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二十六年除夕夜,琅琊郡飛傳喜報言王妃有喜,帝大悅。
春三月,帝賜婚皇六子和王,迎娶孔太傅孫女為和王妃。
秋九月,琅琊王具表上京,報得王妃誕下一子,母子平安。帝欣然賜名為昊,特指淮地四郡為封地,琅琊王婉言拒賞不得,無奈領旨。
十月,西境有狄部進犯,皇三子慶王請命出征,率玄騎營八萬趕赴西境。
太和二十七年春二月,邊關大捷,皇三子凱旋而歸,帝當朝重賞並有意再賜婚,為皇三子所拒,上表備言難忘舊人,自誓不娶,言辭懇切,百官稱頌皇子重情,日後必會成為一代賢王。
九月重陽會,帝遽然暈厥,太醫會診,言天命所歸,當備後事。帝遂詔皇四子琅琊王攜王妃世子入京。
十月帝病勢漸重,召重臣會聚寢殿議立儲事,後昭告天下,冊立皇長子晉王為儲君,即日起入主東宮。
冬月初八,帝再度暈厥,難進羹湯;初十,再詔皇七女自庵中入京,當夜召聚後妃皇嗣等眾於寢宮。其時帝已難言,無語凝望皇四子與皇七女,慨歎數聲,瞑目殯天,壽五十有七,即帝位二十七年。
太子登基,追諡先帝為懷,昭告天下舉國戴孝,萬民齊哀,三年內絕聲樂歌舞。又奉祖母莫太後為太皇太後,生母王皇後為太後,其餘後妃凡妃位以上一律敬奉太妃位,立太子妃譚氏為正宮。改年號為明德,帝稱文,大赦天下。
明德四年五月,譚皇後產育皇長子,帝大喜,大赦天下再改年號,定為永安。
九月,慶親王以大喪過而上疏奏請聖意,願領西北青嵐軍永駐邊境,守國朝一方平安。又因王世子體弱,請留於京,由王太後、睿太妃等照看。帝允準,禦駕親送慶親王於城北長亭,奉酒三盞,灑淚而別。
永安二年,太皇太後莫氏薨,享年八十二歲。
——《大楚誌·卷四·先君列記》
·
日月往替,白駒飛逝。轉眼間已經恍恍數年,如今是永安十二年,春四月。
尚華宮城中清寧殿,王太後高居上位,從她下首依次列坐的是睿太妃、德太妃、恬太妃。四人從入宮相與同處三十多年,早年風華盡去,各自兩鬢白發斑駁,平日裏無非追憶舊年,再說些兒女事打發時光。
王太後聽德太妃抱怨著和王世子畢肖其父簡直頑劣不堪,唯能安撫幾句少年心性在所難免,又瞅著殿門蹙眉道:
“都這時候了,怎麽逸兒還沒入宮?若再晚些,隻怕淮王便到了,他這做兄長的豈不失禮?難道身子又有不適,在府裏耽擱了?”說著目露擔憂,“逸兒從小體弱,之前接在宮中照顧,嬤嬤嬛婢一應上下悉心勤謹,如今搬迴慶王府,倘若有個閃失可如何是好?他父王在西境多少年不得歸京,隻此一點骨血,萬不能出事啊。”
眾人聞言無不慨歎,睿太妃更是愁雲籠上眉頭。宇文逸因身世多舛在京中頗有名聞,人人皆知慶王世子胎中就有不足,偏生早產,尚未滿月生母又離世。他父王頭一年因痛失愛妻而忽略了孩子,把個嬰兒丟給王府下人看護,自己鮮少過問。下人縱使恪盡職守,難免有分神時候,孩子七個月大時染了一次風寒,險些沒保住性命,驚得睿夫人連宣慶王入宮大加斥責,斷然吩咐把孩子抱進宮來親自撫養,縱是如此也沒能挽迴孩子羸弱體質。
宇文逸自小在宮中長大,隻有慶王問安時父子兩個方能見上一麵。隨著孩子年歲漸長,容貌越發有了他母親的樣子,每每見麵便會勾起慶王心底痛楚,因此有意無意地迴避,一來二去,父子親情逐漸淡薄。待宇文逸六歲那年慶王率軍遠守賀蘭關,五六年才迴京一次,宇文逸也徹底斷了對他父親的敬仰濡慕。
宮中太後太妃們對他自是疼愛有加,皇帝皇後也諸多關照,但終歸不如親生父母,十幾年下來,宇文逸養成了一副古怪性子,心情好時格外散漫不羈,若別扭起來則冷情涼薄,著實令眾人頭疼不已。他親祖母睿太妃每次要狠下心來管教,又禁不住看著他融合了父母精粹的麵容潸然落淚,再難苛責。
正當清寧殿中人各懷心思一時沉寂,忽聽殿外內侍見禮聲起:“慶王世子到——奴才給世子請安!”
“說了多少次,本世子又沒有耳疾,叫這麽大聲做什麽,吵得人頭疼。”
隨著一道三分懨懨三分淡薄的語聲,一名少年拾級而上,不急不慢走入殿堂。他披一件織錦盤雲紋珠白鬥篷,內著淺碧色湖緞瑞龍裳,頭戴白玉冠,腰係青玄帶,足踏飛雲履,貴氣淩然;再看麵貌生得分外精致,尤其一對狹長眼眸星光流轉,初看時脈脈似含情,定睛再端詳又如山間雪天上月皎皎無塵,難以直視;麵頰蒼白,雙唇少血色,平添幾分清冷矜貴。
“孫臣給皇祖母、祖母、諸位娘娘請安。”宇文逸唇邊帶著若即若離的笑意,垂眸拱手。王太後當即賜坐,滿眼關懷問道:
“今日是你王弟入京的日子,哀家看你來得晚,還當你有什麽事耽擱了,方才還跟睿太妃說,若再不來就得差輦轎去接了。”
“累皇祖母擔心,是孫臣的不是。”宇文逸輕笑道,顧盼間頗有其母神韻,“其實也無甚大事,就是孫臣昨晚心血來潮歇在梅苑,做了好些夢,不經意便起晚了,連帶著進宮自然也晚了。”
每每他道出“梅苑”二字,無論對麵何人——太後、皇帝、乃至他父親都會默然無聲再不追問,這次也不例外。宇文逸漫不經心看著諸位尊長顧左右說起尚未到京的那位淮王,心裏冷冷淡淡,又有些自嘲……母親留給自己的,無非是來自長輩的同情追憶罷了。
“上次淮王來京還是明德四年罷?”德太妃凝眉極力迴憶,“跟著琅琊王一道進京賀皇長子降生……竟已十二年了。想當初淮王不過六歲,麵貌還沒長開,不知現在什麽模樣……本宮可還記著他父親當年樣子,真是……少年飛揚啊。”
“琅琊距京一東一西千裏之遙,難得來一次,可得讓淮王多住些日子,也好陪咱們說說話。”
宇文逸一直噙著恰到好處的笑容聽尊長們說話,實則暗道無趣得很。他從來不愛跟堂兄弟們來往,宗親裏最與他相善的反倒是大他十九歲的小王叔和王宇文暉,眾人常見宇文逸出入和王府談曲論樂,誠可謂趣味相投。
宇文逸心不在焉,漸漸犯起盹來,就在他眼眸半開半闔神思朦朧之際,殿外急急忙忙進來一名內侍,恭身稟道:“啟稟太後、諸位娘娘,淮王殿下已經入宮,正在純和殿參見陛下,稍後就跟著大殿下、和王世子一道往清寧殿請安!”
眾人精神一振,王太後忙吩咐宮女將早備下的清茶細點端上來。宇文逸見人人麵露期許,不免生出些興味。自己也曾聽小皇叔酒後講過許多白氏一族過往,傳聞裏四王叔驚才絕豔,卻不知他這獨生子能承襲幾許風貌?果然不同凡俗之輩還是徒有其名?他正想著,又有內侍迴報,道淮王已然動身往清寧殿來了,禁不住輕一嗤笑。
“四王叔名‘曌’,日月當空。這淮王又名‘昊’,天上之日。皇祖父對他父子的偏寵之心真是坦蕩無疑啊。”
他腹誹著,冷淡目光投向腳步迭起的殿外。迎著日光泱泱走進一行人,隻見年不過十二的大皇子和十六歲的和王世子滿眼熱忱,擁著一名少年人步入殿來。乍一見,人皆被他身上一股蓬勃朝氣吸引,但見他麵龐俊挺英姿昭然,一雙鳳眸光華璨璨有如晨星,舉手投足間灑脫自得。再看他穿著亦不遜色:束發紅珠赤金冠,團龍錦繡彩霞袍,如意百結絛,螭龍玉佩,烏青皂靴,委實俊逸超凡,氣質不俗。這便是琅琊王宇文曌的獨子,自出生便得封郡王爵的淮王宇文昊。
“孫臣宇文昊,給皇祖母、諸位太妃請安!”
宇文昊朗聲說罷,撩衣跪倒行大禮叩拜。眾人見他這等奕奕風采,無不勾起舊年記憶,睿太妃當先紅了眼眶,欣慰笑著看宇文昊叩拜起身。王太後先是問了問他見順帝的經過,遂看一眼皇長子與和王世子笑道:
“看來你已見過信兒和朔兒了。這都是你弟弟,頑劣得很,在京這些時少不得煩著你。你卻還沒見過你王兄罷?這是你三伯父之子,比你年長一歲,快來見過。”一邊說著,邊朝默然一旁的宇文逸招招手。
宇文昊早瞥見睿太後左手邊坐有一名年紀相仿的貴氣少年,卻礙於禮數未敢肆意打量,此時才放心大膽看過去,一麵驚歎此人氣度卓然,一麵為他眼中清冷凜色所懾,忙露出一抹誠摯笑容,深深見禮道:“宇文昊參見王兄,給王兄請安了!”
春三月,帝賜婚皇六子和王,迎娶孔太傅孫女為和王妃。
秋九月,琅琊王具表上京,報得王妃誕下一子,母子平安。帝欣然賜名為昊,特指淮地四郡為封地,琅琊王婉言拒賞不得,無奈領旨。
十月,西境有狄部進犯,皇三子慶王請命出征,率玄騎營八萬趕赴西境。
太和二十七年春二月,邊關大捷,皇三子凱旋而歸,帝當朝重賞並有意再賜婚,為皇三子所拒,上表備言難忘舊人,自誓不娶,言辭懇切,百官稱頌皇子重情,日後必會成為一代賢王。
九月重陽會,帝遽然暈厥,太醫會診,言天命所歸,當備後事。帝遂詔皇四子琅琊王攜王妃世子入京。
十月帝病勢漸重,召重臣會聚寢殿議立儲事,後昭告天下,冊立皇長子晉王為儲君,即日起入主東宮。
冬月初八,帝再度暈厥,難進羹湯;初十,再詔皇七女自庵中入京,當夜召聚後妃皇嗣等眾於寢宮。其時帝已難言,無語凝望皇四子與皇七女,慨歎數聲,瞑目殯天,壽五十有七,即帝位二十七年。
太子登基,追諡先帝為懷,昭告天下舉國戴孝,萬民齊哀,三年內絕聲樂歌舞。又奉祖母莫太後為太皇太後,生母王皇後為太後,其餘後妃凡妃位以上一律敬奉太妃位,立太子妃譚氏為正宮。改年號為明德,帝稱文,大赦天下。
明德四年五月,譚皇後產育皇長子,帝大喜,大赦天下再改年號,定為永安。
九月,慶親王以大喪過而上疏奏請聖意,願領西北青嵐軍永駐邊境,守國朝一方平安。又因王世子體弱,請留於京,由王太後、睿太妃等照看。帝允準,禦駕親送慶親王於城北長亭,奉酒三盞,灑淚而別。
永安二年,太皇太後莫氏薨,享年八十二歲。
——《大楚誌·卷四·先君列記》
·
日月往替,白駒飛逝。轉眼間已經恍恍數年,如今是永安十二年,春四月。
尚華宮城中清寧殿,王太後高居上位,從她下首依次列坐的是睿太妃、德太妃、恬太妃。四人從入宮相與同處三十多年,早年風華盡去,各自兩鬢白發斑駁,平日裏無非追憶舊年,再說些兒女事打發時光。
王太後聽德太妃抱怨著和王世子畢肖其父簡直頑劣不堪,唯能安撫幾句少年心性在所難免,又瞅著殿門蹙眉道:
“都這時候了,怎麽逸兒還沒入宮?若再晚些,隻怕淮王便到了,他這做兄長的豈不失禮?難道身子又有不適,在府裏耽擱了?”說著目露擔憂,“逸兒從小體弱,之前接在宮中照顧,嬤嬤嬛婢一應上下悉心勤謹,如今搬迴慶王府,倘若有個閃失可如何是好?他父王在西境多少年不得歸京,隻此一點骨血,萬不能出事啊。”
眾人聞言無不慨歎,睿太妃更是愁雲籠上眉頭。宇文逸因身世多舛在京中頗有名聞,人人皆知慶王世子胎中就有不足,偏生早產,尚未滿月生母又離世。他父王頭一年因痛失愛妻而忽略了孩子,把個嬰兒丟給王府下人看護,自己鮮少過問。下人縱使恪盡職守,難免有分神時候,孩子七個月大時染了一次風寒,險些沒保住性命,驚得睿夫人連宣慶王入宮大加斥責,斷然吩咐把孩子抱進宮來親自撫養,縱是如此也沒能挽迴孩子羸弱體質。
宇文逸自小在宮中長大,隻有慶王問安時父子兩個方能見上一麵。隨著孩子年歲漸長,容貌越發有了他母親的樣子,每每見麵便會勾起慶王心底痛楚,因此有意無意地迴避,一來二去,父子親情逐漸淡薄。待宇文逸六歲那年慶王率軍遠守賀蘭關,五六年才迴京一次,宇文逸也徹底斷了對他父親的敬仰濡慕。
宮中太後太妃們對他自是疼愛有加,皇帝皇後也諸多關照,但終歸不如親生父母,十幾年下來,宇文逸養成了一副古怪性子,心情好時格外散漫不羈,若別扭起來則冷情涼薄,著實令眾人頭疼不已。他親祖母睿太妃每次要狠下心來管教,又禁不住看著他融合了父母精粹的麵容潸然落淚,再難苛責。
正當清寧殿中人各懷心思一時沉寂,忽聽殿外內侍見禮聲起:“慶王世子到——奴才給世子請安!”
“說了多少次,本世子又沒有耳疾,叫這麽大聲做什麽,吵得人頭疼。”
隨著一道三分懨懨三分淡薄的語聲,一名少年拾級而上,不急不慢走入殿堂。他披一件織錦盤雲紋珠白鬥篷,內著淺碧色湖緞瑞龍裳,頭戴白玉冠,腰係青玄帶,足踏飛雲履,貴氣淩然;再看麵貌生得分外精致,尤其一對狹長眼眸星光流轉,初看時脈脈似含情,定睛再端詳又如山間雪天上月皎皎無塵,難以直視;麵頰蒼白,雙唇少血色,平添幾分清冷矜貴。
“孫臣給皇祖母、祖母、諸位娘娘請安。”宇文逸唇邊帶著若即若離的笑意,垂眸拱手。王太後當即賜坐,滿眼關懷問道:
“今日是你王弟入京的日子,哀家看你來得晚,還當你有什麽事耽擱了,方才還跟睿太妃說,若再不來就得差輦轎去接了。”
“累皇祖母擔心,是孫臣的不是。”宇文逸輕笑道,顧盼間頗有其母神韻,“其實也無甚大事,就是孫臣昨晚心血來潮歇在梅苑,做了好些夢,不經意便起晚了,連帶著進宮自然也晚了。”
每每他道出“梅苑”二字,無論對麵何人——太後、皇帝、乃至他父親都會默然無聲再不追問,這次也不例外。宇文逸漫不經心看著諸位尊長顧左右說起尚未到京的那位淮王,心裏冷冷淡淡,又有些自嘲……母親留給自己的,無非是來自長輩的同情追憶罷了。
“上次淮王來京還是明德四年罷?”德太妃凝眉極力迴憶,“跟著琅琊王一道進京賀皇長子降生……竟已十二年了。想當初淮王不過六歲,麵貌還沒長開,不知現在什麽模樣……本宮可還記著他父親當年樣子,真是……少年飛揚啊。”
“琅琊距京一東一西千裏之遙,難得來一次,可得讓淮王多住些日子,也好陪咱們說說話。”
宇文逸一直噙著恰到好處的笑容聽尊長們說話,實則暗道無趣得很。他從來不愛跟堂兄弟們來往,宗親裏最與他相善的反倒是大他十九歲的小王叔和王宇文暉,眾人常見宇文逸出入和王府談曲論樂,誠可謂趣味相投。
宇文逸心不在焉,漸漸犯起盹來,就在他眼眸半開半闔神思朦朧之際,殿外急急忙忙進來一名內侍,恭身稟道:“啟稟太後、諸位娘娘,淮王殿下已經入宮,正在純和殿參見陛下,稍後就跟著大殿下、和王世子一道往清寧殿請安!”
眾人精神一振,王太後忙吩咐宮女將早備下的清茶細點端上來。宇文逸見人人麵露期許,不免生出些興味。自己也曾聽小皇叔酒後講過許多白氏一族過往,傳聞裏四王叔驚才絕豔,卻不知他這獨生子能承襲幾許風貌?果然不同凡俗之輩還是徒有其名?他正想著,又有內侍迴報,道淮王已然動身往清寧殿來了,禁不住輕一嗤笑。
“四王叔名‘曌’,日月當空。這淮王又名‘昊’,天上之日。皇祖父對他父子的偏寵之心真是坦蕩無疑啊。”
他腹誹著,冷淡目光投向腳步迭起的殿外。迎著日光泱泱走進一行人,隻見年不過十二的大皇子和十六歲的和王世子滿眼熱忱,擁著一名少年人步入殿來。乍一見,人皆被他身上一股蓬勃朝氣吸引,但見他麵龐俊挺英姿昭然,一雙鳳眸光華璨璨有如晨星,舉手投足間灑脫自得。再看他穿著亦不遜色:束發紅珠赤金冠,團龍錦繡彩霞袍,如意百結絛,螭龍玉佩,烏青皂靴,委實俊逸超凡,氣質不俗。這便是琅琊王宇文曌的獨子,自出生便得封郡王爵的淮王宇文昊。
“孫臣宇文昊,給皇祖母、諸位太妃請安!”
宇文昊朗聲說罷,撩衣跪倒行大禮叩拜。眾人見他這等奕奕風采,無不勾起舊年記憶,睿太妃當先紅了眼眶,欣慰笑著看宇文昊叩拜起身。王太後先是問了問他見順帝的經過,遂看一眼皇長子與和王世子笑道:
“看來你已見過信兒和朔兒了。這都是你弟弟,頑劣得很,在京這些時少不得煩著你。你卻還沒見過你王兄罷?這是你三伯父之子,比你年長一歲,快來見過。”一邊說著,邊朝默然一旁的宇文逸招招手。
宇文昊早瞥見睿太後左手邊坐有一名年紀相仿的貴氣少年,卻礙於禮數未敢肆意打量,此時才放心大膽看過去,一麵驚歎此人氣度卓然,一麵為他眼中清冷凜色所懾,忙露出一抹誠摯笑容,深深見禮道:“宇文昊參見王兄,給王兄請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