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陳慶國到沒有推脫,畢竟這事也算是為大隊上增加點收入。


    如今木材都是有縣木材公司統一經營的,全縣生產、建設所需的木材,由專區計劃平衡統一安排。


    要買木材的話,還得有配額才行。


    好在農村沒有這麽多限製,畢竟大隊上本身就有不少木材。一部分木材被木材公司統一收購,但也有餘下的隊裏能用。


    況葉要用木料,可以直接從大隊上這買。甚至可以跟著隊員上山,挑好了看中的樹木,到時候請人幫忙砍樹、搬運、晾曬、加工等。


    至於瓦片,九大隊沒有燒窯的,需要找其他人采購。


    況葉倒是認識一個熟人,那就是供應陶瓶、陶罐的蔣叔,他們生產大隊也燒製磚瓦。


    不過買瓦片這事,拜托隊長這邊,他能找到更劃算的。


    最終大隊長這邊牽線,找到另外一個生產大隊,這裏為瓦片相對要便宜點。


    這個生產大隊,況葉還有些印象,那就是之前隊裏陳繁菊嫁過去的六大隊。


    木料錢、瓦片錢、還有其中的人工,加起來花了約一百六十塊錢。


    還不等所有的物料都到齊,一年一度的春節也到了。


    今年的春節,是在2月17號這天。


    因為春節不放假的關係,隊員們大年三十那天還是得繼續上工。


    而今年的年夜飯,吃的比去年還要難受。


    原因是,從去年開始,各地逐漸興起在重大節日時吃憶苦思甜飯的活動。


    九大隊這邊也受到了影響,今年的年夜飯被從縣城來的宣傳小隊集結,搞了一個憶苦思甜大會。


    況葉和隊員們被集合在一起,拿著用米糠、野菜、芭蕉頭等雜七雜八做成憶苦思甜的菜團子,聽著宣傳隊講故事的同時,還得一口一口的把難以下咽的菜團子吃下去。


    這憶苦思甜的活動一結束,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太好。


    大年三十一過,第二天宣傳小隊倒是離開前往下一處目的地,而況葉和隊員們又得繼續上工。


    上了幾天工,況葉采買的木料也陰幹可以用了,瓦片也陸續的被送來。


    這個時候況葉找到小隊長陳繁榮請了幾天的假,也拜托他這邊幫忙找兩三個人,幫忙修繕屋子。


    對此陳繁榮這邊倒也十分樂意,況葉買下所住的房屋這事,九大隊的隊員們討論不少。


    後麵他買木料和瓦片,就知道是要修繕房屋。


    當然除了小隊長這邊,他還找了大隊長幫忙介紹兩三個人。這樣加起來,總共就有四到六個人,也差不多夠了。


    在請假的第二天,經由兩人介紹的人就找到況葉,確定有五個人。


    人到齊了,修繕房屋這事就動工了。


    請人幹活這事兒,況葉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說好,不包飯,工錢可以給高點。


    對此來幹活的五人也沒有意見,畢竟況葉給的工錢的確比較可觀,還有現在的糧食雖然不貴但卻不好買。而且在幹活期間,況葉這邊也會參與其中,茶水這些也不缺。


    況葉請來幫忙的五個人,幹活非常的利索,修繕房屋幾人花了五天左右的時間就做完了。


    這包括修補土牆,拆除茅草屋頂以及老舊的木桁架,重新搭建新的木桁架,以及之後的蓋瓦。


    看到煥然一新的屋子,況葉除了結完承諾的工錢給五個幫忙的隊員,還送了每人一罐舒活膏和一小包自製的紅薯糖。


    如今他製作的藥品不再出售給私人,但贈送是可以的。舒活膏這藥,如今九大隊的隊員們都十分喜歡。


    紅薯糖這東西是他自製的。六六年幹旱的時候,他在空間種植了半畝多的紅薯,收獲了近四千斤。


    其中的一大半,在六七年的時候,九大隊蜜薯的種植麵積擴大,他在隊上收獲紅薯的時候摻了進去。因為空間的儲存保鮮比起外界強很多,這些紅薯順利的混進了新收的紅薯中。


    不過空間中還剩幾百斤。


    這麽多紅薯他實在是不想吃了,最後幹脆做成紅薯澱粉。


    而這紅薯糖,是他過年之前,從買來的一堆雜書中看到了相關的製作方法,嚐試了幾次製成的。


    空間中的紅薯澱粉大都被製成了紅薯糖,然後被單獨分裝成小包,存放在庫房的儲物櫃中。


    如今這個時代糖是非常收人歡迎的,拿著個東西送人沒人不喜歡。


    得到兩樣東西的五人也非常高興,其中這紅薯糖,這幾天他們也吃到過,口感軟糯有嚼勁甜味還足,帶迴去家裏無論大人還是小孩肯定都喜歡。


    第134章


    等幫忙的五人離開, 況葉看著煥然一新的屋子,心底也相當的高興。


    但剛剛完工,還有不少東西要收拾,所以他也沒閑著。


    雜亂的小院, 已經被幫忙的五人大致收拾了一番。屋頂換下來的茅草和木頭, 全部被堆放到了柴房中。如今隻有些許的渣滓, 稍稍掃一下就可以了。


    不過屋子裏也有不少落下的灰塵和雜物, 他準備從屋裏開始收拾。


    打掃的時候, 看著被重新抹平的土牆,牆體表麵甚至還抹上了石膏, 不僅能防蟲防潮,還讓整個屋子都透亮了許多。


    當然屋子這麽亮堂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況葉給每間屋子都裝上了兩片亮瓦。


    屋頂的光線透過亮瓦,緩解了農村土屋采光不足的問題。


    亮瓦是當地人的稱唿,其實就是玻璃瓦。


    況葉當初在采購物料的時候, 專門采購的,幾個比起普通的瓦片要貴上好幾倍。


    但看著如今亮堂許多的屋子,他舉得這錢花得相當的值。


    特別是廚房,偏房本來就主屋要矮些,加上外邊的柴房, 屋子的進深比較長,之前一直都有些昏暗。


    現在采光好了不少,甚至還能省點燈油錢。


    把屋子裏裏外外都收拾幹淨, 時間也來到了傍晚。


    況葉在準備晚飯的時候,也計算了一下這屋子花了多少錢。買屋子120元, 用於修繕的材料錢加起來約160元,再加上請人幫忙的總人工約30元, 算下來總計310元出頭。


    費用其實和新建一套屋子沒什麽差別了。主要是他堅持把茅草屋頂換成瓦頂,這才是最花錢的地方。


    不過房子是他自己住,倒也覺得值。


    來到這個時代五年多,他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落腳處,心底隱隱的漂浮感也消減了許多。


    忙完修繕的事,況葉第二天就繼續跟著隊員們上工了。


    在上工的時候,也遇到一些預料之中的事。


    隨著他住著的這套房屋被買下,隊裏對他的議論就不少,現在更是好好的翻修了一番,引來的目光就更多了。


    這時竟然有隊員明裏暗裏的想給他介紹對象。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農村能有這麽一套房屋,那可是優質的結婚對象。


    之前他為何無人問津,原因有兩個。


    一是他是個知青,現在的農村和城市天差地別,在當地人的眼中,知青不咋接地氣,根都不在這裏,隨時都有可能會離開,到時候人一走,要是沒良心的把對象給拋下了,這不是造孽嗎。


    二就是況葉身高的問題了。他有製藥的手藝,在這時代有手藝的人,也是優質的結婚對象。但況葉的個子實在是太高了,接近一米九,身形也看著有些消瘦,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像個麻杆似的。


    當地成年男子的身高大多隻有一米六出頭,女子就更低了。況葉個子太高,不是大多數人眼中可以考慮的對象。


    但現在況葉買了房,說明有心在這安家,還有可以養家的手藝,身高不合適就算不得什麽問題了。


    不過況葉並不打算結婚,遇到這種情況都委婉的拒絕了。


    為此他還給出了些拒絕的理由,一是,為房子這事兜裏的錢已經掏空,還向家裏借了錢;二是,說自己胃口大,一年分到的口糧不夠吃,製藥賺來的錢,大都拿去填肚子了,養自己都難,更別說養家了;三是,家裏麵不讓他現在結婚,他也有這樣的想法,現在不打算找對象。


    總之就是降低在婚姻市場中的價值,讓給他介紹對象的人放棄這個相法。


    大多數人,在況葉這樣說了之後也都放棄了。


    但也有不願放棄的,況葉這邊好話歹話說盡也沒有效果。最後隻能找大隊長這邊幫忙,才最終擺脫了糾纏的人。


    麵對如此油鹽不進的他,隊裏想給他介紹對象的人家,也就逐漸放棄了,這是後話。


    隨著二月份的結束,時間來到三月初。


    況葉正準備去豐水場鎮送貨的時候,大隊長這邊找人傳話,讓他二號這天一同前往場鎮,說是準備迎接新來的知青。


    因為況葉把所住的屋子買下,並表示自己想一個人住,新知青的住處就得重新安排。


    為此大隊上也在考慮個知青住處的事,這段時間隊裏也在忙這個事。


    新建知青宿舍的地址,據況葉了解,大隊上準備建在二小隊倉庫曬壩的對麵坡腳下。


    這個位置是二小隊和三小隊的交界處,周圍也有幾戶人家,但相隔有一些距離。


    按照相關的規定,知青住房建設不能遠離人群,取水要方便、上工要方便等等。大隊上商量了一番,最終確定了這個位置。


    不過建知青宿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現目前九大隊的知青宿舍還未動工。


    原由,況葉這邊也清楚,據說是這一批到到九大隊的知青有四個,他們的安置費,加起來的確夠建造一座三房樣式的屋子。


    不過要是建造磚瓦房,光是就得花費近五分之三的安置費。


    大隊長這邊準備等新知青到了,問問幾人的意見,到時候再決定到底建造什麽材質的房屋。


    畢竟這筆費用要是能剩多些,到時候知青們還能用這個補助一些生活。


    這知青宿舍一時半會建不起來,大隊上也就先收拾出一件老舊的茅草屋。


    這屋子在磨坊下邊點的位置。


    房屋已經修繕了一番。況葉幫忙把木架床搬過去的時候看了一眼。


    和他之前的屋子差不多,裏麵已經添置了些基礎的用品,諸大缸、鐵鍋、農具等物件。


    對於大隊長要求一起去迎接新知青,況葉有些奇怪,畢竟當初他以及張友歲和陳繁儀,都沒有這樣的要求。


    不過他也沒拒絕,反正二號要去豐水場鎮,也就是順便的事。


    二號這天清晨,天不見亮的時候況葉就除了門,和大隊長這邊匯合的時候,況葉看到大隊長竟然牽了一頭驢。


    “慶國叔,你這是?”


    隊裏的牲畜可金貴了,這驢自然也不例外,去接新知青還得用到驢?況葉難免有些驚訝。


    “以防萬一。”大隊長稍作解釋。


    他原本也沒打算牽著驢去接人,但想到之前有知青下鄉的時候,從公社走到具體的生產大隊,有人走到半道就走不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事皆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事皆蕪並收藏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