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若是徐清不提前進行改革,那麽後來者若是想要改,相比起徐清來說就要難得多了,徐清在整個朝廷上有著巨大的權利,門生故吏遍布朝野,再加上民間有著強大的威望,這才能夠進行改革,而後來者能有他現在所擁有的這一切麽,看看王安石改革,他的條文之中,絕大多數都有著很好的作用,青苗法,保甲法,考官法,哪一天不是良法,不是善法,但為什麽最後王安石變法失敗了呢?
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有說保守派勢力強大,王安石所創建的新黨無法抵抗,也有說王安石改革步子太大,最後前功盡棄了,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王安石的變法之所以失敗,跟本沒有用對人有著很大的原因,而王安石之所以會用錯人,就是因為他在官場上的根基實在是太淺了。
王安石出生於普通人家,最多算是有點小錢的人家,不像朝廷中的大員,如司馬光等人,皆是出自名門,他們當官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朝堂之上,到處都有收到他們家族照拂的人,行事自然方便,而王安石在此之前當過的官,大部分都是小官,後來迴鄉守孝,等再出來時,便已經是名動天下的宰相了。
他根本沒有在朝堂之上有太大的根基,對於官員,也不甚了解,支持他的那批人,很多都不是誌同道合之輩,而是也跟王安石一樣,在朝堂上沒有跟腳之人,他們因為不靠名門大族,隻能依靠自己,便依附於王安石的身邊,而那時的改革,大多數人是排斥的,王安石自然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隻要有人投靠便會站到身邊,而無論是什麽變法,最關鍵的還是對於執法者的選擇上,任何製度,最終考驗的還是人,就像軍事作戰上,無論武器再怎麽先進,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若人沒有戰意,那麽即便手上拿著再好的武器,也會被那些比你差的國家,或者民族消滅掉。
故而最終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其中最大的原因,在徐清看來,是執法時的人選不當,導致許多投機者成為了改革的主導人,最後他們根本就是借著改革往上爬罷了,對於底下老百姓的生活,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是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
執政者不心懷百姓,又怎麽可能指望他能夠施展出什麽良法呢,最後隻能是惡政罷了。
而徐清手上有著最優秀的政治精英,經過徐清的鑒定和淘汰,雖然不敢說人人都有著崇高的理想,人人皆是將百姓納入心中之輩,畢竟徐清也是肉眼凡胎,自然不可能一眼便能識破他人的偽裝,能夠走到這一步,都是人中成了精的人,又哪裏是近距離觀察就能知道的,便是他們的妻子兒女,或許都不知道他們的真麵目,也是大有人在的。
就像徐清曾經就見過一個貪官,當刑部抓住他的時候,他的家人是怎麽也不敢相信,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父親,丈夫無疑是一個清官,他們一家作為五品京官卻隻住在汴京城的郊區,為了方便自己上朝,這才不得已在城內租了一套房子,當做別院,除此之外,便再無房產,平日裏的穿著也不顯華貴,家中奴仆,不過兩三人罷了,這可不像是京官該有的氣勢和奢華,且他們的父親,見到自己的孩子時,無一不過跟他們說,要簡樸,不要把自己當做什麽了不得的人,要多多與平民交往,要納平民之意,吸收他們身上的智慧。
這樣一個人,怎麽可能是一個貪官呢,可在刑部的調查之下,這位官員名下共有三十七套別墅,其中有三套就在汴京的中心城區,還有三十四套則分布與整個宋朝天下,包括租界之中,除此之外,還有公司股份,葡萄酒莊等不動產,共計四百萬貫,在他家的地窖之中,更是發現一個銀庫,足有價值三十多萬貫的白銀,黃金,除此之外,這個看上去兩袖清風,便連家人也覺得是個好官的貪官,還在家族之外,包養了三房小妾。
當審查官員問他為什麽在外麵包養,而不是直接娶迴家的時候,他卻說道若是娶了小妾,恐為上官所不喜,便隻敢養在外麵,在如今這個時代,許多人都改變了自己的思想,一夫一妻製度正在普及,對於那些還在娶好幾個妾的人,許多人雖然不會對他們指指點點,但若是你的上司與你在這一方麵理念不合,恐怕升職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明明希望堅持一妻多妾製度,但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便隻能強製改變。
而這三房小妾,還為他總共生了七個子嗣,他們的名下又有幾十萬貫的財產,當刑部把這些資料給到這位貪官的家屬時,那位貴婦人立即便昏了過去,至於他的三個嫡子則是一臉呆滯,平日裏阿爹教導他們的時候,都是讓他們做人要端正,不要苟且,未來若是有幸為官,便要為民造福,不能當官隻為一己私欲,言猶在耳,如今自己的父親竟然成了一個大貪官,這讓他們怎麽受得了。
至於那些小妾和親兄弟姐妹,他們倒是不怎麽在乎了,自己的父親轉眼間從英雄變成了貪官,這對許多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此徐清也是唏噓,能夠騙過其他人,那是本事,若是連自己朝夕相處的人都能騙過,著實是可怕,至於那些把自己都給騙過的人,徐清也見過。
什麽叫把自己都給騙過了呢,那就是不以貪汙為恥,反倒認為這麽做是天經地義的人,這種人徐清也見過,其實在宋朝,官的特權已經很大了,作為士族,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福利待遇上,都要比別人好得多,按照品級,他們的孩子不需要經過入學考試,便可以去各個地方的重點中學,一路讀到重點大學去,這是平民們需要拚命才能做到的事情,但他們隻需要認真讀就行了。
同時在社會生活上,他們也有著巨大的權利,因此,隻要是個官,即便不貪,生活也絕對是能進入富裕階層之中的,但仍舊有許多人不滿,認為士族是這片天下的主人,就應該攫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官員,他們賺取的錢能讓他們進入富裕階級,卻不能讓他們進入上流社會,所以他們之中貪汙的便特別的多。
貪得久了,心裏對於貪汙的害怕和愧疚倒也消失的一幹二淨,反倒認為自己這麽做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能想象,在法庭上,當法官宣讀這名貪官的罪行時,他竟然能夠喊出,我是士族,我有權利這麽做,你不能審判我之類的話來,這是何等的囂張,對於這種人,徐清是連唾棄都懶得唾棄,他們已經喪失了身為一名官,最應該做的事情和最底線的操守。
起碼在徐清的執政團隊裏,沒有這種人是起碼的,至於小貪小汙的,那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年頭,職務犯罪幾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隻不過有的人稍微有點道德,最多隻是犯一些小問題,有些人道德比較有瑕疵,犯的就比較大一些,至於不犯錯的人,自然也有,可這種人在官場上可真的就是沙漠中的露珠,太過於稀少了。
就像終明朝一代,不過也就一個海瑞罷了,做到了官這個級別,誰又能不貪點呢?更何況在宋朝有些在現代人看來是貪汙的事情,在這個時代卻是合法的,比如說走後門這件事情,在這個時代是完全合法的,官就是士族,他們與普通老百姓不同,天然享有特權,所以無論是教育,醫療,衛生以及未來的工作安排,退休生活,養老金,全部都是特殊對待的,但有些人還真的就連這些東西都不要,就甘願做一個平民,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就像海瑞一樣,一身正氣。
但這樣的人,真的是太少太少,且誰又能做得到呢,故而,徐清也不強求每個門生都是這樣的人,人能夠有這樣的氣節,固然值得欣賞,但若是沒有這樣的氣節,倒也不至於鄙視,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為了後世子孫,利用特權做點事,徐清也不會太介意,隻要不涉及國家根本,那就是小事,在小事上,能放則放,大事上堅決不放,這是徐清的做事原則,也是無奈的妥協,畢竟這個時代,終究是強者為王的時代,民眾尚且沒有覺醒,在民眾的眼裏,官統帥萬民是合理合法,天然正確的事情,當民眾還如此認為的時候,你想要去改變這個士農工商這個結構,無疑是蚍蜉撼樹,自找死路。
唯有等民眾覺醒,認為應該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讓別人來管理自己的時候,這士大夫治理天下的製度才會被漸漸抹除,可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呢?從老子,孔聖人時代便開始說要開啟民智,可直到今天,又有哪個國家真的開啟民智了呢?
可別說普及了義務製教育就是開啟民智了,那隻是讓人開始接受知識了而已,但大多數人接受了知識,卻不會使用知識,即便到了大學,碩士,博士,也是人雲亦雲,將別人的話當做無上至理,卻從來不曾思考,這些製度的良善美醜,所謂的民智,是人人都能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想人類發展到這一天,尚且不知道要多少的時光才能到這一步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大事,故而如今須以精英政治為基才是國家的根本之道,既然如此,精英們自然會有些特權的,隻要不動搖國本就可以了,但如今,顯然精英們正在動搖國本,這些精英存在最主要的目的是治國,隻讓百姓過上好的生活,而如今這幫人,整天做的卻是如何蠶食這個國家的血肉的人開始多了起來,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現象。
雖然如今這種人還並不多,整個朝堂還稱得上是眾正盈朝,但若現在不治,等再過數十年,那麽一切就晚了,所以徐清必須趁著現在的自己,起碼還有這一大堆擁躉,同時在民間和朝堂上擁有足夠的威望時,便推動改革,至於他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建立黨派,在朝堂之上,搞多黨製。
當然,這種多黨製,跟平民老百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僅僅隻是屬於精英們的治國而已,與現代人所理解的多黨民主製度也完全不同,這種黨,是孟子口中的黨,小人結黨的那個黨字,在古代中國,結黨一向是為帝皇所排斥的,帝皇認為人臣結黨便可以違逆皇帝的命令。
百官一心,便是皇帝也難動的他們分毫,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結黨之後必然會有政敵,而百官之間就會有壁壘,之後便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就是結黨的壞處,北宋亡於黨爭,絕對不是說著玩玩的,所以對於這一套,徐清也不是特別的喜歡,畢竟他喜歡士大夫之間互相製衡,可不喜歡他們之間相互作對,最後把自己給作死了,這就不是他想要的了。
故而他所謂的多黨製度,是結合了雙方的優點,也適當的摒棄了雙方的缺點,具體做法,便是把如今藏在桌子底下的派係直接組黨,如此一來,派係鬥爭變成黨派鬥爭,雙方之間的矛盾將直接擺在桌子台麵上,未來的爭鬥,將是桌子上,明麵的戰鬥,而不再是背地裏的交易,這樣可以讓政治變得幹淨一些。
二來則是對於權力機構變化的影響,因為有了黨派,自然會有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事情出現,為了保證這種情況不被發生,或者盡量少的發生,將會在朝廷之外,設立一個委員會,專門審查各自的提案,這個組織將保持中立,由一位委員長擔任,委員長地位相當於宰相,受正一品的職務,給予高職,讓他免於受到普通官員的影響,至於宰相之類的影響,那也是難免的,不過如此一來,矛盾便被集中在了政事堂,倒也容易解決一些,不然分散與野,彼此討論,著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有說保守派勢力強大,王安石所創建的新黨無法抵抗,也有說王安石改革步子太大,最後前功盡棄了,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王安石的變法之所以失敗,跟本沒有用對人有著很大的原因,而王安石之所以會用錯人,就是因為他在官場上的根基實在是太淺了。
王安石出生於普通人家,最多算是有點小錢的人家,不像朝廷中的大員,如司馬光等人,皆是出自名門,他們當官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朝堂之上,到處都有收到他們家族照拂的人,行事自然方便,而王安石在此之前當過的官,大部分都是小官,後來迴鄉守孝,等再出來時,便已經是名動天下的宰相了。
他根本沒有在朝堂之上有太大的根基,對於官員,也不甚了解,支持他的那批人,很多都不是誌同道合之輩,而是也跟王安石一樣,在朝堂上沒有跟腳之人,他們因為不靠名門大族,隻能依靠自己,便依附於王安石的身邊,而那時的改革,大多數人是排斥的,王安石自然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隻要有人投靠便會站到身邊,而無論是什麽變法,最關鍵的還是對於執法者的選擇上,任何製度,最終考驗的還是人,就像軍事作戰上,無論武器再怎麽先進,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若人沒有戰意,那麽即便手上拿著再好的武器,也會被那些比你差的國家,或者民族消滅掉。
故而最終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其中最大的原因,在徐清看來,是執法時的人選不當,導致許多投機者成為了改革的主導人,最後他們根本就是借著改革往上爬罷了,對於底下老百姓的生活,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是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
執政者不心懷百姓,又怎麽可能指望他能夠施展出什麽良法呢,最後隻能是惡政罷了。
而徐清手上有著最優秀的政治精英,經過徐清的鑒定和淘汰,雖然不敢說人人都有著崇高的理想,人人皆是將百姓納入心中之輩,畢竟徐清也是肉眼凡胎,自然不可能一眼便能識破他人的偽裝,能夠走到這一步,都是人中成了精的人,又哪裏是近距離觀察就能知道的,便是他們的妻子兒女,或許都不知道他們的真麵目,也是大有人在的。
就像徐清曾經就見過一個貪官,當刑部抓住他的時候,他的家人是怎麽也不敢相信,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父親,丈夫無疑是一個清官,他們一家作為五品京官卻隻住在汴京城的郊區,為了方便自己上朝,這才不得已在城內租了一套房子,當做別院,除此之外,便再無房產,平日裏的穿著也不顯華貴,家中奴仆,不過兩三人罷了,這可不像是京官該有的氣勢和奢華,且他們的父親,見到自己的孩子時,無一不過跟他們說,要簡樸,不要把自己當做什麽了不得的人,要多多與平民交往,要納平民之意,吸收他們身上的智慧。
這樣一個人,怎麽可能是一個貪官呢,可在刑部的調查之下,這位官員名下共有三十七套別墅,其中有三套就在汴京的中心城區,還有三十四套則分布與整個宋朝天下,包括租界之中,除此之外,還有公司股份,葡萄酒莊等不動產,共計四百萬貫,在他家的地窖之中,更是發現一個銀庫,足有價值三十多萬貫的白銀,黃金,除此之外,這個看上去兩袖清風,便連家人也覺得是個好官的貪官,還在家族之外,包養了三房小妾。
當審查官員問他為什麽在外麵包養,而不是直接娶迴家的時候,他卻說道若是娶了小妾,恐為上官所不喜,便隻敢養在外麵,在如今這個時代,許多人都改變了自己的思想,一夫一妻製度正在普及,對於那些還在娶好幾個妾的人,許多人雖然不會對他們指指點點,但若是你的上司與你在這一方麵理念不合,恐怕升職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明明希望堅持一妻多妾製度,但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便隻能強製改變。
而這三房小妾,還為他總共生了七個子嗣,他們的名下又有幾十萬貫的財產,當刑部把這些資料給到這位貪官的家屬時,那位貴婦人立即便昏了過去,至於他的三個嫡子則是一臉呆滯,平日裏阿爹教導他們的時候,都是讓他們做人要端正,不要苟且,未來若是有幸為官,便要為民造福,不能當官隻為一己私欲,言猶在耳,如今自己的父親竟然成了一個大貪官,這讓他們怎麽受得了。
至於那些小妾和親兄弟姐妹,他們倒是不怎麽在乎了,自己的父親轉眼間從英雄變成了貪官,這對許多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此徐清也是唏噓,能夠騙過其他人,那是本事,若是連自己朝夕相處的人都能騙過,著實是可怕,至於那些把自己都給騙過的人,徐清也見過。
什麽叫把自己都給騙過了呢,那就是不以貪汙為恥,反倒認為這麽做是天經地義的人,這種人徐清也見過,其實在宋朝,官的特權已經很大了,作為士族,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福利待遇上,都要比別人好得多,按照品級,他們的孩子不需要經過入學考試,便可以去各個地方的重點中學,一路讀到重點大學去,這是平民們需要拚命才能做到的事情,但他們隻需要認真讀就行了。
同時在社會生活上,他們也有著巨大的權利,因此,隻要是個官,即便不貪,生活也絕對是能進入富裕階層之中的,但仍舊有許多人不滿,認為士族是這片天下的主人,就應該攫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官員,他們賺取的錢能讓他們進入富裕階級,卻不能讓他們進入上流社會,所以他們之中貪汙的便特別的多。
貪得久了,心裏對於貪汙的害怕和愧疚倒也消失的一幹二淨,反倒認為自己這麽做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能想象,在法庭上,當法官宣讀這名貪官的罪行時,他竟然能夠喊出,我是士族,我有權利這麽做,你不能審判我之類的話來,這是何等的囂張,對於這種人,徐清是連唾棄都懶得唾棄,他們已經喪失了身為一名官,最應該做的事情和最底線的操守。
起碼在徐清的執政團隊裏,沒有這種人是起碼的,至於小貪小汙的,那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年頭,職務犯罪幾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隻不過有的人稍微有點道德,最多隻是犯一些小問題,有些人道德比較有瑕疵,犯的就比較大一些,至於不犯錯的人,自然也有,可這種人在官場上可真的就是沙漠中的露珠,太過於稀少了。
就像終明朝一代,不過也就一個海瑞罷了,做到了官這個級別,誰又能不貪點呢?更何況在宋朝有些在現代人看來是貪汙的事情,在這個時代卻是合法的,比如說走後門這件事情,在這個時代是完全合法的,官就是士族,他們與普通老百姓不同,天然享有特權,所以無論是教育,醫療,衛生以及未來的工作安排,退休生活,養老金,全部都是特殊對待的,但有些人還真的就連這些東西都不要,就甘願做一個平民,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就像海瑞一樣,一身正氣。
但這樣的人,真的是太少太少,且誰又能做得到呢,故而,徐清也不強求每個門生都是這樣的人,人能夠有這樣的氣節,固然值得欣賞,但若是沒有這樣的氣節,倒也不至於鄙視,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為了後世子孫,利用特權做點事,徐清也不會太介意,隻要不涉及國家根本,那就是小事,在小事上,能放則放,大事上堅決不放,這是徐清的做事原則,也是無奈的妥協,畢竟這個時代,終究是強者為王的時代,民眾尚且沒有覺醒,在民眾的眼裏,官統帥萬民是合理合法,天然正確的事情,當民眾還如此認為的時候,你想要去改變這個士農工商這個結構,無疑是蚍蜉撼樹,自找死路。
唯有等民眾覺醒,認為應該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讓別人來管理自己的時候,這士大夫治理天下的製度才會被漸漸抹除,可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呢?從老子,孔聖人時代便開始說要開啟民智,可直到今天,又有哪個國家真的開啟民智了呢?
可別說普及了義務製教育就是開啟民智了,那隻是讓人開始接受知識了而已,但大多數人接受了知識,卻不會使用知識,即便到了大學,碩士,博士,也是人雲亦雲,將別人的話當做無上至理,卻從來不曾思考,這些製度的良善美醜,所謂的民智,是人人都能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想人類發展到這一天,尚且不知道要多少的時光才能到這一步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大事,故而如今須以精英政治為基才是國家的根本之道,既然如此,精英們自然會有些特權的,隻要不動搖國本就可以了,但如今,顯然精英們正在動搖國本,這些精英存在最主要的目的是治國,隻讓百姓過上好的生活,而如今這幫人,整天做的卻是如何蠶食這個國家的血肉的人開始多了起來,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現象。
雖然如今這種人還並不多,整個朝堂還稱得上是眾正盈朝,但若現在不治,等再過數十年,那麽一切就晚了,所以徐清必須趁著現在的自己,起碼還有這一大堆擁躉,同時在民間和朝堂上擁有足夠的威望時,便推動改革,至於他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建立黨派,在朝堂之上,搞多黨製。
當然,這種多黨製,跟平民老百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僅僅隻是屬於精英們的治國而已,與現代人所理解的多黨民主製度也完全不同,這種黨,是孟子口中的黨,小人結黨的那個黨字,在古代中國,結黨一向是為帝皇所排斥的,帝皇認為人臣結黨便可以違逆皇帝的命令。
百官一心,便是皇帝也難動的他們分毫,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結黨之後必然會有政敵,而百官之間就會有壁壘,之後便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就是結黨的壞處,北宋亡於黨爭,絕對不是說著玩玩的,所以對於這一套,徐清也不是特別的喜歡,畢竟他喜歡士大夫之間互相製衡,可不喜歡他們之間相互作對,最後把自己給作死了,這就不是他想要的了。
故而他所謂的多黨製度,是結合了雙方的優點,也適當的摒棄了雙方的缺點,具體做法,便是把如今藏在桌子底下的派係直接組黨,如此一來,派係鬥爭變成黨派鬥爭,雙方之間的矛盾將直接擺在桌子台麵上,未來的爭鬥,將是桌子上,明麵的戰鬥,而不再是背地裏的交易,這樣可以讓政治變得幹淨一些。
二來則是對於權力機構變化的影響,因為有了黨派,自然會有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事情出現,為了保證這種情況不被發生,或者盡量少的發生,將會在朝廷之外,設立一個委員會,專門審查各自的提案,這個組織將保持中立,由一位委員長擔任,委員長地位相當於宰相,受正一品的職務,給予高職,讓他免於受到普通官員的影響,至於宰相之類的影響,那也是難免的,不過如此一來,矛盾便被集中在了政事堂,倒也容易解決一些,不然分散與野,彼此討論,著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