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大牛在佘寨可以說如魚得水,一則赤牛山離此不遠,常來寨中走動,至少能混個臉熟。二則他這道士雖然是假的,但假戲真做,驅鬼攘災之類的活計也做得。寨民素信鬼神,對於佛道巫儺沒有不尊重的,人人見了他都敬稱一句“牟道長”。而且牟大牛還與這佘寨寨主有著不淺的交情,所以投奔過去後,四人都被妥妥的安置住進了寨主的莊子裏。


    落腳處是穩妥了,但現在擺在林上轉、牟大牛等人麵前的是另一個難題,他們已經與中興社失去了聯係,這個問題似乎更加棘手。


    原本劉十九與流求是一直保持飛鴿聯係的,或許還有其他的備用聯絡方式,比如沿海大港口都有通信船往來,在各地有秘密接頭人負責傳遞。但現在,飛鴿恐怕已被那幫叛賊煮掉吃了吧,通信船也不知哪裏接頭。既無通訊,也無可靠船隻,如果僅憑自己的力量想跨海迴流求那就是個笑話。


    何去何從?四人就如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道要飄去哪裏。


    流求這邊,張鏑也有些焦急。婺州的情報遲遲不來,特派員劉十九以及他帶去的百十個人便如泥牛入海,再無半點消息。按理說,即便戰事不利,也該有敗訊傳迴。除非是全軍覆沒無人生還,但陳複在婺州經營多年,聖公彌勒會足有上萬信眾,總不至於被一網打盡了吧。


    張鏑與陳複諸人都不會想到有程小眼、蛤蟆張這麽一夥嘍囉犯上作『亂』,不僅殺了特派員劉十九,還假冒聖公之名,控製了局麵。僥幸生還的牟大牛等人則遁入深山、投靠佘人,也不知如何能聯絡上中興社,這麽一來,兩地之間的情報便徹底斷了。


    除了下落不明的婺州這路人馬,其他的方向形勢也不算好。一方麵是陳閔的水師在浙東沿海沒占到什麽便宜,隻是轉了幾圈,無功而返,好在也沒有太大損失。


    另一方麵是在董文炳的六路南伐壓迫下,宋軍敗訊連連。


    朝廷裏那幫人,嘴巴上說著北伐、北伐,身體卻無比誠實的隻顧南竄,拉上小皇帝,放棄了才成立不久的溫州行在,一路向福建逃去了。


    張鏑的案頭每日都有各地傳來的消息,但終歸是壞消息多,而好消息少。他的眉頭皺了又皺,已經好久沒有舒展了。


    想了多日,張鏑也算明白了一點,近來遭遇的這些挫折,說明自己的實力還遠遠未到能與蒙元正麵抗衡的程度,實力未濟,還是慎重用兵,專心內政,壯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如文景之時的納幣和親,才有後來漢武帝橫掃北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才能一雪前恥。如今中興社也正需要龍潛虎伏,作韜晦之計,悄悄壯大自身之後才可行大事。


    想通了這點,張鏑豁然開朗,愁眉也舒展了不少。連日裏,帶上劉石堅、陳閔等幾個助手,還有各部的一幫事務官,東西南北奔走了一番。視察了數十個基層營、保,以及各礦山、港口、農場、商社、工坊……作了很深入的調查研究,絕不是蜻蜓點水的走過一遍,甚至在貨郎和醫官的引路下,隻帶若幹精銳護衛前往深山中的土著部落一探究竟。


    腳踏實地的調研是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張鏑根據島內情況,接連做了幾個重大決策:


    第一個大決策是全民識字。


    曆朝曆代,官府奉行的都是愚民之策,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勞心的讀書人是極少數,大約一個村莊百十戶人家才會有一兩個,普通人的話隻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十分難得了。


    如今,經過幾次事務官招考,中興社治下的讀書人基本都被搜羅到事務官行列之中。因為讀書人少,有些技術『性』崗位招的人隻是粗通一點文墨,先用著再說,邊學邊做。比如工部的事務官,招錄時更注重技藝,但隻有技藝也是不夠的。尤其是銃炮火器的製作,中興社的規矩是必須用統一和精確的度量衡,生產出來的銃炮有標準大小和重量,誤差很小。必須保證相同規格的火『藥』和彈丸能在同一款銃炮上無差別的使用。假若工部的人都不識字,不能看懂圖紙,也不能記錄數字,那標準化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再如貿易部,除了經營海貿,還有管理市場和各港口征收商稅的功能,識字並且懂算數都是必須的。


    至於戶部、吏部、禮部、刑部那就更不用說,事務繁雜,不可能讓不識字的人來幹。


    哪怕事務官招考時門庭冷落的醫『藥』部,要想成為合格的醫官,能看懂醫書,開的出『藥』方,也算是基本要求。


    當然,張鏑要推行全民識字絕不僅僅針對總社下的八個部門,絕不僅僅為了充實事務官的隊伍,他的目標顯然更加宏大一些。


    所謂全民識字,重在全民,也即不論男女老少,所有人都要學習認字。


    目的何在呢?有些人可能無法理解。張鏑卻堅信這一計劃的重大意義,若成功實施,其作用當不亞於十萬雄兵。


    全民識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有利於政令的傳達和軍民的管理,以往需要敲鑼打鼓召集民眾宣布政令,等識字的人多了,幾張布告就解決了,還避免了口口相傳以訛傳訛。


    其次識字率的提升可極大的促進中興社各項事業的發展,很多時候,技藝傳承、經驗總結、創造進步都要以文字為前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識字的精神價值。全民識字的過程也即是全民教育的過程,就是要教導百姓認識到中興社的偉大事業,教導百姓忠孝禮義廉恥之理,教導百姓驅逐韃虜、恢複中原的意義。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沒有精神追求的一群人就仿佛一群沒有靈魂的茫然的綿陽。但同樣一群人,灌輸了精神內核,有了靈魂,轉身就能變成一群猛虎。所以全民識字不僅僅是認字而已,更是一場思想的全民進化,在全民識字、全民受教育的基礎上,才能隨時拉出一支有思想、有靈魂、有戰鬥力的強大軍隊,這才是張鏑的終極目的。


    有計劃就立刻行動,張鏑一聲令下,全民識字運動便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此事以禮部為主導,其餘各部門全力配合。禮部管轄的蒙學、通學、大學三級學校自然是重要陣地,此前十歲以上的適齡兒童已基本動員入學。


    學童們大部分都在蒙學,少數入讀通學的是原先未移民上島時就上過私塾,已有一點基礎,這部分人很少,十幾人而已。大學則還隻是一個空架子,需要第一批通學學生畢業才有生源,目前還沒有正式學員入讀,隻是辦了幾期針對事務官和軍官的短期集訓。


    單憑禮部的力量,能辦起蒙學、通學、大學已是難得,“三學”尚且一切草創,人手緊張,要開展全民識字的大運動,就不得不調用其他各部的力量。有張鏑的全力支持,這也不成問題。其餘七部都輪流派出半數以上的事務官供禮部調配,還有正兵之中原被稱為“秀才軍”的袁鏞所部,數百名軍官本都是慶元士子出身,現在也都被抽調出來,臨時擔任教書先生。


    中興社的效率在這個時候凸顯出來,短短三兩日,便將現有大部分識字人口集中起來,初步做了篩選,選出口齒清楚、文理稍通者數百人,主要是各部事務官和“秀才軍”中的軍官。這些人將作為全民識字的“種子”,分配到各營、各堡及礦場、港口擔任識字先生。


    考慮到人手和施行難度,全民識字運動先在自新城及周邊地區率先開展。識字先生們被派到上百個營、保之中開設課堂,為了不影響工農生產,主要利用夜晚和農閑時間教民眾識字。


    教材除了常見的《千字文》、《百家姓》等啟蒙書籍,還有禮部部長朱存銓精心編輯的《總理語錄》,收集了張鏑的文章論述幾十篇,還有講話語錄數百條,比如第一次中興大會上張鏑所作《中原各階層之分析》就收錄在內,此書是教材中內容最多最厚的一本。書的封麵上方有“總理語錄”四個大字,下麵一行小字寫著張鏑的一句指示:“讀書識字與吃飯睡覺一樣要緊”!封麵的下半部分印了了一個人站在高處指點江山的樣子,不用說就是指代總理張鏑的形象。


    幾類教材都是禮部加急雕版印出來的,“三、百、千”之類的書就是尋常版本,中原市麵上就很多的。單說這本《總理語錄》,是最費時間精力的,也是識字先生們講授的重點。同時,相對於枯燥的《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純粹的識字書,《總理語錄》的內容更加充實,老百姓也更願意聽。很多識字先生會在課堂上會穿『插』講授總理張鏑的光輝事跡,講他忠肝義膽、不畏強權,講他替天行道、抗擊韃虜,講他禮賢下士愛民如子。總理的事跡就是最好的教材,這些事跡原本在百姓中口口相傳,通過識字先生們的講授後就更加深入人心了,所謂“總理的恩情比天高,總理的思想比海深”。人們對總理的敬仰遠遠超過了天上的神仙菩薩,因為神仙菩薩頂多給予一點虛無的內心安寧,但總理張鏑卻實實在在的為了老百姓做事,真真切切讓他們過上了更好的日子。


    如雨後春筍,中興社各地大辦起各類農民夜校,田間識字班。雖說條件簡陋,但效果很好,甚至大大超過了張鏑的預期。老百姓對於讀書識字湧現出了極高的熱情,每到傍晚,勞動迴來的人們就三三兩兩的聚集到堡寨中央的大公房,早早的占好位置。識字先生一般都申末敲鍾開課,戌時敲鍾散學,一天一兩個時辰。有些人下工晚了,就算不吃晚飯餓著肚子也要來聽課的,可見全民識字深得人心。


    課上,前半截學習的基本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或者“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之類的,先生讀一句下麵跟一句,逐個逐句的認字,這時候先生們往往是嚴肅的,不許你三心兩意交頭接耳。但到了後半截,天也差不多全黑了,要點著燈,先生們就開始講《總理語錄》,卻往往不完全按照本子上念,穿『插』著講曆史、講英雄,講國家和民族,也講當下韃虜的肆虐和人民的血淚。這便是張鏑要求的對民眾思想教育的內容。


    好的先生大多也是好的說書人,一會兒說的人熱血沸騰,一會兒又說的人心酸淚流。當然講的最多的還是中興社,還是總理張鏑。尤其是四明秀才軍中出來的識字先生們,全都親身經曆過那些刀山血海,說的更是身臨其境。百姓們或從海州、或從慶元、或從沿海泉州等的遷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曲折經曆,先生們的講解常常能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


    識字運動開展一段時間後,百姓們的識字水平或許參差不齊,但有一點卻是效果鮮明的,那就是凝聚力的極大提升,對中興社的認同感大大加強了,對總理的擁護更是無以複加,甚至可以用狂熱來形容,人們前所未有的緊密團結到了以張鏑為核心的中興社的周圍。


    當然,全民識字運動還是要看人們最終學會了多少字。這方麵就有好有壞了,畢竟人有賢愚之別,年紀也有老少不同,學習自然就分出了高下。


    按照規劃,識字班三月一測,成績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是最優秀的,經過一輪學習,認識八百字以上,甚至可以寫小文章了;乙等識字五百以上,可以作簡單的文字交流;丙等識字二三百不等,丁等則是識字二百以下最末等的。


    為獎勵先進,鞭策後進,甲、乙兩等都頒發識字等次證書,作為事務官招錄和軍官提拔的重要依據,如果被評為丙、丁兩等就是一個劣勢,基本就沒有成為正兵或者考選事務官資格,甚至選舉牌甲長或者參加材勇都受到影響。


    不過識字等次低的也不是說沒有機會了,繼續學習,完全可以在下一輪的測試中提升等次。本次全民識字運動在每個地方連續辦兩期,也就是六個月。兩期過後,識字先生們就要撤走,迴原崗位或者去下一批識字班。各營、保則各自組成一個個“識字互助組”,低等次的可以向高等次的學習,高等次的則繼續提高,形成一個學習識字的良『性』循環。一般兩輪識字班以後每個營保都會湧現幾個“識字標兵”,比普通人進度快很多,往往能流暢默寫《千字文》,甚至把《總理語錄》都倒背如流的。他們的文字水平完全可以擔任新的識字先生的角『色』。


    第一輪識字運動成功開展以後,張鏑準備將這場運動推廣到整個中興社,要讓台員、澎湖、呂宋的治下百姓都能識字,乃至於最終要讓各島接觸到的番人們都加入其中。今後凡新遷入移民,也必須參加一輪識字班,既是掃除文盲,也是加強思想教育,要將識字運動作為一個製度延續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