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7年,赤鬆德讚去世,他的兒子牟尼繼承了讚普的王位,亦稱牟尼讚普。新老讚普的交替並未使前線的戰爭有所放緩。公元800年(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吐蕃以牟尼讚普的舅舅攘都羅為都統,統帥八萬吐蕃大軍和黑衣大食等投降吐蕃的降軍屯兵昆明一帶(不是雲南的昆明,這裏的昆明指的是四川省鹽源縣一帶,特注),準備兵分兩路,一路攻打雲南的南詔政權,一路攻打唐朝收複的巂州。
但大軍尚未成行,吐蕃在川滇一帶就發生了接二連三的叛逃事件。在短短數月時間內,投降唐朝的高級官員就有顒城守將楊萬波、臘城節度使、籠官馬定德以及牟尼讚普的養子、西貢節度監軍野多輸兼等人。而次年駐紮在三瀘水一帶的吐蕃軍隊又遭受唐朝軍隊的襲擊,唐軍掘開河堤放水衝垮吐蕃陣地,並在其退路上設下埋伏。吐蕃軍在退保鹿危山的途中遭遇唐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跟隨吐蕃作戰的大食、康國士兵也被唐朝俘虜,蕃軍死傷兩萬餘人。
此役後,韋皋與南詔聯軍進入全麵反攻的階段,韋皋以兩萬兵力分九道進軍,南詔策應協助,雙方合軍分十路深入吐蕃轄境。韋皋軍一路攻破鬆州、棲雞城。又在雅州城下擊敗吐蕃,[“十月破蕃兵十六萬,拔城七、軍鎮五、戶三千,擒生六千,斬首萬餘級,遂進攻維州。救軍再至,轉戰千裏,蕃軍連敗。“],唐軍在拔除了外圍據點以後順勢圍困了維州、昆明兩城。
對於吐蕃來說,倘若維州城失守,吐蕃進軍巴蜀的計劃將徹底破產。這座位於成都平原西側的山城堡壘一旦丟失,唐朝可以通過維州城所把守的山間要道直入吐蕃腹地。而此時吐蕃手中最後一張王牌就是論莽熱駐紮在河西、靈朔一帶的吐蕃兵團。盡管論莽熱此時還要部署河隴一帶的防禦工事,其手下吐蕃精銳騎兵也不適應西南地區山地密林的戰鬥,但吐蕃仍將扭轉戰局的希望押在論莽熱身上。
貞元十七年,吐蕃大相、東鄙五道節度使論莽熱率領靈州朔州地區的吐蕃精銳南下、吐蕃大軍奔赴數千裏之外的巴蜀以解維州之圍。
初入川蜀的吐蕃兵團麵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地形不熟,論莽熱所領的吐蕃士兵大多來自青海、甘肅守軍,騎兵戰馬眾多。而此時的維州地區山高林密,韋皋所領的劍南西川士兵及南詔援軍熟絡地形,在山嶺要道中設下了關卡埋伏。
玄宗天寶年間,吐蕃和南詔同盟時期,曾經利用川滇地區複雜的地形大敗前來幹涉的唐軍,為當時河隴地區接連受挫的吐蕃獲得了喘息之機。而如今雙方角色互換,唐朝在暗處設下埋伏,吐蕃軍則是孤軍深入、完全暴露在唐軍斥候的監視之下,一舉一動都為唐朝所偵知。唐軍僅以千餘兵力誘敵、佯裝敗退。論莽熱不知是計,親自率領吐蕃騎兵一路追擊殘兵,結果中了唐軍埋伏。
在唐軍的伏弩箭矢下,吐蕃軍心大亂。唐軍伏兵乘勢衝擊吐蕃大陣,蕃軍十萬之眾在山澗溝壑中潰散踩踏,死傷眾多。而論莽熱本人也被唐軍生擒,獻俘於長安,成為吐蕃在與唐朝交戰中被俘虜的級別最高的將領之一。唐廷並沒有處死這位吐蕃重臣,而賜予他宅邸,將他軟禁起來。論莽熱後來病死於唐土。
韋皋經略川蜀二十餘年,以劍南、西川兩鎮兵力連破吐蕃,斬殺士兵、俘虜吐蕃高級將官數量冠絕全唐。吐蕃自川蜀慘敗後退出四川盆地、無力在東線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於是遣使入唐商定兩國邊界問題。前線戰爭的勝利讓唐朝有了更多的籌碼。吐蕃提出將秦、原、安樂(寧夏同心縣東北)割還給唐朝。這份提案最終為唐朝與吐蕃長慶會盟奠定了基礎。
在重築鹽州城數年後,唐朝名將李晟逝世,不久後與他交鋒十餘載的吐蕃大將尚結讚病逝。失去支柱的吐蕃軍隊麵對河隴一線唐朝重新修築的壁壘再也不能像之前那般來去自如,所發動的數次小規模入寇也被唐朝擊退。曆經百餘年的征戰後,唐蕃兩國和平的曙光已在不遠處悄然浮現。
進入9世紀後,吐蕃開始衰落。唐憲宗在位時,隻是有吐蕃軍騷擾涇州、宥州、鹽州都被唐朝擊敗。同時,唐蕃使者往來明顯增多。唐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唐蕃進行第八次會盟,稱為“長慶會盟”。
第八次會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薩大昭寺前。其後,唐文宗時,吐蕃維州守將降唐,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接納,引起宰相牛僧孺的不滿,成為牛李黨爭的一個重要事件。除此之外,不見唐蕃之間的其他衝突。
盡管通王不幸被罰了三年俸祿,可李煜也並沒有官複原職,可以說這場爭鬥他們兩敗俱傷。不過對李煜來講,沒了官職正好專心於棉花和大炮的研發。
“棉花能製成各種規格的織物。棉織物堅牢耐磨,能洗滌並在高溫下熨燙。棉布吸濕和脫濕快速而使穿著舒適。棉花的主副產品都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正如前人所說“棉花全身都是寶”。它既是最重要的纖維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糧食作物,還是紡織、精細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必須努力使棉花增產,搞好綜合利用,增產增值,另一個性的用途是用於護膚抗皺的美容產品……”
李煜正在田間跟人科普棉花的妙用,老管家周忠來了,“郎君!郎君!賈相公來訪……”
“賈耽?他怎麽來了?”
賈耽的到訪,讓李煜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在朝堂之上,他們雖說不是直接的對手,可也能擦出不少火藥味,如今他來見自己,隻怕是沒有什麽好事情,不過來者是客,李煜還是決定去見見他。
但大軍尚未成行,吐蕃在川滇一帶就發生了接二連三的叛逃事件。在短短數月時間內,投降唐朝的高級官員就有顒城守將楊萬波、臘城節度使、籠官馬定德以及牟尼讚普的養子、西貢節度監軍野多輸兼等人。而次年駐紮在三瀘水一帶的吐蕃軍隊又遭受唐朝軍隊的襲擊,唐軍掘開河堤放水衝垮吐蕃陣地,並在其退路上設下埋伏。吐蕃軍在退保鹿危山的途中遭遇唐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跟隨吐蕃作戰的大食、康國士兵也被唐朝俘虜,蕃軍死傷兩萬餘人。
此役後,韋皋與南詔聯軍進入全麵反攻的階段,韋皋以兩萬兵力分九道進軍,南詔策應協助,雙方合軍分十路深入吐蕃轄境。韋皋軍一路攻破鬆州、棲雞城。又在雅州城下擊敗吐蕃,[“十月破蕃兵十六萬,拔城七、軍鎮五、戶三千,擒生六千,斬首萬餘級,遂進攻維州。救軍再至,轉戰千裏,蕃軍連敗。“],唐軍在拔除了外圍據點以後順勢圍困了維州、昆明兩城。
對於吐蕃來說,倘若維州城失守,吐蕃進軍巴蜀的計劃將徹底破產。這座位於成都平原西側的山城堡壘一旦丟失,唐朝可以通過維州城所把守的山間要道直入吐蕃腹地。而此時吐蕃手中最後一張王牌就是論莽熱駐紮在河西、靈朔一帶的吐蕃兵團。盡管論莽熱此時還要部署河隴一帶的防禦工事,其手下吐蕃精銳騎兵也不適應西南地區山地密林的戰鬥,但吐蕃仍將扭轉戰局的希望押在論莽熱身上。
貞元十七年,吐蕃大相、東鄙五道節度使論莽熱率領靈州朔州地區的吐蕃精銳南下、吐蕃大軍奔赴數千裏之外的巴蜀以解維州之圍。
初入川蜀的吐蕃兵團麵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地形不熟,論莽熱所領的吐蕃士兵大多來自青海、甘肅守軍,騎兵戰馬眾多。而此時的維州地區山高林密,韋皋所領的劍南西川士兵及南詔援軍熟絡地形,在山嶺要道中設下了關卡埋伏。
玄宗天寶年間,吐蕃和南詔同盟時期,曾經利用川滇地區複雜的地形大敗前來幹涉的唐軍,為當時河隴地區接連受挫的吐蕃獲得了喘息之機。而如今雙方角色互換,唐朝在暗處設下埋伏,吐蕃軍則是孤軍深入、完全暴露在唐軍斥候的監視之下,一舉一動都為唐朝所偵知。唐軍僅以千餘兵力誘敵、佯裝敗退。論莽熱不知是計,親自率領吐蕃騎兵一路追擊殘兵,結果中了唐軍埋伏。
在唐軍的伏弩箭矢下,吐蕃軍心大亂。唐軍伏兵乘勢衝擊吐蕃大陣,蕃軍十萬之眾在山澗溝壑中潰散踩踏,死傷眾多。而論莽熱本人也被唐軍生擒,獻俘於長安,成為吐蕃在與唐朝交戰中被俘虜的級別最高的將領之一。唐廷並沒有處死這位吐蕃重臣,而賜予他宅邸,將他軟禁起來。論莽熱後來病死於唐土。
韋皋經略川蜀二十餘年,以劍南、西川兩鎮兵力連破吐蕃,斬殺士兵、俘虜吐蕃高級將官數量冠絕全唐。吐蕃自川蜀慘敗後退出四川盆地、無力在東線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於是遣使入唐商定兩國邊界問題。前線戰爭的勝利讓唐朝有了更多的籌碼。吐蕃提出將秦、原、安樂(寧夏同心縣東北)割還給唐朝。這份提案最終為唐朝與吐蕃長慶會盟奠定了基礎。
在重築鹽州城數年後,唐朝名將李晟逝世,不久後與他交鋒十餘載的吐蕃大將尚結讚病逝。失去支柱的吐蕃軍隊麵對河隴一線唐朝重新修築的壁壘再也不能像之前那般來去自如,所發動的數次小規模入寇也被唐朝擊退。曆經百餘年的征戰後,唐蕃兩國和平的曙光已在不遠處悄然浮現。
進入9世紀後,吐蕃開始衰落。唐憲宗在位時,隻是有吐蕃軍騷擾涇州、宥州、鹽州都被唐朝擊敗。同時,唐蕃使者往來明顯增多。唐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唐蕃進行第八次會盟,稱為“長慶會盟”。
第八次會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薩大昭寺前。其後,唐文宗時,吐蕃維州守將降唐,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接納,引起宰相牛僧孺的不滿,成為牛李黨爭的一個重要事件。除此之外,不見唐蕃之間的其他衝突。
盡管通王不幸被罰了三年俸祿,可李煜也並沒有官複原職,可以說這場爭鬥他們兩敗俱傷。不過對李煜來講,沒了官職正好專心於棉花和大炮的研發。
“棉花能製成各種規格的織物。棉織物堅牢耐磨,能洗滌並在高溫下熨燙。棉布吸濕和脫濕快速而使穿著舒適。棉花的主副產品都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正如前人所說“棉花全身都是寶”。它既是最重要的纖維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糧食作物,還是紡織、精細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必須努力使棉花增產,搞好綜合利用,增產增值,另一個性的用途是用於護膚抗皺的美容產品……”
李煜正在田間跟人科普棉花的妙用,老管家周忠來了,“郎君!郎君!賈相公來訪……”
“賈耽?他怎麽來了?”
賈耽的到訪,讓李煜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在朝堂之上,他們雖說不是直接的對手,可也能擦出不少火藥味,如今他來見自己,隻怕是沒有什麽好事情,不過來者是客,李煜還是決定去見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