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夕陽紅槍法,命中完全靠信仰,根本對宋朝的騎兵造不成太大的傷害,隻有一些十分不幸運的才會被擊中,然後從戰馬上摔下來,大多數人根本是連一顆子彈都沒有碰到,連續三聲密集的槍響之後,倒下的宋朝騎兵大概隻有三十幾個人而已,人本就在移動的過程當中,且戰馬的速度驚人,移動速度更快,想要瞄準是不可能的,隻能通過覆蓋式的攻擊來打中目標。
但宋朝何嚐不知道覆蓋式的攻擊可以有效的殺傷騎兵,要知道火槍的使用和推廣都是宋朝一手推動的,所以在騎兵如何躲避大範圍覆蓋式進攻的問題上,宋朝的騎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每一匹戰馬都像是一名老兵一樣,他們穿梭在這片平原之上,就像人一樣,是會走s路線的。
以前冷兵器的時候,戰馬要的便是極限衝殺,速度越快越好,而如今隨著熱兵器的到來,騎兵的使用也變得更加複雜,單單會衝鋒是不夠的,還有懂得如何迂迴,繞進,這在以前是將領應該掌握的技能,而如今則是每一個士兵都需要掌握的技能,憑借著s型的路線方式,在指揮官的命令下,騎兵們的路線變幻莫測,敵人即便采取覆蓋式的進攻,也隻能打中一些些人而已,而三輪射擊之後,邊民們就要開始裝子彈了,其時間自然慢了下來,而這個時候,正是騎兵衝鋒最好的時機。
在宋朝,若是陸軍對付其他國家的騎兵,自然是要連續不斷的進行射擊才是,以免給予對方騎兵直接發動衝鋒的機會,這是十分危險的,戰馬不是人的腿,在短時間內,一匹戰馬拚命的進行衝鋒,像蒙古馬,完全可以達到四十五公裏每小時左右,若是大宛馬則可以達到六十公裏每小時,若是算極限速度,則可以達到八十公裏每小時,當然,這樣奔跑的速度是保持不了太長時間的,但衝鋒本來就是極短的距離進行的事情,想想看,八十公裏每小時的速度,三分鍾的裝彈時間,早已經衝到你的麵前了。
所以宋朝的步兵麵對敵國的騎兵,一定是會不停的進行射擊,同時擺出龜甲陣,以一百人為單位進行結陣,用長槍來阻止敵人的衝鋒,然後用火槍來殺傷敵人,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這樣一來也有風險,那就是碰到了聰明的騎兵指揮官,完全可以在己方還沒有完全結陣的時候就派出騎兵將整個軍勢打垮。
但這是很難的事情,起碼步兵可以有與騎兵一戰的能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而這些邊民們,顯然不懂這個道理,或者他們懂,但心裏的恐慌讓他們根本無暇他顧,他們隻知道射擊前方強大的敵人,以此來減緩心中的恐懼罷了,直到所有子彈都從槍管中飛出,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到底是有多麽的愚蠢,可於事無補了,宋朝的騎兵開始不再慢慢吞吞的前行,而是由原本的中速直接改成了高速行駛,用極快的速度開始衝向第四大隊的陣營,兩百米,一百米,五十米!
這是龍騎兵麵對步兵的極限,這些騎兵可不是靠衝鋒殺人的,畢竟他們手中拿著的是長槍,而不是長刀,衝入敵方陣營之中,這完全是找死的行為,龍騎兵就像是古代遊牧民族的弓箭騎兵一樣,是在外圍不停的遊蕩,通過吊風箏的方式來攻擊對手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就非常的重要,那就是控製好雙方的距離,距離遠了,騎兵們手中的火槍就無法給對方帶來太大的傷害,若是巨大太短了,則會被對方纏住,若是深陷泥潭,隻能打近戰的話,那龍騎兵的優勢就徹底沒有了。
所以這個距離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五十米,便是一個極限距離,在這個距離,龍騎兵手中的火槍將發揮出最大的傷害,同時敵軍手中的長槍也將發揮出最大的傷害,一般的戰場上,是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畢竟誰都怕死,往往保持在七十米左右,這才是最為安全和常見的,而這支龍騎兵卻直接選擇了五十米這個極限危險的距離,可以說隻要一著不慎,就有可能被敵方的陸軍纏上,造成巨大的威脅。
兩支從不同方向來的龍騎兵在與敵方邊軍僅僅距離五十米左右之後,紛紛開始向著第四大隊的後方奔馳而去,此時的兩支龍騎兵,就像是一彎新月似得,如同一張包圍網,網中是邊軍的第四大隊,而在往外,則是一千四百名騎兵,當一千四百名騎兵,全部側向對準裏麵的敵軍時,龍騎兵手中的火槍終於射出了他們的第一發子彈。
一陣槍響之後,硝煙彌漫,數百人應聲倒地,在這個距離上,沒有人能夠躲得了子彈的襲擊,命中率往往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子彈射出之後,龍騎兵們並沒有離開,而是繼續繞著敵方的第四大隊開始轉,兩支軍隊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方向,逆行轉動,十秒鍾的時間,便是又一次槍響。
此時邊軍內部的士兵們已經有一部分裝好了子彈,但他們卻根本不知道該朝哪裏開槍,整個軍隊就像是一個方陣一般,而外圍則是上千的騎兵,邊軍們根本無法組織起一次齊射,來攻擊宋朝的龍騎兵,隻能有個別的邊軍對這些遊走在自己麵前的幽靈進行射擊而已,這樣的射擊顯然對於龍騎兵的傷亡是很小的。
很快,第四大隊就開始崩潰了,在這種隻能被動挨打的狀態之下,沒有人是能夠長期堅持的,而宋朝騎兵的這種戰術,也被軍部稱唿為屬於騎兵的包圍戰,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困住地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打擊,這種戰術脫胎於草原民族的弓箭騎兵,但比起弓箭騎兵那軟綿綿的箭頭隻能維持三十米左右的射程範圍,宋朝的龍騎兵顯然射擊範圍要更廣。
在這種攻擊下,除非是非常強大的軍隊,不然隻需要十幾分鍾的時間,便會陷入到崩潰之中,這一招也是宋朝在海外殖民地經常使用的招數,可以說是騎兵們的看家本領,但使用起來也會有十分巨大的冒險性,因為這支騎兵的數量太少了,若想要完成包圍,起碼需要兩千左右的騎兵,一千四百人就顯得很是相形見絀。
但桂軍的將領顯然早已經做出了判斷,在他看來,若是第一大隊,或許麵對龍騎兵這樣的阻擊,會有突圍的可能,因為其中老兵很多,他們的心理素質比較強,並不會被這樣的聲勢嚇倒,就可以從容麵對眼下的局勢,不會那麽早的崩潰,而他們不崩潰,尷尬的是騎兵們,因為騎兵攜帶的子彈並不會特別的多,同時戰馬維持告訴轉動也是有時間的,像這樣繞著跑,不需要多久,戰馬就會感到疲累,隻要戰馬速度開始下降,那麽就是士兵們能夠突圍的機會了,但到了第四大隊,裏麵的老兵早已經是所剩無幾了,麵對這從未出現過的騎兵,許多人早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一心隻想著快點結束戰爭了,又哪裏來的抵抗的想法呢。
所以被困在其中的邊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隻能夠如同驚弓之鳥一般,不停的左躲右閃,軍官在其中嚐試著指揮起軍隊進行反擊,但新兵們根本不聽從任何的命令,有的人不停往陣型的中央擠去,那裏距離被槍擊最遠,也最安全,但所有人都往中間去擠,這就導致整個陣型外部越來越鬆散,內部越來越緊,甚至連移動都變成了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龍騎兵們根本沒有任何的擔憂,唯一的困難,便是第三大隊的撤離部隊正在向著龍騎兵的方向跑來,但這支部隊早已經失去了作戰的意誌,如同遊兵散勇一般,晃蕩在這片區域之上,三三兩兩的,根本構不成傷害,而此時正麵的七千人不停的壓縮著陣線,而宋朝的龍騎兵則也在壓縮陣線,騎兵指揮官眼看被困的第四大隊已經喪失了鬥誌,兩個指揮官在碰麵之後,立刻進行了一番交流,其中一支部隊悄悄撤離了包圍圈,向著潰逃的敵軍而去,阻撓他們繼續向後撤,導致四支大隊,近一萬五千人匯合在一處,這對於龍騎兵們來說,將會是巨大的打擊,想要殲滅他們的難度也會指數級上升。
而剩下的那一支,則在指揮官的命令下,開始拉大每一個人之間的間距,以保證繼續包圍住困在其中的第四大隊,若是此時的第四大隊士兵還保持著冷靜,那麽便能夠立刻看出來,包圍圈正在迅速變得鬆散,這個時候隻需要從一個方向發起衝鋒,必然能夠突破宋朝騎兵的包圍網,但此時早已經是軍心渙散了,許多人沉浸在戰敗的陰影之中,根本顧不上所謂的敵軍數量到底有多麽,隻知道拚命的奔逃而已。
所以宋朝的騎兵雖然隻剩下七百人了,但邊軍們依舊一動不動的被包圍在其中,如同羊圈裏乖巧的綿羊一般,而剩下的那一支騎兵則向著潰逃的部隊而去,通過遊記戰法,阻截他們繼續向後退去。
這些向後潰逃的部隊,本來就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多數人都隻想重新進入山林之中,再也不出來了,有戰心的人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撤退的,畢竟大多數人還在前線抵抗著宋朝的步兵們呢,這些逃離的人,全部都是膽小的,所以在看到龍騎兵的身影之後,大多數人的表現比第四大隊的人還要不堪,許多人甚至跪倒在地上祈求宋朝的寬恕。
騎兵們倒也沒有為難這些放棄抵抗的人,橫穿過他們的身邊,對那些意圖反抗的人全部開槍擊殺,沒過一會兒,這些潰逃的部隊便都跪在了地上,龍騎兵們也沒時間管他們,此時大部隊正要趕過來了,他們需要立刻去接應他們,至於俘虜戰俘這樣的事情,還是等步兵來了之後再說吧。
而在前方堅守的三支部隊此時也已經快要陷入到絕望之中了,兩河之間的平原並不遼闊,從三支大隊到第四大隊之間,不過一千多米的距離而已,而此時這段距離被宋朝的龍騎兵所控製,也就代表著給這些人輾轉騰挪的地方已經不多了,而上萬人聚集在這片狹小的河穀,要知道宋朝的大炮可還在持續不斷的進行轟炸呢,這樣一來,轟炸的命中率陡然增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老兵,也都已經開始慢慢退縮了,而隨著老兵的退縮,防線進一步崩潰,戰敗的趨勢也就慢慢顯現了。
而此時宋朝的殺傷力開始體現出來了,邊軍從原本的五比一的傷亡率開始陡然上升,他們已然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宋朝這一邊則越戰越勇,眼見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宋朝這一邊將身後六千人的後備隊開始派了出去,從兩側,沿著河岸開始向前推進,意圖從兩邊對敵軍進行殺傷,以盡快結束戰爭,如此一來,傷亡比率開始增加到了十比一左右。
此時宋朝的軍事素質開始全麵展現出來,在對方的炮火猛轟之下,依舊嚴格的執行著軍令,一步步的將邊軍們陷入死局之中,而另一邊,兩門艦炮的不停轟炸,早已經讓整個軍營炸了鍋,原本還在組織的第五大隊,此時已然是在還未誕生之初,便已經灰飛煙滅了,人們根本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人,去前方打一場必敗的仗,而因此,首領們在這個關頭,必然會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從而激怒了本就已經十分不安的百姓們,十數萬人的大營鬧哄哄的,炮火不停的轟炸,許多易燃的布匹順著將整個大營許多地方都給點著了,哀嚎之聲遍野,許多人在救火,還有打架的聲音,以及逃跑的人,整個軍營簡直亂成了一鍋粥,還有不少人則在肆無忌憚的亂殺族人,他們搶奪走這些屬於別人的財富,然後開始往身後的石屏縣逃跑,在石屏縣之後,便是十萬大山,進入其中,便是龍遊大海,逍遙無極了。
所以許多人開始逃跑,而首領們根本無法這一過程,甚至有一兩個首領還因為阻止逃跑被憤怒的百姓所殺死,顯然,整個局勢已然是決定了作戰的目的,後續便是一堆的清理工作了,此戰,以宋朝的徹底勝利為結束,宋朝的傷亡在五千人左右,其中陣亡兩千四百人,傷兩千六百人左右,而邊軍陣亡一萬兩千人,傷兩萬人,俘虜七萬,整個黑齒十八部,算是徹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了。
但宋朝何嚐不知道覆蓋式的攻擊可以有效的殺傷騎兵,要知道火槍的使用和推廣都是宋朝一手推動的,所以在騎兵如何躲避大範圍覆蓋式進攻的問題上,宋朝的騎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每一匹戰馬都像是一名老兵一樣,他們穿梭在這片平原之上,就像人一樣,是會走s路線的。
以前冷兵器的時候,戰馬要的便是極限衝殺,速度越快越好,而如今隨著熱兵器的到來,騎兵的使用也變得更加複雜,單單會衝鋒是不夠的,還有懂得如何迂迴,繞進,這在以前是將領應該掌握的技能,而如今則是每一個士兵都需要掌握的技能,憑借著s型的路線方式,在指揮官的命令下,騎兵們的路線變幻莫測,敵人即便采取覆蓋式的進攻,也隻能打中一些些人而已,而三輪射擊之後,邊民們就要開始裝子彈了,其時間自然慢了下來,而這個時候,正是騎兵衝鋒最好的時機。
在宋朝,若是陸軍對付其他國家的騎兵,自然是要連續不斷的進行射擊才是,以免給予對方騎兵直接發動衝鋒的機會,這是十分危險的,戰馬不是人的腿,在短時間內,一匹戰馬拚命的進行衝鋒,像蒙古馬,完全可以達到四十五公裏每小時左右,若是大宛馬則可以達到六十公裏每小時,若是算極限速度,則可以達到八十公裏每小時,當然,這樣奔跑的速度是保持不了太長時間的,但衝鋒本來就是極短的距離進行的事情,想想看,八十公裏每小時的速度,三分鍾的裝彈時間,早已經衝到你的麵前了。
所以宋朝的步兵麵對敵國的騎兵,一定是會不停的進行射擊,同時擺出龜甲陣,以一百人為單位進行結陣,用長槍來阻止敵人的衝鋒,然後用火槍來殺傷敵人,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這樣一來也有風險,那就是碰到了聰明的騎兵指揮官,完全可以在己方還沒有完全結陣的時候就派出騎兵將整個軍勢打垮。
但這是很難的事情,起碼步兵可以有與騎兵一戰的能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而這些邊民們,顯然不懂這個道理,或者他們懂,但心裏的恐慌讓他們根本無暇他顧,他們隻知道射擊前方強大的敵人,以此來減緩心中的恐懼罷了,直到所有子彈都從槍管中飛出,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到底是有多麽的愚蠢,可於事無補了,宋朝的騎兵開始不再慢慢吞吞的前行,而是由原本的中速直接改成了高速行駛,用極快的速度開始衝向第四大隊的陣營,兩百米,一百米,五十米!
這是龍騎兵麵對步兵的極限,這些騎兵可不是靠衝鋒殺人的,畢竟他們手中拿著的是長槍,而不是長刀,衝入敵方陣營之中,這完全是找死的行為,龍騎兵就像是古代遊牧民族的弓箭騎兵一樣,是在外圍不停的遊蕩,通過吊風箏的方式來攻擊對手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就非常的重要,那就是控製好雙方的距離,距離遠了,騎兵們手中的火槍就無法給對方帶來太大的傷害,若是巨大太短了,則會被對方纏住,若是深陷泥潭,隻能打近戰的話,那龍騎兵的優勢就徹底沒有了。
所以這個距離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五十米,便是一個極限距離,在這個距離,龍騎兵手中的火槍將發揮出最大的傷害,同時敵軍手中的長槍也將發揮出最大的傷害,一般的戰場上,是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畢竟誰都怕死,往往保持在七十米左右,這才是最為安全和常見的,而這支龍騎兵卻直接選擇了五十米這個極限危險的距離,可以說隻要一著不慎,就有可能被敵方的陸軍纏上,造成巨大的威脅。
兩支從不同方向來的龍騎兵在與敵方邊軍僅僅距離五十米左右之後,紛紛開始向著第四大隊的後方奔馳而去,此時的兩支龍騎兵,就像是一彎新月似得,如同一張包圍網,網中是邊軍的第四大隊,而在往外,則是一千四百名騎兵,當一千四百名騎兵,全部側向對準裏麵的敵軍時,龍騎兵手中的火槍終於射出了他們的第一發子彈。
一陣槍響之後,硝煙彌漫,數百人應聲倒地,在這個距離上,沒有人能夠躲得了子彈的襲擊,命中率往往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子彈射出之後,龍騎兵們並沒有離開,而是繼續繞著敵方的第四大隊開始轉,兩支軍隊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方向,逆行轉動,十秒鍾的時間,便是又一次槍響。
此時邊軍內部的士兵們已經有一部分裝好了子彈,但他們卻根本不知道該朝哪裏開槍,整個軍隊就像是一個方陣一般,而外圍則是上千的騎兵,邊軍們根本無法組織起一次齊射,來攻擊宋朝的龍騎兵,隻能有個別的邊軍對這些遊走在自己麵前的幽靈進行射擊而已,這樣的射擊顯然對於龍騎兵的傷亡是很小的。
很快,第四大隊就開始崩潰了,在這種隻能被動挨打的狀態之下,沒有人是能夠長期堅持的,而宋朝騎兵的這種戰術,也被軍部稱唿為屬於騎兵的包圍戰,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困住地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打擊,這種戰術脫胎於草原民族的弓箭騎兵,但比起弓箭騎兵那軟綿綿的箭頭隻能維持三十米左右的射程範圍,宋朝的龍騎兵顯然射擊範圍要更廣。
在這種攻擊下,除非是非常強大的軍隊,不然隻需要十幾分鍾的時間,便會陷入到崩潰之中,這一招也是宋朝在海外殖民地經常使用的招數,可以說是騎兵們的看家本領,但使用起來也會有十分巨大的冒險性,因為這支騎兵的數量太少了,若想要完成包圍,起碼需要兩千左右的騎兵,一千四百人就顯得很是相形見絀。
但桂軍的將領顯然早已經做出了判斷,在他看來,若是第一大隊,或許麵對龍騎兵這樣的阻擊,會有突圍的可能,因為其中老兵很多,他們的心理素質比較強,並不會被這樣的聲勢嚇倒,就可以從容麵對眼下的局勢,不會那麽早的崩潰,而他們不崩潰,尷尬的是騎兵們,因為騎兵攜帶的子彈並不會特別的多,同時戰馬維持告訴轉動也是有時間的,像這樣繞著跑,不需要多久,戰馬就會感到疲累,隻要戰馬速度開始下降,那麽就是士兵們能夠突圍的機會了,但到了第四大隊,裏麵的老兵早已經是所剩無幾了,麵對這從未出現過的騎兵,許多人早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一心隻想著快點結束戰爭了,又哪裏來的抵抗的想法呢。
所以被困在其中的邊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隻能夠如同驚弓之鳥一般,不停的左躲右閃,軍官在其中嚐試著指揮起軍隊進行反擊,但新兵們根本不聽從任何的命令,有的人不停往陣型的中央擠去,那裏距離被槍擊最遠,也最安全,但所有人都往中間去擠,這就導致整個陣型外部越來越鬆散,內部越來越緊,甚至連移動都變成了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龍騎兵們根本沒有任何的擔憂,唯一的困難,便是第三大隊的撤離部隊正在向著龍騎兵的方向跑來,但這支部隊早已經失去了作戰的意誌,如同遊兵散勇一般,晃蕩在這片區域之上,三三兩兩的,根本構不成傷害,而此時正麵的七千人不停的壓縮著陣線,而宋朝的龍騎兵則也在壓縮陣線,騎兵指揮官眼看被困的第四大隊已經喪失了鬥誌,兩個指揮官在碰麵之後,立刻進行了一番交流,其中一支部隊悄悄撤離了包圍圈,向著潰逃的敵軍而去,阻撓他們繼續向後撤,導致四支大隊,近一萬五千人匯合在一處,這對於龍騎兵們來說,將會是巨大的打擊,想要殲滅他們的難度也會指數級上升。
而剩下的那一支,則在指揮官的命令下,開始拉大每一個人之間的間距,以保證繼續包圍住困在其中的第四大隊,若是此時的第四大隊士兵還保持著冷靜,那麽便能夠立刻看出來,包圍圈正在迅速變得鬆散,這個時候隻需要從一個方向發起衝鋒,必然能夠突破宋朝騎兵的包圍網,但此時早已經是軍心渙散了,許多人沉浸在戰敗的陰影之中,根本顧不上所謂的敵軍數量到底有多麽,隻知道拚命的奔逃而已。
所以宋朝的騎兵雖然隻剩下七百人了,但邊軍們依舊一動不動的被包圍在其中,如同羊圈裏乖巧的綿羊一般,而剩下的那一支騎兵則向著潰逃的部隊而去,通過遊記戰法,阻截他們繼續向後退去。
這些向後潰逃的部隊,本來就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多數人都隻想重新進入山林之中,再也不出來了,有戰心的人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撤退的,畢竟大多數人還在前線抵抗著宋朝的步兵們呢,這些逃離的人,全部都是膽小的,所以在看到龍騎兵的身影之後,大多數人的表現比第四大隊的人還要不堪,許多人甚至跪倒在地上祈求宋朝的寬恕。
騎兵們倒也沒有為難這些放棄抵抗的人,橫穿過他們的身邊,對那些意圖反抗的人全部開槍擊殺,沒過一會兒,這些潰逃的部隊便都跪在了地上,龍騎兵們也沒時間管他們,此時大部隊正要趕過來了,他們需要立刻去接應他們,至於俘虜戰俘這樣的事情,還是等步兵來了之後再說吧。
而在前方堅守的三支部隊此時也已經快要陷入到絕望之中了,兩河之間的平原並不遼闊,從三支大隊到第四大隊之間,不過一千多米的距離而已,而此時這段距離被宋朝的龍騎兵所控製,也就代表著給這些人輾轉騰挪的地方已經不多了,而上萬人聚集在這片狹小的河穀,要知道宋朝的大炮可還在持續不斷的進行轟炸呢,這樣一來,轟炸的命中率陡然增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老兵,也都已經開始慢慢退縮了,而隨著老兵的退縮,防線進一步崩潰,戰敗的趨勢也就慢慢顯現了。
而此時宋朝的殺傷力開始體現出來了,邊軍從原本的五比一的傷亡率開始陡然上升,他們已然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宋朝這一邊則越戰越勇,眼見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宋朝這一邊將身後六千人的後備隊開始派了出去,從兩側,沿著河岸開始向前推進,意圖從兩邊對敵軍進行殺傷,以盡快結束戰爭,如此一來,傷亡比率開始增加到了十比一左右。
此時宋朝的軍事素質開始全麵展現出來,在對方的炮火猛轟之下,依舊嚴格的執行著軍令,一步步的將邊軍們陷入死局之中,而另一邊,兩門艦炮的不停轟炸,早已經讓整個軍營炸了鍋,原本還在組織的第五大隊,此時已然是在還未誕生之初,便已經灰飛煙滅了,人們根本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人,去前方打一場必敗的仗,而因此,首領們在這個關頭,必然會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從而激怒了本就已經十分不安的百姓們,十數萬人的大營鬧哄哄的,炮火不停的轟炸,許多易燃的布匹順著將整個大營許多地方都給點著了,哀嚎之聲遍野,許多人在救火,還有打架的聲音,以及逃跑的人,整個軍營簡直亂成了一鍋粥,還有不少人則在肆無忌憚的亂殺族人,他們搶奪走這些屬於別人的財富,然後開始往身後的石屏縣逃跑,在石屏縣之後,便是十萬大山,進入其中,便是龍遊大海,逍遙無極了。
所以許多人開始逃跑,而首領們根本無法這一過程,甚至有一兩個首領還因為阻止逃跑被憤怒的百姓所殺死,顯然,整個局勢已然是決定了作戰的目的,後續便是一堆的清理工作了,此戰,以宋朝的徹底勝利為結束,宋朝的傷亡在五千人左右,其中陣亡兩千四百人,傷兩千六百人左右,而邊軍陣亡一萬兩千人,傷兩萬人,俘虜七萬,整個黑齒十八部,算是徹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