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所謂的進步人士也並不是一味的隻知道反抗,其中也是分為兩派的,有一派比較激進,認為必須先推翻宋朝的殖民統治,然後再推翻本地的封建統治,也就是兩座大山,才能完成國家的建立,民族的革新,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人,還有一大部分人則是保守的革新派。
用保守來形容革新派,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相對於上述那些革新派來說,他們的行為確實要保守一些,他們不像前者一樣,認為必須進行徹底的革命,才能改變社會,保守革新派往往要麽認為隻進行封建主義改革,要麽就是指進行反帝主義的革命,而不是兩者一起進行,是選擇其中一種進行,這兩種人是占據大多數的。
前者希望推翻本土的殖民地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從而進行改革,有點像是北洋政府,推翻了滿清,但卻沒有終止外國在本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依舊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而後者則是隻推翻帝國主義在自己國家土地上的侵略,而對於本國的政府是采取支持的態度,這有點像是義和團,這兩者占據了改革的大多數。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兩種無疑都不如前者好,就像當年在黨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地主,所謂推翻三座大山運動,可以說是把壓在中國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全部給推翻了,是進行了一場足夠徹底的革命,也正為有了這樣一場革命,中國社會的活力才會在改革開放之後爆發,最終將中國變成了現代第二大國的地步。
但其中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反帝反封建,哪裏是這麽簡單的事情,反帝意味著你要和外國人作對,反封建則意味著你要和自己人作對,裏外都是敵人,全世界這麽多的國家,最後進行這種徹底革命成功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多少,最後還是被顛覆,最終幸存的國家,可以說是一個手掌就可以數的出來。
這就是現狀,中國人或許理所應當的認為,革命應該是徹底的,但這個世界上,多得是革命不徹底的國家,像歐洲的君主立憲製國家就全部是革命不徹底的國家,現在說起來,這好像是成了傳統的一部分,但要知道這些君主製的國家,當年可都經由社會的進步人士,發動過推翻王室的運動,甚至還有不少國家是成功的,但最後麵對封建貴族們的龐大勢力,許多人選擇了妥協,從而帶來了隱患,那就是社會固化速度加快,權利轉移速度變慢,舊貴族們依舊掌握有巨大的權利。
就像日本當年德川幕府被明治天皇手中的政府軍擊敗,但為了減少國內的損失,所以天皇派出代表與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談判,最終商議決定,將大權還給天皇,當大名們必須依舊保有崇高的地位和名望,以及權力,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明治天皇最終答應下了這一切。
之後大政奉還,廢藩設縣,采取的都是贖買的政策,一位大名,將手中的土地和人口全部交出來,國家就給予他們華族的身份,還能擁有國家企業的股份,同時還專門成立華族銀行,由專門的經濟學家進行管理,以保證華族的利益能夠充分得到保障,通過這種方式,日本很快便進入到了明治維新的階段,貴族不但沒有成為改革的絆腳石,反倒成為了改革的助力,當然,隱患也有不少,那就是後來這些華族綁架了整個日本國家的走向,向著****一去不複返,二戰之後,美國認為日本之所以會變成如此之日本,最大的原因便是門閥當到,軍隊超越政府,成為國家的領袖,所以在麥克阿瑟進行改製的時候,將日本的華族取消,同時拆分日本的財閥,減少日本大企業對於國家的影響力,這就是他的做法。
所以大多數的國家,改革往往是不可能徹底的,總是要與舊貴族們進行一定的妥協,像中國這樣,徹底將舊貴族掃入曆史的垃圾堆的國家幾乎是沒有的,大概也就蘇聯能夠與之相比,所以中國人或許覺得這一切都是非常的平常,理所應當就會選擇去當前者,但實際上,前者得到的迴報雖然高,但對於國家的傷害也十分的大,而大多數進步人士還是會選擇後者的,也就是兩者選其一,推翻自己的政府,或者是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然後通過與帝國主義作對獲得本國的權利,從而利用自身的權威對國家進行改革。
就這兩條路而已,而這兩條路,朝廷無疑就可以利用將戰爭的威脅降低到最小,這些人是可以協調的,而宋朝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矛盾指向他們自己的國家,從而讓那些進步人士在兩者之間更傾向於選擇改革自己的政府,而不是要與宋朝朝廷作對,這一招其實還是很好用的。
畢竟相比起推翻宋朝在殖民地上所建立的統治,改革自己的國家相對來說要更加簡單一些,看看中國的曆史就知道,辛亥革命成功了,而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卻是以失敗告終的,前者針對的是本國政府,而後者針對的是列強,而在列強的麵前,普通人所組成的軍隊到底有多麽的無助,看看史書也可以知道一二了,因此大部分先進人士往往會選擇去改造自己的政府。
真正會與宋朝對著幹的,其實隻有那些激進派的革命人士和那些認為必須推翻殖民政府才能建立新國家的人,而對於這些人,懷柔政策是沒有用的,就必須要用武力鎮壓才行,對於這一點,卻是無可避免的,而這些人也給宋朝的貿易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若是在平原地方還好,憑借宋朝的堅船利炮,根本沒有人能夠在正麵戰場打敗他們,但這些人所組成的軍隊很多都是躲在山川之中,想要找到他們根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何況宋朝的軍隊是客軍,在平原上打仗還行,若是要進入深山,那身上的本事等於是廢了一半。
在深山中,首先是無法列陣,這就導致士兵隻能憑借小隊作戰,或者是個體作戰,這樣一來,宋朝的大兵團威力就無法完全發揮,第二點則是在山林裏,大炮無法妥善的進行運輸,尤其是一些地形崎嶇的地方,牲畜根本無法把那些大炮運送到指定的地點,在戰爭中,缺少炮火,就會讓宋朝的軍隊戰鬥力繼續下降。
再來則是對於地形的不熟悉,當地人會知道山裏的具體情況,知道哪裏有山洞,哪裏有近道,通過這些地方,他們完全可以把宋朝人玩弄於鼓掌之間,所以對於這些藏在深山裏的反叛分子,宋朝也是很無奈,他們也不可能把整座山圍起來,那得花費多少的軍隊,所以隻能在修建道路的時候,盡量遠離這些山川,以避免他們的存在損害宋朝的貿易利益。
但也不是每一個租界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的,終究還是會遇到這個問題,而對此,朝廷並沒有什麽特別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就算是在二戰期間,擁有飛機這樣可以在空中投射的武器之後,人類麵對複雜的地勢依舊有苦難言,根本無法進行覆蓋,直到現代,那些恐怖分子們所在的地方,往往也是地形複雜,即便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部隊,也始終難以徹底剿滅這些藏在深山裏的暴徒,這就是地形的作用。
所以宋朝能做的就是減少影響,比如說把道路修開,或者是在關鍵節點建立起一個城堡,以此來保護鐵路的安全,當然這些激進的愛國者,往往就會趁著宋朝不注意便來破壞鐵路係統,為此宋朝還得成立鐵路部隊,以此來保護鐵路,同時當地殖民地政府也負責保護鐵路,這才能夠保證鐵路的正常行駛。
這就是如今宋朝在殖民地上所遇到的困難,可以說非常大,但不致命,畢竟宋朝在殖民地上所掠奪的財富已經夠多了,許多皇宮甚至都被宋朝給搬空了,在宋朝如今的首都汴京城中,你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室珍藏,全世界各地的寶物幾乎都集中在這座城市之中,可以說大殖民讓宋朝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好處,這些山賊能消滅,等於是增加收入,但不增加其實也沒什麽。
畢竟如今的宋朝正處於大發展時期,這裏賺不到錢,其他的地方也能賺到錢,又何必去辛苦那麽多的人力呢,所以對於這些進出與山中的隊伍,宋朝的政策便是隻要不涉及到交通的安全問題,那麽這些人就不要管他們,不然每一個團隊都要管,有的幾百人便是一支部隊,還有的幾千人,這麽一點人站在你麵前或許挺多的,但扔在大山裏,別說是一千人,便是一百萬人進去,你也很難找到。
就像當年挺進大別山,足足數十萬的軍隊,進入大別山之後,就是躲開了反動軍閥們的圍剿,最終成功脫圍,為之後的戰爭保留下了有生力量,在之後的戰爭中,也是屢立奇功,表現的十分突出,所以對於這樣的部隊,宋朝的正規部隊其實是很難有辦法解決的。
不過宋朝也還有一些辦法,既然宋朝的軍隊不願意深入山中,但卻可以讓這些反叛軍的軍隊從山林裏出來,方法也很簡單,威脅,利誘無外乎就是兩者,一方麵是想方設法的找到他們在城市裏的親人,然後用親人來威脅他們,這一招很是好用,大部分的人看見自己的家人被逮捕之後,往往都會選擇自投羅網。
這與電視劇不一樣,什麽為了民族大義,父母的命也不顧忌之類的,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少見的,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認罪,但後來他們也慢慢開始將自己的家人都藏的很好,想要抓到他們也就難了。
但宋朝也有新的辦法,你的家人抓不到,就抓你手下的人,那些人的家人相對來說要更加容易控製,通過控製這些組織的副手或者是中級軍官的家人,從而讓他們服從命令,最終引誘這些部隊從深山裏出來。
畢竟這些部隊總歸是要出來的,不然他們的補給怎麽辦?難不成是在山裏麵自己生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麵,這些人長期在外麵奔波,總歸還是需要迴家的,尤其是底層的士兵,他們跟那些領導人不一樣,他們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在奮鬥,便是十幾年不迴家都行,但士兵們卻不行,他們之所以參軍就是為了一口飯吃,或許有的人真的也有點革命理想,但吃飯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士兵們自然是要輪換的,不能讓他們一直待在山裏麵,而這就能夠讓宋朝發現他們的蹤跡,從而找到他們的親人,控製他們,然後得到這些軍營內部的消息以及擺設,通過這些消息,宋朝的將領們就能相對比較容易的進攻這些山寨的薄弱部分,從而取得勝利,消滅掉這些叛亂分子。
還有一種利誘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就是招安的意思,在中國古代,許多強盜,劫匪都被招安過,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一方麵國家多了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士,另一方麵則是避免了戰爭,國家消耗公帑的數量,可謂一舉兩得,為此而犧牲一個頭銜和幾份工資,並不算什麽大事,隻要能夠將這些人招安,這其中的利益可就大了去了,首先是他們自己的隱患消失了。
二來這些軍隊藏在深山裏,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他們往往還會和其他的部隊相互之間有所聯係,若是打破其中一點,就必然會拔出蘿卜帶著泥,將之後的所有組織一網打盡,最後將使得宋朝將一片地區的反抗勢力全部清除,而付出的隻不過是幾份工資和頭銜而已,還有什麽比這更值錢的呢。
用保守來形容革新派,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相對於上述那些革新派來說,他們的行為確實要保守一些,他們不像前者一樣,認為必須進行徹底的革命,才能改變社會,保守革新派往往要麽認為隻進行封建主義改革,要麽就是指進行反帝主義的革命,而不是兩者一起進行,是選擇其中一種進行,這兩種人是占據大多數的。
前者希望推翻本土的殖民地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從而進行改革,有點像是北洋政府,推翻了滿清,但卻沒有終止外國在本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依舊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而後者則是隻推翻帝國主義在自己國家土地上的侵略,而對於本國的政府是采取支持的態度,這有點像是義和團,這兩者占據了改革的大多數。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兩種無疑都不如前者好,就像當年在黨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地主,所謂推翻三座大山運動,可以說是把壓在中國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全部給推翻了,是進行了一場足夠徹底的革命,也正為有了這樣一場革命,中國社會的活力才會在改革開放之後爆發,最終將中國變成了現代第二大國的地步。
但其中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反帝反封建,哪裏是這麽簡單的事情,反帝意味著你要和外國人作對,反封建則意味著你要和自己人作對,裏外都是敵人,全世界這麽多的國家,最後進行這種徹底革命成功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多少,最後還是被顛覆,最終幸存的國家,可以說是一個手掌就可以數的出來。
這就是現狀,中國人或許理所應當的認為,革命應該是徹底的,但這個世界上,多得是革命不徹底的國家,像歐洲的君主立憲製國家就全部是革命不徹底的國家,現在說起來,這好像是成了傳統的一部分,但要知道這些君主製的國家,當年可都經由社會的進步人士,發動過推翻王室的運動,甚至還有不少國家是成功的,但最後麵對封建貴族們的龐大勢力,許多人選擇了妥協,從而帶來了隱患,那就是社會固化速度加快,權利轉移速度變慢,舊貴族們依舊掌握有巨大的權利。
就像日本當年德川幕府被明治天皇手中的政府軍擊敗,但為了減少國內的損失,所以天皇派出代表與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談判,最終商議決定,將大權還給天皇,當大名們必須依舊保有崇高的地位和名望,以及權力,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明治天皇最終答應下了這一切。
之後大政奉還,廢藩設縣,采取的都是贖買的政策,一位大名,將手中的土地和人口全部交出來,國家就給予他們華族的身份,還能擁有國家企業的股份,同時還專門成立華族銀行,由專門的經濟學家進行管理,以保證華族的利益能夠充分得到保障,通過這種方式,日本很快便進入到了明治維新的階段,貴族不但沒有成為改革的絆腳石,反倒成為了改革的助力,當然,隱患也有不少,那就是後來這些華族綁架了整個日本國家的走向,向著****一去不複返,二戰之後,美國認為日本之所以會變成如此之日本,最大的原因便是門閥當到,軍隊超越政府,成為國家的領袖,所以在麥克阿瑟進行改製的時候,將日本的華族取消,同時拆分日本的財閥,減少日本大企業對於國家的影響力,這就是他的做法。
所以大多數的國家,改革往往是不可能徹底的,總是要與舊貴族們進行一定的妥協,像中國這樣,徹底將舊貴族掃入曆史的垃圾堆的國家幾乎是沒有的,大概也就蘇聯能夠與之相比,所以中國人或許覺得這一切都是非常的平常,理所應當就會選擇去當前者,但實際上,前者得到的迴報雖然高,但對於國家的傷害也十分的大,而大多數進步人士還是會選擇後者的,也就是兩者選其一,推翻自己的政府,或者是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然後通過與帝國主義作對獲得本國的權利,從而利用自身的權威對國家進行改革。
就這兩條路而已,而這兩條路,朝廷無疑就可以利用將戰爭的威脅降低到最小,這些人是可以協調的,而宋朝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矛盾指向他們自己的國家,從而讓那些進步人士在兩者之間更傾向於選擇改革自己的政府,而不是要與宋朝朝廷作對,這一招其實還是很好用的。
畢竟相比起推翻宋朝在殖民地上所建立的統治,改革自己的國家相對來說要更加簡單一些,看看中國的曆史就知道,辛亥革命成功了,而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卻是以失敗告終的,前者針對的是本國政府,而後者針對的是列強,而在列強的麵前,普通人所組成的軍隊到底有多麽的無助,看看史書也可以知道一二了,因此大部分先進人士往往會選擇去改造自己的政府。
真正會與宋朝對著幹的,其實隻有那些激進派的革命人士和那些認為必須推翻殖民政府才能建立新國家的人,而對於這些人,懷柔政策是沒有用的,就必須要用武力鎮壓才行,對於這一點,卻是無可避免的,而這些人也給宋朝的貿易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若是在平原地方還好,憑借宋朝的堅船利炮,根本沒有人能夠在正麵戰場打敗他們,但這些人所組成的軍隊很多都是躲在山川之中,想要找到他們根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何況宋朝的軍隊是客軍,在平原上打仗還行,若是要進入深山,那身上的本事等於是廢了一半。
在深山中,首先是無法列陣,這就導致士兵隻能憑借小隊作戰,或者是個體作戰,這樣一來,宋朝的大兵團威力就無法完全發揮,第二點則是在山林裏,大炮無法妥善的進行運輸,尤其是一些地形崎嶇的地方,牲畜根本無法把那些大炮運送到指定的地點,在戰爭中,缺少炮火,就會讓宋朝的軍隊戰鬥力繼續下降。
再來則是對於地形的不熟悉,當地人會知道山裏的具體情況,知道哪裏有山洞,哪裏有近道,通過這些地方,他們完全可以把宋朝人玩弄於鼓掌之間,所以對於這些藏在深山裏的反叛分子,宋朝也是很無奈,他們也不可能把整座山圍起來,那得花費多少的軍隊,所以隻能在修建道路的時候,盡量遠離這些山川,以避免他們的存在損害宋朝的貿易利益。
但也不是每一個租界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的,終究還是會遇到這個問題,而對此,朝廷並沒有什麽特別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就算是在二戰期間,擁有飛機這樣可以在空中投射的武器之後,人類麵對複雜的地勢依舊有苦難言,根本無法進行覆蓋,直到現代,那些恐怖分子們所在的地方,往往也是地形複雜,即便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部隊,也始終難以徹底剿滅這些藏在深山裏的暴徒,這就是地形的作用。
所以宋朝能做的就是減少影響,比如說把道路修開,或者是在關鍵節點建立起一個城堡,以此來保護鐵路的安全,當然這些激進的愛國者,往往就會趁著宋朝不注意便來破壞鐵路係統,為此宋朝還得成立鐵路部隊,以此來保護鐵路,同時當地殖民地政府也負責保護鐵路,這才能夠保證鐵路的正常行駛。
這就是如今宋朝在殖民地上所遇到的困難,可以說非常大,但不致命,畢竟宋朝在殖民地上所掠奪的財富已經夠多了,許多皇宮甚至都被宋朝給搬空了,在宋朝如今的首都汴京城中,你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室珍藏,全世界各地的寶物幾乎都集中在這座城市之中,可以說大殖民讓宋朝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好處,這些山賊能消滅,等於是增加收入,但不增加其實也沒什麽。
畢竟如今的宋朝正處於大發展時期,這裏賺不到錢,其他的地方也能賺到錢,又何必去辛苦那麽多的人力呢,所以對於這些進出與山中的隊伍,宋朝的政策便是隻要不涉及到交通的安全問題,那麽這些人就不要管他們,不然每一個團隊都要管,有的幾百人便是一支部隊,還有的幾千人,這麽一點人站在你麵前或許挺多的,但扔在大山裏,別說是一千人,便是一百萬人進去,你也很難找到。
就像當年挺進大別山,足足數十萬的軍隊,進入大別山之後,就是躲開了反動軍閥們的圍剿,最終成功脫圍,為之後的戰爭保留下了有生力量,在之後的戰爭中,也是屢立奇功,表現的十分突出,所以對於這樣的部隊,宋朝的正規部隊其實是很難有辦法解決的。
不過宋朝也還有一些辦法,既然宋朝的軍隊不願意深入山中,但卻可以讓這些反叛軍的軍隊從山林裏出來,方法也很簡單,威脅,利誘無外乎就是兩者,一方麵是想方設法的找到他們在城市裏的親人,然後用親人來威脅他們,這一招很是好用,大部分的人看見自己的家人被逮捕之後,往往都會選擇自投羅網。
這與電視劇不一樣,什麽為了民族大義,父母的命也不顧忌之類的,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少見的,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認罪,但後來他們也慢慢開始將自己的家人都藏的很好,想要抓到他們也就難了。
但宋朝也有新的辦法,你的家人抓不到,就抓你手下的人,那些人的家人相對來說要更加容易控製,通過控製這些組織的副手或者是中級軍官的家人,從而讓他們服從命令,最終引誘這些部隊從深山裏出來。
畢竟這些部隊總歸是要出來的,不然他們的補給怎麽辦?難不成是在山裏麵自己生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麵,這些人長期在外麵奔波,總歸還是需要迴家的,尤其是底層的士兵,他們跟那些領導人不一樣,他們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在奮鬥,便是十幾年不迴家都行,但士兵們卻不行,他們之所以參軍就是為了一口飯吃,或許有的人真的也有點革命理想,但吃飯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士兵們自然是要輪換的,不能讓他們一直待在山裏麵,而這就能夠讓宋朝發現他們的蹤跡,從而找到他們的親人,控製他們,然後得到這些軍營內部的消息以及擺設,通過這些消息,宋朝的將領們就能相對比較容易的進攻這些山寨的薄弱部分,從而取得勝利,消滅掉這些叛亂分子。
還有一種利誘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就是招安的意思,在中國古代,許多強盜,劫匪都被招安過,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一方麵國家多了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士,另一方麵則是避免了戰爭,國家消耗公帑的數量,可謂一舉兩得,為此而犧牲一個頭銜和幾份工資,並不算什麽大事,隻要能夠將這些人招安,這其中的利益可就大了去了,首先是他們自己的隱患消失了。
二來這些軍隊藏在深山裏,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他們往往還會和其他的部隊相互之間有所聯係,若是打破其中一點,就必然會拔出蘿卜帶著泥,將之後的所有組織一網打盡,最後將使得宋朝將一片地區的反抗勢力全部清除,而付出的隻不過是幾份工資和頭銜而已,還有什麽比這更值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