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曆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曆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曆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曆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恆衡。此五嶽,山之名。古九州,今改製。稱行省,三十五。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曆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曆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恆衡。此五嶽,山之名。古九州,今改製。稱行省,三十五。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