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計劃後續種植作物的時候,大隊長陳慶國等人,其實一開始也沒有完全放棄水稻種植。


    畢竟之後的天氣誰也說不準, 萬一春旱結束後, 降雨就正常起來, 田裏有了蓄水也可以種植水稻。


    而且一旦有這樣的機會, 隊員們也更願意種植水稻。


    玉米在當地人眼中算是雜糧, 水稻畢竟是重要的主糧之一。


    九大隊的水稻畝產,按照往年產量正常值來算的話, 畝產一般都在兩百公斤出頭,多的甚至可以到兩百四十公斤左右。


    隊員們也更願意種植。


    但現實情況卻是,今年九大隊的水田根本沒法種植水稻。


    春旱過後的五六月,降水其實也是偏少的,對旱情的緩解不大。這個時候水田中無法蓄水, 隊員們也隻能放棄了種植水稻。


    玉米的總產量能與去年相當,是因為種植麵積擴大。但占據的田地,一部分是原本種植水稻的。


    同樣今年紅薯的種植麵積也擴大了許多,占據了剩餘的水稻種植麵積。


    紅薯現在還沒有收,不知道具體的產量。


    但大家已經對今年的收成有了大致的推斷。


    情況不是最糟糕的確有些小慶幸, 但要說高興卻是沒有的,畢竟明年的日子必定不怎麽好過。


    隨著玉米的歸倉,九月也一晃而過。


    況葉先給衛生院和醫療站送了十月的貨, 趁著還沒開始收紅薯,忙著把下個月需要的藥品製作完成。


    也趁著這個時候, 把空間種植的糧食作物收獲了。


    因為春旱的關係,為以防萬一, 這一次空間中空出來的那一畝地,全部被他種上兩種主糧,小麥和水稻。


    至於蔬菜,則是在其他幾塊田地中找了一小塊地種下去。


    如今空間種植的小麥和水稻也到了收獲的時候,它們各有半畝。


    忙完空間中的收獲工作,經過稱量,小麥收獲了堪堪兩百斤,水稻收獲了兩百六十斤左右。


    兩中主糧,加起來四百六十多斤,但要是頓頓都以它們為主食的話,對況葉來說卻是不夠一年的消耗的。


    他的飯量不小,在沒有吃補益丸的情況下,敞開了吃的話,抵得上五個勞壯力的飯量。


    就算有補益丸,想要不挨餓,況葉每餐的飯量也比兩個勞壯力加起來要大些。


    好在他不止新收的這點糧食,空間每年都有種,如今中也還有幾百斤的存糧。而且他能從大隊上分一份口糧,也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


    隻不過,下一次分口糧的場景,他現在也能大致猜到。


    這也是他這次在空間中沒有種植紅薯的原因。


    蜜薯在空間中的畝產雖然高,但他也實在是不想種太多。


    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些年,他也總算明白了當年家中長輩的對紅薯的不待見。


    他一個原本比較喜歡吃紅薯的人,在九大隊待了差不多八年,也逐漸喪失了對紅薯的喜愛。


    實在是一年間大半年的時間頓頓都把紅薯當飯吃,而紅薯吃多了燒心、反酸、多屁,是誰都會不待見它。


    雖然他有空間這個作弊器的原因,主糧倒是不缺,但每年分口糧的時候,紅薯的占比也不算小。


    這些紅薯也不能浪費吧,一部分被他製成了紅薯澱粉或其他衍生食物,但也有一部分是他每餐飯碗中的食物。


    想到明年分得的口糧中,紅薯的占比,況葉就不由的按了按自己的胃部。


    盡管他有些嫌棄,但在收紅薯的時候來臨時,還是積極的跟著隊員們忙活。


    紅薯就算有在多的缺點,但它卻也是救命的糧食,特別是在今年前期糟糕的氣候環境下,它是難得能存活的糧食作物之一。


    從十月中旬開始,地裏的紅薯被一挑挑的送到窯窖中儲藏,直到十一月初,地裏的紅薯才算收獲完成。


    看著被堆滿的窯窖,以及新挖的不少地窖也被堆滿,所有人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今年紅薯的種植麵積,比去年要多近一倍,最終總產量因為災情的影響,隻有去年的一點五倍左右。


    去年的紅薯產量本來就不小,多了一半的產量,一時間讓隊裏的窯窖都堆放不下。


    隊裏的窯窖數量,其實在這之前還有新建的,是因為蜜薯種植的占比擴大。


    但今年的紅薯更多,所以就又挖了不少地窖臨時儲存。


    時間已經十一月,關於今年的糧食總產量也很快上報到公社。


    九大隊的夏糧減產約三成,秋糧也差不多,全年的總產量也就減產約三成。


    這樣的產量,在豐水公社已經是好的那一批。


    畢竟不是每個生產大隊,都能像九大隊這般有魄力擴大耐旱作物的種植麵積,甚至是放棄了水稻種植;就算有人想這樣做,各個大隊的大隊長也不一定能夠調動各個小隊按照計劃行事。


    減產三成左右,按照正常今年的上交的公糧有一定的減免。


    不過就算有減免,對交公糧這事,九大隊的隊員們談起這事,這心裏也不怎麽好受。


    交公糧是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但今年水稻根本種不了,自然就沒得交。


    這樣一來為了交足公糧,就得拿小麥和玉米填補水稻的空缺。


    而小麥因春旱今年的總產量還比去年低三成。交完公糧,再除去隊裏留的備用糧,留給隊員們分配的口糧,這紅薯的占比比以往都要大。


    這就意味著,明年頓頓都是紅薯的日子不會少,想到這所有人胃部都有些抽抽。


    不過事情已定,隊員們也就想想,很快就把注意力轉開了。


    九月下了那麽一場大暴雨之後,天氣就恢複了正常的狀態。秋雨連綿了一段日子後,旱情也不見了蹤影。


    如此,地裏的農活也就不能耽誤,小春作物的栽種也的準備起來。


    而在這個時候,一則招工的消息也從公社傳來,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朱靜等人又再次活躍起來。


    三月份那次工農兵大學生的招收,整個公社的隊員們和知青都特別關注,不過名額確定好後,這事就逐漸退出了熱門話題。


    之後因為幹旱的原因,在四月的一次招工,況葉都沒怎麽關注。


    雖然隊裏的朱靜、薑雨兩人也參加了競選,但兩人依然是沒被選上。


    沒能選上,兩人也更加的沉寂。


    不過機會再次來臨的時候,她們還是迅速的恢複精力,準備再戰。


    因為不參與競爭,況葉隻是偶爾抽點精力關注下,更多的是忙自己的事。


    十二月快到了,今年公社準備和之前一樣,再次集中培訓各個生產大隊的赤腳醫生。


    這次況葉依然要去擔任授課老師,在這之前他得準備好教案。


    其實關於製藥相關的知識,他已經給培訓的赤腳醫生他們上了三次,加起來的時間差不多有八個月。


    八個月,教授的東西已經足夠現階段的赤腳醫生用了,再多他們也沒有精力再關注。


    不過衛生院在管理和考核公社的赤腳醫生期間,也整理歸納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得解決才行。


    而培訓的這三個月,正是解決問題的渠道之一。


    況葉這次給培訓的赤腳醫生上課,課程內容和之前的很不一樣,但確實和其有點關係。


    這次他主要教授的課程是,藥材的栽培種植技術。


    這門課,其實可以找公社的農業技術員上的,因為他們才是專業農業技術人員。


    但公社的農業技術員一是抽不開身;二是要教學這門課的話,也得再特意學習相關的知識。


    畢竟豐水公社這邊,沒有專門種植藥材的生產大隊,配備的農業技術員沒有專攻這方麵的知識。


    要任職這門課的老師,也得查查資料才行。


    最終這門課還是況葉頂上了。


    當然他能頂上,也是因為有相關的經驗。


    他屋子旁的小菜園種植了不少藥材,這是從六七年的時候就開始種植的,到現在已經有六年左右。


    這期間這些藥材,長得還不錯,每年能補充他不少藥材的缺口。


    這事是擺在明麵上的,除了九大隊的隊員,公社的喬書記、徐醫生他們也知道。


    因此這門課,他來教也是可以的。


    徐醫生還專門問過他小菜園栽種的藥材品類,正好適合教授培訓的赤腳醫生們。


    赤腳醫生的管理和考核一直是衛生院在做,他們遇到的問題自然是清楚的。


    隻其中就有關於一些藥材短缺的問題。


    隨著各個生產大隊都配備了赤腳醫生,其大隊上的一些藥材也被采摘了不少。


    常見的藥材,倒是沒有短缺的,但一些不常見的藥材,卻難免供不應求。


    而通過醫療站向上級采購,卻也是有些困難。


    這個時候,自己在栽種就是一個解決辦法。


    不過藥材的種植和種莊稼又有些不一樣,沒有相關的知識,赤腳醫生們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於是培訓班這邊,就決定開設藥材的栽培技術的課程。


    為了準備這門課,況葉翻出了他前些年買的一本書。


    《藥用植物的栽培技術》,1963年出版的。這是本省出版的,裏麵很多的藥用植物,安瓊縣當地都能進行栽培。這其中也有不少,正是目前赤腳醫生們短缺的藥材。


    他準備根據此書,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備課。


    就在他備好課,時間來到十二月,培訓班再次開課,關於這次招工的事也有了結果。


    第185章


    這次招工, 九大隊隻有知青宿舍的朱靜和薑雨參與了競爭。


    至於知青宿舍剩下的幾人,周光旭因為有長輩在此,幾次招工就沒有參與過;王月蘭和羅佳是七零年下鄉的,目前還沒有資格參加。


    況葉和陳繁儀就更不用說。


    目前九大隊的知青加起來也就他們七人, 今年隊裏也沒有新知青。


    年初三月的時候, 豐水公社也來了一批知青, 總共十四人, 都分配到其他的生產大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事皆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事皆蕪並收藏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