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隻認為徐清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在提前做布置,對此徐清不置可否,這些針對自己的言論,顯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的,而是針對徐清特意設置出來的話語,徐清是很難反駁的,他能說自己這麽做不是為了消除異己麽,顯然不能,因為徐清確實有意讓徐寧來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一點是事實,但清除如今朝堂上的黑惡,與徐寧並無關係,這一點徐清很清楚,以徐寧的才華,徐清相信他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得到其他官員的認可,整合自己留下來的派係,從而登頂大位,根本不用像現在這樣,自己忙前忙後,還要討一個被官員們暗地裏罵的角色。
但你不能阻止別人把這兩件事聯合在一起,因為這本來就是空穴來風,但徐清恰好無法反駁,除非他告訴全世界,徐寧並不會進入內閣,他能這麽說麽,顯然不能,如果他這麽說了,才算是如了朝廷之中某些人的意了。
如今的朝廷,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鐵板一塊了,隨著皇權的下落,士族權利的上升,非常自然的,士族也就開始分化了,有的是因為權利,他們不甘心於人後,便想要通過鬥爭來獲得更大的權利,還有的則是理想,有的人認為國家應該走向社會主義,加強朝廷對於市場的操控,給老百姓福利,還有的人則認為國家應該堅持走資本主義,加強市場的自由行,政府應該加大對於市場的鬆綁。
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在其中流竄,失去了皇帝這個最大的敵人,士族顯然開始分化,徐清再想象以前一樣,一聲令下,整個朝廷便如同自己的身體一般靈活指揮顯然也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從徐安在年前已經奉旨準備迴京,就能夠看得出來。
以前幫助皇帝的官員在朝廷之中如同叛臣,是不可能進入朝廷的,但如今隨著皇帝權利的減小,徐安等站在皇帝這一邊的保皇黨已然成為了無關緊要的角色,而徐安也知道這一點,此刻自己心中的理想已然不可能被士族所接受,他原來信奉的是利用皇帝的權威,行為集權的中央朝廷,然後進行激烈的變法,在他的設想中,皇帝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在很多保皇黨的眼中都是如此,他們認為變法是不能缺少皇帝權威的。
但如今這個時代的變化實在太快,十幾年前,皇帝尚且還能夠跟士族們平起平坐,但如今隨著士族的力量愈發強大,借著工業化和大航海,遍布整個世界的力量,皇權已經不能相抗衡了,自然皇帝也就成為了角鬥場上的一員,而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天子了,因此,徐安等人也意識到,依靠皇帝形成集權,無論是在士族中,還是在民間,都已經沒有了市場。
托徐清的福,如今的百姓,隻知道朝廷的命令,不認識皇帝的命令,對於皇帝,更多的理解還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與老百姓的距離實在是非常的遙遠,而官府則是他們日常就要接觸的存在,再加上這幾年的執政,雖然稱不上良善,但效率確實非常高,且大部分官員的素質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地方上的發展也非常的快,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工業化帶來的城市化,讓老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與時代有關,與政府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
因此人民對於朝廷是十分擁戴的,而皇帝自然也被邊緣化了,通過這一點,如今徐安等人想要搞集權,完全可以繞過皇帝,隻要成為首相,掌管內閣,就可以完全操控這個國家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借皇帝的手多此一舉呢?
而這個到底,趙昕自然也明白,所以如今的他也是與朝廷之中的激進派相互合作,這才衍生出了激進派推舉徐安等人迴到朝廷,作為自己的助力,趙昕顯然清楚的意識到,若是作為皇帝的自己,再高高在上,擺出一副天下之主的樣子來,那麽這個國家的政權,必然要從自己的手中被奪走,失去了政權和大義,那麽即便空有軍隊,他也隻不過是一個軍閥頭子罷了,沒有人會理他說了什麽。
畢竟如今的宋朝歌舞升平,在這樣一個年代,軍隊是沒有什麽意義的,老百姓最常接觸到的還是當地的衙門,捕快,吏員,這些才是他們接觸到的,而這些若是皇帝不參與進去,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大家就能夠忘掉這位皇帝的存在了,到時候帝製到底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甚至都會成為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趙昕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所以他也是積極的和朝廷內部的激進派相互聯係,終於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將徐安等人從外地調迴到了中央,至於這個派係為什麽願意這麽做,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按理來說,朝廷上的臣子與皇帝之間相互聯係,這是犯了大忌的,因為皇帝至高無上,且是所有士族潛在的敵人,他的存在,總有一天會壓製住士族的力量,所以在潛意識中,士族不應該與皇帝有太多的聯係,但隨著皇權的衰敗,皇帝起碼在朝廷上已經鬥不過士族們了,所以這一條禁令也慢慢開始鬆綁。
再加上激進派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始終不如保守派的力量強大,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徐清的派係,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但徐清所在的派係在如今的朝堂上確實算得上是保守了,徐清的執政理念若是放到十幾年前自然是激進的,重商重工,同時大力移民,擴展海運,提升科技,廢除儒家,尊崇百家,以科學為基石,進行發展,這種思想在那個以儒家為主,重農抑商的時代,不可謂不離經叛道。
但如今的朝堂上,徐清的這一套說辭和做法,已經成為了每個人心中的準繩,自然也就變成了道德的一部分,而徐清並不願意再做進一步的改變,比如說對歐洲發動戰爭,對遼國和金國發動戰爭統一全球,然後對內部要麽是繼續開放市場,或者是又中央來調控市場,這兩種做法他都不喜歡,他對於朝廷的執政理念就是中庸,一切以民眾的需求來作為導向,而激進派則認為精英們應該率先去規劃路線,要比老百姓走得早一步。
如今這種思想在整個社會上下都很流行,這頗有點像是一戰之後的美利堅,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同時,便也有了維護世界和平,秩序的責任感,如今的很多宋朝精英們,便有這種想法,他們覺得宋朝如此強大,是不是應該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什麽東西來?帶著這種想法,自然思想也就會變得有些激進,這些官員的數量,可以說是年年都在增加的,勢力自然也很龐大,如今有好幾個派係都有這種言論在四處傳播,自然也能夠把徐安等人召迴來。
而對此,保守的一派自然不希望他們迴來,但因為拉攏了皇帝,即便是徐清也不太好拒絕,更加關鍵的是,他們的理由徐清無法拒絕,那就是朝廷是海納百川的地方,而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方,若是一言堂,那首相跟皇帝又有什麽區別?
這句話讓徐清沒有了繼續反駁的勇氣,是啊,士族之所以要打壓皇權,不就是為了能夠自由自在的討論自己的政策和思想,從而總結出一個共識,從而以朝廷的名義頒布,讓全社會共行嗎?
那麽如今的社會有沒有激進派?當然有,有沒有保皇黨,自然也有,畢竟工業化到如今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已,整個社會上大量的中老年人,對於皇帝還是有著如同對待神明的感情,在這種的支配下,許多人都是出於對皇帝的尊重,從而遵從朝廷的命令的,這既然是名義,為什麽朝廷上就不能有保皇黨呢?
難不成朝廷是首相一個人的一言堂,徐清認為什麽人可以進朝廷,什麽人就能進,什麽人不能,就不能了?這與皇帝又有什麽區別,甚至比皇帝還要來的獨斷專行,這番說辭,讓徐清啞口無言,若他再繼續堅持,那麽他便成為了獨裁者了,這顯然不是他願意背負的名聲,同時他也認為,朝廷確實應該各種思想百花齊放,雖然有些思想過於極端,徐清很看不慣,比如說徐安的思想,在徐清看來就有些極端了。
高度集權,國家由朝廷來支配,這樣的國家雖然可以凝結出巨大的力量,但老百姓的生活空間是必然會被壓縮的,同時,這樣的社會也是單調的,所有的東西都由國家來統一生產,統一販賣,那麽自然就不會有各種各樣的品牌來讓老百姓進行選擇,整個國家的資源被用來衝刺於一些重要的科學領域和重工業,這會使國家在某些領域發展的非常快,但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樣的社會未免就過於單調了。
且他們的自由度也會變得特別少,每個人都需要服從國家意誌的安排,這樣的社會,起碼徐清並不喜歡,他認為驅動百姓去工作的,應該是來自於自身的欲望,他們希望通過賺錢去滿足自己的生活,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徐安則要把人工作的欲望從自身變成國家,因為熱愛這個國家而去工作,不得不說這樣做雖然高尚,但著實有些不太可行。
因為如今的社會尚且還沒有具備這樣一個條件,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利己的社會裏,你要去建立一個集體主義的社會,這是很困難的,因為集體主義的前提,就是大多數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後,以國家利益作為自己的優先利益,這件事是很難的,就算是在現代,又有多少人願意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後呢。
除非是遇到國難當頭,民族救亡圖存的時候了,這樣的利國思想隻能保持片刻,而不可能永遠維持,人是受不了這麽長時間,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狀態的,這完全是理想主義的範疇,現實社會在徐清看來是根本做不到的。
但這就是徐安的想法,他所設想中的終極社會就是如此,把人類變成一個如同螞蟻一樣的社會,整個社會,科學家站在最高層,整個人類以科技的發展作為核心,全人類的利益在科學麵前都可以放棄,從而讓人類盡快掌握更高層次的科技,從而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這種思想,或許很多科學的狂熱者可能接受,但大多數老百姓是不能接受的,循序漸進,緩慢發展科技,順其自然,這是徐清的思想,但他不能因此而不接受朝堂上有這樣的思想,不然也就是所謂的獨裁了。
這番話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不能理解,便不允許他存在麽,隻要他不犯法,並且真的有才學,站在朝堂之上,能夠立住便是他的本事,所以麵對激進派的這番話,徐清隻能選擇默認,而徐清的態度決定了保守派的態度,故而徐安等保皇黨,也就在近日紛紛開始從地方上迴到中央,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
這就是如今的朝廷,包括徐清在內,沒有一個人單單憑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重大政策,必須要群策群力才行,也正是因為徐清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才想要建立起朝廷範圍內的多黨製度,以保證可以建立起一個和平的討論機構,不然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而雙方之間連坐下來討論都不行,就像王安石和司馬光一樣。
兩位都是能臣,幹臣,一個支持變法,一個選擇保守,他們兩個都看到了宋王朝的危機,並且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但最後就因為他們兩個人因為黨派之見,從而根本不可能坐下來談,最終導致新黨和舊黨之間的破裂,伺候接近三百年的時間,南北宋直到滅亡,都一直圍繞著變法與守舊的問題討論,卻始終反複,這就是最壞的結果,而當時兩方若是能夠坐下來討論,取長樸短,是不是曆史就能夠改變了呢?
徐清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創立這麽一個機製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朝廷內部實施多黨製度,在徐清看來,勢在必行。
但你不能阻止別人把這兩件事聯合在一起,因為這本來就是空穴來風,但徐清恰好無法反駁,除非他告訴全世界,徐寧並不會進入內閣,他能這麽說麽,顯然不能,如果他這麽說了,才算是如了朝廷之中某些人的意了。
如今的朝廷,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鐵板一塊了,隨著皇權的下落,士族權利的上升,非常自然的,士族也就開始分化了,有的是因為權利,他們不甘心於人後,便想要通過鬥爭來獲得更大的權利,還有的則是理想,有的人認為國家應該走向社會主義,加強朝廷對於市場的操控,給老百姓福利,還有的人則認為國家應該堅持走資本主義,加強市場的自由行,政府應該加大對於市場的鬆綁。
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在其中流竄,失去了皇帝這個最大的敵人,士族顯然開始分化,徐清再想象以前一樣,一聲令下,整個朝廷便如同自己的身體一般靈活指揮顯然也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從徐安在年前已經奉旨準備迴京,就能夠看得出來。
以前幫助皇帝的官員在朝廷之中如同叛臣,是不可能進入朝廷的,但如今隨著皇帝權利的減小,徐安等站在皇帝這一邊的保皇黨已然成為了無關緊要的角色,而徐安也知道這一點,此刻自己心中的理想已然不可能被士族所接受,他原來信奉的是利用皇帝的權威,行為集權的中央朝廷,然後進行激烈的變法,在他的設想中,皇帝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在很多保皇黨的眼中都是如此,他們認為變法是不能缺少皇帝權威的。
但如今這個時代的變化實在太快,十幾年前,皇帝尚且還能夠跟士族們平起平坐,但如今隨著士族的力量愈發強大,借著工業化和大航海,遍布整個世界的力量,皇權已經不能相抗衡了,自然皇帝也就成為了角鬥場上的一員,而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天子了,因此,徐安等人也意識到,依靠皇帝形成集權,無論是在士族中,還是在民間,都已經沒有了市場。
托徐清的福,如今的百姓,隻知道朝廷的命令,不認識皇帝的命令,對於皇帝,更多的理解還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與老百姓的距離實在是非常的遙遠,而官府則是他們日常就要接觸的存在,再加上這幾年的執政,雖然稱不上良善,但效率確實非常高,且大部分官員的素質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地方上的發展也非常的快,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工業化帶來的城市化,讓老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與時代有關,與政府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
因此人民對於朝廷是十分擁戴的,而皇帝自然也被邊緣化了,通過這一點,如今徐安等人想要搞集權,完全可以繞過皇帝,隻要成為首相,掌管內閣,就可以完全操控這個國家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借皇帝的手多此一舉呢?
而這個到底,趙昕自然也明白,所以如今的他也是與朝廷之中的激進派相互合作,這才衍生出了激進派推舉徐安等人迴到朝廷,作為自己的助力,趙昕顯然清楚的意識到,若是作為皇帝的自己,再高高在上,擺出一副天下之主的樣子來,那麽這個國家的政權,必然要從自己的手中被奪走,失去了政權和大義,那麽即便空有軍隊,他也隻不過是一個軍閥頭子罷了,沒有人會理他說了什麽。
畢竟如今的宋朝歌舞升平,在這樣一個年代,軍隊是沒有什麽意義的,老百姓最常接觸到的還是當地的衙門,捕快,吏員,這些才是他們接觸到的,而這些若是皇帝不參與進去,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大家就能夠忘掉這位皇帝的存在了,到時候帝製到底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甚至都會成為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趙昕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所以他也是積極的和朝廷內部的激進派相互聯係,終於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將徐安等人從外地調迴到了中央,至於這個派係為什麽願意這麽做,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按理來說,朝廷上的臣子與皇帝之間相互聯係,這是犯了大忌的,因為皇帝至高無上,且是所有士族潛在的敵人,他的存在,總有一天會壓製住士族的力量,所以在潛意識中,士族不應該與皇帝有太多的聯係,但隨著皇權的衰敗,皇帝起碼在朝廷上已經鬥不過士族們了,所以這一條禁令也慢慢開始鬆綁。
再加上激進派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始終不如保守派的力量強大,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徐清的派係,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但徐清所在的派係在如今的朝堂上確實算得上是保守了,徐清的執政理念若是放到十幾年前自然是激進的,重商重工,同時大力移民,擴展海運,提升科技,廢除儒家,尊崇百家,以科學為基石,進行發展,這種思想在那個以儒家為主,重農抑商的時代,不可謂不離經叛道。
但如今的朝堂上,徐清的這一套說辭和做法,已經成為了每個人心中的準繩,自然也就變成了道德的一部分,而徐清並不願意再做進一步的改變,比如說對歐洲發動戰爭,對遼國和金國發動戰爭統一全球,然後對內部要麽是繼續開放市場,或者是又中央來調控市場,這兩種做法他都不喜歡,他對於朝廷的執政理念就是中庸,一切以民眾的需求來作為導向,而激進派則認為精英們應該率先去規劃路線,要比老百姓走得早一步。
如今這種思想在整個社會上下都很流行,這頗有點像是一戰之後的美利堅,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同時,便也有了維護世界和平,秩序的責任感,如今的很多宋朝精英們,便有這種想法,他們覺得宋朝如此強大,是不是應該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什麽東西來?帶著這種想法,自然思想也就會變得有些激進,這些官員的數量,可以說是年年都在增加的,勢力自然也很龐大,如今有好幾個派係都有這種言論在四處傳播,自然也能夠把徐安等人召迴來。
而對此,保守的一派自然不希望他們迴來,但因為拉攏了皇帝,即便是徐清也不太好拒絕,更加關鍵的是,他們的理由徐清無法拒絕,那就是朝廷是海納百川的地方,而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方,若是一言堂,那首相跟皇帝又有什麽區別?
這句話讓徐清沒有了繼續反駁的勇氣,是啊,士族之所以要打壓皇權,不就是為了能夠自由自在的討論自己的政策和思想,從而總結出一個共識,從而以朝廷的名義頒布,讓全社會共行嗎?
那麽如今的社會有沒有激進派?當然有,有沒有保皇黨,自然也有,畢竟工業化到如今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已,整個社會上大量的中老年人,對於皇帝還是有著如同對待神明的感情,在這種的支配下,許多人都是出於對皇帝的尊重,從而遵從朝廷的命令的,這既然是名義,為什麽朝廷上就不能有保皇黨呢?
難不成朝廷是首相一個人的一言堂,徐清認為什麽人可以進朝廷,什麽人就能進,什麽人不能,就不能了?這與皇帝又有什麽區別,甚至比皇帝還要來的獨斷專行,這番說辭,讓徐清啞口無言,若他再繼續堅持,那麽他便成為了獨裁者了,這顯然不是他願意背負的名聲,同時他也認為,朝廷確實應該各種思想百花齊放,雖然有些思想過於極端,徐清很看不慣,比如說徐安的思想,在徐清看來就有些極端了。
高度集權,國家由朝廷來支配,這樣的國家雖然可以凝結出巨大的力量,但老百姓的生活空間是必然會被壓縮的,同時,這樣的社會也是單調的,所有的東西都由國家來統一生產,統一販賣,那麽自然就不會有各種各樣的品牌來讓老百姓進行選擇,整個國家的資源被用來衝刺於一些重要的科學領域和重工業,這會使國家在某些領域發展的非常快,但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樣的社會未免就過於單調了。
且他們的自由度也會變得特別少,每個人都需要服從國家意誌的安排,這樣的社會,起碼徐清並不喜歡,他認為驅動百姓去工作的,應該是來自於自身的欲望,他們希望通過賺錢去滿足自己的生活,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徐安則要把人工作的欲望從自身變成國家,因為熱愛這個國家而去工作,不得不說這樣做雖然高尚,但著實有些不太可行。
因為如今的社會尚且還沒有具備這樣一個條件,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利己的社會裏,你要去建立一個集體主義的社會,這是很困難的,因為集體主義的前提,就是大多數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後,以國家利益作為自己的優先利益,這件事是很難的,就算是在現代,又有多少人願意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後呢。
除非是遇到國難當頭,民族救亡圖存的時候了,這樣的利國思想隻能保持片刻,而不可能永遠維持,人是受不了這麽長時間,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狀態的,這完全是理想主義的範疇,現實社會在徐清看來是根本做不到的。
但這就是徐安的想法,他所設想中的終極社會就是如此,把人類變成一個如同螞蟻一樣的社會,整個社會,科學家站在最高層,整個人類以科技的發展作為核心,全人類的利益在科學麵前都可以放棄,從而讓人類盡快掌握更高層次的科技,從而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這種思想,或許很多科學的狂熱者可能接受,但大多數老百姓是不能接受的,循序漸進,緩慢發展科技,順其自然,這是徐清的思想,但他不能因此而不接受朝堂上有這樣的思想,不然也就是所謂的獨裁了。
這番話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不能理解,便不允許他存在麽,隻要他不犯法,並且真的有才學,站在朝堂之上,能夠立住便是他的本事,所以麵對激進派的這番話,徐清隻能選擇默認,而徐清的態度決定了保守派的態度,故而徐安等保皇黨,也就在近日紛紛開始從地方上迴到中央,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
這就是如今的朝廷,包括徐清在內,沒有一個人單單憑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重大政策,必須要群策群力才行,也正是因為徐清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才想要建立起朝廷範圍內的多黨製度,以保證可以建立起一個和平的討論機構,不然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而雙方之間連坐下來討論都不行,就像王安石和司馬光一樣。
兩位都是能臣,幹臣,一個支持變法,一個選擇保守,他們兩個都看到了宋王朝的危機,並且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但最後就因為他們兩個人因為黨派之見,從而根本不可能坐下來談,最終導致新黨和舊黨之間的破裂,伺候接近三百年的時間,南北宋直到滅亡,都一直圍繞著變法與守舊的問題討論,卻始終反複,這就是最壞的結果,而當時兩方若是能夠坐下來討論,取長樸短,是不是曆史就能夠改變了呢?
徐清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創立這麽一個機製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朝廷內部實施多黨製度,在徐清看來,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