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人或許逃進了山中,又或者是向著東南亞的山林之中跑去,對於這些人,桂軍顯然就不再多管閑事了,壓著這七萬俘虜,桂軍可謂是十分洋洋得意,以如此之小的損失,取得了這麽大的勝利,這讓桂軍十分的驕傲,而此時姍姍來遲的雲貴軍隊,則也終於抵達了建水河畔,並且與桂軍取得了聯係。
但雙方之間顯然不太友好,桂軍麵對雲貴的滇軍,大多數都是鄙夷的神態,還說打什麽保守戰,說桂軍將領太過於激進,怎麽還大勝了呢,而滇軍也很是不滿,他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兩頭夾攻的策略,還不是為了保守起見,畢竟這些邊軍在森林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不俗,並不像散兵遊勇那般很好對付,會心中有些警惕也是自然的,且邊軍好歹有十幾萬人的規模,雖然其中有很多都是老弱婦孺,但青壯年也有七八萬左右,而桂軍不過三萬人而已,直接硬碰硬,縱然能贏,必然損失慘重,為此保守一點,又有何不妥呢?
但如今,戰況說明了一切,桂軍的將領不僅僅取得了勝利,且完全摧毀了黑齒十八部的所有有生力量,同時桂軍的損傷,也控製在了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這顯然讓滇軍沒有了反駁的理由,看著桂軍趾高氣昂的模樣,滇軍就氣不打一處來,隻呆了沒一會兒,便離開了桂軍的營地。
而桂軍對此,則表現出了無所謂的態度,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自然要給朝廷寫奏折要求封賞,同時對於犧牲和受傷士兵予以撫恤和獎勵,這些都是必備的措施,至於那些俘虜,則暫時關押在開遠城下的一處臨時軍事集中營中,他們的死活,將由朝廷來決定,不過士兵們顯然不會讓他們好過,作為戰敗的一方,自然是受到了無與倫比的羞辱,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即便是現代軍人,也經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畢竟在生與死的曆練之中,人性中的惡往往會被擴大,這是必然的事情,任何一位紳士,在絕境之中掙紮時,他很難依舊維持著良好的道德,使自己依舊是一位紳士,能夠做到的人不是沒有,但非常的少,大部分人還是需要一些暴力來維持自己心中的那根弦不至於端掉,所以對於士兵們的作為,將領也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黑齒十八部的覆滅,使整個雲貴地區的叛亂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在雲貴地區,鬧騰的最為氣勢洶洶的,便是這一地區和騰衝地區,聚兵多達十萬以上,而其餘地區則最多不過兩三萬而已,如今一部覆滅,滇軍就可以把軍隊移動到西部去追剿那些騰衝地區的叛軍,可以說以如今的形勢看來,雲貴之地的局勢,已然是很清晰了。
接下來便是張世昌會如何做出判斷的事情,勝券在握,但這並不代表,之後的事情就容易了,是趕盡殺絕,還是給出一定的政策,來招安這些已經動搖的邊民,這是十分考驗一位執政官員的,而張世昌的做法便是安撫為主,追剿為輔。
對於騰衝部,自然是嚴厲追剿,作為此次叛亂最大的兩個地區,如果不把這裏的叛軍趕盡殺絕,那麽其餘地方的邊軍,即便是朝廷想要招安,恐怕也很難達成,畢竟有著兩個大部在,就會依舊有一部分人相信,他們還能夠取得勝利,這等於是他們的精神象征,如果不把他們消滅,招安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同時黑齒十八部和騰衝地區,也是邊民的匯聚區以及宋朝與周圍國家的邊境線,但因為這裏邊民匯聚,所以朝廷對於這些邊境的掌控其實是十分薄弱的,經常會有人從邊境進入宋朝的領土,然後躲在這些邊民的家中,從事一些危險工作,對此,朝廷必然是要清除掉這些隱患的,而如果要這麽做,就必須對這些邊民們開刀。
如果依舊讓這些邊民在這邊境線上擁有那麽大的能量,那麽朝廷想要做一些事情就會非常麻煩,比如說禁毒,這是需要當地邊民來配合的,單單依靠宋朝的暴力機構,數千公裏的邊防線,又怎麽可能全部防住呢,這個時代可沒有監控器,更別說那些厲害的調查工具了,現代禁毒尚且如此困難,每年都有英勇的警察為之犧牲,更遑論是在這個時代。
所以要達到禁毒的目的,必須要當地百姓也參與進來才行,不然前線禁毒,後麵的老百姓卻在幫著外麵的人販賣致幻,成癮的大煙,這樣的禁毒,是根本不可能產生任何效果的,因此,朝廷就必須要對整個邊境線上的邊民進行一番梳理,任何膽敢包庇非法移民的家庭,都必須要受到應有的懲罰,隻有如此,才能夠在邊民們的心中樹立起中央朝廷的絕對權威,讓他們不敢以身犯險,這是必須要做的。
而對於那些不在邊境線上,屬於內地的邊民們,則是盡可能和平的解決彼此的爭端,而不是通過殺戮的方式,因為這些邊民往往和宋朝本就有著十分密切的往來,雙方之間的貿易,文化交流,都是十分密集的,隻不過因為雙方之間彼此數百年的仇怨,以及最近這一段時間,地方衙門的官員過於傲慢,最終導致官逼民反,對於這些人,張世昌的心中是有著一定同情和憐憫的,所以隻要他們願意被招安,朝廷基本上就會同意。
當然,既然是戰敗,那麽自然需要接受朝廷的條款,比如說從今以後不準再住在山裏麵了,如果要住,則不能種植罌粟這種東西,而是要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當然,張世昌也給他們開出了招安的條件,那就是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比如說幫助他們從經濟困境中走出來,安排專家來研究他們的土質,以方便種植更好的農作物。
為此,張世昌在黑齒十八部陷落之後,專門找了幾個囂張跋扈的地方官員,把他們都給開除了,算作是給這些邊民們賠禮道歉了,因為張世昌的這番作為,本就已經沒什麽膽子造反的眾人便也就都投降了張世昌,唯有幾個部落依舊負隅頑抗,而對於這樣的部落,張世昌自然不會留手,命令滇軍出動軍隊,很快便在強悍的炮火聲中,成為了曆史的塵埃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騰衝地區的叛軍已然是獨木難支了,滇軍的包圍網越來越緊,他們的物資越來越少,士兵也越來越疲勞,最終在包圍兩個月之後,邊軍中的將領在一個夜色中,斬殺了自己部族的首領,將他的頭顱獻給了宋朝前線的指揮官,上表投降,雲貴之戰也算是徹底結束了。
而此時,有關於俘虜的處理問題,朝廷也給予了正式批複,決定優待俘虜,安排他們為雲貴地區進行三年的義務勞動,勞動過程中,食物和住處都由朝廷來解決,工作三年之後放歸故裏,無論是希望迴到山裏生活,還是要留在平原,都可以自行安排,至於那些首領,則全部斬殺,作為戰爭罪犯,顯然是不可能容許他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對於這樣的決定,桂軍顯然十分不滿,但張世昌卻並沒有覺得意外。
當初他接到首相的信時,就知道,徐清根本不想大動幹戈,在他的眼中,邊軍也是宋朝人,既然如此,又怎麽可能下達太過於嚴酷的命令呢,所以張世昌很快便執行起了徐清的命令,如今的雲貴,基礎建設十分落後,唯一的一條鐵路聯通大理和貴州,其餘地方則是一片原始風貌,這十幾萬的俘虜,自然是最好的勞工了。
不過朝廷雖然優待俘虜,隻需要幹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恢複自由身,但顯然這其中的政策空間十分的大,要知道雲貴地區的道路可不好修,大多數是在山裏麵,崇山峻嶺之中修建鐵路,這難度是十分巨大的,可不像現代,打山洞就可以了,往往是環山的鐵路,其修建難度是不會低的。
而以現代的科技,修建鐵路,是必然會死很多人的,尤其是在這種地理環境之下,這也是為什麽這麽多年來,雲貴隻有一條鐵路的原因,除了邊民們總是喜歡搗毀鐵路,偷鐵軌去賣之外,更多的原因還是這裏本就不適合基礎建設的實施,因為沒人願意從事這麽危險的工作。
在加上雲貴總督拿不出那麽多的錢來,招聘工人來這裏修建鐵路,自然也就更加修建不起來龐大的鐵路群了,而現在,十幾萬免費的工人出現了,他們的死亡沒人會管,隻要三年之後放了他們就是了,而在這三年裏,是死是活,朝廷顯然不會在乎,十幾萬人的生死,除非是宋朝人的生死,不然朝廷根本不會在乎,所以張世昌便讓雲貴的鐵路局專題討論列出如今雲貴地區,最需要通鐵路的地段來,從最危險的開始修,讓這十幾萬人,好好服務一下雲貴地區因為他們遭災的老百姓,可以說,這一條命令下去,這十幾萬人的邊民,最終能夠活下來多少人,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對此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但多數都認為這麽做,顯然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畢竟雲貴之所以偏僻,窮困,最大的原因就是交通不與外界相互聯係,好的東西賣不出去,外麵的東西想要運到這裏來,則需要花費十分昂貴的價格,就像雲貴地區,他並不產鹽,若想要吃鹽,就得從四川買,這鹽的價格就十分的昂貴,而如果能夠修通鐵路,那麽鹽的價格就能賣出去了,這當然是一個好東西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怎麽也沒有錯,而如今,有這麽一幫戰爭罪犯,可以幫助宋朝修建大規模的鐵路,且不用承擔道德責任,還有什麽比這更好的呢,所以百姓對此都沒什麽不滿意的,隻是有人覺得三年未免太輕了,修的鐵路太少,應該定位五年,甚至十年才對。
畢竟在這場戰爭中,有上萬宋朝普通百姓被邊民們殺死,有數千軍人死在了這場平亂之中,就三年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後來經過幾方調整,最後定為五年,畢竟三年實在太少了,這對於受害者來說,心理不能得到太大的安慰,但十年也太長了,很多人根本活不到十年以後,若是定下十年,說不定他們便會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消極怠工,這是十分不樂見的情況,所以五年的時間,顯然是最為恰當的了。
而對此還有所不滿意的,則就是桂軍了,在他們看來,桂軍俘虜了七萬邊軍,按理來說,這七萬人的歸屬權應該是他們的才對,要挖鐵路,也應該去廣西,而不應留在雲貴,畢竟廣西也是山多,水多的地方,鐵路也並不發達,僅僅隻是比廣西稍微好那麽一丁點罷了,那些路也沒人願意修,隻能緩慢的建設著,修建費用可以說是十分的昂貴。
而若是能夠拿下這七萬人的修建權,那麽廣西道的許多鐵路規劃便能正式開始實施,保守估計,便能為廣西身下上千萬貫的財政支出,畢竟這是五年的修建計劃,這麽一筆龐大的財政,廣西自然不會鬆手,而雲貴自然也不會鬆手,雙方之間便開始明爭暗鬥,最後甚至把這件事吵到了朝廷那裏去,對於這樣的紛爭,朝廷當然必須要管,但也很難說誰對誰錯,畢竟雲貴平亂,桂軍出了很大的利益,犧牲了很多士兵,想要一部分戰俘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雲貴顯然更需要建設,所以對於雙方的爭吵,最終朝廷還是比較偏向於雲貴,將戰俘都留在了雲貴,幫助雲貴建設鐵路,而廣西,則是給他們犧牲和受傷的士兵增加撫恤金的方式,來安撫這些受到了損失的士兵,至於戰勝的獎勵,也提高一成,算是填補了眾人心中的不滿。
但雙方之間顯然不太友好,桂軍麵對雲貴的滇軍,大多數都是鄙夷的神態,還說打什麽保守戰,說桂軍將領太過於激進,怎麽還大勝了呢,而滇軍也很是不滿,他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兩頭夾攻的策略,還不是為了保守起見,畢竟這些邊軍在森林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不俗,並不像散兵遊勇那般很好對付,會心中有些警惕也是自然的,且邊軍好歹有十幾萬人的規模,雖然其中有很多都是老弱婦孺,但青壯年也有七八萬左右,而桂軍不過三萬人而已,直接硬碰硬,縱然能贏,必然損失慘重,為此保守一點,又有何不妥呢?
但如今,戰況說明了一切,桂軍的將領不僅僅取得了勝利,且完全摧毀了黑齒十八部的所有有生力量,同時桂軍的損傷,也控製在了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這顯然讓滇軍沒有了反駁的理由,看著桂軍趾高氣昂的模樣,滇軍就氣不打一處來,隻呆了沒一會兒,便離開了桂軍的營地。
而桂軍對此,則表現出了無所謂的態度,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自然要給朝廷寫奏折要求封賞,同時對於犧牲和受傷士兵予以撫恤和獎勵,這些都是必備的措施,至於那些俘虜,則暫時關押在開遠城下的一處臨時軍事集中營中,他們的死活,將由朝廷來決定,不過士兵們顯然不會讓他們好過,作為戰敗的一方,自然是受到了無與倫比的羞辱,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即便是現代軍人,也經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畢竟在生與死的曆練之中,人性中的惡往往會被擴大,這是必然的事情,任何一位紳士,在絕境之中掙紮時,他很難依舊維持著良好的道德,使自己依舊是一位紳士,能夠做到的人不是沒有,但非常的少,大部分人還是需要一些暴力來維持自己心中的那根弦不至於端掉,所以對於士兵們的作為,將領也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黑齒十八部的覆滅,使整個雲貴地區的叛亂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在雲貴地區,鬧騰的最為氣勢洶洶的,便是這一地區和騰衝地區,聚兵多達十萬以上,而其餘地區則最多不過兩三萬而已,如今一部覆滅,滇軍就可以把軍隊移動到西部去追剿那些騰衝地區的叛軍,可以說以如今的形勢看來,雲貴之地的局勢,已然是很清晰了。
接下來便是張世昌會如何做出判斷的事情,勝券在握,但這並不代表,之後的事情就容易了,是趕盡殺絕,還是給出一定的政策,來招安這些已經動搖的邊民,這是十分考驗一位執政官員的,而張世昌的做法便是安撫為主,追剿為輔。
對於騰衝部,自然是嚴厲追剿,作為此次叛亂最大的兩個地區,如果不把這裏的叛軍趕盡殺絕,那麽其餘地方的邊軍,即便是朝廷想要招安,恐怕也很難達成,畢竟有著兩個大部在,就會依舊有一部分人相信,他們還能夠取得勝利,這等於是他們的精神象征,如果不把他們消滅,招安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同時黑齒十八部和騰衝地區,也是邊民的匯聚區以及宋朝與周圍國家的邊境線,但因為這裏邊民匯聚,所以朝廷對於這些邊境的掌控其實是十分薄弱的,經常會有人從邊境進入宋朝的領土,然後躲在這些邊民的家中,從事一些危險工作,對此,朝廷必然是要清除掉這些隱患的,而如果要這麽做,就必須對這些邊民們開刀。
如果依舊讓這些邊民在這邊境線上擁有那麽大的能量,那麽朝廷想要做一些事情就會非常麻煩,比如說禁毒,這是需要當地邊民來配合的,單單依靠宋朝的暴力機構,數千公裏的邊防線,又怎麽可能全部防住呢,這個時代可沒有監控器,更別說那些厲害的調查工具了,現代禁毒尚且如此困難,每年都有英勇的警察為之犧牲,更遑論是在這個時代。
所以要達到禁毒的目的,必須要當地百姓也參與進來才行,不然前線禁毒,後麵的老百姓卻在幫著外麵的人販賣致幻,成癮的大煙,這樣的禁毒,是根本不可能產生任何效果的,因此,朝廷就必須要對整個邊境線上的邊民進行一番梳理,任何膽敢包庇非法移民的家庭,都必須要受到應有的懲罰,隻有如此,才能夠在邊民們的心中樹立起中央朝廷的絕對權威,讓他們不敢以身犯險,這是必須要做的。
而對於那些不在邊境線上,屬於內地的邊民們,則是盡可能和平的解決彼此的爭端,而不是通過殺戮的方式,因為這些邊民往往和宋朝本就有著十分密切的往來,雙方之間的貿易,文化交流,都是十分密集的,隻不過因為雙方之間彼此數百年的仇怨,以及最近這一段時間,地方衙門的官員過於傲慢,最終導致官逼民反,對於這些人,張世昌的心中是有著一定同情和憐憫的,所以隻要他們願意被招安,朝廷基本上就會同意。
當然,既然是戰敗,那麽自然需要接受朝廷的條款,比如說從今以後不準再住在山裏麵了,如果要住,則不能種植罌粟這種東西,而是要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當然,張世昌也給他們開出了招安的條件,那就是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比如說幫助他們從經濟困境中走出來,安排專家來研究他們的土質,以方便種植更好的農作物。
為此,張世昌在黑齒十八部陷落之後,專門找了幾個囂張跋扈的地方官員,把他們都給開除了,算作是給這些邊民們賠禮道歉了,因為張世昌的這番作為,本就已經沒什麽膽子造反的眾人便也就都投降了張世昌,唯有幾個部落依舊負隅頑抗,而對於這樣的部落,張世昌自然不會留手,命令滇軍出動軍隊,很快便在強悍的炮火聲中,成為了曆史的塵埃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騰衝地區的叛軍已然是獨木難支了,滇軍的包圍網越來越緊,他們的物資越來越少,士兵也越來越疲勞,最終在包圍兩個月之後,邊軍中的將領在一個夜色中,斬殺了自己部族的首領,將他的頭顱獻給了宋朝前線的指揮官,上表投降,雲貴之戰也算是徹底結束了。
而此時,有關於俘虜的處理問題,朝廷也給予了正式批複,決定優待俘虜,安排他們為雲貴地區進行三年的義務勞動,勞動過程中,食物和住處都由朝廷來解決,工作三年之後放歸故裏,無論是希望迴到山裏生活,還是要留在平原,都可以自行安排,至於那些首領,則全部斬殺,作為戰爭罪犯,顯然是不可能容許他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對於這樣的決定,桂軍顯然十分不滿,但張世昌卻並沒有覺得意外。
當初他接到首相的信時,就知道,徐清根本不想大動幹戈,在他的眼中,邊軍也是宋朝人,既然如此,又怎麽可能下達太過於嚴酷的命令呢,所以張世昌很快便執行起了徐清的命令,如今的雲貴,基礎建設十分落後,唯一的一條鐵路聯通大理和貴州,其餘地方則是一片原始風貌,這十幾萬的俘虜,自然是最好的勞工了。
不過朝廷雖然優待俘虜,隻需要幹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恢複自由身,但顯然這其中的政策空間十分的大,要知道雲貴地區的道路可不好修,大多數是在山裏麵,崇山峻嶺之中修建鐵路,這難度是十分巨大的,可不像現代,打山洞就可以了,往往是環山的鐵路,其修建難度是不會低的。
而以現代的科技,修建鐵路,是必然會死很多人的,尤其是在這種地理環境之下,這也是為什麽這麽多年來,雲貴隻有一條鐵路的原因,除了邊民們總是喜歡搗毀鐵路,偷鐵軌去賣之外,更多的原因還是這裏本就不適合基礎建設的實施,因為沒人願意從事這麽危險的工作。
在加上雲貴總督拿不出那麽多的錢來,招聘工人來這裏修建鐵路,自然也就更加修建不起來龐大的鐵路群了,而現在,十幾萬免費的工人出現了,他們的死亡沒人會管,隻要三年之後放了他們就是了,而在這三年裏,是死是活,朝廷顯然不會在乎,十幾萬人的生死,除非是宋朝人的生死,不然朝廷根本不會在乎,所以張世昌便讓雲貴的鐵路局專題討論列出如今雲貴地區,最需要通鐵路的地段來,從最危險的開始修,讓這十幾萬人,好好服務一下雲貴地區因為他們遭災的老百姓,可以說,這一條命令下去,這十幾萬人的邊民,最終能夠活下來多少人,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對此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但多數都認為這麽做,顯然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畢竟雲貴之所以偏僻,窮困,最大的原因就是交通不與外界相互聯係,好的東西賣不出去,外麵的東西想要運到這裏來,則需要花費十分昂貴的價格,就像雲貴地區,他並不產鹽,若想要吃鹽,就得從四川買,這鹽的價格就十分的昂貴,而如果能夠修通鐵路,那麽鹽的價格就能賣出去了,這當然是一個好東西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怎麽也沒有錯,而如今,有這麽一幫戰爭罪犯,可以幫助宋朝修建大規模的鐵路,且不用承擔道德責任,還有什麽比這更好的呢,所以百姓對此都沒什麽不滿意的,隻是有人覺得三年未免太輕了,修的鐵路太少,應該定位五年,甚至十年才對。
畢竟在這場戰爭中,有上萬宋朝普通百姓被邊民們殺死,有數千軍人死在了這場平亂之中,就三年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後來經過幾方調整,最後定為五年,畢竟三年實在太少了,這對於受害者來說,心理不能得到太大的安慰,但十年也太長了,很多人根本活不到十年以後,若是定下十年,說不定他們便會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消極怠工,這是十分不樂見的情況,所以五年的時間,顯然是最為恰當的了。
而對此還有所不滿意的,則就是桂軍了,在他們看來,桂軍俘虜了七萬邊軍,按理來說,這七萬人的歸屬權應該是他們的才對,要挖鐵路,也應該去廣西,而不應留在雲貴,畢竟廣西也是山多,水多的地方,鐵路也並不發達,僅僅隻是比廣西稍微好那麽一丁點罷了,那些路也沒人願意修,隻能緩慢的建設著,修建費用可以說是十分的昂貴。
而若是能夠拿下這七萬人的修建權,那麽廣西道的許多鐵路規劃便能正式開始實施,保守估計,便能為廣西身下上千萬貫的財政支出,畢竟這是五年的修建計劃,這麽一筆龐大的財政,廣西自然不會鬆手,而雲貴自然也不會鬆手,雙方之間便開始明爭暗鬥,最後甚至把這件事吵到了朝廷那裏去,對於這樣的紛爭,朝廷當然必須要管,但也很難說誰對誰錯,畢竟雲貴平亂,桂軍出了很大的利益,犧牲了很多士兵,想要一部分戰俘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雲貴顯然更需要建設,所以對於雙方的爭吵,最終朝廷還是比較偏向於雲貴,將戰俘都留在了雲貴,幫助雲貴建設鐵路,而廣西,則是給他們犧牲和受傷的士兵增加撫恤金的方式,來安撫這些受到了損失的士兵,至於戰勝的獎勵,也提高一成,算是填補了眾人心中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