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凡隨老仆走進縣衙後堂時,楊凡心裏明白應該是縣令大人找自己,可是自已又不認識他,找自己是為了什麽呢?難道是想要啤酒的份子,念頭一起,楊凡心裏便有些不是滋味,好嘛,倒便宜了這個縣令,不過有縣令的照看,以後啤酒生意也能做得安穩些,倒也是一件好事。


    “老爺,楊公子帶到,”老仆躬身向縣令稟報道。


    “恩,你下去吧,”


    身穿常服的縣令轉過身看了一眼站著的楊凡,淡淡的一笑隨手擺了個手勢讓楊凡坐下,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道“楊公子也嚐嚐這錢塘龍井茶”


    楊凡向縣令拱了拱手便小喝了一口,仔細的迴味了一下便恭敬的說道“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彌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錢塘龍井不愧是與西湖龍井、大佛龍井齊名的好茶。


    聽到楊凡的評價,沈縣令雙眼一亮,越發覺著看這小子順眼,自己不貪名,不愛利,唯獨對著這茶水酷愛三分,平時想找個懂茶的同道中人更是難上加難,不愧是元兒推崇的人物,是個人才。


    “哦,能把錢塘龍井品的如此透徹的,你還是第一人,不知道學問做得如何?”想起沈元說的那些話,沈縣令便有了考校之心。


    “楊凡恭敬的向縣令答道“學生跟從先生研習學問,對經義和詩賦、策論,懂一些。”


    “恩,你可知道每年的州試規矩?”


    “學生不知道”楊凡搖了搖頭答道。


    沈縣令便將州試的規則給楊凡說了一遍,原來宋朝的科舉製度分為州試,省試和殿試三級。州試就是由各縣保送應試的士子在州城由通判主持的考試叫做州試,也叫做“取解式”,州試於秋季八月先考選一次,謂之秋試,也叫秋闈。由於各州縣都設有官方書院,(學校)所以想考州試者必須在書院學習一段時間才有資格參加考試,一旦通過便成為舉人。沒參加過考試,或者考試失敗的一律稱為秀才,由於書生的文采程度不一樣,各縣往往會在考取州試之前進行一次非正式的縣試,隻看成績,進行摸底。


    省試就是考中者第二年春天參加在禮部舉行的考試,也叫春闈,通過後當年便進行殿試。考中著為進士,按成績分為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統稱天子門生。


    而,州試考的主要內容便是經義、策論、與詩賦。因此楊凡才說對經義和詩賦、策論略懂一些。


    沈縣令滿意的說道,“那你便用這龍井茶作詩一首如何?”


    楊凡想了一下後世有關於西湖龍井的古詩,清朝於若瀛的《龍井茶歌》便不錯,便開口吟道。


    西湖之西開龍井,煙霞近接南山嶺。


    飛流密汩寫幽壑,石磴紆曲片雲冷。


    世人品茶未嚐見,但說天池與陽羨。


    豈知新茗煮新泉,團黃分列浮甌麵。


    沈縣令聽楊凡念完後,閉目沉思,手指輕輕的敲著桌麵,良久才歎了口氣,說道“你小小年紀便對詩賦一道如此精通,真乃我錢塘之幸,但是光會詩賦還不行,我也不問你經義,想必你現在也多少掌握了一些《論語》《孟子》的內容,做為一個合格的官吏,理應對策論更加的熟悉才對,你如何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


    楊凡想了一下,這句話出自《荀子.哀公》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而唐太宗與魏征談話時也經常的引用這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結合當朝的一些情況,心裏就有了答案。


    整了整衣襟,楊凡開口說道,君者,好比為舟,庶人者,好比為水,水靜而舟穩,水動而舟顫。當年唐太宗與魏征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充分的說明了,君與臣、百姓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我大宋如今天子仁慈,不大興刀斧之刑,不施苛捐雜稅實乃大宋之福,街上多是商賈之人,川流不息,今年更是聽說糧食豐收。故此學生認為,如今的大宋乃是太平安康盛世。”楊凡有些違心的說道,誰知道這位縣令是清官還是昏官,在不明的情況下還是選擇選好聽的說,可不敢說,皇帝昏的不能再昏了,為了一些個破石頭,就逼得老百姓造反,老百姓富裕?沒看見就連富裕的江南錢塘一縣之地,街上衣不蔽體者十之二三。如果這也能算上盛世的話,那麽,估計唐太宗會氣的從地下跑出來。


    沈縣令神色有些複雜的望著侃侃而談的楊凡,微微有些冷意的說道“還有呢?”


    發覺到了縣令的語氣變化,楊凡心裏有些打鼓,難道這是一位清官,聽不得馬屁?心裏有了計較,便話鋒一轉說道”然而雖然是太平盛世,但是這隻是表麵上的盛世,我大宋內有連年不斷的天災,如蝗災、水災、旱災、瘟疫等,對我大宋的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是沉重的,一但出現任何一種災害,我大宋百姓便會災民無數,赤地千裏。對朝廷造成的傷害不小於天災。因此我大宋想要做到“水能載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旦出現差池朝廷很容易就會出現“亦能覆舟”另外,我大宋邊境常年有敵國騷擾,契丹遼國更是占我燕雲十六州,高昌、迴迄、西夏小人之流時常的在背後下黑手,另外更嚴重的北方崛起的大金,是我大宋最嚴重的禍根!所以我大宋表麵太平實則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一口氣說完,楊凡長吐了一口氣,靜靜的看著這位縣令。


    果然,沈縣令臉色放緩,並滿意的看了一眼楊凡,緩緩的說道“你小小年紀便有這番見識,實屬難得,初冬時便來錢塘書院念書吧,以便明年參加秋闈。


    楊凡心裏一喜,正愁找不到去書院念書的門路呢,這就有了結果,感激的站起來恭恭敬敬的向縣令行了一個大禮。


    “你也別高興太早,書院裏的學習任務很重,深冬後還有測試。所以你進去後並不輕鬆。另外深冬後仁和縣的李縣令會帶著仁和書院的才子來我錢塘縣進行交流。並一起接受杭州府鄭通判的學問測試。這種交流說白了就是比賽。往年都是我錢塘書院勝少敗多,所以今年你要努力的替我錢塘縣爭光,不然,哼!我讓你和沈元一起去小黑屋學習。”沈縣令聲一副我看好你的樣子。


    “啊,原來令公子就是沈兄,我與沈兄一見如故,並對沈兄的品行欽佩之至,所以大膽的稱您一聲沈叔。”楊凡順杆爬的說道。完全忽視了和仁和縣比試的事情,集成了幾百年的學問,還沒把幾個普通學子,放在眼裏。


    “他被我禁足了,等到初冬開學後便和你一起去書院學習。撇了一眼乖巧的楊凡,沈縣令滿意的的隨口說了一句,閉上眼,揮了揮手,示意楊凡可以迴去了。


    楊凡躬身向沈縣令行了一個禮後,便出了縣衙。


    聽到離去的腳步聲後,沈縣令突然睜開眼睛看著走出去楊凡,嘴裏輕聲的說道“才學有餘,品性堅定,見識高遠,此子將來必不是池中之物!可以讓元兒和他多交往一下了。”說完便向書房走去.....


    出了縣衙,楊凡長出了一口氣,能得到沈縣令的認可,自己在錢塘縣的路就會好走很多,想想當時的交談,楊凡背後直冒冷汗,當沈縣令問自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時,想聽自己的見解倒是其次,主要是想試一下自己的品性,如果按自己剛開時所迴答的,就算說出花來,他也不會接納自己,反而會厭惡自己的拍馬行為,學識再好,品性不行,是不會讓人感到放心的。幸好自己察覺到了沈縣令的意圖,巧妙的改變了說辭,這才避免了沈縣令將自己打入黑名單,說不定在錢塘縣沈縣令還會打壓自己。所幸的是自己迴答的基本還算可圈可點。最後一句“沈叔”便是投石問路,沈縣令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但是也沒有拒絕,這就是有了接納之意。搖搖頭笑了一下,便向三叔家走去......


    ......


    ......


    “什麽!你說縣令大人親自考驗你的才學?楊父等人吃驚的問道。這不能不吃驚,縣令大人可不是一個百姓想見就能見到的,楊父等人活了這些年還是在吃官司的時候才見過縣令大人一麵,所以當楊凡說被縣令大人請去喝茶,而且親自考驗學問,並決定讓其去縣裏的書院念書後。眾人的吃驚程度絲毫不雅於聽到宋江造反時的震驚。隻不過一個是跟自己沒啥關係的梁山好漢,一個是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書生。前者隻是當個談料聽聽,後者可不是,一旦楊凡念了叔中了舉,以後就是當官的。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俗話話一人得道,還雞犬升天呢,更何況實打實的親戚。


    ps:求收藏,推薦,紅票在此拜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賢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劍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劍式並收藏大宋賢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