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名臣餘玠治蜀,在四川境內沿著江河山勢修建了八十三座山城,組建了一個龐大的山城防禦體係,這個完備的防禦體係效果是顯著的,使蒙古騎兵不能自如的馳騁,甚至在最著名的釣魚城下擊斃了當時蒙古的皇帝蒙哥。
昔人已矣,由於奸臣陷害,當年的英雄餘玠並未能得善終,但他留下的山城防禦體係卻持續發揮著作用,直到三十多年後神州陸沉,大宋江山喪失殆盡,君臣流落海外之時,四川一隅之地卻還在堅持抵抗,這個山城體係無疑是支撐著四川抗戰至為關鍵的一環。
但由於腐朽的宋廷使勁造作,自毀長城,原本完備而連續的防禦體係已經支離破碎,八十三座山城所剩無幾。
合州釣魚城,重慶多功城、天生城,瀘州神臂城、淩霄城,已是碩果僅存的幾座大小山城。
其中北側以號稱“巴蜀要津”的釣魚城作為防禦要點,以控製渠江、嘉陵江、涪江,南麵則有川南咽喉神臂城,扼守岷江、沱江與長江之會。兩城分據南北,占據上遊以屏障川東中心的重慶。
自從四川製置使張鈺派人收複瀘州,元軍便逐漸解了重慶之圍,轉而全力圍攻瀘州。
戰爭期間,瀘州的州治早已移入原州城以東數十裏外的神臂城,這是一塊三麵臨江的寶地,天然的利於防禦。山城依據神璧山而建,長江從神臂山北麵洶湧而下,流經西南,在山腳的神臂嘴繞了一個大彎,又翻滾著向東流去。神臂山如同一支手臂伸入江中,南、西、北三麵為江水環繞,隻有東麵有山路通往瀘州。臨水的這三麵,江岸陡峭,怪石突兀,高達數十丈,山下險灘眾多,航行尚且不易,更別說攻城了。
隔著長江,遠眺對麵的神臂山,江麵經久不散的霧氣籠罩著這座山城。這段水道灘險、水急、浪大、暗流多,曬金灘、萬人墳、大灌石、豬兒石、叉魚子處處險惡,有的江麵看起來風平浪靜,水下卻暗流奔湧。最初元軍不識水情,嚐試從水上三麵圍攻,但未及近岸就連續傾翻了七八座兵船,之後便不敢再直接從水路進攻,將攻擊的主要方向放在了東麵的城牆。
神臂城東麵城牆寬不過三四百步,自然也是城內防禦的重點,守兵人數雖然不多,但防禦這短短的正麵是綽綽有餘的。並且因神臂山的走勢是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東麵城門外是一道長長的陡坡,隻有小路通上,元兵必須在這條唯一的坡道上擠成一堆往上仰攻,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以至於兩萬元兵以近十倍優勢攻打了十幾個月都不能破城。
但照此下去,圍城終歸是有被破的一天的,神臂城已經堅持到了極點。
因為傷亡、因為饑餓,更因為在這漫長的生死搏殺中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神臂城原本額兵一千人,但元軍到來後,附近的百姓為避暴元的兵鋒,紛紛進城躲避,如今小小的山城中有兵民近萬人,其中戰兵逾兩千。
人多力量大,短期內自然是有利於守城的,但時間一久,卻給山城造成了沉重的後勤負擔。
神臂山四麵陡峭,山頂卻十分平坦,是一個一裏半方圓的大平壩,上麵開墾出良田八百畝,周圍林木茂盛,還有民居、池塘、水井。如果隻是一千兵額在此耕戰結合,春種夏收,幾乎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即便兩千戰兵也能勉強支撐很長時間。但驟然增加的上萬兵民是原額的近十倍,饑餓就必然成為山城存亡的一個關鍵問題。
主導瀘州攻勢的元軍統帥、東西兩川蒙古漢軍萬戶拜延在山城久攻不克的情況下早已認識到意圖用強攻殺傷守軍並不是最佳選擇,轉而將戰術由攻擊改為圍困封鎖。
原本從上遊的淩霄城和下遊的重慶府還會有零星的支援,遠近的義民和百姓也會偷偷的冒險從水路運送物資進來,但隨著拜延逐漸加強了水麵和沿岸的巡邏封鎖,外部的補給和支援就徹底斷了。
一月前,元軍千戶旦隻爾奉拜延之命率領所屬軍隊以優勢兵力終於擊敗了宋軍的水麵部隊,俘獲戰艦四艘,占據了神臂山西南的紅米灘,建立了灘頭陣地。拜延又親自率軍攻破神臂城外圍的石盤寨、珍珠堡等外圍據點,使得神臂城真正成了一座孤城。
……
黃昏落日的餘暉中,有一個落寞的身影登上了城中神臂山的最高處,抬望眼這四下裏的萋萋荒草。晨風冷冽,吹動他三尺長須和單薄的長衫。
他就是神臂城內軍民的最高統帥瀘州安撫使王世昌。
爬上這幾十丈高的山石讓他有些心慌氣短,這倒不是因為體弱乏力,而是單純因為沒有吃飽。
一整天,他隻喝了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米粥,裏頭的米不超過一百顆,這還是以戰兵的標準提供的。如果是其餘老弱,甚至連一粒糧都無法得到。
形勢到了此時,一切都要以戰爭優先,王世昌不得不以嚴刑峻法禁止兵民私藏糧食,所有百姓的口糧都被收繳,統一分配。到了這個階段,戰兵們每日還有一碗稀的可憐的米粥,而非戰鬥人員早已停止分糧。
城中已經發生人相食的慘劇,戰歿者剛剛被埋下的屍體還沒來得及腐爛,就被人連夜挖出來分食。到後麵,死人不夠吃,甚至蔓延到吃活人,老弱者不敢輕易離群,否則就有莫名失蹤的危險。更多人每日隻能挖空心思找些樹皮草根、蟲蟻鼠雀或者泥鰍蟾蜍來吃,這些東西也是有限的,實在沒得吃了,就隻能躺著不動以節省體力。
這已是最絕望的時候了,用不了多久,拜延就無需攻城,隻需坐待城內的人全部餓死。
王世昌不願意坐以待斃,決定發起一次孤注一擲的反擊。
在神臂山頂,能夠遠遠的看到東南方的暗溪碧,那是元軍重兵守衛的一處江灣,從重慶方向來的援兵和合江等地義民百姓的饋糧都要路過此地,那是神臂城生死存亡的生命線。
他決定選拔壯士,攻打暗溪碧!
昔人已矣,由於奸臣陷害,當年的英雄餘玠並未能得善終,但他留下的山城防禦體係卻持續發揮著作用,直到三十多年後神州陸沉,大宋江山喪失殆盡,君臣流落海外之時,四川一隅之地卻還在堅持抵抗,這個山城體係無疑是支撐著四川抗戰至為關鍵的一環。
但由於腐朽的宋廷使勁造作,自毀長城,原本完備而連續的防禦體係已經支離破碎,八十三座山城所剩無幾。
合州釣魚城,重慶多功城、天生城,瀘州神臂城、淩霄城,已是碩果僅存的幾座大小山城。
其中北側以號稱“巴蜀要津”的釣魚城作為防禦要點,以控製渠江、嘉陵江、涪江,南麵則有川南咽喉神臂城,扼守岷江、沱江與長江之會。兩城分據南北,占據上遊以屏障川東中心的重慶。
自從四川製置使張鈺派人收複瀘州,元軍便逐漸解了重慶之圍,轉而全力圍攻瀘州。
戰爭期間,瀘州的州治早已移入原州城以東數十裏外的神臂城,這是一塊三麵臨江的寶地,天然的利於防禦。山城依據神璧山而建,長江從神臂山北麵洶湧而下,流經西南,在山腳的神臂嘴繞了一個大彎,又翻滾著向東流去。神臂山如同一支手臂伸入江中,南、西、北三麵為江水環繞,隻有東麵有山路通往瀘州。臨水的這三麵,江岸陡峭,怪石突兀,高達數十丈,山下險灘眾多,航行尚且不易,更別說攻城了。
隔著長江,遠眺對麵的神臂山,江麵經久不散的霧氣籠罩著這座山城。這段水道灘險、水急、浪大、暗流多,曬金灘、萬人墳、大灌石、豬兒石、叉魚子處處險惡,有的江麵看起來風平浪靜,水下卻暗流奔湧。最初元軍不識水情,嚐試從水上三麵圍攻,但未及近岸就連續傾翻了七八座兵船,之後便不敢再直接從水路進攻,將攻擊的主要方向放在了東麵的城牆。
神臂城東麵城牆寬不過三四百步,自然也是城內防禦的重點,守兵人數雖然不多,但防禦這短短的正麵是綽綽有餘的。並且因神臂山的走勢是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東麵城門外是一道長長的陡坡,隻有小路通上,元兵必須在這條唯一的坡道上擠成一堆往上仰攻,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以至於兩萬元兵以近十倍優勢攻打了十幾個月都不能破城。
但照此下去,圍城終歸是有被破的一天的,神臂城已經堅持到了極點。
因為傷亡、因為饑餓,更因為在這漫長的生死搏殺中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神臂城原本額兵一千人,但元軍到來後,附近的百姓為避暴元的兵鋒,紛紛進城躲避,如今小小的山城中有兵民近萬人,其中戰兵逾兩千。
人多力量大,短期內自然是有利於守城的,但時間一久,卻給山城造成了沉重的後勤負擔。
神臂山四麵陡峭,山頂卻十分平坦,是一個一裏半方圓的大平壩,上麵開墾出良田八百畝,周圍林木茂盛,還有民居、池塘、水井。如果隻是一千兵額在此耕戰結合,春種夏收,幾乎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即便兩千戰兵也能勉強支撐很長時間。但驟然增加的上萬兵民是原額的近十倍,饑餓就必然成為山城存亡的一個關鍵問題。
主導瀘州攻勢的元軍統帥、東西兩川蒙古漢軍萬戶拜延在山城久攻不克的情況下早已認識到意圖用強攻殺傷守軍並不是最佳選擇,轉而將戰術由攻擊改為圍困封鎖。
原本從上遊的淩霄城和下遊的重慶府還會有零星的支援,遠近的義民和百姓也會偷偷的冒險從水路運送物資進來,但隨著拜延逐漸加強了水麵和沿岸的巡邏封鎖,外部的補給和支援就徹底斷了。
一月前,元軍千戶旦隻爾奉拜延之命率領所屬軍隊以優勢兵力終於擊敗了宋軍的水麵部隊,俘獲戰艦四艘,占據了神臂山西南的紅米灘,建立了灘頭陣地。拜延又親自率軍攻破神臂城外圍的石盤寨、珍珠堡等外圍據點,使得神臂城真正成了一座孤城。
……
黃昏落日的餘暉中,有一個落寞的身影登上了城中神臂山的最高處,抬望眼這四下裏的萋萋荒草。晨風冷冽,吹動他三尺長須和單薄的長衫。
他就是神臂城內軍民的最高統帥瀘州安撫使王世昌。
爬上這幾十丈高的山石讓他有些心慌氣短,這倒不是因為體弱乏力,而是單純因為沒有吃飽。
一整天,他隻喝了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米粥,裏頭的米不超過一百顆,這還是以戰兵的標準提供的。如果是其餘老弱,甚至連一粒糧都無法得到。
形勢到了此時,一切都要以戰爭優先,王世昌不得不以嚴刑峻法禁止兵民私藏糧食,所有百姓的口糧都被收繳,統一分配。到了這個階段,戰兵們每日還有一碗稀的可憐的米粥,而非戰鬥人員早已停止分糧。
城中已經發生人相食的慘劇,戰歿者剛剛被埋下的屍體還沒來得及腐爛,就被人連夜挖出來分食。到後麵,死人不夠吃,甚至蔓延到吃活人,老弱者不敢輕易離群,否則就有莫名失蹤的危險。更多人每日隻能挖空心思找些樹皮草根、蟲蟻鼠雀或者泥鰍蟾蜍來吃,這些東西也是有限的,實在沒得吃了,就隻能躺著不動以節省體力。
這已是最絕望的時候了,用不了多久,拜延就無需攻城,隻需坐待城內的人全部餓死。
王世昌不願意坐以待斃,決定發起一次孤注一擲的反擊。
在神臂山頂,能夠遠遠的看到東南方的暗溪碧,那是元軍重兵守衛的一處江灣,從重慶方向來的援兵和合江等地義民百姓的饋糧都要路過此地,那是神臂城生死存亡的生命線。
他決定選拔壯士,攻打暗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