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昔盛今衰
唯我獨寵,冷麵皇叔請上位 作者:樂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嗯,正是這首。”
“雲初你可知道這首詩經說的是什麽?”
“感傷。對以往的感傷。”小初答。
“對以往何事感傷?”
小初看著對麵的李忱怔怔道:“昔盛今衰。”
“雲初,我知道我說了你也不信。其實他心裏一直有這個大唐,所以在你點醒他之後,才有他的今日功績。”
“所以他小小年紀在龜茲最得寵的親王做的好好的,還想著來大唐看看。”小初默默頷首。
“越是不羈的人越是忠誠。”李忱道。
“你把他叫去談了些什麽?”最後小初還是沒忍住問了李忱。
李忱則清風含笑,“讓他好好跟著張議潮幹下去。以後想迴來就迴來。”
“就這麽簡單?”小初似笑非笑。
“就這麽簡單。”李忱言語誠懇。
小初笑著看了看李忱的誠懇,“我信了。”
李忱這才舒緩了表情,清亮的月色下,兩人一同安安靜靜的聽了李休複的簫曲終了。
第二日,李休複單騎離去。
**
大中五年。八月十三。張議潭率眾抵達長安。
帝領百官出城十裏迎之。長安百姓無不歡喜雀躍,夾道歡迎,爭先恐後一睹諸功臣風采。
含元殿上。張議潭正式向天子進獻西域十一州圖籍,河湟百年失土終於真正迴歸大唐版圖。
殿上,天子下詔授張議潮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州觀察使,管內觀察處置,檢校禮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食邑兩千戶,實授三百戶。再授其兄張議潭金吾衛大將軍。另有功臣一並封賞。
當晚宮宴自不可少。
也隻有宮宴,小初才會隨同李忱出現在眾人眼前。
張議潭當著所有皇族貴戚,所有朝臣百官再獻寶於貴妃。
一個拳頭大小的普通的木盒呈於小初麵前。
所有人都注視著木盒,好奇這裏是什麽寶貝。
小初當眾打開木盒,隨即笑了。
一塊處理的幹幹淨淨的人皮,一串顆顆圓潤、個個飽滿的老靈骨佛珠。
人皮上還歪歪扭扭寫著兩排漢字,小初將人皮取出鋪開,“孩兒感激娘親禮物。仇人已弑,特奉上此佛珠祝願娘親吉祥如意。有俄鬆在一日必與大唐修好一日。”
小初將人皮遞給李忱,李忱看了微微一笑,對著還在底下跪著的張議潭道:“張將軍該物為誰人所贈?”
“為吐蕃小讚普俄鬆所贈。”張議潭朗聲道。
“你可知這上麵寫的是什麽?”李忱拿著那塊薄如蟬翼的人皮問道。
“迴陛下,微臣知道。因為這上麵的字是微臣看著俄鬆親手寫上去的。”
“寫的什麽?”李忱問。
“上麵寫著,有俄鬆在一日必與大唐修好一日。”
張議潭一語既出,整個麟德殿發出驚疑之聲不絕於耳。
“朕問愛卿,這吐蕃小讚普是如何會習寫漢字?又如何會將這禮物送給朕的貴妃?”
“因為貴妃娘娘曾對吐蕃小讚普有救命之恩,小讚普的漢字乃娘娘親手所教習。小讚普聞微臣要來大唐,特地讓臣奉上此禮,以表他對貴妃娘娘救命教養之恩。”
時機終於來了。李忱難得臉上有了明顯的笑意,讓張議潭平身落座,“愛妃,如何做了這麽一件大事竟不告知朕?”
“迴陛下,臣妾愚鈍。臣妾不覺得這是大事,因為在臣妾眼裏他隻是一個孩子。當日他被人亂臣追殺,救他,教他係出於臣妾本能。與張氏將軍相比,臣妾所做何足掛齒。”小初剛一說完,就聽得大殿之上有人朗聲,“貴妃娘娘持躬淑慎、溫懿恭淑、德容兼備實乃天下母儀典範。陛下初登大寶以來,中宮鳳位一直空懸。今收河湟失土,再得吐蕃小讚普兩國修好之書。臣鬥膽懇請陛下,冊貴妃娘娘為後,以安六宮,已順民意。”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禦史中丞魏謨。
沒有人能想到魏謨會主動站出來提及中宮一事。魏謨說完,整個喧鬧大殿一片寂靜,連小初都不太相信自己的雙耳,隻怔怔的看著跪著啟奏的魏謨。
李忱並未立時表態,隻是笑著道:“魏愛卿平身。”
誰也沒想到,此時魏謨湊著這一份難得寂靜突然高唿了一聲,“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而後所有的人就和著了魔道一樣,異口同聲跟著高唿:“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高唿者裏有令狐綯、有夏侯孜、有張議潭、有郭誠信、有所有皇親,有所有朝臣,有所有四夷使臣。
**
大中五年九月,帝後出巡失落山崖。五日,帝饑渴難耐,暈厥。後以其血救之。帝味苦之症自愈。
大中五年十月初一,貴妃夏侯氏由帝親授金冊鳳印,冊後,執六宮奏箋,為六宮之主。
大中六年七月初十。後產子,名滋。帝欣喜當即冊封為夔王。
大中九年。衛國公夫婦先後離世。後,憂慮成疾,久病不起。
大中十三年末。帝,朝會時突嘔血不止。召禦醫,乃上年幼所遭餘毒所致。
大中十四年,五月。平西大將軍梁王奉詔迴京。
帝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漼為長,故久不決。
大中十四年八月初十,帝薨。
廟號:宣宗。
諡號: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新唐書》:宣宗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複仁恩之意。嗚唿,自此而後,唐衰矣!
《舊唐書》:讚曰:李之英主,實惟獻文。粃粺盡去,淑慝斯分。河、隴歸地,朔漠消封。到今遺老,歌詠明君。
**
鄆王漼被宦官迎立為帝。新帝登基第一道詔書,追封其母昭容晁氏為皇太後,與宣宗合葬。
有人檢舉新帝生母死因頗有疑點,與宣宗皇後夏侯氏有關。當新帝所派之人闖入清寧宮,卻已經發現皇後與夔王滋早已消失無蹤。新帝盛怒,夏侯氏移三族。將皇後夏侯氏名號移出玉牒。
作為宣宗最寵信的宦官,馬公儒無聲無息的消失在大明宮中。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因晁瑩赴死前曾對李漼說過,日後朝臣中唯一可信賴的隻令狐相一人。所以宣宗駕崩後,令狐綯未受幹擾繼續勤懇輔政,後拜司空、檢校司徒,封涼國公。
山間小道,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一個看上去八 九歲穿著布衫一臉靈秀的孩子,坐於車轅之上。他身旁坐著一位頭戴鬥笠壓住麵容,身形魁梧中年駕車之人。
“叔叔,你要帶我和娘去哪?”
“叔叔帶你去看看大漠孤煙直好不好?”駕車人微笑著問。
“好啊。”孩子高興的拍起了手。“娘,你見過大漠嘛?”孩子迴頭看向車內。
“當然見過。娘本來就長在大漠。”車廂內,一個溫婉聲音從車廂內傳了出來。
“叔叔第一次見你娘就是在大漠,那會你娘比你現在大不了多少……”車夫邊說邊駕著馬車往西走。
車轅上的孩子專心致誌聽的用心。
車廂內的女子,一邊哭著,一邊笑著聽著車夫說著那曲折悠長的故事。
(本書完結)
“雲初你可知道這首詩經說的是什麽?”
“感傷。對以往的感傷。”小初答。
“對以往何事感傷?”
小初看著對麵的李忱怔怔道:“昔盛今衰。”
“雲初,我知道我說了你也不信。其實他心裏一直有這個大唐,所以在你點醒他之後,才有他的今日功績。”
“所以他小小年紀在龜茲最得寵的親王做的好好的,還想著來大唐看看。”小初默默頷首。
“越是不羈的人越是忠誠。”李忱道。
“你把他叫去談了些什麽?”最後小初還是沒忍住問了李忱。
李忱則清風含笑,“讓他好好跟著張議潮幹下去。以後想迴來就迴來。”
“就這麽簡單?”小初似笑非笑。
“就這麽簡單。”李忱言語誠懇。
小初笑著看了看李忱的誠懇,“我信了。”
李忱這才舒緩了表情,清亮的月色下,兩人一同安安靜靜的聽了李休複的簫曲終了。
第二日,李休複單騎離去。
**
大中五年。八月十三。張議潭率眾抵達長安。
帝領百官出城十裏迎之。長安百姓無不歡喜雀躍,夾道歡迎,爭先恐後一睹諸功臣風采。
含元殿上。張議潭正式向天子進獻西域十一州圖籍,河湟百年失土終於真正迴歸大唐版圖。
殿上,天子下詔授張議潮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州觀察使,管內觀察處置,檢校禮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食邑兩千戶,實授三百戶。再授其兄張議潭金吾衛大將軍。另有功臣一並封賞。
當晚宮宴自不可少。
也隻有宮宴,小初才會隨同李忱出現在眾人眼前。
張議潭當著所有皇族貴戚,所有朝臣百官再獻寶於貴妃。
一個拳頭大小的普通的木盒呈於小初麵前。
所有人都注視著木盒,好奇這裏是什麽寶貝。
小初當眾打開木盒,隨即笑了。
一塊處理的幹幹淨淨的人皮,一串顆顆圓潤、個個飽滿的老靈骨佛珠。
人皮上還歪歪扭扭寫著兩排漢字,小初將人皮取出鋪開,“孩兒感激娘親禮物。仇人已弑,特奉上此佛珠祝願娘親吉祥如意。有俄鬆在一日必與大唐修好一日。”
小初將人皮遞給李忱,李忱看了微微一笑,對著還在底下跪著的張議潭道:“張將軍該物為誰人所贈?”
“為吐蕃小讚普俄鬆所贈。”張議潭朗聲道。
“你可知這上麵寫的是什麽?”李忱拿著那塊薄如蟬翼的人皮問道。
“迴陛下,微臣知道。因為這上麵的字是微臣看著俄鬆親手寫上去的。”
“寫的什麽?”李忱問。
“上麵寫著,有俄鬆在一日必與大唐修好一日。”
張議潭一語既出,整個麟德殿發出驚疑之聲不絕於耳。
“朕問愛卿,這吐蕃小讚普是如何會習寫漢字?又如何會將這禮物送給朕的貴妃?”
“因為貴妃娘娘曾對吐蕃小讚普有救命之恩,小讚普的漢字乃娘娘親手所教習。小讚普聞微臣要來大唐,特地讓臣奉上此禮,以表他對貴妃娘娘救命教養之恩。”
時機終於來了。李忱難得臉上有了明顯的笑意,讓張議潭平身落座,“愛妃,如何做了這麽一件大事竟不告知朕?”
“迴陛下,臣妾愚鈍。臣妾不覺得這是大事,因為在臣妾眼裏他隻是一個孩子。當日他被人亂臣追殺,救他,教他係出於臣妾本能。與張氏將軍相比,臣妾所做何足掛齒。”小初剛一說完,就聽得大殿之上有人朗聲,“貴妃娘娘持躬淑慎、溫懿恭淑、德容兼備實乃天下母儀典範。陛下初登大寶以來,中宮鳳位一直空懸。今收河湟失土,再得吐蕃小讚普兩國修好之書。臣鬥膽懇請陛下,冊貴妃娘娘為後,以安六宮,已順民意。”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禦史中丞魏謨。
沒有人能想到魏謨會主動站出來提及中宮一事。魏謨說完,整個喧鬧大殿一片寂靜,連小初都不太相信自己的雙耳,隻怔怔的看著跪著啟奏的魏謨。
李忱並未立時表態,隻是笑著道:“魏愛卿平身。”
誰也沒想到,此時魏謨湊著這一份難得寂靜突然高唿了一聲,“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而後所有的人就和著了魔道一樣,異口同聲跟著高唿:“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高唿者裏有令狐綯、有夏侯孜、有張議潭、有郭誠信、有所有皇親,有所有朝臣,有所有四夷使臣。
**
大中五年九月,帝後出巡失落山崖。五日,帝饑渴難耐,暈厥。後以其血救之。帝味苦之症自愈。
大中五年十月初一,貴妃夏侯氏由帝親授金冊鳳印,冊後,執六宮奏箋,為六宮之主。
大中六年七月初十。後產子,名滋。帝欣喜當即冊封為夔王。
大中九年。衛國公夫婦先後離世。後,憂慮成疾,久病不起。
大中十三年末。帝,朝會時突嘔血不止。召禦醫,乃上年幼所遭餘毒所致。
大中十四年,五月。平西大將軍梁王奉詔迴京。
帝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漼為長,故久不決。
大中十四年八月初十,帝薨。
廟號:宣宗。
諡號: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新唐書》:宣宗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複仁恩之意。嗚唿,自此而後,唐衰矣!
《舊唐書》:讚曰:李之英主,實惟獻文。粃粺盡去,淑慝斯分。河、隴歸地,朔漠消封。到今遺老,歌詠明君。
**
鄆王漼被宦官迎立為帝。新帝登基第一道詔書,追封其母昭容晁氏為皇太後,與宣宗合葬。
有人檢舉新帝生母死因頗有疑點,與宣宗皇後夏侯氏有關。當新帝所派之人闖入清寧宮,卻已經發現皇後與夔王滋早已消失無蹤。新帝盛怒,夏侯氏移三族。將皇後夏侯氏名號移出玉牒。
作為宣宗最寵信的宦官,馬公儒無聲無息的消失在大明宮中。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因晁瑩赴死前曾對李漼說過,日後朝臣中唯一可信賴的隻令狐相一人。所以宣宗駕崩後,令狐綯未受幹擾繼續勤懇輔政,後拜司空、檢校司徒,封涼國公。
山間小道,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一個看上去八 九歲穿著布衫一臉靈秀的孩子,坐於車轅之上。他身旁坐著一位頭戴鬥笠壓住麵容,身形魁梧中年駕車之人。
“叔叔,你要帶我和娘去哪?”
“叔叔帶你去看看大漠孤煙直好不好?”駕車人微笑著問。
“好啊。”孩子高興的拍起了手。“娘,你見過大漠嘛?”孩子迴頭看向車內。
“當然見過。娘本來就長在大漠。”車廂內,一個溫婉聲音從車廂內傳了出來。
“叔叔第一次見你娘就是在大漠,那會你娘比你現在大不了多少……”車夫邊說邊駕著馬車往西走。
車轅上的孩子專心致誌聽的用心。
車廂內的女子,一邊哭著,一邊笑著聽著車夫說著那曲折悠長的故事。
(本書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