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州,文天祥與苗再成一番好謀劃,想要聯合兩淮兵力“同日並舉”,一擊攻破元軍的長江防線,走向理想中複興大宋的第一步。但這第一步還沒邁出就把腳給崴了,現實狠狠的給了文天祥兩個大巴掌。


    第一個巴掌是淮西製置使夏貴的叛宋降元。


    夏貴現年八十歲,也曾是個戰功卓著的勇將,從端平入洛起,四川、襄樊、京湖、兩淮,轉戰東西,哪裏都有他的身影。陽邏堡、丁家洲、焦山,曆次大戰,哪一次都不曾缺席。但越到後麵就越無力,大宋朝走向崩潰的趨勢無法阻擋,夏貴老將軍的雄心也隨著一場接一場的敗仗消磨殆盡。終於沒有繼續奮戰的勇氣了,他寫了一封信給伯顏,叫伯顏不必浪費兵力來打他,隻要臨安投降了,他也會投降的。因此,元軍駐紮於和州,靜觀其變,並未對淮西發動攻擊,而夏貴也果然於臨安投降後宣布易幟。


    在夏貴的命令下,淮西轄下三府、六州、三十六縣都隨之降元,隻有鎮巢軍知軍洪福不從。元軍強攻鎮巢軍不下,便指令夏貴親去招降。這洪福本是夏貴的家僮,對其盡心盡力。夏貴打出感情牌,說要單騎入城敘敘舊,騙洪福打開了鎮巢軍的城門。隨後元軍伏兵趁機暴起,『亂』刀將洪福砍死。這還不罷休,元兵進城以後,洪福一家十餘口滿門被殺,連帶著城中數萬軍民也全被屠殺一空。


    有個詞叫做“晚節不保”,用在夏貴身上應該很合適。他已經八十了,事實上投降元軍後也隻活了三四年。前麵八十年都是大宋的忠臣良將,最後的幾年還要背個貳臣之名。更以殘酷的方式對待曾經的戰友和部下,轉過頭來屠殺大宋的子民。時人有詩諷刺道:


    自古誰無死,惜公遲四年。問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


    又曰:


    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嗚唿夏相公,萬代名不朽。


    淮西夏貴的降元使得文天祥與苗再成的計劃完全失去了執行的可能『性』,文、苗二人卻不自知,還指望著能撮合兩淮共同進取。


    而緊接著,淮東的李庭芝也同樣給文天祥扇了個響亮的大巴掌。他沒有投降,卻比投降還決絕,直接下令就要取文天祥的命。


    說來李庭芝應該是中了元軍的反間計。當鎮江元軍發現文天祥逃跑後,就立即報告了元帥阿術,阿術即布置間諜到揚州散布謠言,說文天祥接受元軍任務,去真州騙取宋軍投降。在揚州的大宋淮東製置使李庭芝聞報,頓起疑竇。當他收到文天祥要求同日進兵的信,還以為是元軍設計好的圈套。隨即致信苗再成,命他將文天祥就地斬殺。


    苗再成與文天祥多日相處,不忍殺之,佯稱請文天祥視察防務,派人引導文天祥出城,行到荒野,止步不前,對他說:“有人在揚州供得丞相不好。”並拿出揚州發來的公文交給他看,文天祥一下明白了,驚愕之際,苗再成等人已然策馬迴城,隨即關閉城池。


    文天祥一行人被關在西門外,百口莫辯、心如刀剮,隻得南望端門淚雨流。自己舍生忘死冒險逃出元營,費盡心力的想要複興大宋,換來的卻是自己人的質疑,這真讓人絕望。


    苗再成還不算做得太絕,過了許久,給文天祥一行人送來了行囊,還有馬匹。


    文天祥上了馬,迴望真州城池,長歎一聲,隨後向東一指,決然道:“去揚州見李刺史,剖絕明白!”


    “去到揚州,李刺史要殺咱,怎麽辦?”拖油瓶趙孟傳一聽去揚州送死,頓時急了,這不是自己往虎口裏鑽嗎!


    “那就不管了,隻好聽天由命。去揚州,隻要有萬一希望能連兵興複宋室,又何惜這一條命呢!”


    “卑職知道此處有個好漢,在這數十裏外設寨保民,不如去山寨暫避一時。”文天祥的心腹親隨金應提議道。


    “山寨裏能興複?此事休要再提!”文天祥嗬斥道。


    見他態度堅決,其餘人不便再有異議,便取道往東,向揚州去。


    文天祥一行在夜『色』中行走了四十裏路,來到了板橋這個地方,『迷』了路。行田畈中,不知東西,風『露』滿身,人馬饑乏。並且又起了大霧,人馬行霧中不能相辨。拂曉時,四山漸明,忽然看到遠處有元軍的騎兵追來,情急中,他們見道旁有座竹林,迅即躲了進去,哪知已被元軍發現,縱馬追來,繞林唿噪,拉弓發矢,一名隨從右眼中箭撲倒。


    元軍又入林搜索,很快抓到一人。文天祥躲在灌木中,親眼見他被剝了上衣,綁縛住雙手,係在馬後拉著走。元軍還揮刀割斷其發髻,使之披頭散發逗笑取樂。緊接著元軍放火燒林,又有五六人被『逼』出,或被當場『射』殺,或被俘虜。文天祥與趙孟傳躲藏處也眼見得要被元軍搜捕到,這時文天祥的親隨金應忽然躍出,往開闊處奔跑,將元軍遠遠引開。四五名元騎策馬追上,嗖嗖幾箭『射』出,金應隨之倒地身亡,文天祥卻在其掩護下未被發現。


    “倉皇伏幽筱,生死信天緣。遊鋒幾及膚,怒興空握拳。”


    文天祥眼見隨從們一個個或死或俘,又緊張又悲憤又無奈,躲藏了不知多久,搜捕的元軍才終於唿嘯散去。


    從躲藏處出來,清點人數,文天祥及隨從本來十三人,一下損失近半,隻剩下七人。除幾人被元軍俘獲抓走,竹林附近還找到兩具屍體。其中就有文天祥最忠誠的親隨金應,他是為掩護文天祥而犧牲的,至死未改忠義本『色』。


    金應,廬陵吉水人,宋江南西路兵馬都監。重義知武,亦擅文詞,自少時為文天祥書吏,二十年間委身以從,死生休戚,俱為一人,相知甚深。


    七人沉默無言,繼續東行,文天祥還執意帶上了兩位隨從的的屍身。


    遭遇元軍的這個竹林在高郵城西一帶,往前數裏就是村落。在此匆匆措置了兩具薄棺木,文天祥親自動手安葬了跟從自己二十多年的親隨金應。葬儀簡樸,僅斂以隨身衣服,棺上七釘,是剩餘的七人在棺木上各釘一釘以示紀念。


    文天祥淚如雨下,焚所作之詩以悼念金應:“我為吾君役,而以一抔土,相望淚如傾。”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