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私人墓地進行統一管理,以保證火災的情況可以盡量少的出現,同時對於森林資源的濫用也可以得到遏製,但想要實施下去,無疑是十分困難的,不過也並不代表就一定實施不了,首先沿海地區還是可以試運行的。


    本地人自然不可能讓他們遷往公墓,畢竟人都已經埋了,且他們的祖墳就在附近,逝去的人也必然會埋在同樣的地方,不過沿海地區的大城市中,有大量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的人,這些人來自於內地,或者是沿海的小城市,數量十分龐大,其中有一部分會在死後迴到自己的家鄉,同樣埋葬在祖墳中,但還有一些人則會覺得麻煩,畢竟這些人都已經在沿海購買房子,甚至連戶口也已經搬遷到現在居住的城市了。


    可以說除了他們本人的身上還帶有一些屬於自己家鄉的色彩之外,他們的第二代子孫早已經融入新的城市文化之中,想要讓他們迴到自己的故鄉,顯然也是十分困難的,畢竟他們接受的都是新時代的新文化,迴到自己落後的家鄉,當然是不願意的。


    所以一些家長在自己即將死去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埋葬在這座如今居住的城市,而不是迴到祖祠中去,畢竟他們的子孫未來都將在這座新的城市生活,若是還要搬遷迴到自己的老家,那以後自己後代祭祖又該怎麽辦呢?


    難道每年冬至,夏至,清明都要讓自己的孩子迴到家鄉來祭祖麽,在古代,中國人可不僅僅是清明節才祭祖,一年裏頭可是要祭拜四次左右,,來往的車費,還有請假,這些都是要花時間的,而在中國孝道又被所有人看得很重。


    若是不迴家祭祖,就會被其他人戳著脊梁骨罵,說這些人沒良心,所以即便他們的時間上來不及,也隻能迴到家鄉去祭祖,這無疑會帶來許多的麻煩,所以很多老人家,就會選擇幹脆死後就埋葬在這座城市,也算是省卻了未來子女們祭拜的功夫。


    在中國,大多數父母總是為自己的後代著想的,埋葬在本地,一來可以減少他們請假的時間,如此一來他們的工作就會穩定,二來這些人也大多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十幾年的時間,早已經對這座城市更加熟悉了,迴到自己的家鄉,又沒有親人的陪伴,著實有些孤單,因此這些人,便是朝廷可以管轄的人。


    他們在當地沒有祖祠,所以埋葬的時候自然就會有機會可以把他們聚攏在一起,進行統一的埋葬,而對此大多數人也是同意的,畢竟隨著宋朝保護環境的意識起來,除了一些已經建立的祖祠之外,其他人若想要再在深山老林裏麵買一塊地,來作為自己家的祖祠,所花費的錢,遠遠不是一個普通人花費的起的,同時朝廷也已經規定,不準私自開辟墳墓劃地,若是在沒有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建立祖墳,祖祠,當地衙門是有權利進行拆除的。


    通過這一種方法,窮人隨便找一個地方亂葬的可能性也被取消,因此許多移民死後該埋到哪裏去,這也成了一個大問題,而朝廷便建立一個公墓,無疑能夠幫助他們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公墓是進行統一管理的,所以相比起在外麵開辟一個屬於自己家族的私人墓園,需要花費的錢自然要少得多。


    同時為了滿足這些老人家死後大家要在一起的觀念,所以在買賣公墓用地的時候,也大多數都是一個家族買下一塊地來使用,往往一塊地足夠使用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是用火葬的話,那麽能夠使用的時間則更長。


    不過如今宋朝人推崇土葬,火葬自然是沒什麽人願意的,畢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火葬等同於灰飛煙滅,自然是沒什麽人願意,所以通過這一招,許多中產及以下階級的人民便得到了安置,至於那些有錢人,自然是不願意用公墓的,他們更加願意買下一片山林,然後在裏麵建造屬於自己家族的特別墓地。


    而這種墓地就不僅僅是簡單埋人的了,更多的還是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隨著宋朝的財富增加,對於墳墓的氣派自然也是越來越追究,像一些有錢人家,往往墳墓修的跟莊園一樣,十分的寬敞,裏麵也是各種各樣的房間,雖然不允許人殉,但各種各樣的動物也是陪伴在左右,除此之外,還有金銀珠寶,這種埋葬規格,自然不可能在公墓裏麵舉行,也沒有這麽多的地,讓他們去舉行。


    因此這些家族往往都是私自買下一塊地,獨立建造的,同時還會請一些專業的人來看顧陵園,以保證自己家族的墓地不會被盜,而像這樣的私人墓葬,也基本不會產生什麽火災,因為這些墓葬都是大家族所具備的,因此往往都會雇傭看守這些看守隨時準備在墓葬周圍,若是有一丁點的火星子,很快就會注意到。


    森林火災之中墓葬的那一部分,最容易引起火災的就是那些零散的,遍布山頭的普通人墳墓,這些才是最為危險的,畢竟他們燒完紙之後,很快就會離開,也不會有人留下來看守,因此自然十分危險,而富人們的墳墓反倒沒這個問題。


    而在公墓修好之後一些本地人甚至也慢慢開始願意把墳墓遷到這裏來,原因也很簡單,首先便是在野外建造墓地的成本在朝廷的有意下已經越來越高,當然,名義上自然不會是有關於喪葬,而是以環保為目的的,這樣一來,一般民眾也不會有特別大的意見,不然若是以喪葬為目的告訴他們,恐怕他們會鬧事也說不定。


    因此許多比較貧窮的本地居民,因為他們也沒有祖祠,因此也隻能選擇將自己的家人埋到公墓裏來,當然還有另外一重考慮,那就是宋朝為了讓公墓吸引民眾遷移,因此所有的公墓並不像現代的公墓那樣,是放在郊外的,而是放在城市之中的。


    就有點像是美國一樣,在美國你幾乎可以在城市裏麵很容易便看到公墓的存在,而在中國,好像對死人就有點忌諱,認為把這些墳墓放在城市裏會稍微有那麽一些不對勁,因此中國的所有墳墓都是修建在城市之外的地方,而宋朝自然也是如此,本來徐清是希望修建在城市中的,不過方案還沒來得及執行,就被附近的居民給聯名反對了。


    他們認為朝廷將公墓修建在自己家門口,會導致房子的價格貶值,同時以後也不會再有人來這裏買房,因此他們自然不願意,所以最後無奈,徐清隻能把這些公墓也搬到郊區之外,畢竟民眾的傳統習俗還是需要尊重的,大家不喜歡若是強行進行搬遷,最後隻會適得其反。


    可即便如此,這些公墓也照舊是修建在距離城市相對來說比較近的地方,這就給人民很大的方便,你如果把自己家的墓不修建在公墓裏,那麽就代表你去掃墓,就需要走很長一段路,且這段路是泥路,或者是石子路,你需要走的很費勁才能把這一場掃墓做完,而在公墓之中,會有當地衙門專門修建一條水泥路來給眾人使用,因此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你可以很輕鬆的來到目的,早上八九點鍾出發,到下午兩三點鍾結束,迴到家親朋好友相聚在吃一頓晚飯,可以說一天是十分輕鬆的,而你如果是把墓地放在外麵,恐怕你就得四五點鍾起床,然後到下午五六點鍾才能結束,且要爬山,走石子路,等迴到家的時候,大部分人也都累趴了,吃飯自然也沒有心情,隻能匆匆散去,這一天也真的就變成追思,根本不會有什麽快樂的想法。


    當然,富人完全可以自己修建一條路,同時他們有馬車,有汽車,來來去去很方便,既不會覺得累,也不會像公墓一樣人多嘴雜,十分的清幽,算得上是真正的安靜,但這樣的家庭畢竟數量少,大部分普通人是沒錢專門修建一條通道祖祠的大路的,畢竟這需要花很多的錢,尤其是環境保護之後,修建每一條道路都需要跟當地的交通局報備,即便是一般一點的富豪,也是修建不起的,唯有一些巨富,才有可能給自己修建一條道路來使用,因此大部分人在綜合考慮之後,就會選擇遷往公墓來減少出行時不必要的壓力。


    相對來說,這些沿海發達城市問題要好解決的多,他們的思想相比起其他地方要更加開放,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同時往往越發達地區的人民,就對更加輕鬆的生活方式更加能接納,因此他們會為了讓自己輕鬆一點,而把墳墓遷的距離城市稍微近一點,但在內地的城市想這麽做可就太難了。


    畢竟他們從思想上就很難接受這一切,首先內地的宗族概念相對來說比較複雜,畢竟曆史悠久,因此許多家庭都會有祖祠,而這在沿海的移民城市是很少的,同時在古代,因為沿海生存十分不易,比如福建,廣東等地,所以許多本地人,本身就會在長大之後,就往東南亞移民,這是從唐代便開始,繁榮在宋明清的上千年的移民,因此他們本身就能夠接受祖祠搬遷的事情。


    而內地就很難了,想想看中國的客家族就知道了,他們在古代搬遷的時候,往往連自己祖宗的棺槨都會帶著,以表示紀念自己的祖宗,不忘記自己的根,這種思維方式,你想要讓他們去接受祖祠無緣無故搬遷自然是不可能的。


    徐清也不勉強他們,內地的各個衙門也都建立公墓,至於大家願不願意搬,那就看各自的意願了,畢竟無論大家搬不搬,公墓還是要建立的,畢竟這些地區也有一些窮人,若是不建立公墓,難道還得看他們傾家蕩產在外麵建立屬於自己的墓地不成,保護環境是為了更好的傳承給下一代,可不是為了讓人民讓步森林,從而把人民逼破產,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人類獲得發展的同時保護自然環境,這之間是有先後順序的,若是順序不對,那自然也是不對的事情,因此在內地,為了這些買不起地的人,就必須要考慮讓他們也能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公墓自然是需要的,不過以上這些措施僅僅是針對城市而已,且這裏的城市指的是人口超過三十萬以上的中大型城市,至於那些小城市,想要處理就十分麻煩了,首先就是他們的移民很少,即便是在內地,三十萬人口的城市也是有著相當多的移民的。


    這些人不願意到沿海發達城市來工作,但在鄉村裏工作賺取的錢財又實在是太少,便到自己家附近的大城市來打工賺錢,這樣的人也不少,因此公墓還是有發展的空間,但小城市發展的空間就太小了,許多公墓建立以來,搬遷進去的墓地甚至低於兩百個的都有,其支付的費用甚至連自產自銷都做不到,還需要當地衙門每年貼錢去維護這個公墓。


    至於鄉村,就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了,相比起城市的思想,鄉村的思想無疑要更加保守一些,即便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思維也是十分保守的,且這些農村,往往都是以一個宗族或者是幾個宗族作為紐帶,組成一個大村子的,因此他們也往往都有祖祠,麵積都很大,因此公墓自然是不可能的,而對於這些鄉村,朝廷也想出了一些辦法,首先就是在各個鄉村成立專門的防火組織,在平日裏負責傳播防火的重要性,到清明,冬至,夏至等祭拜時期的時候,則負責確保祭拜活動,沒有火災的危險。


    同時在出現火災隱患的時候,要立刻聯係附近的消防部隊,以保證火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控製,這樣一來,大宗族的墓地相對來說就要好控製多了,畢竟這些大家族往往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因此他們的祖墳選址一般來說也都是一些不太會著火的地方,在咱們中國古代,就有一幫人專門負責看風水,雖然其中神神叨叨的東西很多,但也確實有很多有用的東西。


    比如說什麽樣的地方搭建墳墓不至於走水,不至於火災,不至於迷路之類的,畢竟古代人對於逝者是十分重視的,所以許多方術士也就會考慮這些問題,雖然聚不聚財,納福做不做得到,不知道,一般的防水防火還是可以的,因此這些大宗族的祖祠往往都不會有什麽火災的隱患。


    唯一比較需要擔憂的就是那些個人的小門小戶,他們不像大家族會精心挑選埋葬地點,且在祭祀時也是一起行動,有一套完整的規矩,保證火災不會出現,但小門小戶就很難了,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放火,所以該怎麽防範他們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可以說想要圍堵火災是很困難的,不過朝廷也是盡力想出了這些辦法,在現有條件下,盡量讓火災爆發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至於其他更加先進的技術,也隻能等到以後再來慢慢補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