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政黨製度會不會使得國家政令不前,想必當然是有的,不過因為是內閣製度,內閣掌握有權利,而底下官員奉內閣的命令行事,他們的頭領則進入內閣,由此一來,隻要內閣裏麵的大佬可以互相製衡,商量事情,那麽一個決定便能出現,隻要整個朝堂不是巨變的時代,那麽政令的實施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同時朝廷之中的最大黨將成為黨魁,同時也是首相,掌握有最高的權利,如此一來,黨派的力量被壓縮到可以監控國家士族,但到不了影響國家發展的地步,顯然就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了。
對於政黨,徐清並不排斥,隻要用得好就行了,他希望政黨發揮的作用就是讓士族們互相監督,至於執政不執政,他並不是特別在乎,但這中間如何把握這個度,還是需要仔細思量的,畢竟一套製度的設計,尤其是這種要使用幾百年的製度,一旦修訂執行,便會快速形成利益集團,若是不能好好應對,到時候想改,可就不容易了。
就像一條製度想要施行並不難,但如果想要改變這套製度,就要打破依附在這條製度上的利益階層,就像如今的士農工商製度,保證了士族的政治權利和在社會上的無上權利,如果你想要打破這種製度,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你就要對士族,公族和皇族展開鬥爭,要把他們打倒,你才有可能推行出一套新的製度。
然後在這套製度之下就會又一次形成新的利益集團,從而擁護那一套製度,所以任何一套製度的設定,都必須要十分小心,如果出現問題,那麽就將遺留後世,造成很大的危機,這是徐清不願意看到的,尤其是組黨這樣的事情,隻要有一丁點因素沒有考慮正確,那麽整個國家的製度都會出現偏離,甚至爆發內亂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想看北宋末年的新舊兩黨之亂,明朝中後期的東林黨以及浙黨之間的火並,直接導致整個朝廷變成了兩黨之間互相謾罵的地盤,為了反對而反對,而皇帝也利用兩黨的矛盾,相互製衡,最終導致國家的大部分力量,就消耗在黨派之間的鬥爭之上,最終國家力量耗竭,被外人民族擊敗,整個民族也因為國家的毀滅而陷入昏暗之中。
這樣的事情,徐清是絕對不會允許發生的,黨派的作用是相互製衡,但不能製衡到了沒有邊界的地方,黨派可以有理想,但所有的理想必須從實際出發,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任何人不能憑空想象,如果不能尊重這一點,那麽黨派製度,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看看現在西方的政府就知道了,在經濟比較好的年代,民主製度並不會有任何的問題,最多就是決策慢一點罷了,對於人民來說,顯然還是一套運行良好的製度,但在經濟下行的時候,這套製度明顯就不適用了。
看看曆史上的那些***政權,哪一個不是民主製度推選出來的呢?民意如流水,民意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也是徐清要組黨,卻不推行全民選舉的原因,士族們起碼有著最基本的政治素質,對於任何決策,也要比老百姓看的清楚的多,由他們來組黨,即便黨派之間的理念不一樣,但總歸是知道什麽是現實麵的思考,而不是像老百姓一樣,胡亂聽了幾句話,便喊出支持誰,反對誰的口號來,壓根不知道,這道政策實行下去,會對國家有什麽影響。
當然,這番話也不是說士族就會完全顧及現實了,畢竟黨爭這種事情,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曆代幾乎都有,隻是宋朝和明朝相對比較嚴重罷了,他們也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絲毫的為國為民的理念,隻是為了奪取權利罷了。
是的,權利,世俗最高的權利,便是朝廷,誰又能不動心呢?士族之所以厲害,便是因為他們掌握有權利,所以才能站在所有其他階級之上,作為統治者,管理這個國家,而既然有權利,自然就會有爭鬥,人類就是這樣一種動物罷了。
為了權利,人們就是會說出一些自己都不認同的話來,看看那個小島就知道了,那裏的某些激進分子真的認為他們可以脫離所謂的祖國麽,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也知道不可能,但誰讓老百姓相信這一套呢,所以為了騙取選票,為了保住自己在黨內的位置,他們隻能去牽強附會,但說到底,他們真的能夠獨立嗎,恐怕所有人心裏都有明確的答案,不能,但為了攫取政治權利,他們必須這麽說。
這就是所謂的顛倒黑白了,人為了權利是什麽都能幹的出來的,你不能指望每一個人都是正人君子,正人君子的政治當然好,純潔,幹淨,但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即便是如孔夫子這樣的聖人,碰到了對手也得下台,帶著自己的弟子匆匆忙忙的去其他國家避難,政治是肮髒的,為了權利人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他的目的是美好的,他是為了讓一個國家變得更加美好和繁榮而存在。
這就是政治的矛盾,他的好與壞都是那麽的明顯,甚至可以上升到哲學的層次上,故而如何確立這套製度,以改變社會的情況,徐清不可能自己拍一下腦袋就做出決定,任何人也做不到,徐清隻能先成立一個小組,然後讓一些大學教授,研究者來進行討論,設計出一套,符合徐清標準的製度和規則,從而再進行試運行,至於現在,還是保持如今的狀態吧。
反正經過這一次打黑除惡行動,起碼短期內,這些非法現象是少了很多,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朝廷的威勢,雖然如今的朝廷相比起以前來說,要親和了不少,不像以前一樣,說什麽說就是什麽,連解釋都不解釋,把平民都豬狗一般對待,現在還是和和煦的,但朝廷也不能一味的和煦,該有的雷霆手段還是得掌握在手裏。
尤其是針對士族們,就更是如此,這些人以為掌握了公權力之後,自己就成了世襲的王侯,把自己的部門或者是執政的地方,當成了自己家的私產,這在徐清看來,都是錯誤的,是需要糾正的,尤其是一些大官僚的家族所在地區,他們可以說是控製了這個地區的所有可以想象到的區域,這些家族在當地經商,修橋,建立學校,成立養老院,議會之中是他們的人,政府裏麵也是他們的人。
這種家族,徐清短時間內還是不敢惹,畢竟這些家族的背後,要麽是尚書,要麽就是宰相,不然就是元帥,徐清要是招惹他們,就必須一網打盡,否則與患無窮,不過此次行動也算是殺雞儆猴了,這幾天上朝,除了幾個持身比較正的人依舊如往常一樣上朝之外,其餘人等幾乎看徐清的時候都會另眼相待。
徐清能夠感覺到他們的眼神中有恐懼,也有隔閡,對此徐清泰然處之,當官可不是做好人就行的,這些人說白了,隻是各自集團推出來的代言人罷了,什麽時候說不定就翻臉了,這也是沒譜的事情,相信官場上的人際往來,那就有鬼了,除非你能做到像範仲淹這樣的人物,依靠自己的道德,真的感化一批官員,但也僅僅隻是一批罷了,大部分人還是要依靠利益來拉攏的。
官場就是如此,年輕熱血的官員有沒有?當然有,但這些官員在仕途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改變,等到了京官這個地步的時候,就算是滿腔赤誠的官員,此時也大多是把赤誠埋在了心底,好一點的還能知道自己當年進入仕途是為了什麽,壞一點的就直接泯滅良心了,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象他們這些官員,最多就幾個貼心的知己而已,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僅僅隻是同事罷了,就算是徐清,因為改革而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別人服他也不僅僅隻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而已,掌握有首相的權利,全天下所有官員的飯碗都在自己的手裏,這也是很關鍵的一點。
現在多黨製度不能推行,對此徐清心知肚明,但單單依靠嚴刑峻法,想要阻擋人們的貪欲,這一點還是十分困難的,畢竟嚴刑峻法隻能是一時的,尤其是對於官員們的嚴刑峻法就更是如此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高壓狀態,難保這些官員會出現逆反心理,到時候若是惹出事端,那可就麻煩了。
畢竟他們的手中掌握有媒體可以造勢,在地方上非常有人望,可以聚集百姓鬧事,隻要多地相應,便可以給朝廷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長時間的嚴刑峻法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說到底,到頭來還是需要依賴製度,不過多黨製暫且無法實施,那麽徐清就需要用另外一套辦法來暫時解決這個問題,而他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執法機構從朝廷上分離出來,單獨成為一個新的機構,然後來監督士族們。
在如今的宋朝,負責執法的機構一共有三個,分別是大理寺,禦史台,以及刑部,其中刑部是專門處理老百姓的,自然不需要動,繼續歸朝廷管轄,如今的朝廷還沒到分權的時候,司法權,立法權,執法權,自然要握在手中,不然徐清這個首相的權柄就消失了,到時候想要讓人幹活,就會困難的多。
而大理寺和禦史台,則是處理官員的地方,雙方互相掣肘,一個擁有彈劾的權利,另一個則擁有審訊的權利,都直接對政事堂負責,不歸其他部門管轄,如今徐清打算把這兩個部門分出去,獨立於朝廷之外,首相對其有轄製的權利,但並沒有統領的權利,這個權利,將交還給皇帝,禦史台和大理寺,將直接對皇帝負責。
是的,這就是徐清的決定,同時大理寺和禦史台將同時擁有審訊和彈劾的權利,讓他們兩個之間也彼此競爭,當然,為了防止這兩個機構成為皇帝對付朝廷的工具,所以自然不能讓他們胡亂進行彈劾。
隻要進行彈劾,若是最後調查發現官員並沒有犯下罪名,那麽彈劾自然也就不成立,在不成立的同時,發起彈劾的官員將接受調查,最低也得革除官職,賦閑養老,這也算是給這些審查官員頭上戴一個緊箍咒,以避免他們成為皇帝的走狗,胡亂彈劾,至於把這份權力交給皇帝,徐清也猶豫過,畢竟皇帝是一個在朝廷上很忌諱的存在,他明明存在,任何朝廷的政令都是要以皇帝的名義頒布的,任何政令上也都敲著皇帝的大印,但在辦公時,幾乎所有人都不會提到皇帝,就好像不存在一樣。
將這份權力交給皇帝,徐清自然也害怕,有了這份權力的皇帝,會不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顛覆如今的製度,從而恢複天下歸一,乾綱獨斷的封建君主製度,這是徐清害怕的,但最後他還是說服了自己,大理寺和禦史台首先隻對百官負責,不涉及平民,如此一來,皇帝就無法通過執法機構影響到老百姓,那麽皇權的力度,老百姓自然無法感受到,這就不會讓皇帝在民間通過執法擁有很高的威望。
二來,對於這兩個機構徐清訂下了很多的限製,以避免他們進行胡亂的彈劾,且彈劾也是有目標的,低於多少錢的貪汙是不能彈劾的,且徐清還擁有轄製之權,大理寺和禦史台官員的工資,是從財政部出的,也就是朝廷給的,若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朝廷自然能夠拿捏住這兩個部門了,因此把這份權力交給皇帝,讓他作為名義上的兩部之主,無疑是一個可行的計劃。
而這樣做,好處卻頗多,首先這個機構將獨立於朝廷之外,朝廷對於他的控製力自然就下降了,同時兩個機構的獨立,也保證了他們相互之間不會進行串通,徐清除了要擔心他們會不會被皇帝控製,從而來要挾百官,更需要擔心這兩個部門與其他士族互相串通,從而不好好調查,而是混吃等死,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啊。
同時朝廷之中的最大黨將成為黨魁,同時也是首相,掌握有最高的權利,如此一來,黨派的力量被壓縮到可以監控國家士族,但到不了影響國家發展的地步,顯然就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了。
對於政黨,徐清並不排斥,隻要用得好就行了,他希望政黨發揮的作用就是讓士族們互相監督,至於執政不執政,他並不是特別在乎,但這中間如何把握這個度,還是需要仔細思量的,畢竟一套製度的設計,尤其是這種要使用幾百年的製度,一旦修訂執行,便會快速形成利益集團,若是不能好好應對,到時候想改,可就不容易了。
就像一條製度想要施行並不難,但如果想要改變這套製度,就要打破依附在這條製度上的利益階層,就像如今的士農工商製度,保證了士族的政治權利和在社會上的無上權利,如果你想要打破這種製度,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你就要對士族,公族和皇族展開鬥爭,要把他們打倒,你才有可能推行出一套新的製度。
然後在這套製度之下就會又一次形成新的利益集團,從而擁護那一套製度,所以任何一套製度的設定,都必須要十分小心,如果出現問題,那麽就將遺留後世,造成很大的危機,這是徐清不願意看到的,尤其是組黨這樣的事情,隻要有一丁點因素沒有考慮正確,那麽整個國家的製度都會出現偏離,甚至爆發內亂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想看北宋末年的新舊兩黨之亂,明朝中後期的東林黨以及浙黨之間的火並,直接導致整個朝廷變成了兩黨之間互相謾罵的地盤,為了反對而反對,而皇帝也利用兩黨的矛盾,相互製衡,最終導致國家的大部分力量,就消耗在黨派之間的鬥爭之上,最終國家力量耗竭,被外人民族擊敗,整個民族也因為國家的毀滅而陷入昏暗之中。
這樣的事情,徐清是絕對不會允許發生的,黨派的作用是相互製衡,但不能製衡到了沒有邊界的地方,黨派可以有理想,但所有的理想必須從實際出發,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任何人不能憑空想象,如果不能尊重這一點,那麽黨派製度,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看看現在西方的政府就知道了,在經濟比較好的年代,民主製度並不會有任何的問題,最多就是決策慢一點罷了,對於人民來說,顯然還是一套運行良好的製度,但在經濟下行的時候,這套製度明顯就不適用了。
看看曆史上的那些***政權,哪一個不是民主製度推選出來的呢?民意如流水,民意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也是徐清要組黨,卻不推行全民選舉的原因,士族們起碼有著最基本的政治素質,對於任何決策,也要比老百姓看的清楚的多,由他們來組黨,即便黨派之間的理念不一樣,但總歸是知道什麽是現實麵的思考,而不是像老百姓一樣,胡亂聽了幾句話,便喊出支持誰,反對誰的口號來,壓根不知道,這道政策實行下去,會對國家有什麽影響。
當然,這番話也不是說士族就會完全顧及現實了,畢竟黨爭這種事情,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曆代幾乎都有,隻是宋朝和明朝相對比較嚴重罷了,他們也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絲毫的為國為民的理念,隻是為了奪取權利罷了。
是的,權利,世俗最高的權利,便是朝廷,誰又能不動心呢?士族之所以厲害,便是因為他們掌握有權利,所以才能站在所有其他階級之上,作為統治者,管理這個國家,而既然有權利,自然就會有爭鬥,人類就是這樣一種動物罷了。
為了權利,人們就是會說出一些自己都不認同的話來,看看那個小島就知道了,那裏的某些激進分子真的認為他們可以脫離所謂的祖國麽,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也知道不可能,但誰讓老百姓相信這一套呢,所以為了騙取選票,為了保住自己在黨內的位置,他們隻能去牽強附會,但說到底,他們真的能夠獨立嗎,恐怕所有人心裏都有明確的答案,不能,但為了攫取政治權利,他們必須這麽說。
這就是所謂的顛倒黑白了,人為了權利是什麽都能幹的出來的,你不能指望每一個人都是正人君子,正人君子的政治當然好,純潔,幹淨,但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即便是如孔夫子這樣的聖人,碰到了對手也得下台,帶著自己的弟子匆匆忙忙的去其他國家避難,政治是肮髒的,為了權利人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他的目的是美好的,他是為了讓一個國家變得更加美好和繁榮而存在。
這就是政治的矛盾,他的好與壞都是那麽的明顯,甚至可以上升到哲學的層次上,故而如何確立這套製度,以改變社會的情況,徐清不可能自己拍一下腦袋就做出決定,任何人也做不到,徐清隻能先成立一個小組,然後讓一些大學教授,研究者來進行討論,設計出一套,符合徐清標準的製度和規則,從而再進行試運行,至於現在,還是保持如今的狀態吧。
反正經過這一次打黑除惡行動,起碼短期內,這些非法現象是少了很多,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朝廷的威勢,雖然如今的朝廷相比起以前來說,要親和了不少,不像以前一樣,說什麽說就是什麽,連解釋都不解釋,把平民都豬狗一般對待,現在還是和和煦的,但朝廷也不能一味的和煦,該有的雷霆手段還是得掌握在手裏。
尤其是針對士族們,就更是如此,這些人以為掌握了公權力之後,自己就成了世襲的王侯,把自己的部門或者是執政的地方,當成了自己家的私產,這在徐清看來,都是錯誤的,是需要糾正的,尤其是一些大官僚的家族所在地區,他們可以說是控製了這個地區的所有可以想象到的區域,這些家族在當地經商,修橋,建立學校,成立養老院,議會之中是他們的人,政府裏麵也是他們的人。
這種家族,徐清短時間內還是不敢惹,畢竟這些家族的背後,要麽是尚書,要麽就是宰相,不然就是元帥,徐清要是招惹他們,就必須一網打盡,否則與患無窮,不過此次行動也算是殺雞儆猴了,這幾天上朝,除了幾個持身比較正的人依舊如往常一樣上朝之外,其餘人等幾乎看徐清的時候都會另眼相待。
徐清能夠感覺到他們的眼神中有恐懼,也有隔閡,對此徐清泰然處之,當官可不是做好人就行的,這些人說白了,隻是各自集團推出來的代言人罷了,什麽時候說不定就翻臉了,這也是沒譜的事情,相信官場上的人際往來,那就有鬼了,除非你能做到像範仲淹這樣的人物,依靠自己的道德,真的感化一批官員,但也僅僅隻是一批罷了,大部分人還是要依靠利益來拉攏的。
官場就是如此,年輕熱血的官員有沒有?當然有,但這些官員在仕途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改變,等到了京官這個地步的時候,就算是滿腔赤誠的官員,此時也大多是把赤誠埋在了心底,好一點的還能知道自己當年進入仕途是為了什麽,壞一點的就直接泯滅良心了,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象他們這些官員,最多就幾個貼心的知己而已,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僅僅隻是同事罷了,就算是徐清,因為改革而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別人服他也不僅僅隻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而已,掌握有首相的權利,全天下所有官員的飯碗都在自己的手裏,這也是很關鍵的一點。
現在多黨製度不能推行,對此徐清心知肚明,但單單依靠嚴刑峻法,想要阻擋人們的貪欲,這一點還是十分困難的,畢竟嚴刑峻法隻能是一時的,尤其是對於官員們的嚴刑峻法就更是如此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高壓狀態,難保這些官員會出現逆反心理,到時候若是惹出事端,那可就麻煩了。
畢竟他們的手中掌握有媒體可以造勢,在地方上非常有人望,可以聚集百姓鬧事,隻要多地相應,便可以給朝廷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長時間的嚴刑峻法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說到底,到頭來還是需要依賴製度,不過多黨製暫且無法實施,那麽徐清就需要用另外一套辦法來暫時解決這個問題,而他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執法機構從朝廷上分離出來,單獨成為一個新的機構,然後來監督士族們。
在如今的宋朝,負責執法的機構一共有三個,分別是大理寺,禦史台,以及刑部,其中刑部是專門處理老百姓的,自然不需要動,繼續歸朝廷管轄,如今的朝廷還沒到分權的時候,司法權,立法權,執法權,自然要握在手中,不然徐清這個首相的權柄就消失了,到時候想要讓人幹活,就會困難的多。
而大理寺和禦史台,則是處理官員的地方,雙方互相掣肘,一個擁有彈劾的權利,另一個則擁有審訊的權利,都直接對政事堂負責,不歸其他部門管轄,如今徐清打算把這兩個部門分出去,獨立於朝廷之外,首相對其有轄製的權利,但並沒有統領的權利,這個權利,將交還給皇帝,禦史台和大理寺,將直接對皇帝負責。
是的,這就是徐清的決定,同時大理寺和禦史台將同時擁有審訊和彈劾的權利,讓他們兩個之間也彼此競爭,當然,為了防止這兩個機構成為皇帝對付朝廷的工具,所以自然不能讓他們胡亂進行彈劾。
隻要進行彈劾,若是最後調查發現官員並沒有犯下罪名,那麽彈劾自然也就不成立,在不成立的同時,發起彈劾的官員將接受調查,最低也得革除官職,賦閑養老,這也算是給這些審查官員頭上戴一個緊箍咒,以避免他們成為皇帝的走狗,胡亂彈劾,至於把這份權力交給皇帝,徐清也猶豫過,畢竟皇帝是一個在朝廷上很忌諱的存在,他明明存在,任何朝廷的政令都是要以皇帝的名義頒布的,任何政令上也都敲著皇帝的大印,但在辦公時,幾乎所有人都不會提到皇帝,就好像不存在一樣。
將這份權力交給皇帝,徐清自然也害怕,有了這份權力的皇帝,會不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顛覆如今的製度,從而恢複天下歸一,乾綱獨斷的封建君主製度,這是徐清害怕的,但最後他還是說服了自己,大理寺和禦史台首先隻對百官負責,不涉及平民,如此一來,皇帝就無法通過執法機構影響到老百姓,那麽皇權的力度,老百姓自然無法感受到,這就不會讓皇帝在民間通過執法擁有很高的威望。
二來,對於這兩個機構徐清訂下了很多的限製,以避免他們進行胡亂的彈劾,且彈劾也是有目標的,低於多少錢的貪汙是不能彈劾的,且徐清還擁有轄製之權,大理寺和禦史台官員的工資,是從財政部出的,也就是朝廷給的,若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朝廷自然能夠拿捏住這兩個部門了,因此把這份權力交給皇帝,讓他作為名義上的兩部之主,無疑是一個可行的計劃。
而這樣做,好處卻頗多,首先這個機構將獨立於朝廷之外,朝廷對於他的控製力自然就下降了,同時兩個機構的獨立,也保證了他們相互之間不會進行串通,徐清除了要擔心他們會不會被皇帝控製,從而來要挾百官,更需要擔心這兩個部門與其他士族互相串通,從而不好好調查,而是混吃等死,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