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法正和誡誠監事有很深的感情,他的師傅長眠在冷月寺的後山,他應該一直呆在冷月寺才對啊!”趙子蒙道。
“這說來話長。”修能住持道。
“願聞其詳。”
“法正是誡誠監事在孟洞寨化緣的時,在寨口撿到的,當時,法正隻是個五六個月大的嬰孩,尚在繈褓之中,誡誠就把法正抱迴寺院,他一直跟著誡誠師傅。”
“後來,誡誠借化緣的時機找到了法正的母親。當初,法正的母親是未婚先孕,父母為了自己的臉麵,『逼』著女兒將法正丟棄在了孟洞寨的寨口。”
“誡誠師傅在臨終之前把法正的身世和生母的情況告訴了他,如果法正想迴到母親身邊去的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去做。誡誠師傅過世一年後,法正便下山去尋母親去了。”
“請問住持,法正是誡誠師傅撫養長大的嗎?”馬建平道。
“是!誡誠師傅和法正情同父子。”
“法正的父親是誰?”趙子蒙道。
“這卻不知曉。”
“法正的母親是不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蕭路含道。
“應該是。”
“誡誠師傅該不會是法正的親生父親吧!”蕭路含脫口而出。
修能住持和覺水監事聽聞此話,麵麵相覷,沒有應答蕭路含。
“路含,別『亂』說。”趙子蒙勸誡道。
蕭路含也覺得自己的話欠妥,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誡誠畢竟是冷月寺前一個監事,在修能住持和覺水監事麵前非議他,顯然不妥。
“覺水師傅,我們在哪裏能找到法正呢?”趙子蒙道。
“不清楚,誡誠沒說,法正也沒說,這種事情,我們不便追問。法正的母親應該是孟洞寨的人,孟洞寨是一個隻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寨子,隻要能找到未婚先孕,又沒有孩子的女孩子,就能找到法正的母親,隻要找到法正的母親,就一定能找到他。”
“本寺十五年前大修的時候,我看誡誠著實勞苦,就把法正交給誡誠差遣。那些工匠,法正是很熟悉的。如果能找到他,說不定能了解到一些情況吧。”修能住持道。
“請覺水師傅說一下另一個僧人的情況。”趙子蒙道。
“另一個僧人叫端平,隻有他不是自己主動離開寺院的。”
“不是自己離開的?這是怎麽迴事?”
“十二年前的七月,端平私下和東山寨的一個村姑瓜葛,觸犯了戒律,有損冷月寺的清譽,經修能住持的勸誡,端平才自行下山去。是覺水親自下山把端平送迴老家交到他父母手上的。父母也希望他還俗。我們正好了了一樁心事。”
“端平俗名叫什麽?家住哪裏?”
“端平俗名叫段殷,家住胡州遙平鎮柳家口村。”
“趙隊長,大修以後離開寺院的僧人就這六個。”修能住持道。
“多謝修能住持和覺水師傅,幸虧有日誌,我們找起來就方便多了。修能住持把冷月寺打理得這樣井井有條,我們才有跡可循。”趙子蒙謝道。
“佛門乃清靜之地,不是藏汙納垢之所,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僧人的底細自然要『摸』的一清二楚。我們都是佛祖的虔誠信徒,沒有佛心的人是不能侍奉佛祖的。”修能住持說罷念起佛來。
“我再多問一句,在冷月寺的僧人中,特別是離開寺院的六個僧人之中,有沒有會武功的人呢?”趙子蒙想到了修能住持、覺水師傅和鄧先生提到的蒙麵黑衣人。
能飛簷走壁、神出鬼沒的人肯定是些身手的人。
修能住持和覺水師傅對視片刻,然後搖了搖頭。
“平時,寺院裏麵沒有僧人練功嗎?”
“沒有,老衲每天早晨都要到寺院裏麵和寺院後麵的樹林裏麵轉轉,不曾見僧人練功。”
“在僧人中有沒有人在出家前練過武功呢?”
“寺院的日誌隻記載僧人們的來處,至於他們有沒有練過功,以前做過什麽事情,老衲不知道。”
告別修能住持以後,修能住持讓覺水監事將同誌們送出方丈禪院。
四個人迴到東禪院的時候,令狐雲飛、項代沫和林狄還沒有迴來。
四個人隻能一邊喝水,一邊等令狐雲飛等人的到來。
令狐雲飛、項代沫和林狄拜訪普濟禪師的目的是想證實一下傳聞的事情。
當然,令狐雲飛也想聽聽普濟禪師對案子的看法。
三個人剛剛走到普濟禪師的禪房門口的時候,靜能小師傅突然走到三個人跟前,將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三個人不要出聲。
令狐雲飛定睛一看,普濟禪師正坐在蒲墊上,對著佛龕裏麵的釋迦牟尼佛念經。
三個人隻能站在門外耐心等待。
普濟禪師非常虔誠,他口中振振有詞,三個人聽的不是很清楚,隻能聽出一個大概。
普濟禪師,左手伸直垂麵,右手上轉動著一串佛珠,兩片嘴皮子上下翻動。
一開始,三個人並沒有聽清楚他在叨咕些什麽,漸漸地,大家終於聽清楚了。
因為普濟禪師叨咕來,叨咕去,始終是這幾句話。
“有即無,無即有,生即死,死即生,是即非,非即是。”
這是常掛在僧人舌頭尖上的禪語,說的人是心知肚明,聽的人是雲天霧地。
普濟禪師的語速很慢,他不厭其煩地將這幾句話重複了若幹遍,說了一句阿彌陀佛以後,雙手合十,虔誠地給菩薩磕了三個頭以後,然後單手扶地,慢慢站起身。
靜能小師傅指著站在門外的三個人,咿咿呀呀和師傅比劃了一會。
普濟禪師淡然地打量著三個人,佛珠在他的手上不停轉動著。
“普濟禪師,打攪您參禪理佛了。”令狐雲飛道。
“請進。”普濟禪師沒有多餘的客套。
三個人小心翼翼地走進禪房。
禪房分裏外兩間,外間是參禪的地方,裏間是睡覺的地方。
裏間有一大一小兩張床,大床應該是普濟禪師的,小床應該是靜能的。
一個九十三歲的耄耋老人,確實需要人貼身伺候。
外間有一個禪床,禪床的中間放著一個低矮的茶幾,禪床前麵,左右兩邊各有兩把椅子和一個茶幾。
普濟禪師坐在禪床的右邊,靜能將令狐雲飛引到禪床的左邊坐下,項代沫和林狄則坐在兩邊椅子上。
在門的右邊有一桌子,桌子裏麵有一個櫃子,靜能打開櫃子,從裏麵拿出三個青花茶杯和一個茶葉罐。
靜能打開桌子上的水瓶蓋,倒了一點開水,將三個茶杯涮了涮。
把茶杯裏麵的水倒進桌子下麵的木桶裏麵,然後打開茶葉罐,倒了一些茶葉在茶杯裏麵,往茶杯裏麵倒了大半下水,蓋上蓋子,最後將茶杯端到三個人的麵前。
普濟朝靜能擺了一下手,靜能拎起一個空水瓶走出禪房,關上房門。
等靜能的腳步聲消失在樓梯口的時候,普濟禪師終於開口說話了:“你們一定是為發生在大雄寶殿裏的案子來的吧。”
“是的,這麽晚了,我們還來打攪師傅,還請普濟禪師見諒。”
“不妨事。”普濟禪師的話簡短有力。
“普濟禪師,我們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有些問題想請教禪師。”令狐雲飛被普濟禪師的氣場所震懾,說話都變得十分客氣。
“寺中的大小事務皆由覺水監事打理,問他是一樣的,問修能住持也可。”
“禪師在冷月寺最為年長,在寺中的時間最長,對冷月寺的事情應該是知道很多。”
“貧僧年事已高,記『性』大不如前了。”普濟禪師雙目微閉。
“寺院中發生這樣的事情,隻有弄清楚這個案子,僧人才能安心侍奉佛祖。冷月寺是一座有一千多年曆史的佛教聖地,我們對佛祖,對寺中僧人,對眾香客都擔著一份責任。”令狐雲飛懇切地說道。
令狐雲飛話中的“我們”自然也包括寺中所有僧人。
協助警方偵破此案是寺中每個僧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隻要是老朽能想起來的事情,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普濟禪師含笑道。
“非常感謝普濟禪師。”
“不必客氣。”
三個人冒昧造訪,普濟禪師雖然稍顯冷淡,但他能有這樣一種態度,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開頭。
“普濟禪師怎麽看這個案子?”
“十五年前,冷月寺進行過一次大修,你們應該在那次大修中找答案。逝者多半是那次大修的時候被藏進菩薩肚子裏麵去的。老朽聽說逝者是個工匠?”
“是的,我們已經讓石頭寨的滕家人、修能主持和覺水禪師看過死者的畫像,他們都說這人是一個叫葛正根的掏井工。”
“此人被害可能和冷月寺的傳聞有關。”
從普濟禪師的話中可知,他和石頭寨的那位鄧老先生一樣,對冷月寺的地宮和金佛的傳聞深信不疑。
“石頭寨的鄧先生也是這麽說的。地宮和金佛的傳聞難道是真的?”
“自從老朽到冷月寺來以後,地宮和金佛的傳聞就不絕於耳。凡寺院都有鎮寺之寶,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大修前相當一段時間裏,每到更深人靜的時候,就有蒙麵黑衣人在寺院中到處尋覓。”
“依普濟禪師看,蒙臉黑衣人是寺外人,還是寺中人。”
“是寺中人。此二人到冷月寺來,恐怕就是尋覓地宮和地宮裏麵的金佛。”普濟禪師口氣篤定。
“此二人?您確定是兩個人嗎?”
“這說來話長。”修能住持道。
“願聞其詳。”
“法正是誡誠監事在孟洞寨化緣的時,在寨口撿到的,當時,法正隻是個五六個月大的嬰孩,尚在繈褓之中,誡誠就把法正抱迴寺院,他一直跟著誡誠師傅。”
“後來,誡誠借化緣的時機找到了法正的母親。當初,法正的母親是未婚先孕,父母為了自己的臉麵,『逼』著女兒將法正丟棄在了孟洞寨的寨口。”
“誡誠師傅在臨終之前把法正的身世和生母的情況告訴了他,如果法正想迴到母親身邊去的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去做。誡誠師傅過世一年後,法正便下山去尋母親去了。”
“請問住持,法正是誡誠師傅撫養長大的嗎?”馬建平道。
“是!誡誠師傅和法正情同父子。”
“法正的父親是誰?”趙子蒙道。
“這卻不知曉。”
“法正的母親是不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蕭路含道。
“應該是。”
“誡誠師傅該不會是法正的親生父親吧!”蕭路含脫口而出。
修能住持和覺水監事聽聞此話,麵麵相覷,沒有應答蕭路含。
“路含,別『亂』說。”趙子蒙勸誡道。
蕭路含也覺得自己的話欠妥,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誡誠畢竟是冷月寺前一個監事,在修能住持和覺水監事麵前非議他,顯然不妥。
“覺水師傅,我們在哪裏能找到法正呢?”趙子蒙道。
“不清楚,誡誠沒說,法正也沒說,這種事情,我們不便追問。法正的母親應該是孟洞寨的人,孟洞寨是一個隻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寨子,隻要能找到未婚先孕,又沒有孩子的女孩子,就能找到法正的母親,隻要找到法正的母親,就一定能找到他。”
“本寺十五年前大修的時候,我看誡誠著實勞苦,就把法正交給誡誠差遣。那些工匠,法正是很熟悉的。如果能找到他,說不定能了解到一些情況吧。”修能住持道。
“請覺水師傅說一下另一個僧人的情況。”趙子蒙道。
“另一個僧人叫端平,隻有他不是自己主動離開寺院的。”
“不是自己離開的?這是怎麽迴事?”
“十二年前的七月,端平私下和東山寨的一個村姑瓜葛,觸犯了戒律,有損冷月寺的清譽,經修能住持的勸誡,端平才自行下山去。是覺水親自下山把端平送迴老家交到他父母手上的。父母也希望他還俗。我們正好了了一樁心事。”
“端平俗名叫什麽?家住哪裏?”
“端平俗名叫段殷,家住胡州遙平鎮柳家口村。”
“趙隊長,大修以後離開寺院的僧人就這六個。”修能住持道。
“多謝修能住持和覺水師傅,幸虧有日誌,我們找起來就方便多了。修能住持把冷月寺打理得這樣井井有條,我們才有跡可循。”趙子蒙謝道。
“佛門乃清靜之地,不是藏汙納垢之所,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僧人的底細自然要『摸』的一清二楚。我們都是佛祖的虔誠信徒,沒有佛心的人是不能侍奉佛祖的。”修能住持說罷念起佛來。
“我再多問一句,在冷月寺的僧人中,特別是離開寺院的六個僧人之中,有沒有會武功的人呢?”趙子蒙想到了修能住持、覺水師傅和鄧先生提到的蒙麵黑衣人。
能飛簷走壁、神出鬼沒的人肯定是些身手的人。
修能住持和覺水師傅對視片刻,然後搖了搖頭。
“平時,寺院裏麵沒有僧人練功嗎?”
“沒有,老衲每天早晨都要到寺院裏麵和寺院後麵的樹林裏麵轉轉,不曾見僧人練功。”
“在僧人中有沒有人在出家前練過武功呢?”
“寺院的日誌隻記載僧人們的來處,至於他們有沒有練過功,以前做過什麽事情,老衲不知道。”
告別修能住持以後,修能住持讓覺水監事將同誌們送出方丈禪院。
四個人迴到東禪院的時候,令狐雲飛、項代沫和林狄還沒有迴來。
四個人隻能一邊喝水,一邊等令狐雲飛等人的到來。
令狐雲飛、項代沫和林狄拜訪普濟禪師的目的是想證實一下傳聞的事情。
當然,令狐雲飛也想聽聽普濟禪師對案子的看法。
三個人剛剛走到普濟禪師的禪房門口的時候,靜能小師傅突然走到三個人跟前,將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三個人不要出聲。
令狐雲飛定睛一看,普濟禪師正坐在蒲墊上,對著佛龕裏麵的釋迦牟尼佛念經。
三個人隻能站在門外耐心等待。
普濟禪師非常虔誠,他口中振振有詞,三個人聽的不是很清楚,隻能聽出一個大概。
普濟禪師,左手伸直垂麵,右手上轉動著一串佛珠,兩片嘴皮子上下翻動。
一開始,三個人並沒有聽清楚他在叨咕些什麽,漸漸地,大家終於聽清楚了。
因為普濟禪師叨咕來,叨咕去,始終是這幾句話。
“有即無,無即有,生即死,死即生,是即非,非即是。”
這是常掛在僧人舌頭尖上的禪語,說的人是心知肚明,聽的人是雲天霧地。
普濟禪師的語速很慢,他不厭其煩地將這幾句話重複了若幹遍,說了一句阿彌陀佛以後,雙手合十,虔誠地給菩薩磕了三個頭以後,然後單手扶地,慢慢站起身。
靜能小師傅指著站在門外的三個人,咿咿呀呀和師傅比劃了一會。
普濟禪師淡然地打量著三個人,佛珠在他的手上不停轉動著。
“普濟禪師,打攪您參禪理佛了。”令狐雲飛道。
“請進。”普濟禪師沒有多餘的客套。
三個人小心翼翼地走進禪房。
禪房分裏外兩間,外間是參禪的地方,裏間是睡覺的地方。
裏間有一大一小兩張床,大床應該是普濟禪師的,小床應該是靜能的。
一個九十三歲的耄耋老人,確實需要人貼身伺候。
外間有一個禪床,禪床的中間放著一個低矮的茶幾,禪床前麵,左右兩邊各有兩把椅子和一個茶幾。
普濟禪師坐在禪床的右邊,靜能將令狐雲飛引到禪床的左邊坐下,項代沫和林狄則坐在兩邊椅子上。
在門的右邊有一桌子,桌子裏麵有一個櫃子,靜能打開櫃子,從裏麵拿出三個青花茶杯和一個茶葉罐。
靜能打開桌子上的水瓶蓋,倒了一點開水,將三個茶杯涮了涮。
把茶杯裏麵的水倒進桌子下麵的木桶裏麵,然後打開茶葉罐,倒了一些茶葉在茶杯裏麵,往茶杯裏麵倒了大半下水,蓋上蓋子,最後將茶杯端到三個人的麵前。
普濟朝靜能擺了一下手,靜能拎起一個空水瓶走出禪房,關上房門。
等靜能的腳步聲消失在樓梯口的時候,普濟禪師終於開口說話了:“你們一定是為發生在大雄寶殿裏的案子來的吧。”
“是的,這麽晚了,我們還來打攪師傅,還請普濟禪師見諒。”
“不妨事。”普濟禪師的話簡短有力。
“普濟禪師,我們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有些問題想請教禪師。”令狐雲飛被普濟禪師的氣場所震懾,說話都變得十分客氣。
“寺中的大小事務皆由覺水監事打理,問他是一樣的,問修能住持也可。”
“禪師在冷月寺最為年長,在寺中的時間最長,對冷月寺的事情應該是知道很多。”
“貧僧年事已高,記『性』大不如前了。”普濟禪師雙目微閉。
“寺院中發生這樣的事情,隻有弄清楚這個案子,僧人才能安心侍奉佛祖。冷月寺是一座有一千多年曆史的佛教聖地,我們對佛祖,對寺中僧人,對眾香客都擔著一份責任。”令狐雲飛懇切地說道。
令狐雲飛話中的“我們”自然也包括寺中所有僧人。
協助警方偵破此案是寺中每個僧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隻要是老朽能想起來的事情,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普濟禪師含笑道。
“非常感謝普濟禪師。”
“不必客氣。”
三個人冒昧造訪,普濟禪師雖然稍顯冷淡,但他能有這樣一種態度,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開頭。
“普濟禪師怎麽看這個案子?”
“十五年前,冷月寺進行過一次大修,你們應該在那次大修中找答案。逝者多半是那次大修的時候被藏進菩薩肚子裏麵去的。老朽聽說逝者是個工匠?”
“是的,我們已經讓石頭寨的滕家人、修能主持和覺水禪師看過死者的畫像,他們都說這人是一個叫葛正根的掏井工。”
“此人被害可能和冷月寺的傳聞有關。”
從普濟禪師的話中可知,他和石頭寨的那位鄧老先生一樣,對冷月寺的地宮和金佛的傳聞深信不疑。
“石頭寨的鄧先生也是這麽說的。地宮和金佛的傳聞難道是真的?”
“自從老朽到冷月寺來以後,地宮和金佛的傳聞就不絕於耳。凡寺院都有鎮寺之寶,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大修前相當一段時間裏,每到更深人靜的時候,就有蒙麵黑衣人在寺院中到處尋覓。”
“依普濟禪師看,蒙臉黑衣人是寺外人,還是寺中人。”
“是寺中人。此二人到冷月寺來,恐怕就是尋覓地宮和地宮裏麵的金佛。”普濟禪師口氣篤定。
“此二人?您確定是兩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