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能住持,大修期間,有沒有僧人離開寺院?”
“應該是沒有,待會兒再看看日誌,老衲年紀大了,怕記不真切,好在寺院有日誌,寺中發生的大情小事,包括僧人的來去,上麵都有記錄。”
“大修以後有幾個僧人離開冷月寺?”
“十四年前有三個,一年後又走了一個。老納記得不是很清楚,待會兒請趙隊長看日誌。”
侍僧進來添茶水的時候,覺水監事和一個僧人走進禪房。
兩個人的手上個拿著十幾本日誌,他們將日誌擺放在禪床的茶幾上。
另一個僧人給修能住持施了一個禮之後,退出了禪房。
覺水監事拿起一本線裝訂的日誌打開來,遞到修能住持的手上。
“覺水,你直接拿給趙隊長看——你先把十四年錢的日誌找出來,這些人是何時離開的,我記不清了,但名字都能記得。”修能住持道。
“師傅,我手上拿的就是十四年前的那一本。”
覺水監事非常迅速地翻動日誌,找到以後,就將找到的地方折起來,到翻完的時候,覺水監事一共折了三張紙。
“覺水,十四年前離開寺院的是不是三個人啊?”修能已經看到覺水監事折起來的三張紙。
“師傅,您記『性』真好,那一年確有三人離開本寺,巧的很,時間都在大修完了以後。”
“快說,是那三個人?”
此時,陸千已經拿出鋼筆和筆記本,做好了記錄的準備。
趙子蒙也從口袋裏麵掏出筆和筆記本。
第一名僧人是五月十一號離開寺院的,此人的法號明空,俗名梁四林,五零年生人。
出家原因是兄弟姐妹多,一個哥哥餓死,父母就把他送進冷月寺,他自己也想找一個吃飯的地方。
離開寺院的理由是得了肝病,為和禪師建議其迴家治病,如果繼續呆在寺院,不但活不下去,還會傳染其他僧眾。
“既然他家裏窮得揭不開鍋,迴去的結果不是更糟嗎?”趙子蒙疑『惑』不解道。
“修能住持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明空下山的時候,住持讓覺水下山和明空的家人商量,明空的父母也答應了,明空下山的時候,修能住持還給了他一些錢。”
“明空是本地人嗎?”
“明空是京西玉帶鎮人。”
“詳細地址是?”
“玉帶鎮河間鄉梁家窪人,明空的俗名叫梁四林,他父親叫梁有福。”
“第二個人呢?”蕭路含道,他對這些久遠的故事似乎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
“第二個人是六月二十八號離開的,法號一戒,俗名穆榮。四一年生人,出家原因是和家人賭氣。”
“賭氣?”
“穆榮的家境不錯,父親做布匹生意,他在學堂裏讀書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可父母嫌女孩家窮,死活不同意,『逼』著他娶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他的父母還跑到女孩的家裏把女孩的父母羞辱了一番,不久,那個女孩子就嫁給了另外一個男人。”
“穆榮聽說了以後大病了一場,病好後,他就跑到冷月寺來了。”
“你們當時收留他了麽?”
“沒有,師傅派人到穆榮的家裏去『摸』底,這種情況,我們是不會收下的。但穆榮好像鐵了心一定要削發為僧。後來,他的父母到寺院來過幾次,穆榮前幾次都不願意見父母,最後,在修能住持的勸說下,他才見了父母。”覺水道。
“他跟父母說,如果再『逼』他,他就到一個永遠找不到他的地方去,如果同意他出家,他就呆在冷月寺,哪裏都不去。如果想他,可以到冷月寺來看他。”
“後來,他父母勉強同意了。半年以後,修能住持才給他剃度。”
“為什麽要等半年以後呢?”
“老衲怕穆榮日後反悔。”
“他離開寺院的理由是什麽?”
“本來,他家的門楣是他哥哥撐著的,在他剃度一年後,哥哥病逝,嫂子改嫁。哥哥又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父母眼看香火無望,就跑到寺院來苦苦哀求他。穆榮看父母年老體弱,權衡再三,最後決定下山。寺院中人來去自由,老衲也沒有強留,就放他走了。”
“穆榮的家庭住址是溫嶺市健寧區洪祥路876號。”
“覺水師傅,您再說說第三個人。”
“第三個人法號叫悟心,俗名叫羅永祿,四三年生人,他出家的原因恐怕是源於一段不倫之事,他和他的家人都不願意說,我們也沒有『逼』問。總之,悟心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所以才決定到冷月寺來出家的。”
“不倫?什麽事情啊?”蕭路含道。
“羅永祿決意到冷月寺來出家的時候,師傅派我到羅永祿的老家去了一趟。”
“寺院也搞外調嗎?”
“寺院是清靜之地,不清不楚的人,我們是不能接納的,我等侍奉佛祖,心裏不幹淨,身上不幹淨,佛祖是要怪罪的。”修能住持道,
“覺水,你把悟心的情況跟趙隊長說說。”
“是,在悟心的老家,覺水隻了解到這麽個情況:悟心有一個小他五歲的妹妹,長的很漂亮,後來莫名奇妙地投河自盡了,村裏人把她的屍體打撈上來的時候,發現她的肚子裏麵已經懷了孩子,不久,羅永祿就離家出走,最後跑到冷月來,說要出家。”
“村裏人沒有說原因嗎?”
“這個情況,覺水是從鄰村了解到的,羅家村的人諱莫如深,那裏幾十戶人家,都姓羅,沒有一個人願意說出實情,大概是遵循家醜不可外揚的古訓吧!羅永祿的父親是個小官,在當地頗有些聲望,村裏人怕說出實情,使羅氏家族蒙羞。,所以,個個守口如瓶。”
“難道悟心妹妹的死,包括懷有身孕都和羅永祿有關係?”蕭路含好奇發問。
“羅家在當地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條件非常好,羅永祿有什麽理由走出家這條路呢?”覺水監事反問道。
“你們把他收下了?”
“收是收下了,但始終沒有給他剃度。隻讓他在菜園子幫忙做些事情。”
“不剃度,又把他留在寺院之中,這樣可行嗎?”
“羅永祿是光著頭上山的,他自己把自己剃度了。”
“自己剃了光頭?”
“隻要頭發長了,他就用剪刀修剪。”
“羅永祿上山以後,他父母到冷月寺來過嗎?”
“女兒死後,夫妻倆大病了一場,羅永祿的母親在床上躺了大半年。大半年以後,夫妻倆才到冷月寺來了一趟。”
“他們到寺院來做什麽?”
“他們想把兒子帶下山,夫妻倆隻生了一對兒女,女兒死後,羅家隻剩下羅永祿,為了羅家的香火,他們隻能原諒兒子。羅永祿的爺爺『奶』『奶』還在世,即使父母想放棄這個兒子,爺爺『奶』『奶』也不會答應。”
修能住持接著道:“老衲看的出,那羅永祿上山,隻是一時無法麵對父母和族人,並非要斷絕塵念,他下山是遲早的事情,這也是我不願給他剃度的原因。他這樣的人,是不能留在佛祖身邊的。”
“請您把羅永祿家的住址給我。”趙子蒙道。
“亳濠市南梓縣,東風公社,俊文大隊羅家村。”
“羅永祿的父親叫什麽名字?”
“不知道。到地方就能找到這個人,他以前當過公社書記。”
“趙隊長,那一年離開寺院的就這三個人。”覺水監事道。
“後一年有沒有僧人離開寺院呢?”
覺水監事拿起另外一本日誌,翻到其中一頁,看了看,然後道:“後一年的春天,有一個人離開寺院。法號一門,俗家名字叫宮小陽,他離開寺院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女子一直在苦苦等他迴心轉意。”
“宮小陽為什麽出家?”
“二十幾年前,他的父親被冤枉犯了錯,關了起來,父親跟母親離了婚,當時,他正在應征飛行員,體檢關已經過了,最後審查被卡住了。家庭遭遇變故,個人前途一片渺茫,這時候,對象的父母又強行取消了婚約,最後,他選擇了出家。”
“宮小陽離開寺院的原因是什麽?”蕭路含道。
“他父親後來官複原職,母親也迴到父親的身邊——當年,他父親怕連累娘倆,才提出離婚,並讓宮小陽跟著母親的。宮小陽年紀尚小,父親沒和他說實情。從小受到父母寵愛的宮小陽,突然失去家庭的依托,就離家出走了,到冷月寺來。他父親後來沒事之後,自然要那把他領迴去了。”
“你們有宮小陽的家庭住址嗎?”
“漢門市東關大街十三弄二號院126號。”
“除了前麵提到的這四個人,還有離開寺院的僧人嗎?時間範圍還可以再擴大一些。”
“還有兩個人,時間好像是宮小陽出走的後一年,趙隊長稍等,我找一下。”
覺水監事找出一本稍新的日誌,翻到其中兩頁。
“三月份離開寺院的是法正,七月份離開寺院的是端平。”
“覺水,你跟你趙隊長說說這兩個人的情況。”
“是,法正,俗名叫洪秀田,他一直跟著誡誠監事,誡誠監事病逝之後,法正傷心了很長時間,勉強在寺院裏麵呆了一年多,最後提出要下山去找自己的母親。”
“對了,那次大修的時候,修能住持看誡誠沒日沒夜地盯著那些工匠,確實太辛苦,就讓法正協助誡誠打理大修之事。”
趙子蒙記得,之前,覺水監事提過這件事情。
“應該是沒有,待會兒再看看日誌,老衲年紀大了,怕記不真切,好在寺院有日誌,寺中發生的大情小事,包括僧人的來去,上麵都有記錄。”
“大修以後有幾個僧人離開冷月寺?”
“十四年前有三個,一年後又走了一個。老納記得不是很清楚,待會兒請趙隊長看日誌。”
侍僧進來添茶水的時候,覺水監事和一個僧人走進禪房。
兩個人的手上個拿著十幾本日誌,他們將日誌擺放在禪床的茶幾上。
另一個僧人給修能住持施了一個禮之後,退出了禪房。
覺水監事拿起一本線裝訂的日誌打開來,遞到修能住持的手上。
“覺水,你直接拿給趙隊長看——你先把十四年錢的日誌找出來,這些人是何時離開的,我記不清了,但名字都能記得。”修能住持道。
“師傅,我手上拿的就是十四年前的那一本。”
覺水監事非常迅速地翻動日誌,找到以後,就將找到的地方折起來,到翻完的時候,覺水監事一共折了三張紙。
“覺水,十四年前離開寺院的是不是三個人啊?”修能已經看到覺水監事折起來的三張紙。
“師傅,您記『性』真好,那一年確有三人離開本寺,巧的很,時間都在大修完了以後。”
“快說,是那三個人?”
此時,陸千已經拿出鋼筆和筆記本,做好了記錄的準備。
趙子蒙也從口袋裏麵掏出筆和筆記本。
第一名僧人是五月十一號離開寺院的,此人的法號明空,俗名梁四林,五零年生人。
出家原因是兄弟姐妹多,一個哥哥餓死,父母就把他送進冷月寺,他自己也想找一個吃飯的地方。
離開寺院的理由是得了肝病,為和禪師建議其迴家治病,如果繼續呆在寺院,不但活不下去,還會傳染其他僧眾。
“既然他家裏窮得揭不開鍋,迴去的結果不是更糟嗎?”趙子蒙疑『惑』不解道。
“修能住持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明空下山的時候,住持讓覺水下山和明空的家人商量,明空的父母也答應了,明空下山的時候,修能住持還給了他一些錢。”
“明空是本地人嗎?”
“明空是京西玉帶鎮人。”
“詳細地址是?”
“玉帶鎮河間鄉梁家窪人,明空的俗名叫梁四林,他父親叫梁有福。”
“第二個人呢?”蕭路含道,他對這些久遠的故事似乎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
“第二個人是六月二十八號離開的,法號一戒,俗名穆榮。四一年生人,出家原因是和家人賭氣。”
“賭氣?”
“穆榮的家境不錯,父親做布匹生意,他在學堂裏讀書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可父母嫌女孩家窮,死活不同意,『逼』著他娶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他的父母還跑到女孩的家裏把女孩的父母羞辱了一番,不久,那個女孩子就嫁給了另外一個男人。”
“穆榮聽說了以後大病了一場,病好後,他就跑到冷月寺來了。”
“你們當時收留他了麽?”
“沒有,師傅派人到穆榮的家裏去『摸』底,這種情況,我們是不會收下的。但穆榮好像鐵了心一定要削發為僧。後來,他的父母到寺院來過幾次,穆榮前幾次都不願意見父母,最後,在修能住持的勸說下,他才見了父母。”覺水道。
“他跟父母說,如果再『逼』他,他就到一個永遠找不到他的地方去,如果同意他出家,他就呆在冷月寺,哪裏都不去。如果想他,可以到冷月寺來看他。”
“後來,他父母勉強同意了。半年以後,修能住持才給他剃度。”
“為什麽要等半年以後呢?”
“老衲怕穆榮日後反悔。”
“他離開寺院的理由是什麽?”
“本來,他家的門楣是他哥哥撐著的,在他剃度一年後,哥哥病逝,嫂子改嫁。哥哥又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父母眼看香火無望,就跑到寺院來苦苦哀求他。穆榮看父母年老體弱,權衡再三,最後決定下山。寺院中人來去自由,老衲也沒有強留,就放他走了。”
“穆榮的家庭住址是溫嶺市健寧區洪祥路876號。”
“覺水師傅,您再說說第三個人。”
“第三個人法號叫悟心,俗名叫羅永祿,四三年生人,他出家的原因恐怕是源於一段不倫之事,他和他的家人都不願意說,我們也沒有『逼』問。總之,悟心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所以才決定到冷月寺來出家的。”
“不倫?什麽事情啊?”蕭路含道。
“羅永祿決意到冷月寺來出家的時候,師傅派我到羅永祿的老家去了一趟。”
“寺院也搞外調嗎?”
“寺院是清靜之地,不清不楚的人,我們是不能接納的,我等侍奉佛祖,心裏不幹淨,身上不幹淨,佛祖是要怪罪的。”修能住持道,
“覺水,你把悟心的情況跟趙隊長說說。”
“是,在悟心的老家,覺水隻了解到這麽個情況:悟心有一個小他五歲的妹妹,長的很漂亮,後來莫名奇妙地投河自盡了,村裏人把她的屍體打撈上來的時候,發現她的肚子裏麵已經懷了孩子,不久,羅永祿就離家出走,最後跑到冷月來,說要出家。”
“村裏人沒有說原因嗎?”
“這個情況,覺水是從鄰村了解到的,羅家村的人諱莫如深,那裏幾十戶人家,都姓羅,沒有一個人願意說出實情,大概是遵循家醜不可外揚的古訓吧!羅永祿的父親是個小官,在當地頗有些聲望,村裏人怕說出實情,使羅氏家族蒙羞。,所以,個個守口如瓶。”
“難道悟心妹妹的死,包括懷有身孕都和羅永祿有關係?”蕭路含好奇發問。
“羅家在當地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條件非常好,羅永祿有什麽理由走出家這條路呢?”覺水監事反問道。
“你們把他收下了?”
“收是收下了,但始終沒有給他剃度。隻讓他在菜園子幫忙做些事情。”
“不剃度,又把他留在寺院之中,這樣可行嗎?”
“羅永祿是光著頭上山的,他自己把自己剃度了。”
“自己剃了光頭?”
“隻要頭發長了,他就用剪刀修剪。”
“羅永祿上山以後,他父母到冷月寺來過嗎?”
“女兒死後,夫妻倆大病了一場,羅永祿的母親在床上躺了大半年。大半年以後,夫妻倆才到冷月寺來了一趟。”
“他們到寺院來做什麽?”
“他們想把兒子帶下山,夫妻倆隻生了一對兒女,女兒死後,羅家隻剩下羅永祿,為了羅家的香火,他們隻能原諒兒子。羅永祿的爺爺『奶』『奶』還在世,即使父母想放棄這個兒子,爺爺『奶』『奶』也不會答應。”
修能住持接著道:“老衲看的出,那羅永祿上山,隻是一時無法麵對父母和族人,並非要斷絕塵念,他下山是遲早的事情,這也是我不願給他剃度的原因。他這樣的人,是不能留在佛祖身邊的。”
“請您把羅永祿家的住址給我。”趙子蒙道。
“亳濠市南梓縣,東風公社,俊文大隊羅家村。”
“羅永祿的父親叫什麽名字?”
“不知道。到地方就能找到這個人,他以前當過公社書記。”
“趙隊長,那一年離開寺院的就這三個人。”覺水監事道。
“後一年有沒有僧人離開寺院呢?”
覺水監事拿起另外一本日誌,翻到其中一頁,看了看,然後道:“後一年的春天,有一個人離開寺院。法號一門,俗家名字叫宮小陽,他離開寺院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女子一直在苦苦等他迴心轉意。”
“宮小陽為什麽出家?”
“二十幾年前,他的父親被冤枉犯了錯,關了起來,父親跟母親離了婚,當時,他正在應征飛行員,體檢關已經過了,最後審查被卡住了。家庭遭遇變故,個人前途一片渺茫,這時候,對象的父母又強行取消了婚約,最後,他選擇了出家。”
“宮小陽離開寺院的原因是什麽?”蕭路含道。
“他父親後來官複原職,母親也迴到父親的身邊——當年,他父親怕連累娘倆,才提出離婚,並讓宮小陽跟著母親的。宮小陽年紀尚小,父親沒和他說實情。從小受到父母寵愛的宮小陽,突然失去家庭的依托,就離家出走了,到冷月寺來。他父親後來沒事之後,自然要那把他領迴去了。”
“你們有宮小陽的家庭住址嗎?”
“漢門市東關大街十三弄二號院126號。”
“除了前麵提到的這四個人,還有離開寺院的僧人嗎?時間範圍還可以再擴大一些。”
“還有兩個人,時間好像是宮小陽出走的後一年,趙隊長稍等,我找一下。”
覺水監事找出一本稍新的日誌,翻到其中兩頁。
“三月份離開寺院的是法正,七月份離開寺院的是端平。”
“覺水,你跟你趙隊長說說這兩個人的情況。”
“是,法正,俗名叫洪秀田,他一直跟著誡誠監事,誡誠監事病逝之後,法正傷心了很長時間,勉強在寺院裏麵呆了一年多,最後提出要下山去找自己的母親。”
“對了,那次大修的時候,修能住持看誡誠沒日沒夜地盯著那些工匠,確實太辛苦,就讓法正協助誡誠打理大修之事。”
趙子蒙記得,之前,覺水監事提過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