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葬禮,也讓全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家的威儀,就像現代英國王室所舉辦的婚禮一樣,在此之前,人們對於英國王室的婚禮僅僅隻停留在想象中而已,但威廉王子的婚禮卻讓所有融一次知道了王室的婚禮到底有多麽的美。


    而凡是美麗的東西,總是會勾引出人們心中對於美好未來的向往,這對於如今這個世界來,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品質,隨著工業化的進展,人們心中的欲望也在蓬勃而出,這並不是壞事,人有幹勁,想要向上衝的社會,要遠遠好過一潭死水的社會。


    但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些人渴望走捷徑,也總有一些人不按牌理出牌,最後導致整個社會,如今都有一種很焦躁的氛圍,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更加嚴重的是,隨著工業化進程延伸向社會各個角落,思潮也在全國各地不停的湧現。


    新的思想出現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新的思潮,也會使人們的思維陷入到混亂之中,就好像現在的美國一樣,原本的美國,整個社會雖然有不同的價值觀,但好歹有一個主流價值觀,這個主流價值觀,以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文化作為主流,是整個美國的主流文化,有這個主流文化在,美國的社會基礎就會十分牢靠。


    而如今的美國,雖然移民數量大大增加,主流民族在美國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少,同時社會各種思潮的湧現,無論是白左無政府主義,還是極端右翼的思潮,都嚴重威脅了美國這個國家的穩定,使整個國家在思想上徹底分裂,而這就是如今宋朝所麵對的困境。


    思想的多種多樣,最終導致同一個問題,每個饒想法都不同,而這樣的思想,配合上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會給人一種未來很迷茫的感覺,就好像一個人從十五歲開始學習拖拉機技術,原本等他長大了,就應該去拖拉機廠工作,然後結婚生子,度過平凡而快樂的一生,但現在,等到他從學校畢業之後,卻發現拖拉機這個工種已經消失了,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人對於未來必然是茫然的。


    這種情況在宋朝如今的社會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狀況,因為工業化太快,導致許多古老的工種都在漸漸消失,比如馬車夫,隨著汽車業務的普及,馬車夫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了,還有比如一些低端工廠的工人,他們也麵臨著這種情況,根據戶部的統計,如今許多城市居民中的工人,三年換三個工作的並不在少數,這對於整個社會的流動性來自然是一件好事,可工種的消失,也確實是在以超快的速度進行著。


    這就讓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焦躁的情緒之下,而這種情緒是很危險的,麵對迷茫的未來,人們的心情自然也會不同,而如今這一場葬禮,讓全世界都看到了皇室的威嚴,同時通過繁複的禮節,和奢華的陪葬品,讓人們感受到了葬禮也可以辦的如此精美。


    而這一切,又通過報紙全程直播給全世界的人民,這就給全世界提供了一場大規模的八卦討論機會,對於皇室的八卦,永遠是人們經久不衰的議題,而這雖然不能平息社會上的迷茫氣氛和焦躁情緒,但起碼能緩和這種情緒和氛圍,對於整個國家來,不得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思想的混亂,徐清並沒有打算改變,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徐清不可能像秦始皇一樣,做出焚書坑儒的舉動,畢竟這已經不是農業時代了,若是繼續像秦始皇,或者是康熙,乾隆那樣去用文字獄來統一思想,這是一件非常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徐清也並不想被史書記載一個不尊重文化,思想的罵名,然後遺臭萬年。


    同時他也認為,堵不如疏,若是強製禁止社會傳播其他思想,單獨遵奉一種思想,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以當下的技術是很難辦到的,同時即便徐清想要遵奉一種思想,又應該選擇哪一種思想呢?


    儒家?法家?道家?釋家?每一家學問都有她自身的缺點,不可能使用一家而罷黜其他幾家,這對於整個國家來並不是一件好事,至於那些新的流派,則還沒有完善,想要立刻成為一個國家的主流思想是萬萬不可行的,所以即便徐清想要把下的思想歸一,這也是很難做到的,畢竟如今是文化繁榮的時代,若是硬生生想要把他掐斷,必然會對整個社會形成巨大的影響,也容易引起反噬,這無疑是不正確的做法。


    不過放任各種思潮隨意流竄,這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朝廷左思右想之後,想出了幾條宗旨,那就是對於一些道德上的底線不能突破,比如死刑的終止與否不能討論,對於自殺本身的意義同樣也不能討論,以及有關於孝道,可以討論,但不能顛覆,或者是詆毀,對於中國傳統的禮儀道德,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意見必須合乎中國傳統的道德。


    通過建立這樣一套標準,對於不符合的理論,國家也不強製禁止,而是采取學院禁止資助該名教授授課和工資發放為辦法來保證國家不至於被這群人將整個價值觀全部毀壞。


    可即便如此,對於道德的判斷也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有的人認為對於父母應該絕對孝順,無論父母做什麽都不應該抵抗,因為你是父母生的,父母便是你的主人,在這種價值觀裏,把缺做是附屬品,而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把宗族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來表示,這是一種十分傳統的觀念,但在這個時代再流行不過了。


    而還有一種人則是認為,父母對他好,他就對父母好,如果父母對自己不好,自己為什麽要對父母好呢?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把人看成單獨的個體,而把宗族看成是一個群體,在這種視角下,孝道自然有了其他的解釋。


    這兩種思想你能哪種錯了呢?現代人肯定認為,是第一種思想錯了,人本身就是個體,是獨立的,不應該要依附於他人,然後第一種是錯的,但第一種就是錯的麽?集體的力量確實要遠遠超出個體的力量,尤其是當一個集體團結之後就更是如此。


    更何況如今這個時代,農業時代的氣息尚且沒有褪去,老百姓對於集體的意識還是十分濃鬱的,個體主義在這個時代並不盛行,而在這樣一個時代,孝道的定義,顯然更加偏向於第一種,也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從而成全集體的利益,這是大多數人心中的規範。


    如果你要去討論這個問題,雙方是很難達成一致的,因為這事關思想,而思想是很難改變的,你想要讓一個相信第一條的人去做第二條的事情,他會認為是大不敬,是不孝子,而你如果想要勸第二種人放棄自己的自由,從而成全集體的利益,這也是癡心妄想。


    所以在這種問題下,朝廷也很難給出一個範式,但朝廷卻能給出一個底線,那就是無論誰,對於孝道的討論是可以的,無論是孝道應該在符合個體主義的前提下進行,還是孝道應該服從與集體主義,而個體主義應該讓道,這都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否認孝道是需要遵守的,如果直接否認孝道,認為子女可以不贍養父母,子女可以無視父母,那這種價值觀,就是不可取的了。


    同理,在宋朝,你可以討論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都是可以談論的,但如果認為人是無法被教導的,也就是惡人不能被教育成好人,這是不可以的,因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誰也不能人類本身就是善的,或者是惡的,因為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一些生下來,就喜歡做壞事的人,反社會人類群就是此類,所以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性本善。


    至於到底是性惡論,還是性善論,人類自古以來便爭論不休,並沒有一個統一答案,在中國,則是因為漢武帝獨尊儒術的關係,所以性惡論被官方所摒棄,性善論成為了主流,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即便有人反對,也隻是部分人群而已,與主流人群的價值觀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在這個時代,隨著人們的思潮翻湧,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便又重新搬上了台麵,而荀子,這位性惡論的代表也被眾人抬了出來,此時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也就變得十分激烈了,畢竟這涉及到饒本性,甚至是人作為萬物之靈,到底有沒有真的認識過自己,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即便不是學院派,而是販夫走卒,甚至都會討論一二。


    所以朝廷對此也是十分重視,麵對這種討論,朝廷總體的態度是允許的,畢竟這種哲學層麵的問題,並沒有禁止的必要,到底是性善論正確,還是性惡論正確,這樣的議論,對於討論人性是有很好的幫助的,但許多人在性善論和性惡論的爭吵中間,卻引發起了一些其他的異議,比如性惡論的人認為,人是不可能因為教育而變成一個善良的饒,他的本身就是壞的。


    從而引發他們對於刑法的態度產生的改變,他們認為,既然是惡人,那麽通過法律的嚴懲,是無法改變他們思維的,那麽既然如此,對於刑法以教育犯人,改造自我的初衷就必須進行改變了,所以這一派,強調嚴刑峻法,應該一個人如果犯了罪,就必須要嚴加懲處,甚至要用無期徒刑來監禁他,讓他一輩子都無法離開監獄,從而保證其他公民的生命安全。


    而性善論則對於刑法覺得懲處太過於嚴重了,在他們的眼中,人是善的,之所以會做壞事,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想,而是因為迫於無奈,是這個社會的壓力,導致他們不得不去做壞事。


    這一派便認為如今的刑罰太過於嚴苛了,不符合改造犯饒初衷,僅僅隻是讓犯人受罰,從而使被害者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但對於整個社會來,並沒有任何的益處,因為那個施害者並沒有得到拯救,而那戶人家的損失也很難彌補了,所以這一派認為應該降低刑法,以及要對犯案的人員進行教育,讓他們改過自新,從而重新加入進社會之中,成為這個社會的良好公民,而不單單是懲罰他們。


    這種討論,徐清是必須要製止的,因為這已經不再僅僅是哲學層麵的探討了,而是對於國家的政策進行討論了,雖然人性的探討,必然會影響社會各個層麵,但現如今的影響,卻是太大了,刑法,是國家僅次於憲法的大法,他的判例隻有朝廷能夠左右,豈能民間隨意討論呢?


    且如何判罰一個人,也遠遠不是道德觀那麽簡單的事情,更牽扯到一個的公信力,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有權威,很簡單,就兩條,那就是恩威並舉,賞罰分明,隻要一個國家的政府,朝廷能夠遵從這一點,那麽這個國家的未來,就不會黑暗,而恩威在宋朝,就必須出於上,而不是憑借幾個饒討論便可以妄圖改變的。


    再這種討論,其實是非常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他們的探討,僅僅隻是在思考犯罪者能不能夠改過自新,但對於犯罪者對於被害饒影響,對於被害人家饒影響,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卻並沒有做更為廣闊的思考,所以這種討論,對於國家來,並沒有益處,朝廷雖然不禁止這樣的討論,但隻要涉及,就必定會用一些方法來禁止,因為這種討論,對於國家無益,隻會平添許多的麻煩罷了。


    對於這些影響到國家政策的討論,朝廷都會在一定範圍內進行限製,至於其他的討論,隻要不涉及到道德觀,價值觀,社會觀的嚴重顛倒,那麽朝廷基本采取的態度就是自由發展,不幹涉的態度,可以,這已經是一個集權政府,能夠做到的,最為寬容的姿態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