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初一日益王在福安府登基,已過去一月有餘。期間,吳浚北取南豐、宜黃,南取寧都,翟國秀取秀山,傅卓進軍信州,徽州、衢州、處州、台州等地就如當初望風歸附元軍那樣,重又望風反正,婺州則被義民章堉、章曁率眾光複。一時間宋軍連連得手,並取得了民眾的支持,小朝廷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張鏑的基本方略是助宋抗元,雖已脫離了朝廷的節製,卻沒打算作壁上觀。這日福安府的詔令和劉十九的密信幾乎同時到達,都在提醒張鏑,或許應該做點什麽。


    張鏑在地圖前躊躇良久,很難決斷。因為中興社吸收三十萬移民才過兩月,諸事待舉,實不宜大舉興兵。


    “複公,朝廷來文,令我配合大軍進取兩浙,當如何處之?”張鏑喚來陳複,想聽聽這個第一謀士的意見。


    陳複狡黠一笑,知道朝廷所謂的朝廷來文其實隻是個托詞,張鏑真正的問題是對宋軍的反攻行動信心不足,對是否出兵心有疑慮。


    “韃子主力不在,兵馬未集,宋軍步步進兵,正是建功的時機,主公何妨一試!”陳複素來是個冒險主義者,哪怕知道成功率不大,也會壓上一注,否則就不會長年執著於造反了。


    “隻是,虜酋伯顏雖已北上,留守的董文炳也非善類,臨安尚有數萬兵力,兩淮、江東、江西也可隨時入援,恐怕眼前的局麵難以維持。”張鏑考慮的還是宋軍分兵四出力量分散的問題,收複了那麽多州縣,隻恐守不了多久,這時摻和進去或許也改變不了大局。


    “主公所慮甚是,但這次若不動,恐將來更沒有機會了。”


    “目前夏糧未收,存糧僅夠新移民安置之用。若要出兵,糧秣物資難以籌措,兵甲器械更不充足,正軍又多被派往各保訓練材勇,不便抽調。”張鏑很清楚自己的狀況,中興社眼下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這次如要派兵,人少則無濟於事,人多又派不出,這一仗似乎真不是時候。


    “主公也無需派遣太多人馬,隻需水師數千,直攻定海、慶元,威脅錢塘,牽製元軍一部。再令劉十九運動婺州人馬北趨紹興府,壓迫臨安。臨安乃敵之必救,定然以主力保守,則我軍可以牽製其大部兵馬,為江西、兩浙所光複地區爭得時間。此所謂圍魏救趙之策。”


    中興社在兩浙的勢力有些單薄,僅有昌國一處貿易中轉站和潛伏於慶元四明書院的戴曾伯等人,另外就是婺州的“聖公彌勒會”組織。慶元的戴曾伯手上隻有留在本地休養的百十名傷病員,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反倒是婺州更有機會。


    婺州素為浙中重鎮,西臂新安、南肘括倉,控臨安之腰脊,扼兩浙之要衝。是浙江與閩、贛、皖各地之間的重要通道,實為兵家所必爭。但問題是婺州並不沿海,對於依賴海上力量的中興社而言比較不利。不過聽陳複的口氣似乎對其手下“聖公彌勒會”的邪教力量比較自信,乃至於能北進紹興府壓迫臨安了。


    目前張鏑無力派太多兵馬進入內陸參與宋軍的反攻行動,那麽陳複的這個計劃算是最好的選擇了。就讓新成立的中興水師走海路,“聖公彌勒會”走陸路,互相配合北上行動。隻不過攻擊紹興府的意義似乎不大,還不如沿富春江直下錢塘更為合理。


    張鏑先騰挪調配了三百餘條船,五千名士兵給水師主將陳閔,令其即日準備出擊定海。又飛鴿傳信令婺州特派員劉十九動員“聖公彌勒會”會眾,組成義兵,進據蘭江、富春江沿線。


    ……


    張鏑也有失策的時候,這是一次注定失敗的行動。


    首先是低估了元軍的留守實力。伯顏率數十萬主力北上後,臨安的董文炳還剩下五萬兵力。兩淮的阿術已然收降夏貴,擊敗李庭芝、薑才,騰出手來,收到臨安告急,便派出兩三萬兵馬南下。江西的元軍主將蒙古元帥都帶也以所部數萬人東進支援。旬月間調動起十萬兵馬,與宋軍相比,數量上已然相當,戰力上更強出一籌。等元軍的重拳蓄勢完成,宋軍的節節勝利很快就要到頭了。


    當陳閔的水師突至定海之時,一開始戰鬥順利,元軍的船隊無法匹敵,敗退迴去,損失人船若幹,中興水師初戰告捷,小有斬獲。但元軍吃了一點虧就學乖了,謹守港口不再出戰,準備以逸待勞,待敵上岸。這支元軍即董文炳手下,本是慶元水戰中被擊斃的哈喇斛所部,早就吃過水戰的虧,自然不會再重蹈覆轍。


    陳閔精於水戰,尤其熟悉慶元周邊的水文,若元軍敢出海肯定是不懼的,可元軍偏偏不遂他的願,留在陸上不下來了。


    中興水師隻有五千人,一旦上了岸就會失去優勢,奈何不了在定海據城堅守的元軍,更沒有機會拿下慶元威脅臨安,隻能退迴昌國駐留。本想牽製元軍主力的中興水師實際上反而被敵人牽製了,董文炳隻以數量相當的幾千人防守浙東沿海,卻將臨安守軍加兩淮元軍共七萬主力一起往南壓了上去。


    陳閔也或者是張鏑,又同時高估了婺州“聖公彌勒會”的勢力。


    特派員劉十九是總社下派的人,在本地無根無基,時日尚短也還來不及培植可靠的力量,隨同的隻有幾十名總社調配給他的屬兵。而實際主事的四大羅漢和四大護法雖得了聖公陳複的法旨,卻未必切切實實的理解,往往對特派員是陽奉陰違的態度。


    劉十九是個很認真的人,遵照張鏑的飛鴿傳書指示,在八婺之地奔走數日,雖然效果未必有預想的那麽好,倒也不是一無所獲。聖公的令牌和信物在基層會眾當中還是很有號召力的,幾日間已經聯結香堂十餘處,鼓動會眾上千人,以響應宋軍收複失地為名,群起而動。本要按張鏑的謀劃順著蘭江、富春江直下錢塘,但在建德府就遇到了阻礙,被元軍管軍總管高興擊敗,隻能退迴,占領了守兵薄弱的蘭溪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