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城裏,被鐵火迴迴炮炸傷的竹崎季長被滿身的繃帶綁成了蜘蛛人。皮糙肉厚加上生命力頑強,重傷之後恢複的很快,並不影響他繼續留在前線。
來自京都的動員令被部下送到了竹崎季長的麵前,動員令號召武士們要勇於“玉碎”,保衛國家,保衛天皇。但卻絲毫未提恩賞,幾乎通篇都在喊口號。
隻會喊口號,隻會談理想的老板絕對不是好老板,竹崎季長算是充分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脫離了利益單純的來講忠誠是很可笑的,因為大部分武士們的參戰動機其實很單純也很實際,哪裏是什麽“忠皇憂國”,也不是為了扞衛日本大和的“神國尊嚴”,而分明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請問來自肥後國的貧窮武士竹崎季長勇猛戰鬥的目的是什麽?哪怕身受重傷,他也堅持留在軍中,還想再立功勞,這又是為何?
還不是因為窮嗎!
窮,可以將人的潛力激發到極致呀!
竹崎季長雖然有著貴族的身份,但其實是家族中的分支,一代代的析產,到了他這一代更是每況愈下,此前在與同族的地產官司中吃了敗仗,田產都被剝奪幹淨。這次好不容易等到開戰的機會,出征的武器馬匹都是向別家的地主和商人處告貸而來,跟隨的郎黨也隻有三五人。滿以為打完仗通過戰功恩賞可以光耀門楣,恢複家族的榮光,但實際情況卻是讓自己原本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這場仗沒有打贏的希望,更沒有得到恩賞的希望。
得了,迴去當了馬匹、當了武士刀,甚至當了褲子還債吧!
再接著打下去,竹崎季長就要破產了,或者說他現在已經麵臨著破產的境地。
破產的可絕不止竹崎季長一個人,作為禦家人武士,一不善貨殖,二不善稼穡,隻能玩命般的打仗報效幕府,挖空心思立下功勞,滿心巴望著幕府的“禦恩”,獲得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但這樣的努力往往是打了水漂,幕府的恩賞越來越小氣,甚至常常隻是一個空口許諾。
對統治者而言,讓軍人破產是最危險的事情,但這些年這樣的事一直在發生。
實際上,像竹崎季長這樣的武士們的困局有來已久,表麵上是幕府和朝廷的寡恩,但其實對武士們造成更大影響的還有來自島外的商品經濟的衝擊。
自唐宋以來,日本諸島漸漸向西方的中原大陸開放了市場,到了南宋,日宋貿易發達,大量的宋國商品和宋國貨幣充斥了日本各地,尤其到了近幾年,中興社的猛然崛起,使得海上貿易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猛烈衝擊下,武士們所依賴的以土地和糧食為本的小農經濟麵臨瓦解,整個社會上至貴族公卿下至庶民百姓,都對新興的貨幣經濟產生了依賴和崇拜的心理。
換句話說,社會上有錢人越來越多,武士的地位反而越來越不值錢了。
由於禦家人的財產來源基本上隻有土地,但家族的封邑領地都是相對固定的,而家族仍在延續,子孫後代可能是越生越多,加上日本當時實行的是“分割相續”的遺產繼承製,即是老子死後,諸多兒子,嫡係和庶出都有資格繼承土地,這樣的話原先的封地越分越細,越分越少,後代的禦家人手中的土地收入也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形式下,禦家人的生活自然出現了困苦的局麵,他們要負擔馬匹、盔甲和武器的花銷,還要承擔戰爭的義務和幕府沉重的番役,為了應付沉重的負擔,很多時候隻有去商人那兒去借貸,不行的話再借高利貸,利滾利驢打滾,許多中小武士便被這些東西壓的透不過氣來。到了無法償還的時候,隻有最後一招了,那就是將祖先代代相傳的地產給賣掉,接著就是破產了。
這種情況下,不少武士或是破產,或是由於主家的財政困難而流落四方,而另一方麵,一些原本不是世襲武士階層的平民地主,也就是當時所謂的“百姓名主“,卻逐漸壯大起來。
他們通過經營商業控製了經濟命脈,進而獲取了禦家人的土地,這些買賣的土地不是直接受封於鐮倉幕府,也不可能得到幕府的公開承認,更談不上接受管理和上繳年貢了。於是,一大批獨立於幕府經濟體係以外的莊園土地就此出現,這一方麵減少了鐮倉幕府的收入,對其困難的財政雪上加霜,更主要的是使得鐮倉幕府對土地的控製力度下降,整個經濟體係開始出現動搖。
這些百姓名主名下的土地是通過自身逐漸積累起來的,並非受封於幕府,因此在抵禦蒙古人和商社軍入侵的戰爭中,他們不必像那些幕府的禦家人一樣根據名下土地的多少而出兵出糧。此外,他們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還可以在戰爭期間向禦家人們出售武器、軍糧等軍需物資,大大地發了一筆戰爭財。很多百姓名主在在戰爭中獲益,使得他們在實力上已經逐漸接近武士階層,可以算是新興的武士了。
這些新興武士與傳統意義上禦家人武士不同,他們在經濟上獨立於幕府之外,在政治上也沒有效忠於幕府的義務,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產品,經常與幕府的政令相對立。幕府稱這些新興武士集團為“惡黨“,“惡黨“的勢力已經逐漸蔓延到日本全國,甚至很多不滿幕府統治的禦家人也逐漸與“惡黨“們暗中勾結起來。傳統武士的大量破產和“不從王化“的惡黨抬頭,使得更多的武士開始對鐮倉幕府離心離德。
……
懷著一腔熱血來抵抗侵略者的竹崎季長最終決定離開這場讓人絕望的戰爭,迴到肥後國的家鄉去。
假如賣掉家產還不清那沉重的債務,那就落發出家去吧。
博多前線,由千千萬萬個竹崎季長這樣的低級武士所組成的數萬日軍越來越被失望的情緒籠罩,哪怕沒有商社軍的強力攻擊,恐怕自己都要麵臨著瓦解的趨勢。
至於朝廷全員“玉碎”的動員令,似乎更變成了一個笑話。
來自京都的動員令被部下送到了竹崎季長的麵前,動員令號召武士們要勇於“玉碎”,保衛國家,保衛天皇。但卻絲毫未提恩賞,幾乎通篇都在喊口號。
隻會喊口號,隻會談理想的老板絕對不是好老板,竹崎季長算是充分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脫離了利益單純的來講忠誠是很可笑的,因為大部分武士們的參戰動機其實很單純也很實際,哪裏是什麽“忠皇憂國”,也不是為了扞衛日本大和的“神國尊嚴”,而分明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請問來自肥後國的貧窮武士竹崎季長勇猛戰鬥的目的是什麽?哪怕身受重傷,他也堅持留在軍中,還想再立功勞,這又是為何?
還不是因為窮嗎!
窮,可以將人的潛力激發到極致呀!
竹崎季長雖然有著貴族的身份,但其實是家族中的分支,一代代的析產,到了他這一代更是每況愈下,此前在與同族的地產官司中吃了敗仗,田產都被剝奪幹淨。這次好不容易等到開戰的機會,出征的武器馬匹都是向別家的地主和商人處告貸而來,跟隨的郎黨也隻有三五人。滿以為打完仗通過戰功恩賞可以光耀門楣,恢複家族的榮光,但實際情況卻是讓自己原本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這場仗沒有打贏的希望,更沒有得到恩賞的希望。
得了,迴去當了馬匹、當了武士刀,甚至當了褲子還債吧!
再接著打下去,竹崎季長就要破產了,或者說他現在已經麵臨著破產的境地。
破產的可絕不止竹崎季長一個人,作為禦家人武士,一不善貨殖,二不善稼穡,隻能玩命般的打仗報效幕府,挖空心思立下功勞,滿心巴望著幕府的“禦恩”,獲得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但這樣的努力往往是打了水漂,幕府的恩賞越來越小氣,甚至常常隻是一個空口許諾。
對統治者而言,讓軍人破產是最危險的事情,但這些年這樣的事一直在發生。
實際上,像竹崎季長這樣的武士們的困局有來已久,表麵上是幕府和朝廷的寡恩,但其實對武士們造成更大影響的還有來自島外的商品經濟的衝擊。
自唐宋以來,日本諸島漸漸向西方的中原大陸開放了市場,到了南宋,日宋貿易發達,大量的宋國商品和宋國貨幣充斥了日本各地,尤其到了近幾年,中興社的猛然崛起,使得海上貿易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猛烈衝擊下,武士們所依賴的以土地和糧食為本的小農經濟麵臨瓦解,整個社會上至貴族公卿下至庶民百姓,都對新興的貨幣經濟產生了依賴和崇拜的心理。
換句話說,社會上有錢人越來越多,武士的地位反而越來越不值錢了。
由於禦家人的財產來源基本上隻有土地,但家族的封邑領地都是相對固定的,而家族仍在延續,子孫後代可能是越生越多,加上日本當時實行的是“分割相續”的遺產繼承製,即是老子死後,諸多兒子,嫡係和庶出都有資格繼承土地,這樣的話原先的封地越分越細,越分越少,後代的禦家人手中的土地收入也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形式下,禦家人的生活自然出現了困苦的局麵,他們要負擔馬匹、盔甲和武器的花銷,還要承擔戰爭的義務和幕府沉重的番役,為了應付沉重的負擔,很多時候隻有去商人那兒去借貸,不行的話再借高利貸,利滾利驢打滾,許多中小武士便被這些東西壓的透不過氣來。到了無法償還的時候,隻有最後一招了,那就是將祖先代代相傳的地產給賣掉,接著就是破產了。
這種情況下,不少武士或是破產,或是由於主家的財政困難而流落四方,而另一方麵,一些原本不是世襲武士階層的平民地主,也就是當時所謂的“百姓名主“,卻逐漸壯大起來。
他們通過經營商業控製了經濟命脈,進而獲取了禦家人的土地,這些買賣的土地不是直接受封於鐮倉幕府,也不可能得到幕府的公開承認,更談不上接受管理和上繳年貢了。於是,一大批獨立於幕府經濟體係以外的莊園土地就此出現,這一方麵減少了鐮倉幕府的收入,對其困難的財政雪上加霜,更主要的是使得鐮倉幕府對土地的控製力度下降,整個經濟體係開始出現動搖。
這些百姓名主名下的土地是通過自身逐漸積累起來的,並非受封於幕府,因此在抵禦蒙古人和商社軍入侵的戰爭中,他們不必像那些幕府的禦家人一樣根據名下土地的多少而出兵出糧。此外,他們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還可以在戰爭期間向禦家人們出售武器、軍糧等軍需物資,大大地發了一筆戰爭財。很多百姓名主在在戰爭中獲益,使得他們在實力上已經逐漸接近武士階層,可以算是新興的武士了。
這些新興武士與傳統意義上禦家人武士不同,他們在經濟上獨立於幕府之外,在政治上也沒有效忠於幕府的義務,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產品,經常與幕府的政令相對立。幕府稱這些新興武士集團為“惡黨“,“惡黨“的勢力已經逐漸蔓延到日本全國,甚至很多不滿幕府統治的禦家人也逐漸與“惡黨“們暗中勾結起來。傳統武士的大量破產和“不從王化“的惡黨抬頭,使得更多的武士開始對鐮倉幕府離心離德。
……
懷著一腔熱血來抵抗侵略者的竹崎季長最終決定離開這場讓人絕望的戰爭,迴到肥後國的家鄉去。
假如賣掉家產還不清那沉重的債務,那就落發出家去吧。
博多前線,由千千萬萬個竹崎季長這樣的低級武士所組成的數萬日軍越來越被失望的情緒籠罩,哪怕沒有商社軍的強力攻擊,恐怕自己都要麵臨著瓦解的趨勢。
至於朝廷全員“玉碎”的動員令,似乎更變成了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