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韋皋出來混時,家庭提供幫助已相當有限,其所獲成就,基本都是一刀一槍拚出來的。


    所幸,大家族還是給韋皋,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至少讓他有機會,找了個很牛的老丈人——張延賞。


    張延賞出身河東張氏,為開元名相張嘉貞之子,其妻苗氏乃太宰苗晉卿之女。


    當時,還沒當上宰相的張延賞,想給寶貝女兒找個乘龍快婿,便在京城大宴青年才俊。


    但挑來揀去都不甚滿意,苗氏雖為一介女流,卻比老公有識人之能。


    她向張延賞推薦道:“此人(韋皋)之貴,無以比儔。”


    女兒大了,總要許配人家,既然老伴相中了,與韋氏聯姻也不算辱沒。


    但婚後,住在張家的韋皋,身上毛病漸漸顯露。


    他性格高傲,又不拘小節,並不願意特意去取悅張延賞,很少和老丈人喝酒擼串,更少與其他人溝通。


    兩三年之後,老丈人對沒什麽建樹的韋皋,越來越不滿,連帶著家裏仆人都開始不待見他。


    隻有目光獨具的丈母娘,依舊另眼相看,堅信他必有一鳴驚人之時。


    見丈夫被父親冷落,被仆人怠慢,張延賞的女兒也很傷感。


    她流著淚對韋皋說:“韋郎七尺男兒,文武兼修。怎能長期沉滯在我家,讓人看不起?國家正逢用人之際,豈能虛擲青春,甘於平庸?!”


    言畢,便拿出全部嫁妝財物,讓他出去發展。


    韋皋向嶽父辭行時,張延賞考慮到他財力單薄,便以七馱驢子的財物相贈。


    當麵沒駁嶽父麵子的韋皋,卻在每經過一個驟站時,便讓人送迴一匹驢子的財物。


    七個驛站後,張延賞所贈財物全部送迴,隻剩妻子的嫁妝和一些書籍。張延賞看到財物被原封不動送迴,也不過搖搖頭而已,再無幫助女婿的行動。


    此後,韋皋漸漸混出了名堂,貞元元年(785年)六月,官拜檢校戶部尚書,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


    而他要接替的前任西川節度使,恰恰是看不上自己的老丈人張延賞。


    為了給老丈人一個驚(bao)喜(ji),韋皋故意改名為韓翔。


    直到韋皋距府衙隻有30裏路了,張延賞依舊蒙在鼓裏,有人告知:“來接任的韓翔,實際上是韋皋。”


    苗夫人聽到後,驚喜的說:“如果是韋皋,必然是女婿韋郎。”


    張延賞笑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甚多,那個韋皋估計早就死了,怎麽會來繼承我的位置?婦人之言!”


    第二天,韋皋入城交接官印,張延賞鬧得非常難堪。


    有首詩諷刺張延賞沒有識人之明:


    宣父從周又適秦,昔賢多少出風塵。


    當時甚訝張延賞,不識韋皋是貴人。


    注:詩中的“宣父”即孔子,他在唐時被尊為宣父。


    這段故事依舊載於,唐人範攄所撰的筆記小說集《雲溪友議》。


    不過,故事本身有不少不甚合理之處,大家當個段子看就行了。


    另外,韋皋的老丈人在故事裏是個反麵角色,似乎沒什麽能力。


    但其實,張延賞在當時也算赫赫名臣。


    他於大曆十四年(779年),升任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時,蜀地先後經曆了楊國忠兩征南詔慘敗,郭英乂、崔寧、楊子琳之亂,百姓疲敝,製度無存。


    張延賞到任後,輕徭薄賦,重塑律令,使得蜀地逐漸恢複繁榮。


    正因此,韋皋接任西川節度使後,張延賞才會入京拜相。


    二、才女薛濤的舍離斷


    說到中國古代的才女,大家可能想到的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之類。


    這四位才女,各個家裏非富即貴,算是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


    我們今天說的,可不是這種才女裏的“戰鬥姬”,而是當時網紅,流量天後。


    唐朝社會風氣相對開放,湧現出了一批女詩人,其中李冶、薛濤、劉采春、魚玄機豔壓群芳,組成了“才女天團”。


    薛濤,京兆長安(西安)人,本官宦之家,其父薛鄖學識淵博,從便教她讀書、寫詩。


    父親出使南詔染癘病而亡後,陷入困境的薛濤不得不在16歲,憑“容姿既麗”、“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加入樂籍,成了一名營妓。


    從官宦之女淪落風塵,薛濤所受打擊和失意自可想見。


    她也很清楚,士大夫們“歌兒舞女”的輕薄鄙視,為此薛濤不得不以“敏捷”詩才,打造一個不卑不亢,而不是“賣弄風情”的人設。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出任西川節度使後,在一次酒宴上,薛濤即席賦詩,提筆而就《謁巫山廟》:


    朝朝夜夜陽台下,


    為雨為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


    春來空鬥畫眉長。


    韋皋看罷,拍案叫絕,從此節度府每有盛宴,薛濤都成了侍宴的不二人選。


    憑借韋皋提供的平台,薛濤大紅大紫詩名遠播,與許多著名詩人都有詩文唱和,其中不乏白居易、元稹、牛僧孺、張籍、劉禹錫、杜牧、張祜等大佬級人物。


    隨著接觸的增多,韋皋發現薛濤並非隻能做些吟風賞雪的小令,她對很多事物都有很獨立的見解和思考。


    漸漸的韋皋開始讓她協助處理一些稀碎的案牘工作,沒想到薛濤代筆草擬的公文,不但富於文采,且細致端詳極少出錯。


    韋皋大喜之下,對薛濤更加看重,甚至將南詔國贈送的孔雀轉贈於她。


    這隻陪伴薛濤餘生的孔雀,被武元衡、白居易、韓愈、王建、劉禹錫等多位詩人題詠,甚至成了判斷她去世時間的一個證據。


    據張蓬舟先生所著《薛濤詩箋·韋令孔雀》一章中稱:“南越饋獻孔雀一支,皋依濤意,於使宅開池沒籠以棲之。至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秋,孔雀死,次年夏薛濤亦卒。此事為薛濤卒年之確據。”


    被稱為“韋令孔雀”名禽死後,李德裕和劉禹錫分別寫了《傷孔雀及薛濤之什》、《和西川李尚書傷孔雀及薛濤之什》。


    但貞元六年(公元790年),風頭正勁的薛濤由於某種至今不明的原因得罪了韋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苑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苑風並收藏唐朝好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