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目光是餘唯的。
她今夜前來,不僅僅是受朱雀之邀,更重要的,她是為了看看徐自安。
她很好奇這位沈離從未承認的傳人究竟是什麽樣的少年,又或者說,日後要與她並肩的少年,究竟是個什麽人。
這是很重要的事,所以她必須來看一眼。
似這樣重要的事,僅僅看一眼有些草率,但事實上,有些人,看一眼就足夠了。
就像溪水,一眼就可以看見溪底那些色彩斑斕的鵝卵石。
這少年很幹淨,她很滿意。
因為越幹淨的人,越能夠走進黑暗的盡頭。
就像墨守老人一樣。
………………
殿內傳來一陣喝彩聲,原來是雲裳樓的一位才人贏了棋局,而且用的是最氣勢恢宏的大龍屠,開局隻用了三十七手便入侵了掛角星位,占盡先機,將對弈的棋士壓去了所有去勢,雖後來靠著眾人的集思勉強撐了幾手,但無奈前期敗落勢頭已成,即便再如何彌救也無能為力。
一同落子七十八位,便將一位在棋海中沉浮了數十載的棋士壓的喘不過氣,雲裳樓被稱為棋甲樓的名號,果真名不虛傳。
其他幾處棋局,也是相差無妨的情景,黑紗下的才人行棋從容如流水,對棋者苦苦支撐如力扛巨浪,很多棋手看起來甚至連中盤都難以支撐,相信用不了多時,就會傳來一聲又一聲的敗落哀噓聲。
徐自安不懂棋局,實在看不懂那黑白對博間的妙處,隻能雙手捧著小紫砂茶壺一邊輕嘬一邊想著自己的心事。
白航至今沒來,可以確定他一定遇到了某些不好處理的麻煩,不然以這位公子哥的習性,這種有佳人有美酒有熱鬧的場合不會不湊,那怕是不以柏廬子弟的身份。
就是不知究竟是廖平在其中作梗,還是那位冷漠強傲的朱雀暗中操作,如果是廖平,那徐自安倒安心了點,畢竟他們同屬柏廬,廖平身為柏廬大弟子想來也不會對白航做出什麽太不理智的舉動。
如果是那南雀…………
徐自安搖了搖頭,覺得這種念頭還是不要繼續想下去比較好。
隻和對方見過一麵,可徐自安很清楚對於這種性情冷漠實力強大背景也變態的貴人眼中,自己這些人的護城河裏草屑般輕賤,生存與死亡不過就是他們的一個念頭,徐自安不知道那隻南雀在想什麽,但在這座京都裏,對方不管想出什麽樣瘋狂的念頭,她都有能力,也有實力將這些念頭化為現實,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徐自安突然覺得嘴裏的茶有些苦,苦到心裏也變得苦澀起來,隻好放下茶壺,換了杯清水。
生死由她不由己,這種感覺誰都不會覺得舒服。
至於廖平的那一擊,徐自安倒真沒太放在心上,他沒修行,但並不意味他就對於這種修者間玄妙高深的攻擊手段無可奈何,他心裏的可是冥石,傳聞中都和冥王都能掛上鉤的東西,又怎麽會被世間意輕易打破。
不過讓徐自安略微感到可惜的是,冥石似乎隻能被動的幫他吸收又或者抵擋來自識念類的攻擊,無法隨他心意化為主動攻擊的手段,不然靠著冥石的神奇,與他本身武技的精湛,他自信自己有不輸於任何一位通玄上境修者的實力。
如果再加上舊書與破傘,對於一些叩府處境的修者,他感覺自己也未嚐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想了想自己如果真能撐住叩府處境修者的攻擊,那最後一項武試的成績,應該也不會太差。
但那些事想想也就罷了,他如今身上掛有清夜司的職位,出些小事還能得到那滿院愧葉的庇護,但如果真被世人發現了他全部的秘密,小黃傘與封刀還好,那些都是沈離留下的,可冥石卻和冥君的下落有關,被人知道一定會掀起滔天大浪,到那時,朱小雨即便想護著自己,但也得考慮下那愧花枝杈能不能扛得住這份壓力。
墨守就是最好的例子。
堂堂清夜司的大夜司,上三境的世間強者,也隻能化作一場春雨散落畏山下,他不認為自己一位尚未修行,隻有一把刀一本書一破傘的少年能逃得了那些大人物之間的駭浪衝襲,甚至說不需要那些大人物親自動手,隻需要一個意念,又或者一個眉梢緊蹙,就會有無數甘願為他們排憂解悶的爪牙將自己撕裂成另外一捧飄落在護城河裏的白灰,甚至………連白灰都不剩。
人有遠慮,必有近憂,這話說的很讓人一邊不得不敬佩於前人的智慧,又一邊忍不住腹誹那前人為啥老說這傷心傷人傷感情的實話。
想起自己渺茫黯淡注定會和悲劇如沈離一般的未卜前途,徐自安又糾悶起眼前的棋評測來,按照自己原本那個即是癡人說夢但又無計可施的計劃,棋評測的名次直接跳過不算,將主要心思放在最後一場躍溪試的武試中,如果武試成績可以優異到某種人神共憤的程度,自己進入前七應該是沒什麽問題。
前提是,他得有那個實力,也就是至少戰勝叩府上鏡的實力。
想要戰勝叩府上境。
他至少,也得是叩府境。
……………
至少,也得。
這倆個本意是相近卻又能相互疊加增加重量的詞此時就像沈離腳下的破陋鞋底,又或是某個調皮年輕人手裏冒著藍火的加什麽林(加特林,詳情請看某滕之老王加特林),啪啪啪又或者噠噠噠的將他的癡心與妄想打碎成散落一地的淩亂星光。
星光美好,月光清幽,砂墨美得不似方物,舊書裏的星輝也不似方物的總與他穿身而過,那些星輝究竟有沒有真正意義上在他的身上存在他不知道,但就如那也與沈離相顧吃雞湯時說過的一樣。
真實存在的,永遠都不會成為一抹虛幻,未曾被人們看見隻是被灰塵蒙蔽或還沒有到驚豔世界的時機,等到塵埃落定,時機來臨,一切就會花開水落。
舊書裏的星輝是真實存在的,就像墨守老人贈予的那道蘊含沈離無數本源力量的心血,都是真實存在的事物,隻是徐自安還沒有找到那把開啟大門的鑰匙。
或是,叩響大門上那個銅環。
論棋會還在水波不興的進行著,今夜是論棋會的最後一夜,雲裳樓似乎也不再如前幾日般留手留情恐傷了天下賓客棋士們的心,那幾位黑紗籠罩下的才人們棋力明顯更加精湛,每一次落子皆有風雲起,步步驚心也子子動魄,一些看似無意落在各處仟佰中的散子,也往往如羚羊掛角般無跡可尋,讓眾人既覺摸不著頭腦又覺匪夷所思,卻會在某處後棋徒然一斷,如斷江大壩一般生生攔斷了對弈者所有生機,隻能黯然離場。
不過數杯茶的時間,就已經有好幾位棋手被迫下場,漸漸所有棋手全部離場,隨著一陣禮樂聲,論棋會終於迎來了最受關注的一刻。
來自洞庭湖的少年棋盤強者張儀,究竟能不能解開那最後一道殘局。
四劫殘局。
這道殘局是阮郎歸留在雲裳樓的最後一道,也是最為難解複雜的一道,往常殘局至多不過雙劫,再多則會讓棋手因精力耗盡而累死在棋盤上,這道殘局竟有四劫之多,能擺出此局者以是尋常棋手的極限,更別說解棋了。
連環,單片,無憂,生死,四大四劫各守一方,又各自牽連,生生不息,循環不斷,期間每一顆棋子間都有無窮變化,不管執黑執白,從何處入局,都難逃最後被四大棋劫扣連的困境中。
若妥協,必將落敗,而如果順其規矩走棋,至多不過和局,和局固然不敗,但也算不得勝,所以阮郎歸當年留下的那張棋盤,這麽長時間內無人能拿走。
是的,今夜的論棋會,甚至說整場試前大宴最大的彩頭,就是那張棋盤。
阮郎歸以棋入道,一生傳奇,雖最終隻留給世人一個獨自北行的身影,但在世人心中,他無疑就是萬世以來最接近天算之能的棋聖,雖然他從未承認過這種說法,認為這種說話有繆讚捧殺之虞,棋無止境,窮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無法領略到縱橫十九道後的真妙,但玉石在前,阮郎歸再如此自謙不允,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其風采的瞻仰與敬慕。
那棋盤常伴阮郎歸,一定會留有阮郎歸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是他以棋入道的心悟,或者是他修行的功法,或者是他朝夕叩府的闡解。
不管那一種,都是世間棋手或修者做夢都渴望的寶物,尤其是在當下的情景裏。
國師大人動如此大手筆,不惜費人費力的將論棋會放到了試前大宴這種正式場合,無疑是向人們發出一個訊號。
棋評測的具體考核方式一定就藏在論棋會中,準確的說,一定就藏在最後的這道四劫殘局中。
又或者是那副棋盤中。
徐自安借著幽光向前台望去,看了好久也沒看到什麽被特意展放的棋盤,不由心中好奇,那張棋盤既然是論棋會最大的彩頭,不應該被束之高閣或者明台展示勾起人們的向往嗎?就算是提前故意藏起,為了釣人們的胃口,當下時刻也該拿出來了,總不能一直掖掖藏藏的,難不成…………
“棋盤根本就不在雲裳樓中。”
就在這時,一道溫和平靜的聲音打斷了徐自安的猜想。
她今夜前來,不僅僅是受朱雀之邀,更重要的,她是為了看看徐自安。
她很好奇這位沈離從未承認的傳人究竟是什麽樣的少年,又或者說,日後要與她並肩的少年,究竟是個什麽人。
這是很重要的事,所以她必須來看一眼。
似這樣重要的事,僅僅看一眼有些草率,但事實上,有些人,看一眼就足夠了。
就像溪水,一眼就可以看見溪底那些色彩斑斕的鵝卵石。
這少年很幹淨,她很滿意。
因為越幹淨的人,越能夠走進黑暗的盡頭。
就像墨守老人一樣。
………………
殿內傳來一陣喝彩聲,原來是雲裳樓的一位才人贏了棋局,而且用的是最氣勢恢宏的大龍屠,開局隻用了三十七手便入侵了掛角星位,占盡先機,將對弈的棋士壓去了所有去勢,雖後來靠著眾人的集思勉強撐了幾手,但無奈前期敗落勢頭已成,即便再如何彌救也無能為力。
一同落子七十八位,便將一位在棋海中沉浮了數十載的棋士壓的喘不過氣,雲裳樓被稱為棋甲樓的名號,果真名不虛傳。
其他幾處棋局,也是相差無妨的情景,黑紗下的才人行棋從容如流水,對棋者苦苦支撐如力扛巨浪,很多棋手看起來甚至連中盤都難以支撐,相信用不了多時,就會傳來一聲又一聲的敗落哀噓聲。
徐自安不懂棋局,實在看不懂那黑白對博間的妙處,隻能雙手捧著小紫砂茶壺一邊輕嘬一邊想著自己的心事。
白航至今沒來,可以確定他一定遇到了某些不好處理的麻煩,不然以這位公子哥的習性,這種有佳人有美酒有熱鬧的場合不會不湊,那怕是不以柏廬子弟的身份。
就是不知究竟是廖平在其中作梗,還是那位冷漠強傲的朱雀暗中操作,如果是廖平,那徐自安倒安心了點,畢竟他們同屬柏廬,廖平身為柏廬大弟子想來也不會對白航做出什麽太不理智的舉動。
如果是那南雀…………
徐自安搖了搖頭,覺得這種念頭還是不要繼續想下去比較好。
隻和對方見過一麵,可徐自安很清楚對於這種性情冷漠實力強大背景也變態的貴人眼中,自己這些人的護城河裏草屑般輕賤,生存與死亡不過就是他們的一個念頭,徐自安不知道那隻南雀在想什麽,但在這座京都裏,對方不管想出什麽樣瘋狂的念頭,她都有能力,也有實力將這些念頭化為現實,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徐自安突然覺得嘴裏的茶有些苦,苦到心裏也變得苦澀起來,隻好放下茶壺,換了杯清水。
生死由她不由己,這種感覺誰都不會覺得舒服。
至於廖平的那一擊,徐自安倒真沒太放在心上,他沒修行,但並不意味他就對於這種修者間玄妙高深的攻擊手段無可奈何,他心裏的可是冥石,傳聞中都和冥王都能掛上鉤的東西,又怎麽會被世間意輕易打破。
不過讓徐自安略微感到可惜的是,冥石似乎隻能被動的幫他吸收又或者抵擋來自識念類的攻擊,無法隨他心意化為主動攻擊的手段,不然靠著冥石的神奇,與他本身武技的精湛,他自信自己有不輸於任何一位通玄上境修者的實力。
如果再加上舊書與破傘,對於一些叩府處境的修者,他感覺自己也未嚐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想了想自己如果真能撐住叩府處境修者的攻擊,那最後一項武試的成績,應該也不會太差。
但那些事想想也就罷了,他如今身上掛有清夜司的職位,出些小事還能得到那滿院愧葉的庇護,但如果真被世人發現了他全部的秘密,小黃傘與封刀還好,那些都是沈離留下的,可冥石卻和冥君的下落有關,被人知道一定會掀起滔天大浪,到那時,朱小雨即便想護著自己,但也得考慮下那愧花枝杈能不能扛得住這份壓力。
墨守就是最好的例子。
堂堂清夜司的大夜司,上三境的世間強者,也隻能化作一場春雨散落畏山下,他不認為自己一位尚未修行,隻有一把刀一本書一破傘的少年能逃得了那些大人物之間的駭浪衝襲,甚至說不需要那些大人物親自動手,隻需要一個意念,又或者一個眉梢緊蹙,就會有無數甘願為他們排憂解悶的爪牙將自己撕裂成另外一捧飄落在護城河裏的白灰,甚至………連白灰都不剩。
人有遠慮,必有近憂,這話說的很讓人一邊不得不敬佩於前人的智慧,又一邊忍不住腹誹那前人為啥老說這傷心傷人傷感情的實話。
想起自己渺茫黯淡注定會和悲劇如沈離一般的未卜前途,徐自安又糾悶起眼前的棋評測來,按照自己原本那個即是癡人說夢但又無計可施的計劃,棋評測的名次直接跳過不算,將主要心思放在最後一場躍溪試的武試中,如果武試成績可以優異到某種人神共憤的程度,自己進入前七應該是沒什麽問題。
前提是,他得有那個實力,也就是至少戰勝叩府上鏡的實力。
想要戰勝叩府上境。
他至少,也得是叩府境。
……………
至少,也得。
這倆個本意是相近卻又能相互疊加增加重量的詞此時就像沈離腳下的破陋鞋底,又或是某個調皮年輕人手裏冒著藍火的加什麽林(加特林,詳情請看某滕之老王加特林),啪啪啪又或者噠噠噠的將他的癡心與妄想打碎成散落一地的淩亂星光。
星光美好,月光清幽,砂墨美得不似方物,舊書裏的星輝也不似方物的總與他穿身而過,那些星輝究竟有沒有真正意義上在他的身上存在他不知道,但就如那也與沈離相顧吃雞湯時說過的一樣。
真實存在的,永遠都不會成為一抹虛幻,未曾被人們看見隻是被灰塵蒙蔽或還沒有到驚豔世界的時機,等到塵埃落定,時機來臨,一切就會花開水落。
舊書裏的星輝是真實存在的,就像墨守老人贈予的那道蘊含沈離無數本源力量的心血,都是真實存在的事物,隻是徐自安還沒有找到那把開啟大門的鑰匙。
或是,叩響大門上那個銅環。
論棋會還在水波不興的進行著,今夜是論棋會的最後一夜,雲裳樓似乎也不再如前幾日般留手留情恐傷了天下賓客棋士們的心,那幾位黑紗籠罩下的才人們棋力明顯更加精湛,每一次落子皆有風雲起,步步驚心也子子動魄,一些看似無意落在各處仟佰中的散子,也往往如羚羊掛角般無跡可尋,讓眾人既覺摸不著頭腦又覺匪夷所思,卻會在某處後棋徒然一斷,如斷江大壩一般生生攔斷了對弈者所有生機,隻能黯然離場。
不過數杯茶的時間,就已經有好幾位棋手被迫下場,漸漸所有棋手全部離場,隨著一陣禮樂聲,論棋會終於迎來了最受關注的一刻。
來自洞庭湖的少年棋盤強者張儀,究竟能不能解開那最後一道殘局。
四劫殘局。
這道殘局是阮郎歸留在雲裳樓的最後一道,也是最為難解複雜的一道,往常殘局至多不過雙劫,再多則會讓棋手因精力耗盡而累死在棋盤上,這道殘局竟有四劫之多,能擺出此局者以是尋常棋手的極限,更別說解棋了。
連環,單片,無憂,生死,四大四劫各守一方,又各自牽連,生生不息,循環不斷,期間每一顆棋子間都有無窮變化,不管執黑執白,從何處入局,都難逃最後被四大棋劫扣連的困境中。
若妥協,必將落敗,而如果順其規矩走棋,至多不過和局,和局固然不敗,但也算不得勝,所以阮郎歸當年留下的那張棋盤,這麽長時間內無人能拿走。
是的,今夜的論棋會,甚至說整場試前大宴最大的彩頭,就是那張棋盤。
阮郎歸以棋入道,一生傳奇,雖最終隻留給世人一個獨自北行的身影,但在世人心中,他無疑就是萬世以來最接近天算之能的棋聖,雖然他從未承認過這種說法,認為這種說話有繆讚捧殺之虞,棋無止境,窮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無法領略到縱橫十九道後的真妙,但玉石在前,阮郎歸再如此自謙不允,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其風采的瞻仰與敬慕。
那棋盤常伴阮郎歸,一定會留有阮郎歸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是他以棋入道的心悟,或者是他修行的功法,或者是他朝夕叩府的闡解。
不管那一種,都是世間棋手或修者做夢都渴望的寶物,尤其是在當下的情景裏。
國師大人動如此大手筆,不惜費人費力的將論棋會放到了試前大宴這種正式場合,無疑是向人們發出一個訊號。
棋評測的具體考核方式一定就藏在論棋會中,準確的說,一定就藏在最後的這道四劫殘局中。
又或者是那副棋盤中。
徐自安借著幽光向前台望去,看了好久也沒看到什麽被特意展放的棋盤,不由心中好奇,那張棋盤既然是論棋會最大的彩頭,不應該被束之高閣或者明台展示勾起人們的向往嗎?就算是提前故意藏起,為了釣人們的胃口,當下時刻也該拿出來了,總不能一直掖掖藏藏的,難不成…………
“棋盤根本就不在雲裳樓中。”
就在這時,一道溫和平靜的聲音打斷了徐自安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