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九年,唐軍複築鹽州城後,在朔方形成了以鹽州為核心,北有靈州,南有環州的防禦鏈條,並與隴山的涇原防禦體係相唿應。


    之後八年,鹽州一直都在唐軍手中,吐蕃確實減少了對朔方的襲擾。


    但爭奪鹽州的大戲才剛剛開始,吐蕃不過是在等待機會,貞元十七年開始,吐蕃卷土重來,鹽州再次反複易手。


    而指揮這場仗的,正是通王李諶!


    “我夫在鹽州之戰戰死,既然人死,應當會對我孤兒寡母有所撫恤,誰知道裏正說我夫投敵,被格殺,天可憐見……我夫漢子一條,怎麽可能會投降吐蕃?”


    一旁的女子泣不成聲,李適也唉聲歎氣!她無疑又揭開了唐朝不願提起的那件事。


    赤鬆德讚時期,吐蕃針對兵製進行了改革,他們仿照唐朝的節度使製度設立道節度衙署,軍鎮長官稱道節度使、又稱“節兒”,手握軍鎮財政兵馬大權。而論莽熱以吐蕃內相之職身兼五道節度使,配五府將印,地位之顯赫在吐蕃國內罕有其匹。


    此時的論莽熱誌得意滿,不久前,孤懸塞外的唐朝安西、北庭都護府在獨自抵擋吐蕃數十年、多次挫敗吐蕃大軍後終於獨木難支,在公元九世紀左右相繼失陷,卡在吐蕃喉哽之間的硬刺終於被拔去。吐蕃至此可以無所顧忌地出入西域。河湟地區百姓的反抗也逐漸被吐蕃軍隊鎮壓。論莽熱以皇親國戚的身份掌管青海、鄯州、河州、涼州、瓜州五個節度地區的軍政要務,幾乎整個河隴吐蕃占領區都在其統治之下,其勢力之強,比起初唐時期執掌吐蕃的噶氏家族也不遑多讓。


    得吐蕃讚普器重的論莽熱虔誠地為寺院準備了豐盛的禮品,向佛陀僧眾表達他的敬意,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時期藏文殘卷中,記錄下了這位沙洲地區最高長官供奉的日程。


    此時的論莽熱不會想到,幾年後的上元節他將在他朝思夜想的長安城中度過,隻是此時的他不再是揚鞭恆河流域的征服者,也不是唐蕃前線統帥大軍的吐蕃重臣;而是被唐朝俘虜的降將、被軟禁在唐朝所賜宅邸裏的階下囚。而讓他兵敗折戟的巴蜀之地,將讓吐蕃深陷戰爭的泥沼,一步步把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推向動亂衰亡的深淵。


    盡管安史之亂後吐蕃處於主動出擊的一方,但隨著戰事的深入,吐蕃所遇到唐朝軍民的抵抗一次比一次頑強。大曆二年,吐蕃再次入寇朔方,意在奪取朔方節度使治下的靈州城。朔方節度使路嗣恭在靈州城下擊敗攻城的吐蕃軍隊,生擒蕃兵五百餘人,繳獲馬匹一千五百餘匹。


    攻城不利的吐蕃軍隊被迫後撤,選擇再次派人與唐朝商討邊界,要求以鳳林關為兩國邊界,唐朝對吐蕃的要求不置可否。吐蕃在謀取靈州城未果後撤換了東部大將尚悉結,由更為年輕的尚讚摩取代了東部節度使的位置。


    新上任的尚讚摩急於獲得戰果,不久後再次調集十萬兵馬圍攻靈州城。為策應靈州的行動,尚摩讚親率輕騎兩萬迂迴到唐朝軍隊後方以牽製郭子儀的主力,但吐蕃的兩線行動都被唐軍擊退,靈州城仍牢牢掌握在唐朝手中。


    名將李晟則趁吐蕃主力深陷在靈州之際,率軍奇襲吐蕃位於臨洮所修築的定秦堡,將堡內吐蕃守軍屠盡,焚毀吐蕃的糧草積聚,俘虜吐蕃守將慕容穀鍾而還。(慕容穀鍾:吐渾族吐蕃將領,吐穀渾原是由慕容鮮卑別部所建立的國家,唐朝時期唐蕃雙方都接收了大量吐渾部族,這些慕容鮮卑的後人仍保留了祖輩的姓氏),吐蕃久攻靈州不下,又聽聞後方定秦堡失守的消息,遂撤軍退走。


    吐蕃決策層意識到,隨著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的恢複,僅靠河隴一線的推進是無法徹底擊敗唐朝的。吐蕃在與名將馬燧、渾瑊、李晟所率領的唐朝騎兵的交鋒中也很難占到太多便宜。


    盡管吐蕃刻意選擇在秋季農忙時節入寇以幹擾秋收,但由於連年交戰,河隴一帶早已是殘破不堪,在堅壁清野下蕃軍卻也無甚可奪。


    蕃軍在迴師途中還經常遭到唐軍騎兵的襲擊,在入寇所獲得收益減少的同時,吐蕃在河隴一帶麵臨的風險、付出的代價卻大為增加。種種因素促使吐蕃君臣下定決心尋找新的突破口。他們將目光投向了西南方向的川蜀,這裏將成為唐朝與吐蕃之間新一輪角逐的戰場。


    對於吐蕃來說,將戰略方向轉向巴蜀有著諸多優勢。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是當時唐朝重要的糧食產地,其每年出產的稻米糧食維係著近百萬唐朝軍民的生產生活。另一方麵,與巴蜀、雲貴相接壤的南詔一直以來和吐蕃保持著緊密的關係。


    吐蕃可以就近從南詔國內獲得補給,必要時還能征發南詔軍隊參戰。川蜀之地山地崎嶇陡峭,唐朝騎兵難以在密林山穀間展開,而熟絡地形的南詔士兵又可以為蕃軍做向導。


    因此在吐蕃君臣看來,從河隴一線脫身、將主力投入川滇可以避免在鏖戰中過多的消耗國力,盡占地利人和的吐蕃希望通過西南地區的軍事行動深入唐朝腹地,從而徹底擊垮對手。


    唐肅宗時期吐蕃在巴蜀一帶進展順利,深陷內亂、自顧不暇的唐朝無力在西南方向增兵布防,吐蕃聯合南詔一路攻克會昌、鬆州、維州等山城堡壘,兵臨成都平原。時任西川節度使的高適(唐朝詩人,曾經是哥舒翰的迷弟)缺兵少糧、無法抵擋吐蕃的進攻,劍南西山一帶的大部分堡壘州郡失陷於吐蕃。吐蕃在西南地區交鋒中的第一個迴合中占據了上風。


    到了唐代宗時期,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收編了幽州範陽等地的安史降將舊部、將他們與朔方軍中郝庭玉部一起整編到隸屬中央治下的神策軍內。


    這些部隊本是在幽州、朔方等邊疆久經戰陣的藩鎮勁旅,他們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神策軍的實力。唐朝開始擁有一支可由中央調配、實力雄厚的禁軍,北衙禁軍和各地藩鎮軍隊的馳援讓川蜀之地兵力短缺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苑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苑風並收藏唐朝好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