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的發展,總是伴隨著許多人的犧牲而建立起來的,一般來說,這種犧牲來自於工人和失地農民,但也並不完全是,比如破產的商人,落魄的讀書人,這些都是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養料,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能使得城市成為有機的整體。


    一座城市,不能僅僅隻有好人,必須要所有人都生活在其中,才能算是一座城市,而作為城市除此崛起的宋朝,自然會麵臨到許多以前人類不曾麵臨過的問題,比如說高容積率所帶來的擁堵問題。


    古代城市人口最高不過一百萬人口,且那時的城市都是攤大餅模式的,城市麵積十分的龐大,且這個一百萬人口往往還得算郊區一樣,就像杭州市的人口是差不多八百萬,但住在建成區的人口大概就五百萬左右,還有三百萬則是住在郊區,農村的,而古代的城市差不多也是如此,大量的人口住在農村和郊區,住在城區麵積中的人其實並不多,所以在古代,並不會有什麽太過於擁擠的問題。


    什麽摩肩擦踵,揮汗如雨,這些場景在中國的名勝古跡中幾乎隨處可尋,而在現代化城市之中,一百萬城區人口不過是一件很容易達到的事情,而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則讓高樓拔地而起,原本的房子大概就一層樓高,富裕一點的兩層,再有點錢的也不過三層樓的高度而已,密度不會特別的高。


    但在工業化的時代則不同,六層七層的樓房到處都是,至於一些辦公大樓,十三層,十四層也是此起彼伏的坐落在城區內的各個角落,拿人口已經達到七百萬城區人口的汴京城距離,城市中心地帶超過十層以上的高樓便有一千兩百多棟,放到現在自然算不得什麽,但這是在工業化時代的初期,至於超過二十層的也有一百多棟,這還是限高的結果,而在昆山,超過二十層的樓房數量大概在三百棟左右,這麽多的房子匯聚在一起,擁擠是必然的。


    而這麽多人生活在一座城市中,必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爭端,看看香港就知道了,香港最開始的崛起就伴隨著黑社會的崛起,無論是最開始大陸移民的華人,還是後來越南戰爭之後的越南人,還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最後一批的移民潮,他們都給香港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混亂,而如今宋朝的大城市也都是如此。


    內地的移民,殖民地的勞工,友國的留學生,外勞,還有內地的留學生,務工人員,這些都混雜在城市之中,有一些是來討生活的,還有一些則是來拚出一個新未來的,他們的到來給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讓城市變得混亂起來,許多黑幫在這些城市中盤踞,他們開設許多的非法場所,遊走於黑白兩道,做著賺取暴利的事情,雖然朝廷的打擊讓他們消停了不少。


    可你千萬不要指望一個工業時代初期的朝廷能夠高效的完成徐清的期望,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在現代,監控攝像頭如此完備,法律條文如此清晰的現代,想要根除黑社會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如今的朝廷,法律上的漏洞十分複雜,又沒有什麽監控,有的時候即便有人殺了人你也根本找不到任何的證據。


    而疑罪從無,自然也就無法進行審判,所以宋朝的黑社會還是十分猖獗的,他們盤踞在城市之中,是當地的地頭蛇,便是當地的官員對他們也是敬畏三分,他們雖然不能拿這些官員們怎麽樣,但若是這些官員們找他們的麻煩,他們就能給這些官員搗亂,從而讓他無法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因此許多正直的官員,為了自己能夠平安的做完這幾年的時間,得到政績然後升職,隻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情,他們也懶得理會。


    這也是黑社會聰明的地方,他們懂得如何與官方進行接觸,什麽是官方能夠容忍的底線,多年時間下來,他們也找到了最適合相處的方式使得兩邊一直是相安無事,朝廷的嚴打雖然給黑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但風平浪靜之後,一切自然又開始了,這是朝廷無法控製的事情。


    除非徐清把軍隊開到城市裏,宣布軍管,然後把這些黑社會一個個揪出來幹掉,但這麽做,會給城市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人民的生產也會產生極大的威脅,更遑論這幫黑社會會不會狗急跳牆了,因此朝廷也沒有這麽做,維持城市的安定和穩健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於每年無辜失蹤的那些人口,也隻能是作為死案進入檔案了,那些漢人死者或許還會建立一個小組進行專門調查幾個月,至於那些殖民地人,那就隻是記錄一下筆錄,然後寫一份報告,這件事情就算是完成了,殖民地人的性命不值錢,雖然朝廷沒有明說,但這確實是事實。


    尤其是在宋朝加大開放殖民地人勞工之後就更是如此了,隨著工業化的進步,人口缺少問題越來越嚴重,倒不是宋朝人口增長緩慢的問題,其實宋朝人口增長並不緩慢,但是依舊跟不上工業化的腳步,其中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因素讓宋朝做出了這個決定。


    一來是宋朝的年輕人正在改變關鍵,老一輩的人重土安遷,認為人生在故鄉就要活在故鄉,最後死在故鄉,這是最好的,到了工業化時代的這一輩人,則認為生在故鄉,但要活在大城市,等到老了之後再迴到自己的故鄉,最後埋在故鄉,這才是最好的,這些思想在宋朝一直是主流思想,所以宋朝的移民,一般來說,要麽是活不下去了,要麽就是極少部分的冒險家,除此之外,很少有人願意從事移民活動的。


    因為移民就代表著你很難再迴到你的家鄉了,時代的背景決定了,這將是一段極為遙遠的道路,你的一切將在另外一片土地上成就,而在這裏,你不會再剩下什麽,因此很多人在那個年代是不願意的。


    可到了如今,二十二年的工業時代的浪潮以及全球化的發展,宋朝年輕人的思想已然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再重土安遷,而是開始向往自由的生活,他們出生的地方是家,他們生活的地方是家,他們死的地方就是自己安息的土地,他們不再重視家鄉的概念,而是將整個世界看做是自己的家園。


    這當然跟宋朝作為世界唯一霸主有著很大的關係,整個世界幾乎都在按照宋朝製定的規則行走,正因為如此,宋人也有著任何一個朝代所不能企及的自信心,像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出門總是會害怕,簽證問題,語言問題,文化問題,而歐洲人一般不會有這種擔心,免簽,英語外加文化上的殖民,讓他們來到任何一個國家,都顯得很有自信。


    宋人就是如此,他們的文化和科技完全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這足以使得他們自信的前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並把他當做新的家鄉,沒有人敢來傷害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世界無比安全,上百萬的軍隊駐紮在世界各地,以維護著漢族的利益,因此移民的人群開始逐漸脫離勞苦大眾,而是連一些有產者都紛紛開始進行移民,以期望去過一種另外的生活。


    而除此之外,上一代移民的發財浪潮也讓新一代人更加向往海外的世界,那些貧苦的窮人既然都能在那裏創造自己的傳奇,為什麽自己不行呢?這也是吸引眾人的原因,更何況如今許多礦物公司紛紛在海外找到了大量的礦,開采他們也需要很多的人手這些工作收入極高,因此很多人也願意出去。


    當然還有一些則是文藝青年,他們看到了小說家眼中的世界,羨慕不已,所以便想親眼去看看這個世界到底如何,因此文藝青年也開始移民,在理科生們的世界裏,那是一個充滿各種各樣地理特色,礦物質豐富的世界,在文藝青年的眼中,他是所謂的流浪,也是所謂的彼方,而對於冒險者們來說,那是財富的發祥地,是成功的踏腳石。


    所有的種種都激發了宋朝人對於移民的最大熱情,他們紛紛前往租界,前往殖民地,甚至是那些屬於宋朝附屬國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條條的宋人街,這都使得宋朝的人口空前外流,許多人紛紛踏上移民的道路,根據戶部的統計,光去年一年,便有超過四百萬的人口離開宋朝本土,前往各個殖民地和租界從事貿易,工作,或者是留學或者旅遊。


    是的,還有留學,這一點或許有人會感到十分的奇怪,因為若是論及大學教育,自然是宋朝本土的水平天下無雙的,但這是在重點學校上,宋朝的重點學校,培育的是世界的精英,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尚且沒有一所學校來自於海外,而全部匯集於宋朝,即便是金國和遼國,也隻有一些學校可以媲美而已,但也僅僅隻是媲美,真正達到這三十所大學的水準,還是需要不停努力的。


    但在一般大學上,許多租界和殖民地的大學都已經開始慢慢追了上來,尤其是新大陸的大學,在徐安帶去的那一批科學家和教授的引領下,新大陸的大學發展的十分不錯,還有歐洲的大學,許多學成的教授紛紛歸國,也讓他們的大學教育水平上升了一個台階,雖然離世界水平尚且有些距離,但對於宋朝人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就像中國的大學,中國人考會比較難,而外國人考會比較容易一些,當然,外國人出的錢肯定要比中國人來得多,在這些歐洲國家和新大陸大學也是如此,招收本土的學生分數會適當降低一些,以吸引更多的宋人來就讀,當然在學費上就會上升一些,畢竟不是本國學生,有一些補貼自然不會同額發放的,但這些大學對於那些考不上本土大學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是很好的選擇了。


    至於這些大學為什麽寧願招收宋朝大學淘汰下來的學生,而不是多招一些自己本地的學生,難道是因為本地學生不如這些宋朝學生麽,這倒真的是原因之一,倒不是歐洲人的智商比宋朝人來的笨,而是在基礎教育上,雙方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在宋朝,接受過高中教育的人每年大概有一百萬左右,而其中能夠接受大學教育的在四十萬左右,這其中的選擇比例是五比二,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可以進入大學,而在歐洲國家,比如英格蘭,一年的高中生在三萬人左右,而他的大學名額卻有一萬五千人左右,也就是二比一,是一半的人可以上大學的程度,顯然高等教育的高投入,帶來的資質實在是太多了,而英格蘭本土的很多學生是根本不夠資格參與進這些大學的,而宋人則不同,在殘酷的選拔之中,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掌握著基本的知識,同時他們的視角和思維也不同,站在世界第一大國的角度上,他們看待問題的眼光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一點,則是在課程的學習上也完全不同,英格蘭的學生每天做的就是讀書,因為他們的學校沒有錢來讓他們去做更多的事情,而宋朝的學生則是德智體美勞全方麵發展,學生素質自然是不必說的,至於無法培養人才一事,自然是不用擔心。


    最開始的時候歐洲各國也不願意招收宋朝人來當留學生,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國家費勁千辛萬苦培養出的人才又迴到宋朝,那他們的培養豈不是白培養了,可後來卻發現,宋朝留學生畢業以後選擇留在英格蘭工作的人,要遠遠超出英格蘭自己的學生願意留下來的人口。


    在英國的頂級學校,牛津大學之中,許多英格蘭人畢業之後的夢想便是到宋朝去讀研,或者是讀博,最好能夠在宋朝工作,成為一名士族,而許多宋朝人來到英格蘭之後,卻在畢業之後往往會選擇在英格蘭工作,這一發現,讓他們大吃一驚,也對此情況很是不解。


    後來他們才知道,宋朝人來到這裏之後,大多數對於本土是有一些畏懼心理的,因為他們正是因為拚不過那些更厲害的學霸從而才到這些地方來讀書的,等到畢業之後,迴去再爭一席之地的想法自然是很單薄的,他們更希望就在這裏工作,安家立業,從而安穩下來,這是最好的,而那些英格蘭人則不同,他們沒有去過宋朝,不知道宋朝的一切,同時他們也沒有與宋朝的精英們競爭過,因此自然是信心滿滿,這兩種差別,使得宋朝人更願意留下來為英格蘭的建設做貢獻,而英格蘭人則更加願意去宋朝,開拓更大的人生閱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