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多虧幾位宰相的孩子基本都被嚴加管教,這才沒有惹出大事來,不然這些人便是如同開玩笑一般下達一條命令,下麵的官員也會滿足他們也不定,畢竟如今宋朝的宰相們,可不像當初君主集權的巔峰時期那樣,權利十分有限了,如今的宰相們,可以才是這個帝國真正的主宰者,而皇帝隻是名義上的長官而已,地方上的首腦,無論是升級,還是降級,都是由宰相們了算的。
可以他們的命令,在這個世界就是無可抵抗的王命,沒有人敢於反對,整個帝國境內的生殺大權,都在他們的手中,他們的孩子,自然也在民間擁有極高的威望,甚至大多數孩子都是國家的議員,擁有參政的權利,而在地方上也是盤根錯節。
且因為臣權的增大,如今的宋朝宰相,身上基本都有公爵在身,比如徐清,便是齊國公,當然,這種封號跟漢朝的齊王不可相提並論,屬於榮譽頭銜,然後便是在山東一地,作為首府的濟南,每年稅賦的十分之一交由徐清,這就是齊國公的待遇,與以前那種封地有著很大的區別。
不過後來隨著宋朝地方上的收入越來越高,單單是十分之一的稅收也著實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所以最後便在濟南府劃下一大塊地方,作為徐清的永久封地,在這塊地方修建任何的建築,都必須要向徐清繳納稅收,而不是向朝廷繳納稅收,而這塊地便在整個濟南的最中間,這就是齊國公的待遇。
同時作為齊國公,徐清還擁有改山東境內一個城市名字,作為自己家族象征的權利,不過這個權利徐清並沒有用,他可不太喜歡歐洲那一套,到了一個地方便喜歡把君主的名字當做一個城市的名字,就像那全世界無數的亞曆山大城以及維多利亞城,維多利亞港,這不是徐清的風格,至於那一塊地,自然是讓徐清很是滿意的,畢竟這樣一塊地每年光是稅收便已然達到了一百萬貫以上了,這可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即便三代之後,若是徐清的後代沒有做出什麽突出的貢獻,那麽朝廷會把齊國公的爵位將會迴收。
但這塊地卻是永久留在徐家的,除非他們家犯了叛國罪,不然這塊地就永遠都是徐家的,至於其他宰相,也大多都被冊封為了國公,以示朝廷對於他們的榮寵,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封公,也大多是死後對於死者的哀榮而已,活著的時候是斷然不會冊封為國公的。
而國公在宋朝,已然是異姓可以冊封的最高爵位了,又因為徐清對於國公權利的改變,這一層次的公爵已然是擁有了相當大的特權了,畢竟在原本的時代,國公隻不過是一個榮譽封號而已,除此之外,他們的子嗣雖然能夠得到皇帝的榮寵,但其他的特權是沒有的,而在如今的宋朝,獨立於皇權之外,國公也擁有著很大的特權,這便是宰相們的權勢。
而除了宰相們之外,所有的重要官員身上幾乎都有爵位在身,這一點是完全打破朝廷隻有武勳才能冊封爵位的傳統的,這主要還是因為在殖民的過程中,為了安撫當地的本土勢力,所以朝廷經常一口氣冊封出去很多的爵位,而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常會出現殖民地的貴族們來拜見宋朝的官員時,身上的爵位往往要比宋朝官員爵位大的問題。
按理來,宋朝是征服者,殖民地人應該率先行禮才對,但因為爵位的問題,使得宋朝的官員們就麵臨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麵對爵位比自己高的人,到底應不應該率先行禮的問題,按照宋朝理解,他們應該先行禮的,但按照雙方所處的地位,應該是讓殖民地人率先行禮才對,如此一來,殖民地人是戰戰兢兢,官員們也是很難以辦事,畢竟禮儀在宋朝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原本的六部尚書,就以禮部尚書名望最高,而孔子也是專門秀篆禮記來規範下的禮法,在儒家的思想體係之中,禮是國家穩定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東西。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便對所有的官員都進行了一次爵位的授勳,這也是稱得上宋朝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爵位授勳了,對此趙昕也同意這樣的舉動,畢竟隨著宋朝地位的上升,官員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而無論國內的政治鬥爭多麽激烈,派出去的官員,代表的都是宋朝的威儀,也就是自己的體麵,若是讓他們還需要向殖民地的貴族們行禮,那丟的就是大宋帝國的臉,所以在宋朝,凡是正一品,也就是宰相,全部授予國公頭銜,至於從一品,也就是副宰相,則授予郡公頭銜,他們可以擁有一個地級市的核心土地作為自己的采邑,與國公一樣,如沒有突出貢獻,則隻能傳三代,但核心土地卻能夠流傳至永遠。
當然,這塊地是可以賣的,這也是為了促進土地的流通,不過一般得到這種土地的家庭,都會把這塊地當做是一種榮譽,除非家裏出了敗家子,不然也不至於會去賣這種地,正二品,也就是各部的尚書們,則是授予縣公的頭銜,也是公爵,但已然是一個縣的核心土地作為采邑的,這種采邑一年的賦稅收入最多不過二三十萬貫,若是分到一個窮縣則大概隻有上萬貫左右。
要知道各個省會的核心土地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因為都是超級大都市,所以即便是分到非常偏遠的地區,每年的收入都不會低於百萬貫,但縣就不一樣了,沿海的縣,一塊地或許能夠分到幾十萬貫,而若是一些內地偏遠的縣城,則最多不過幾千貫,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很大了。
不過能夠當到二品部堂官員的,家裏自然不可能缺錢,對於他們來,哪個縣是他們的采邑其實並不重要,且就算是發達的縣,他們一輩子也有可能都不會去一趟,所以朝廷看上去給了他們一筆豐厚的報酬,但其實他們更加重視他們的頭銜,郡公,這在工業化之前,隻有開國的功勳才能獲得,向他們這樣的最多也就是被冊封一個縣公而已,而且這也隻能是榮譽頭銜,因為一般都是死後冊封,而且不世襲的,是對一個饒功勞而進行的表彰而已。
哪能像現在這樣,不僅僅能夠世襲,還擁有實際的好處,至於從二品則變成了侯爵相比較公來,侯爵的地位就要比較低了,從二品得封郡侯,正三品得分縣侯,從四品則是鄉侯,分別是宰比較貧窮一些的地方的府、鎮、鄉,與公爵就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了,至於在此之後的伯爵,則國家不再直接冊封核心土地,而僅僅隻是榮譽頭銜,和朝廷每年會補發一筆年金,大抵在一千貫到一萬貫左右,已然是完全的榮譽頭銜了。
這就是如今宋朝的爵位製度,通過這種方法,起碼讓各級官員在麵對殖民地人民時,可以不用再率先行禮,以此損害國家的形象了,而同時,一層爵位的光環,也讓朝臣們在民間擁有了更大的聲望,尤其是宰相們,全部變成了宰一國的公爵,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擁有巨大的名望,同時他們本身就因為宰相這個職務擁有巨大的權利,當權利與名望相結合的時候,自然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
而爵位製度的存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朝臣們尷尬的身份問題,同時也因為世襲罔替的特權,讓他們擁有了更加名正言順與皇帝為難的權力,但這也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比如他們的子女,因為他們已然從臣子變成了這個國家的領導者,所以他們的孩子,也基本都會被冊封爵位,作為公爵的嫡長子,會擁有侯爵的爵位在身,享受國家的特殊津貼,同時也有一定的政治特權,而這些人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可謂是十分的巨大,所以地方官通常都會討好他們,除非他們不想要自己的烏紗帽了。
而許多官員便會因此,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上述所的這一切,隻不過是宋朝人在殖民地上所做過的惡事中的冰山一角罷了,欺男霸女這樣的事情,簡直就是兒科,許多人性中惡的那一麵,在這些殖民地上可以展現的淋漓盡致。
想當年歐洲殖民世界的時候,比利時國王在非洲的殖民地製定了殘酷的刑罰,他要求所有甘蔗園裏的奴隸,每必須要采到一個超額的數量,若是達不到,便會讓士兵砍下這名奴隸的手臂,而因為這樣一道法律,整個非洲數十萬人沒有了自己的手臂,而因此造成的死亡人口,更是讓人感到震驚,因為這個數字已然是沒有辦法調查了。
在那樣一個嚴苛的社會之下,可以想象一個人若是沒有了手臂他還能怎麽活,而他的家人又該怎麽活,從此又會造成多少的嬰兒,以及當年西班牙人殖民菲律賓的時候,為了保證華人勢力不在菲律賓過度膨脹,幾乎每十年的時間就要對菲律賓的華人進行一次屠殺,以及荷蘭人在殖民印尼的時候,所采取的屠殺之慘烈,也絕對絲毫不亞於比利時國王在非洲的惡行,而這些隻是大規模的屠殺而已,你有的時候根本想不到,人命在那些殖民者的眼中到底有多麽的卑賤。
有的時候僅僅為了讓自己開心,便開始進行屠殺,有的時候或許是因為意氣之爭便開始殺人,這種事情在殖民地上常常可以發生,徐清也經常能夠聽聞,畢竟地方長官雖然不願意讓這些事情被傳出去,但是那些商船總是會把世界各地的消息帶迴到宋朝來,而其中徐家也是如今大宋貿易物流的其中一環,整個宋朝,有許多的船隻便是徐家的,依靠這些船隻,徐清能夠大致知道,整個帝國境內的殖民地到底處於一種什麽樣的狀況。
但他卻無法去管,畢竟人們心中的那根弦,不是他調整過來就能調整過來的,當年歐洲人從屠殺印第安人,屠殺非洲冉在二戰時期譴責日本人屠殺中國人,這中間花費了多少的時間,才讓他們慢慢理解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起碼是同一個物種,而不是另類,但即便到了二戰,英國首相丘吉爾對於中國人,依舊是赤裸裸的仇視,在他們的眼中,殖民地人生就低人一等,但這已然是一種進步了,起碼這明列強把你們當人看了,人權這個概念,便可以用在他們的身上,而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甚至連被當做人看的資格都沒有,隻是一群牲畜而已,所以他們在屠殺殖民地饒時候,並不會有絲毫的憐憫,他們隻會覺得自己是如茨英勇,就像那些打獵歸來的獵人一樣,甚至還向其他人炫耀自己的武功,和這一次的狩獵所取得的成績。
從殖民時代到二戰,這中間經過了多少年的時間,才讓歐洲列強慢慢開始把殖民地老百姓也當做人來看待了?而如今的宋朝又才經過多少年,這種思想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當你的國家已然強大到可以鎮壓這些殖民地的反抗,而根本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的時候,當你的國家已然全方位領先於時代的時候,迴過頭再看看這些依舊在茹毛飲血的部族,自然會產生自豪感,同時也羞恥於跟這些人作為同一個種族,這個時候,人們會在內心極為自然的排斥自己成為一個與殖民地人一樣的人,在這種觀念下,除非殖民地人能夠表現出傑出的賦,不然人們是很難有這種改變的。
但即便有,也是萬裏挑一的,那些才們在宋朝會受到禮遇,但這並不代表宋朝人會對整個殖民地人就有好感,就像英國人崇拜泰戈爾,欣賞他的文采,但對於整個印度民族,依舊是不屑的,即便是給予印度人民獨立,也是以一副高傲的姿態來體現出大英帝國殖民者的傲慢,崇拜一個人,和他的民族並沒有什麽關係,在如今的宋朝,人們能夠接受才的殖民地人,但不能接受整個殖民地人為自己的同胞,是同一個種族的,這種觀念想要改變,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到的。
(本章完)
可以他們的命令,在這個世界就是無可抵抗的王命,沒有人敢於反對,整個帝國境內的生殺大權,都在他們的手中,他們的孩子,自然也在民間擁有極高的威望,甚至大多數孩子都是國家的議員,擁有參政的權利,而在地方上也是盤根錯節。
且因為臣權的增大,如今的宋朝宰相,身上基本都有公爵在身,比如徐清,便是齊國公,當然,這種封號跟漢朝的齊王不可相提並論,屬於榮譽頭銜,然後便是在山東一地,作為首府的濟南,每年稅賦的十分之一交由徐清,這就是齊國公的待遇,與以前那種封地有著很大的區別。
不過後來隨著宋朝地方上的收入越來越高,單單是十分之一的稅收也著實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所以最後便在濟南府劃下一大塊地方,作為徐清的永久封地,在這塊地方修建任何的建築,都必須要向徐清繳納稅收,而不是向朝廷繳納稅收,而這塊地便在整個濟南的最中間,這就是齊國公的待遇。
同時作為齊國公,徐清還擁有改山東境內一個城市名字,作為自己家族象征的權利,不過這個權利徐清並沒有用,他可不太喜歡歐洲那一套,到了一個地方便喜歡把君主的名字當做一個城市的名字,就像那全世界無數的亞曆山大城以及維多利亞城,維多利亞港,這不是徐清的風格,至於那一塊地,自然是讓徐清很是滿意的,畢竟這樣一塊地每年光是稅收便已然達到了一百萬貫以上了,這可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即便三代之後,若是徐清的後代沒有做出什麽突出的貢獻,那麽朝廷會把齊國公的爵位將會迴收。
但這塊地卻是永久留在徐家的,除非他們家犯了叛國罪,不然這塊地就永遠都是徐家的,至於其他宰相,也大多都被冊封為了國公,以示朝廷對於他們的榮寵,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封公,也大多是死後對於死者的哀榮而已,活著的時候是斷然不會冊封為國公的。
而國公在宋朝,已然是異姓可以冊封的最高爵位了,又因為徐清對於國公權利的改變,這一層次的公爵已然是擁有了相當大的特權了,畢竟在原本的時代,國公隻不過是一個榮譽封號而已,除此之外,他們的子嗣雖然能夠得到皇帝的榮寵,但其他的特權是沒有的,而在如今的宋朝,獨立於皇權之外,國公也擁有著很大的特權,這便是宰相們的權勢。
而除了宰相們之外,所有的重要官員身上幾乎都有爵位在身,這一點是完全打破朝廷隻有武勳才能冊封爵位的傳統的,這主要還是因為在殖民的過程中,為了安撫當地的本土勢力,所以朝廷經常一口氣冊封出去很多的爵位,而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常會出現殖民地的貴族們來拜見宋朝的官員時,身上的爵位往往要比宋朝官員爵位大的問題。
按理來,宋朝是征服者,殖民地人應該率先行禮才對,但因為爵位的問題,使得宋朝的官員們就麵臨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麵對爵位比自己高的人,到底應不應該率先行禮的問題,按照宋朝理解,他們應該先行禮的,但按照雙方所處的地位,應該是讓殖民地人率先行禮才對,如此一來,殖民地人是戰戰兢兢,官員們也是很難以辦事,畢竟禮儀在宋朝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原本的六部尚書,就以禮部尚書名望最高,而孔子也是專門秀篆禮記來規範下的禮法,在儒家的思想體係之中,禮是國家穩定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東西。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便對所有的官員都進行了一次爵位的授勳,這也是稱得上宋朝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爵位授勳了,對此趙昕也同意這樣的舉動,畢竟隨著宋朝地位的上升,官員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而無論國內的政治鬥爭多麽激烈,派出去的官員,代表的都是宋朝的威儀,也就是自己的體麵,若是讓他們還需要向殖民地的貴族們行禮,那丟的就是大宋帝國的臉,所以在宋朝,凡是正一品,也就是宰相,全部授予國公頭銜,至於從一品,也就是副宰相,則授予郡公頭銜,他們可以擁有一個地級市的核心土地作為自己的采邑,與國公一樣,如沒有突出貢獻,則隻能傳三代,但核心土地卻能夠流傳至永遠。
當然,這塊地是可以賣的,這也是為了促進土地的流通,不過一般得到這種土地的家庭,都會把這塊地當做是一種榮譽,除非家裏出了敗家子,不然也不至於會去賣這種地,正二品,也就是各部的尚書們,則是授予縣公的頭銜,也是公爵,但已然是一個縣的核心土地作為采邑的,這種采邑一年的賦稅收入最多不過二三十萬貫,若是分到一個窮縣則大概隻有上萬貫左右。
要知道各個省會的核心土地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因為都是超級大都市,所以即便是分到非常偏遠的地區,每年的收入都不會低於百萬貫,但縣就不一樣了,沿海的縣,一塊地或許能夠分到幾十萬貫,而若是一些內地偏遠的縣城,則最多不過幾千貫,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很大了。
不過能夠當到二品部堂官員的,家裏自然不可能缺錢,對於他們來,哪個縣是他們的采邑其實並不重要,且就算是發達的縣,他們一輩子也有可能都不會去一趟,所以朝廷看上去給了他們一筆豐厚的報酬,但其實他們更加重視他們的頭銜,郡公,這在工業化之前,隻有開國的功勳才能獲得,向他們這樣的最多也就是被冊封一個縣公而已,而且這也隻能是榮譽頭銜,因為一般都是死後冊封,而且不世襲的,是對一個饒功勞而進行的表彰而已。
哪能像現在這樣,不僅僅能夠世襲,還擁有實際的好處,至於從二品則變成了侯爵相比較公來,侯爵的地位就要比較低了,從二品得封郡侯,正三品得分縣侯,從四品則是鄉侯,分別是宰比較貧窮一些的地方的府、鎮、鄉,與公爵就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了,至於在此之後的伯爵,則國家不再直接冊封核心土地,而僅僅隻是榮譽頭銜,和朝廷每年會補發一筆年金,大抵在一千貫到一萬貫左右,已然是完全的榮譽頭銜了。
這就是如今宋朝的爵位製度,通過這種方法,起碼讓各級官員在麵對殖民地人民時,可以不用再率先行禮,以此損害國家的形象了,而同時,一層爵位的光環,也讓朝臣們在民間擁有了更大的聲望,尤其是宰相們,全部變成了宰一國的公爵,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擁有巨大的名望,同時他們本身就因為宰相這個職務擁有巨大的權利,當權利與名望相結合的時候,自然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
而爵位製度的存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朝臣們尷尬的身份問題,同時也因為世襲罔替的特權,讓他們擁有了更加名正言順與皇帝為難的權力,但這也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比如他們的子女,因為他們已然從臣子變成了這個國家的領導者,所以他們的孩子,也基本都會被冊封爵位,作為公爵的嫡長子,會擁有侯爵的爵位在身,享受國家的特殊津貼,同時也有一定的政治特權,而這些人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可謂是十分的巨大,所以地方官通常都會討好他們,除非他們不想要自己的烏紗帽了。
而許多官員便會因此,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上述所的這一切,隻不過是宋朝人在殖民地上所做過的惡事中的冰山一角罷了,欺男霸女這樣的事情,簡直就是兒科,許多人性中惡的那一麵,在這些殖民地上可以展現的淋漓盡致。
想當年歐洲殖民世界的時候,比利時國王在非洲的殖民地製定了殘酷的刑罰,他要求所有甘蔗園裏的奴隸,每必須要采到一個超額的數量,若是達不到,便會讓士兵砍下這名奴隸的手臂,而因為這樣一道法律,整個非洲數十萬人沒有了自己的手臂,而因此造成的死亡人口,更是讓人感到震驚,因為這個數字已然是沒有辦法調查了。
在那樣一個嚴苛的社會之下,可以想象一個人若是沒有了手臂他還能怎麽活,而他的家人又該怎麽活,從此又會造成多少的嬰兒,以及當年西班牙人殖民菲律賓的時候,為了保證華人勢力不在菲律賓過度膨脹,幾乎每十年的時間就要對菲律賓的華人進行一次屠殺,以及荷蘭人在殖民印尼的時候,所采取的屠殺之慘烈,也絕對絲毫不亞於比利時國王在非洲的惡行,而這些隻是大規模的屠殺而已,你有的時候根本想不到,人命在那些殖民者的眼中到底有多麽的卑賤。
有的時候僅僅為了讓自己開心,便開始進行屠殺,有的時候或許是因為意氣之爭便開始殺人,這種事情在殖民地上常常可以發生,徐清也經常能夠聽聞,畢竟地方長官雖然不願意讓這些事情被傳出去,但是那些商船總是會把世界各地的消息帶迴到宋朝來,而其中徐家也是如今大宋貿易物流的其中一環,整個宋朝,有許多的船隻便是徐家的,依靠這些船隻,徐清能夠大致知道,整個帝國境內的殖民地到底處於一種什麽樣的狀況。
但他卻無法去管,畢竟人們心中的那根弦,不是他調整過來就能調整過來的,當年歐洲人從屠殺印第安人,屠殺非洲冉在二戰時期譴責日本人屠殺中國人,這中間花費了多少的時間,才讓他們慢慢理解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起碼是同一個物種,而不是另類,但即便到了二戰,英國首相丘吉爾對於中國人,依舊是赤裸裸的仇視,在他們的眼中,殖民地人生就低人一等,但這已然是一種進步了,起碼這明列強把你們當人看了,人權這個概念,便可以用在他們的身上,而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甚至連被當做人看的資格都沒有,隻是一群牲畜而已,所以他們在屠殺殖民地饒時候,並不會有絲毫的憐憫,他們隻會覺得自己是如茨英勇,就像那些打獵歸來的獵人一樣,甚至還向其他人炫耀自己的武功,和這一次的狩獵所取得的成績。
從殖民時代到二戰,這中間經過了多少年的時間,才讓歐洲列強慢慢開始把殖民地老百姓也當做人來看待了?而如今的宋朝又才經過多少年,這種思想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當你的國家已然強大到可以鎮壓這些殖民地的反抗,而根本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的時候,當你的國家已然全方位領先於時代的時候,迴過頭再看看這些依舊在茹毛飲血的部族,自然會產生自豪感,同時也羞恥於跟這些人作為同一個種族,這個時候,人們會在內心極為自然的排斥自己成為一個與殖民地人一樣的人,在這種觀念下,除非殖民地人能夠表現出傑出的賦,不然人們是很難有這種改變的。
但即便有,也是萬裏挑一的,那些才們在宋朝會受到禮遇,但這並不代表宋朝人會對整個殖民地人就有好感,就像英國人崇拜泰戈爾,欣賞他的文采,但對於整個印度民族,依舊是不屑的,即便是給予印度人民獨立,也是以一副高傲的姿態來體現出大英帝國殖民者的傲慢,崇拜一個人,和他的民族並沒有什麽關係,在如今的宋朝,人們能夠接受才的殖民地人,但不能接受整個殖民地人為自己的同胞,是同一個種族的,這種觀念想要改變,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