,我都告訴他了。”
“哦。”尹洙狐疑地看了一眼沈放,這才再度看向楊浩,笑道:“那就麻煩楊小哥了,這分區安營,以及衛生條例具體是…”
“災民若是雜亂無序聚集在一起,難以管理,且容易滋生許多問題,所以需要分區。”
楊浩道:“首先根據需求,按行列劃分片區,彼此間隔,中有通道,便如軍中紮營那般,可以每行列標注數字,方便統計與管理,設專人管轄。
其次便是功能分區,居住區、就餐區、衛生區,也就是便溺之所,要完全分開,或可以劃出些許地方作為活動區,讓老人婦孺們散步,孩童們有個嬉鬧玩耍之地。”
“嗯,有道理!”
沈放沙啞著喉嚨稱讚一句,昨夜他雖然寫了,壓根就沒有詳細留意內容。
尹洙看了一眼沈放,眼神微動,若有所思,附和道:“也是,如同軍中紮營,確實井然有序。
標注數字,分區專人管理,類似於鄉裏保甲之法,凡事有據可查,若有紛亂,可立即控製,不至蔓延。”
“尹判官、沈公子,這功能分區…很有必要嗎?會增加很大施工量。”說話的是一名協助尹洙的陝州佐官。
“是麻煩些,但最為必要。”楊浩嚴肅道:“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吃喝拉撒都在方寸之地,會狼藉汙穢到何種地步?
而今可是十萬,甚至數十萬災民,若吃喝拉撒不分開,不出兩日,這片營地就無法下腳了,瘟疫爆發也隻是時間問題。”
瘟疫!
大災之後有大疫,這在古代幾乎是必然事件,也是他們最為擔心,最害怕的事情。
“所以沈公子格外強調這個潔淨衛生條例?”貌似在問沈放,但尹洙的目光卻落在了楊浩身上,多了些許狐疑神色。
“是的,居住區與就餐區要勤加清掃,保持潔淨,每日地麵撒上一層石灰,可滅殺瘟病疫菌毒。”
楊浩鄭重道:“最要緊的是嚴禁隨地便溺,甚至是吐痰,便溺必須前往指定區域,居住區放置添加石灰的痰盂。
災民質素可能較差,可以派出差役巡邏,一經發現有人不守規矩,必須從重懲處,強迫災民遵守執行。”
“疫病多源於不潔,有道理。”
“至於便溺之所,準備些草木灰、沙土和石灰,及時掩蓋穢物,掩汙滅疫,保持潔淨。”
楊浩續道:“有道是病從口入,每個置些石灰水、柳枝水、以及清水,飯前便後,及時淨手,可以少生疾患。
倘若一旦有人患病,當派醫者立即診察,但凡有腹瀉、咳嗽、紅疹等疑似疫病症狀者,應立即單獨隔離,謹防傳染,所以還需要一個隔離區。”
那名陝州佐官道:“如此似乎確實可以極大減緩疫病發作與傳染,妙哉!”
“規則要貫徹執行才能發揮作用。”
尹洙轉身凝重道:“嚴格執行,不得有失。”
“是!”佐官領命,卻又麵露難色道:“如此施工與管理量大,人手恐怕不夠…”
“這裏最不缺的就是人,這麽多的災民,如果隻讓他們白吃飯,閑得太久反而容易滋事。”
楊浩笑道:“最後一條有寫,以工代賑,從災民裏遴選一部分,稍加訓練,想必能夠協助官差辦事。
另外…聽聞陝州決口雖然堵上了,但河堤尚未加固,眼下這麽多的勞力,不用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