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三年的時間裏,宋朝本土的變化才是最大的,當然除了徐清又大了三歲,已經徹頭徹尾快要變成老年人這一點之外,更大的則是在整片土地上所產生的變化,首先是教育製度的改革,讓宋朝如今百分之九十一以上的孩子基本都可以完成九年的義務教育,除此之外,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也並不是一句空話,給孩子們安排大量的課餘時間,讓他們可以在學業之外放鬆一下,這也是宋朝教育取得的一些成就。


    現代的中國教育有好有壞,他雖然讓孩子受盡了各種各樣的折磨,但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如果要超過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起碼在中國,讀書是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而很多孩子是沒有什麽上進行的,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往上爬,這非常的困難,安排大量的作業,讓孩子們可以把精神放在學習上,這也是無可奈何的舉動。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天才,總歸有一些普通的小孩兒,相比於那些天才,他們能夠做的,也隻有更加努力而已,如果連努力都做不到了,那麽他們的未來也就這樣了,所以中國教育是填鴨式的,教育部曆年也一直唿籲減負,但實際情況卻是學生們的學業越來越重,並不是國家不想減負,而是家長們不敢。


    你減負了,讓孩子去玩了,那其他的孩子呢,他們十分有可能正在上著補習班呢,一日差距或許看不出來,但時間久了,雙方的差距自然會表現出來,所以家長們也是絲毫不敢放鬆自己的孩子,隻能讓他們不停的讀書,因為在中國,讀書是最好也是最唯一的一條道路,其他的道路,想要出頭實在是太難了。


    當然,其他國家也是如此,而因為儒家文化的緣故,導致中國人對於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想要減負,無疑是癡心妄想的事情了,但這樣的環境也有好的結果,那就是人人都在努力,希望自己能夠考上一個重點高中,然後進入一個重點大學,過上一個不錯的人生,這些都是中國教育帶給大家的好處,也是普通人唯一可以趕超有錢人家的方式,所以徐清在這方麵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改革。


    雖然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們來說,會非常的辛苦,但這畢竟是一條出路,中國不是歐美,教育方式依舊沿用貴族時代的那一套東西,貴族們接受精英教育,而平民們接受快樂教育,雖然讓他們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但許多孩子卻失去了重點名校的機會,這裏麵究竟哪個好哪個壞,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清。


    但徐清還是堅持教育為本的,畢竟中國社會的慣性是巨大的,自從科舉製誕生之後,中國人對於教育的推崇就是狂熱的,即便徐清推崇更加多樣的教育,恐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人們的想法,就像在現代,從運動員是傻大個到運動員也可以是受人喜歡的明星,這中間到底花費了多少的功夫。


    在以前人的眼裏,隻有那些讀不出書,又調皮的孩子才會去當運動員另謀出路,而真正會讀書的人是不會去做這些的,而現在,這種情況總算是好轉了一些,但也十分有限,徐清想要短時間改變,顯然也不可能。


    他能做到的,最多就是象日本教育那樣罷了,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十分相似,那就是課業繁重,幾乎能夠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這一點上,中日韓三國幾乎沒什麽區別,儒家文化圈,對於教育的重視自古皆然,但是在學習之外的娛樂上,日本顯然要比中國做得好,層出不窮的煙火大會,夏日祭,冬日祭,都是同學們可以快樂的源泉。


    當然,中國的學校也有這樣的活動,小學有六一兒童節,大了有五四青年節,除此之外還會有運動會、春遊之類的活動,但這些活動並不頻繁,學生更多的還是不停的學習,不像日本,這些活動非常的多,且政府也會專門空出時間來讓學生們可以放鬆一下,這種教育方式,既有了中國傳統的放鬆,也能夠讓孩子不至於總是緊繃著,徐清的目標就是把教育打造成日本教育的狀態。


    雖然在他的眼中,這個狀態或許不是最好的,在他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方式無疑是北歐的教育方式,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由政府出錢來讓孩子們學習,想學習什麽就學習什麽,學習不僅僅不需要花錢,還由政府給錢。


    且每一個孩子都將有機會去嚐試那些未知的領域,對於孩子的拓展也是多方麵的,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快樂教育或者是中國的填鴨式教育,而是興趣教育,專精教育,但這種教育花費實在是太大了,隻有像北歐這樣接近於共產主義的國家,才能夠做得到,如今的宋朝顯然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可能做到,畢竟宋朝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北歐的人口除了瑞典超過一千萬之外,其他國家的人口都沒有突破五百萬的,而宋朝的本土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億以上,以後最多是像美國一樣,是絕對不可能像北歐五國那樣富裕的。


    當然,或許到了智能時代,宋朝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這對於徐清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如今的這種教育思路或許並不讓徐清滿意,但無疑是最適合如今宋朝的,所以在教育上,他給小學、中學設置了大量的節日,比如說清明祭,端午祭、盛夏祭,之類的活動,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多一些玩樂的時間,而不是一天到晚的學習,這也是他能夠做的一些小事情了。


    而除了基礎教育上的改變之外,大學教育上,在這三年時間裏,擴招進行的雖然不是特別的順利,但也在穩步推進著,畢竟相比起中學的經費來說,大學的數量雖然少了,但經費卻是增加的,畢竟這些大學還有眾多附屬的研究機構,這些研究機構,每年吞進去的錢財都是數量十分大的,而沒理由學生的數量增加了,而器材依舊維持在原本的水平,這樣隻會降低學生的能力而已,徐清雖然是要擴招,可並不打算就此下降大學生的素質,雖然隨著擴招,大學生的素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一定會下降,但徐清希望這個下降是可控的,而不是到隻要是個人都能上大學的程度。


    按照徐清三年時間的穩步推進,如今高中進入大學的比例相比起三年前的百分之六,如今已經快速攀升到了百分之十七,這個數字無疑是可喜可賀的,畢竟才短短三年的時間,各個學校便已經擴招了將近一倍,這著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且那些普通大學的實力也並沒有下降的過多,畢竟這個年頭,首先能夠上高中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能夠從高中進入大學的也不過百分之十七而已。


    其實依舊是尖子生才能夠進入大學,這些學生雖然不如原本那樣的天才,但素質和能力還是充分具備的,在徐清的眼裏,短期的目標是在十年內將宋朝的大學錄取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也就是一半的人能夠進入大學,然後在未來三十到五十年內將大學做成素質教育,保證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然後碩士和博士成為研究的未來前沿,這就是徐清的計劃。


    如今的大學生,頗有點後世碩士和博士的感覺,而這個時代的博碩,則相當於後世中科院的研究員了,這樣一來,中間便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斷層,高中生和大學生之間的素質,畢竟是不一樣的,所能創造出來的工業產值也完全不同,所以把大學變成素質教育的關鍵,然後通過大學的選擇和專精,把人們培養成專業的人才,這才是博碩的目的。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博碩如同院士一樣,整天忙的找不到人,徐清更加希望這些博碩們能夠在工作之餘,更加關注在教育上,畢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雙方之間並不能互相偏頗,而如今宋朝這個情況還是十分嚴重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宋朝的知識人才儲備實在是太少的緣故,無法短期內供養那麽多研究機構。


    這些研究機構,往往是機器都已經有了,但人員卻始終無法到位,這也跟宋朝的教育製度有關,一年錄取的大學生不過六萬多人,能夠考研的更是十分之一左右,六千多人的數量,對於如今整個宋朝噴薄的研究機構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如今的時代,正是相當於後世科技大爆炸的時代,無數的研究機構在不停的成立,這些機構找不到研究生,最後隻能把大學生也拉進來一起幹。


    這些大學生雖然擁有天賦,但再好的天賦依舊要經過係統的教育才行,讓他們直接進行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最後自然就會造成許多的悲劇,比如被輻射造成身體器官衰竭然後在病痛中死亡,又或者是發生爆炸之類的事情,科學前沿往往意味著未知,人們探索未知是天性,但必須做好十足的防患工作才行,而這對於大學生們來說,實在是十分陌生的領域,這些悲劇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所以進行擴招之後,大學生的數量從六萬多人,變成了十三萬左右,研究生的數量也得以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也極大緩解了如今科學界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給整個科學界注入了強力的一針,這也是徐清所樂見的,大學教育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在大學教育之前,隻不過是基礎教育而已,唯有到了大學教育開始,才是真正開始傳授某一方麵專業的知識,開始把人定型了。


    型定的好不好,將決定這個人未來的走向,也將決定這個國家、社會未來的走向,可以說大學教育,對一個國家確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徐清在這一方麵投資也是十分重的,在這一點上,徐清倒是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宋朝本就是一個重視文教的國家,在剛剛建立的時候,便提出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想法和建國思路,對於文教,是一項十分重視的,後來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還提出了許多對教育有著積極作用的想法。


    比如由政府出錢,在縣城裏麵設置公學,然後在學校之中設置三舍生,分別為內舍生、上舍生和外舍生,其中外舍生可以免費就讀,但隻能旁聽,學校不發放紙筆,想讀可以讀,不想讀也可以立刻走,然後就是上舍生,已經是學校的正式學生,學校提供紙筆和住宿,以及飯食,可以安心的讀書,這些費用都是由朝廷來負責,至於內舍生,則是相當於研究生,朝廷每個月是會發錢給他們的,讓他們可以在讀書之外,還能有點錢照顧自己的父母。


    這種製度便是王安石在宋朝創立的,可以說在教育上,宋朝是很舍得花錢的,雖然老舊的人對於如今的大學生到底算不算文教還有一些反駁,但大多數人在十八年的改革過程中,早已經將大學生也看做士大夫中的一員了,而大學教育自然也被看做是文教的一部分了,所以給這些大學機構撥款,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對。


    對於這一點,徐清無疑是非常欣慰的,遙想當年他剛剛開始改革的時候,即便隻是成立一所大學都是困難重重,那個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把國家的經費花在這些地方是沒有必要的,而如今,即便徐清不提,每年希望增加科研經費的折子也是一封接著一封,讓徐清欣慰並不僅僅是自己的權勢日高,沒有人敢反對了,而是人們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意識已經慢慢開始培養起來了,這才是讓徐清最為興奮的。


    權勢會隨著人的死亡而重新匯聚在另外一批人的身上,而思想卻不會,讓這兒一代人尊重科學,從而獲得好處,那麽一代代的人民將會繼續熱愛科學,這就像是一顆種子,播種下去,隻要慢慢等待它的發芽結果,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即便國家消亡,民族不存,這種精神依舊會存在,這才是徐清最為自豪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