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烏合之眾,就是烏泱泱一大幫螻蟻一般的人,聚的快,散的更快。婺州特派員劉十九的手下,現在就是這麽一群烏合之眾。
劉十九的身份,不僅僅是中興社的特派員,同時還是聖公彌勒會的持節使者,帶著陳複授予他的聖劍和令牌。在婺州,特派員的名頭並不好用,聖使的名號卻頗有號召力,數日間就鼓動起會眾一兩千人,按照張鏑長驅直入、北向臨安的指示,沿著婺江、蘭江、富春江順流而下。路上打的是大宋忠勝軍的旗號,沿途又收攏大批散兵遊勇、流民乞丐及聞訊而來的聖公彌勒會會眾,最多時達到了五六千人。趁著各地豪傑配合宋軍四處攻城略地的機會,不費吹灰之力就先攻下了婺州西北的蘭溪縣,在那整頓兵馬,兩日後,婺州的使者就帶來一份大宋朝廷頒發的空名詔書,將劉十九任命為蘭溪知縣。
當時的劉十九意氣風發,繼續攜眾鼓行向北,要去打下遊的建德府。建德府據臨安上遊,衢、徽之要衝,當初方臘即是於該地起兵,迅速席卷江南。而今董文炳坐鎮臨安,也深知建德若不守,則臨安必危,先添兵三千,讓管軍總管高興加強防守,又緊急調派人馬,令招討使唆都率領南下。
劉十九的五六千烏合之眾在堅城之下遇見了嚴陣以待的三千元兵,立時就碰了壁,還被高興的兵馬出城逆戰,反殺了一陣,潰敗三十裏,人馬逃散了大半,灰溜溜的撤迴蘭溪。
從規模上看,劉十九攻打建德隻算得上一場微不足道的小戰鬥,雙方隻用了數千人,都不是主力部隊。但這場敗仗卻成為了此次宋軍大舉反攻戰役的一個轉折點,是一係列更大敗仗的開始。就在劉十九逃迴不久,在臨安匯合了兩淮援軍的數萬兵馬就在唆都的帶領下開進了建德府。從這一刻開始,攻守易勢,元軍即將溯江而上,對一月來輕敵冒進的宋軍展開碾壓式的懲罰。
唆都的策略是先拿下地理上居中的婺州城,那麽擋在路上的蘭溪就成了第一個要破除的對象。
蘭溪隻是個小城,城周不過兩裏,高僅一丈,且屢屢因水患毀壞,年久失修,仿佛輕輕一敲打就要塌了一樣。
劉十九站在城頭,憂心忡忡。這個不起眼的小城在短短幾個月間已然變更了好幾次的旗幟,從宋變元,又從元變宋。而今不到十天,莫不是又要變迴去麽?
日前有哨探來報,北麵似有大股兵馬出動的跡象,劉十九猜測定是建德府的元軍要來反攻了。
看城內,一片蕭索,本就不多的人口,聽聞大戰來臨的消息,更是逃散一空,老弱全加起來也不過兩三千人的樣子。而手下原有的五六千鬆散軍隊,如果勉強算得上軍隊的話,經建德一敗,剩不到兩千,雖又經收攏補充,也就區區三千之數。且又人心不齊,兵甲不整。乘勝進取時還能統歸到一麵旗幟下,一旦遭了挫折,這樣臨時拚湊的隊伍立刻就顯示出它的劣根『性』來,無時無刻都有人逃離隊伍,根本約束不住,原先來投的各香堂、各幫會也都各立山頭,不聽指揮,劉十九憑著打下蘭溪縣而樹立起來的那麽一點威望重又歸於無影。至於軍紀,那就更不用提了,聖公彌勒會的會眾或許還有一點信仰的成分在內,其他地方來投的散兵遊勇、小混混們則完全是投機的心態。打贏了最好,吃香的喝辣的,打不贏也不影響發財,手上有刀就有法子,就有話語權,過把癮就死也無所謂,不如就豁出去賺個夠。於是,敵人還沒來,蘭溪已然『亂』成一鍋粥,兵痞們當街殺人,入室搶劫,無惡不作。
劉十九也不是沒想過整頓軍紀,可他一方麵沒有足夠的威望,另一方麵也缺少魄力,更沒有一支可靠的力量供自己使用。手下僅有二三十名流求帶來的屬兵是真正與自己一條心的,其餘人等都歸屬於各自護法、使者及羅漢、力士的手上。
“特派員,去婺州的信使迴來了!”一名親兵的報告將劉十九的思緒拉迴現實。
“怎麽樣,章太守答應派援軍嗎?”劉十九喚來信使急切的詢問,這信使正是派往婺州求援的。
“章太守請明府就地堅守,他已呈請朝廷譴大軍前來!”婺州知州章堉本就是殺官起事奪的城,被小朝廷臨時任命為一州之主,手頭上也就幾千義兵,還分了一部給他弟弟章曁去鎮守衢州。實力上或許比劉十九強一些,對手下的掌握也更牢一些,但說到底也是泥菩薩過江,自顧不暇,哪裏有多餘的兵馬去支援蘭溪。
所謂的就地堅守等候朝廷援兵根本就是一句空話,就如今這個小朝廷的行事,想等它調配兵馬來救自己,還不如寄希望於上千裏外的流求來的靠譜。那麽,隻能靠自己了。守,還是走?
“蘭溪城池卑小,外無援兵,士無鬥誌,實難抵禦強敵來襲啊!”雖說婺州的迴複其實在預料之中,劉十九還是不免有些沮喪,守城的希望更加渺茫了,他已經沒有再戰一場的勇氣。
客觀的講,劉十九的各方麵能力都不過中人之資,過去也從未有過在如此險峻的形勢下獨當一麵的經曆。一向來習慣了聽從命令、按部就班,卻不善於獨立進取。算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而非一個合格的開拓者。如今張鏑遠在流求,沒法隨時的耳提麵命,指揮他做事,一遇難關,劉十九便覺得無所適從了。
北麵的軍情愈發緊急,遠不是建德府的幾千兵力,據報稱竟有數萬之眾,劉十九也就徹底放棄了希望。
蘭溪是肯定守不住了,是帶兵去婺州投靠章堉,還是解散兵馬潛伏下來再等待時機?
劉十九左思右想,感覺還是去婺州與章堉合兵比較妥當,便下令集合人馬,當即準備出城向東行軍。
劉十九的身份,不僅僅是中興社的特派員,同時還是聖公彌勒會的持節使者,帶著陳複授予他的聖劍和令牌。在婺州,特派員的名頭並不好用,聖使的名號卻頗有號召力,數日間就鼓動起會眾一兩千人,按照張鏑長驅直入、北向臨安的指示,沿著婺江、蘭江、富春江順流而下。路上打的是大宋忠勝軍的旗號,沿途又收攏大批散兵遊勇、流民乞丐及聞訊而來的聖公彌勒會會眾,最多時達到了五六千人。趁著各地豪傑配合宋軍四處攻城略地的機會,不費吹灰之力就先攻下了婺州西北的蘭溪縣,在那整頓兵馬,兩日後,婺州的使者就帶來一份大宋朝廷頒發的空名詔書,將劉十九任命為蘭溪知縣。
當時的劉十九意氣風發,繼續攜眾鼓行向北,要去打下遊的建德府。建德府據臨安上遊,衢、徽之要衝,當初方臘即是於該地起兵,迅速席卷江南。而今董文炳坐鎮臨安,也深知建德若不守,則臨安必危,先添兵三千,讓管軍總管高興加強防守,又緊急調派人馬,令招討使唆都率領南下。
劉十九的五六千烏合之眾在堅城之下遇見了嚴陣以待的三千元兵,立時就碰了壁,還被高興的兵馬出城逆戰,反殺了一陣,潰敗三十裏,人馬逃散了大半,灰溜溜的撤迴蘭溪。
從規模上看,劉十九攻打建德隻算得上一場微不足道的小戰鬥,雙方隻用了數千人,都不是主力部隊。但這場敗仗卻成為了此次宋軍大舉反攻戰役的一個轉折點,是一係列更大敗仗的開始。就在劉十九逃迴不久,在臨安匯合了兩淮援軍的數萬兵馬就在唆都的帶領下開進了建德府。從這一刻開始,攻守易勢,元軍即將溯江而上,對一月來輕敵冒進的宋軍展開碾壓式的懲罰。
唆都的策略是先拿下地理上居中的婺州城,那麽擋在路上的蘭溪就成了第一個要破除的對象。
蘭溪隻是個小城,城周不過兩裏,高僅一丈,且屢屢因水患毀壞,年久失修,仿佛輕輕一敲打就要塌了一樣。
劉十九站在城頭,憂心忡忡。這個不起眼的小城在短短幾個月間已然變更了好幾次的旗幟,從宋變元,又從元變宋。而今不到十天,莫不是又要變迴去麽?
日前有哨探來報,北麵似有大股兵馬出動的跡象,劉十九猜測定是建德府的元軍要來反攻了。
看城內,一片蕭索,本就不多的人口,聽聞大戰來臨的消息,更是逃散一空,老弱全加起來也不過兩三千人的樣子。而手下原有的五六千鬆散軍隊,如果勉強算得上軍隊的話,經建德一敗,剩不到兩千,雖又經收攏補充,也就區區三千之數。且又人心不齊,兵甲不整。乘勝進取時還能統歸到一麵旗幟下,一旦遭了挫折,這樣臨時拚湊的隊伍立刻就顯示出它的劣根『性』來,無時無刻都有人逃離隊伍,根本約束不住,原先來投的各香堂、各幫會也都各立山頭,不聽指揮,劉十九憑著打下蘭溪縣而樹立起來的那麽一點威望重又歸於無影。至於軍紀,那就更不用提了,聖公彌勒會的會眾或許還有一點信仰的成分在內,其他地方來投的散兵遊勇、小混混們則完全是投機的心態。打贏了最好,吃香的喝辣的,打不贏也不影響發財,手上有刀就有法子,就有話語權,過把癮就死也無所謂,不如就豁出去賺個夠。於是,敵人還沒來,蘭溪已然『亂』成一鍋粥,兵痞們當街殺人,入室搶劫,無惡不作。
劉十九也不是沒想過整頓軍紀,可他一方麵沒有足夠的威望,另一方麵也缺少魄力,更沒有一支可靠的力量供自己使用。手下僅有二三十名流求帶來的屬兵是真正與自己一條心的,其餘人等都歸屬於各自護法、使者及羅漢、力士的手上。
“特派員,去婺州的信使迴來了!”一名親兵的報告將劉十九的思緒拉迴現實。
“怎麽樣,章太守答應派援軍嗎?”劉十九喚來信使急切的詢問,這信使正是派往婺州求援的。
“章太守請明府就地堅守,他已呈請朝廷譴大軍前來!”婺州知州章堉本就是殺官起事奪的城,被小朝廷臨時任命為一州之主,手頭上也就幾千義兵,還分了一部給他弟弟章曁去鎮守衢州。實力上或許比劉十九強一些,對手下的掌握也更牢一些,但說到底也是泥菩薩過江,自顧不暇,哪裏有多餘的兵馬去支援蘭溪。
所謂的就地堅守等候朝廷援兵根本就是一句空話,就如今這個小朝廷的行事,想等它調配兵馬來救自己,還不如寄希望於上千裏外的流求來的靠譜。那麽,隻能靠自己了。守,還是走?
“蘭溪城池卑小,外無援兵,士無鬥誌,實難抵禦強敵來襲啊!”雖說婺州的迴複其實在預料之中,劉十九還是不免有些沮喪,守城的希望更加渺茫了,他已經沒有再戰一場的勇氣。
客觀的講,劉十九的各方麵能力都不過中人之資,過去也從未有過在如此險峻的形勢下獨當一麵的經曆。一向來習慣了聽從命令、按部就班,卻不善於獨立進取。算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而非一個合格的開拓者。如今張鏑遠在流求,沒法隨時的耳提麵命,指揮他做事,一遇難關,劉十九便覺得無所適從了。
北麵的軍情愈發緊急,遠不是建德府的幾千兵力,據報稱竟有數萬之眾,劉十九也就徹底放棄了希望。
蘭溪是肯定守不住了,是帶兵去婺州投靠章堉,還是解散兵馬潛伏下來再等待時機?
劉十九左思右想,感覺還是去婺州與章堉合兵比較妥當,便下令集合人馬,當即準備出城向東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