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陸的移民和爭鬥持續的進行著,歐洲大陸這邊也不太平,隨著宋朝不少理想主義者不斷投靠向新教這一派,如今新教這一方的優勢是越來越大,短短三年的時間,德國便已經聯合英國擊敗了法國,逼迫法國政府全民改信,同時采取中央集權製,成為了新教的一份子,開始圍攻教宗國和奧地利帝國,這種變化是徐清完全沒有想到的,他原本以為這場戰鬥最起碼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畢竟歐洲沒有鐵路,也沒有高速公路,軍隊的移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而歐洲又是分封製度,導致他們的軍隊想要集結非常困難,而更加困難的則是軍糧的集合,若是在宋朝,軍隊的軍資都是由中央統一調配的,集合全國之力來進行調控,這才可以保證數十萬大軍不至於在千裏之外挨肚子的餓,而歐洲則不同,他完全采取的就是分封製,雖然在新教國家改製之後,他們國家的凝聚力大規模提升,同時物資的運輸也更加方便了許多,但相比起宋朝根深蒂固的集權思想來說,歐洲終究是數千年的商業文明,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改變思想是斷然不可能的。
就像社會主義流入中國之後,在經過中國曆代偉人的改造之後,已然不是原本的社會主義原本該有的樣子了,而是集合了中國特有的國情和傳統,成為了一種結合社會主義,而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製度了。
這就是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傳統,這傳統是根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上層人士想要光靠一個命令就改變這一切,無疑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底層的歐洲老百姓還是原本的那一套思想,尤其是對於意大利以及歐洲沿海的老百姓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他們的思想往往很自由,然後尊重契約精神和人身自由,這種傳統是不會變的,就像中國在近代遭遇了如此多的不堪之中,如今的國家製度,依舊傳承著時代的印記一樣,這是一個民族的根,是萬萬不能忘卻的。
而反觀那些忘卻自己民族的根,全然照搬其他國家製度的國家,往往都失敗了,比如說非洲國家,他們完全照搬歐洲的製度,最後大多數國家都成為了失敗國家,而成功的那些國家,往往是結合了自己國家的國情建立起來的國家,比如新加坡,又比如日本,日本雖然是民主製國家,但他最為根深蒂固的地方,依舊是門閥製度,他們的議員幾乎是世襲的,而在議員之中,也廣泛有著主從關係,一位大佬的離開,有時候便是數十位議員的動作,這些都是日本政治所獨有的,可以說是寡頭政治了,隻不過是披著一層民主的外衣罷了。
但也正因為日本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才讓日本如今成為了發達國家,人人平等是好的,但應該是在人格上平等,而在能力上,人就是有優劣之分的,他是不平等的,讓精英領導平民,得到更好的生活,這才是一個國家該幹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人生病之後,不去看病,而去問群眾,自己該怎麽辦才好。
群眾可不是醫生,唯有醫生才能治病,世人討厭權威,喜歡親民的政治人物,他們喜歡看政治人物的笑話,而對於那些一板一眼的人卻非常討厭,最後選出來的領導人往往都非常不靠譜,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這或許沒什麽,畢竟他們的國家發展已經成熟,便是選一頭豬上去,對於老百姓來說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
可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一位優秀的領導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同,權威在大多數時候是對的,在發達國家,你可以反對威權,但在發展中國家,政府確實是應該有威權的,不然一個弱勢的領導人,隻會讓自己的國家失去保護自己國家的能力而已,除此之外,不可能得到任何的東西。
而如今的歐洲,雖然新教國家已經開始陸續對自己的國家進行改革,開始向著集權國家靠攏,但畢竟歐洲的傳統勢力依舊非常強大,所以想要運輸糧食兵器之類,必然不可能像宋朝一樣,可以憑借中央的力量,將想要運輸的東西,運動四麵八方去。
在這個基礎上,徐清推算,即便有宋朝一些理想主義者的幫忙,歐洲的戰事出現重大變化,也應該在五年以後才會真正開始凸顯出來,卻沒想到,如今才過了短短三年的時間,歐洲的局勢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真是讓他想不到的事情。
不過歐洲局勢的變化,對於宋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起碼三四十年內確實是沒什麽影響,畢竟歐洲實在太遠了,宋朝在那裏一沒有殖民地,二沒有什麽軍隊,想要管也不了什麽,至於商業,因為歐洲戰爭的緣故,出口貿易倒是不減反增,其中最為主要的出口便是槍支彈藥,許多國家甚至把自己國家的教堂都給拆了,來湊戰爭的費用,通過這場戰爭,宋朝的軍火商們可謂賺了個盆滿缽滿。
除此之外,宋朝也幾乎沒受什麽太大的影響了,如果要說歐洲戰爭給誰的影響最大,那當然是遼國了,因為在遼金宋三國之中,遼國是唯一版圖擴張到歐洲的,主要是歐洲和巴爾幹半島地區,而如今新教國家除了要奠定中央集權之外,還有一點也必須要學宋朝,那就是建立殖民地,唯有如此,他們生產的東西才能賣到其他地方去。
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工業化的浪潮,而歐洲無疑是最為積極的,作為商業文明,他們的積極程度,並不輸給日本這些國家,但無奈他們的機器非常的落後,大多都是宋朝淘汰下來不要的東西,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也沒有什麽競爭力,如果光靠市場競爭的話,是不可能競爭的過宋朝的,這個時候,就必須需要依靠本土的力量來消耗,可無奈這些歐洲國家的本土都太小了,所以就必須要有殖民地來消化這些產品。
而殖民地的首選便是那些天主教國家,可天主教國家的戰鬥力並不弱,他們雖然沒有形成集權製國家,可****的政權卻能夠激發起更為廣大的力量,要知道,歐洲可是依靠著天主教這信仰的力量便對中東前前後後總共發達了七次十字軍東征啊,這在古代曆史上絕對是奇跡一般的事情了,而天主教卻僅僅用宗教就做到了。
雖然有人說,十字軍東征是因為利益的驅動,是因為歐洲人口爆滿,貴族人口過多,為了那些貴族中的次子和庶子們獲得新的領地,這才發動了這一場十字軍東征之類的話,可若是沒有信仰加成,會有數十萬人前仆後繼,前往中東麽?
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信仰才是最為關鍵的,畢竟財帛隻能動權貴的心,那些底層的平民可有翻身的一天,他們在中東難道就能變成貴族了,恐怕也不行,雖然宗教是統治階級的工具,但對於底層平民來說,他們確實是十分幼稚而單純的信仰著這一切的。
而這就是初衷,也是信仰的力量,他可以讓一個平民放棄一切,去追隨那縹緲的上帝,通過這場力量,天主教的力量在歐洲還是非常強大的,各個集權國家內部也時刻有著分裂的危險,而最為容易攻陷的地方,無疑是東歐地區了,因為這裏在經過遼國人的統治之後,在遼國人的殘酷統治之下,人口下降非常的快。
而東歐的人口本來就沒有西歐的人口多,這就導致東歐的防禦是十分空洞的,二來則是在遼國的殘暴統治下,東歐各國的人民也早已經不堪忍受這些侵略者的暴行了,與宋朝的統治不同,遼國的統治是十分殘暴的,幾乎跟當年歐洲殖民地殖民非洲和美洲沒有任何的差別,在這種殖民統治下,當地人完全是不被當做人來看的,他們的死亡率遠遠超出了正常的死亡率,且要負擔十分沉重的賦稅,這些賦稅將全部被運往遙遠的遼國都城,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留給他們的隻有年複一年的徭役,以及數之不盡的賦稅上繳,這種日子自然沒有人想要過,隻要有一根導火索,必然引發山洪一般的崩塌。
而勃蘭登堡、英格蘭、尼德蘭這些國家,顯然就成為了發起戰爭的那一撥人了,他們的國家之中有生產軍火的工廠,有大量的年輕士兵準備上戰場為自己的國家爭取榮譽,而在經曆過三年的搏殺之後,這些歐洲戰士們,早已經鍛煉出了強大的作戰能力,而遼國的作戰能力卻並不高,作為統治者,他們早已經喪失了原本的精兵強將了。
若是論海軍,或許遼國人還能技高一籌,畢竟掌握兵工廠和掌握海軍之間,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可兩地陸陸相連,就需要用到陸軍了,而遼國的地理麵積實在是太大了,需要鎮守的地方也非常的多,整個東歐方麵所有軍隊加在一起不過三萬人而已,在東歐本地人的配合之下,幾乎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將如今烏克蘭,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些地方都給拿了下來,速度可謂是非常的快了,等到遼國想要反撲的時候,歐洲已經利用水泥和鋼筋修建起了大量的碉堡來作為防守的工具了。
在這個沒有飛機的時代,溝壕戰無疑能夠拖垮任何一支隊伍,而遼國想要再奪迴這些地方,就必須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行,可如今的遼國,可謂是四麵皆是作戰之地,他跟宋朝采取著截然相反的統治方法,是完全殘酷暴力的統治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讓遼國人享受最好的待遇,可換來的卻是殖民地百姓接連不斷的反抗,所以遼國的軍隊要麽是在平叛的過程中,要麽是在平叛的路上,總而言之是停不下來的,雖然對於遼國的統治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些反叛,絕大多數不過是農民起義罷了,對於遼國的國本並不會有重大的傷害。
但是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當地貴族叛亂,都讓遼國的軍隊疲於奔命,想要短時間調集軍隊來鎮壓這些歐洲人的反抗,還是非常難的,尤其是遼國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縱橫兩千多萬平方公裏,都是他的本土,在這麽大的麵積之下,想要調集軍隊,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麵對大量的領土被歐洲人占據這件事情,遼國人短期內也隻能捏著鼻子自己認了,在此期間還要忍受宋國和金國的內涵。
畢竟作為世界三大強國,竟然被一群歐洲土著給拿走了領土,這絕對是一件可以嘲笑很長時間的事情了,尤其是對於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很大的一筆談資了,就像是英國在工業時代被清朝打敗了一樣,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笑話,而如今遼國便成為了那麽一個笑話,宋朝和金國自然不介意嘲笑一番遼國的所作所為,可以說,在這一波戰爭中,最為悲慘的還是遼國了。
不僅僅要調動軍隊重新征服這些地方,同時還要被其他兩個競爭對手嘲笑,至於宋朝,在這次戰爭中,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反倒是因為歐洲的戰事,讓宋朝的冶煉業和軍火工業得到了極大的增長,這些歐洲人打紅眼了之後,自然是需要大規模擴軍的,而這些軍隊的裝備,單單依靠他們的工廠,是遠遠滿足不了的,而宋朝的兵工廠在這個時候,便賺取了無數的錢,所以在短期內,宋朝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且即便戰爭結束之後,對宋朝也隻會有好的影響,而不會有太壞的影響,至於長期,就不是人們所能掌控的了,即便是徐清也是如此。
(本章完)
畢竟歐洲沒有鐵路,也沒有高速公路,軍隊的移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而歐洲又是分封製度,導致他們的軍隊想要集結非常困難,而更加困難的則是軍糧的集合,若是在宋朝,軍隊的軍資都是由中央統一調配的,集合全國之力來進行調控,這才可以保證數十萬大軍不至於在千裏之外挨肚子的餓,而歐洲則不同,他完全采取的就是分封製,雖然在新教國家改製之後,他們國家的凝聚力大規模提升,同時物資的運輸也更加方便了許多,但相比起宋朝根深蒂固的集權思想來說,歐洲終究是數千年的商業文明,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改變思想是斷然不可能的。
就像社會主義流入中國之後,在經過中國曆代偉人的改造之後,已然不是原本的社會主義原本該有的樣子了,而是集合了中國特有的國情和傳統,成為了一種結合社會主義,而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製度了。
這就是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傳統,這傳統是根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上層人士想要光靠一個命令就改變這一切,無疑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底層的歐洲老百姓還是原本的那一套思想,尤其是對於意大利以及歐洲沿海的老百姓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他們的思想往往很自由,然後尊重契約精神和人身自由,這種傳統是不會變的,就像中國在近代遭遇了如此多的不堪之中,如今的國家製度,依舊傳承著時代的印記一樣,這是一個民族的根,是萬萬不能忘卻的。
而反觀那些忘卻自己民族的根,全然照搬其他國家製度的國家,往往都失敗了,比如說非洲國家,他們完全照搬歐洲的製度,最後大多數國家都成為了失敗國家,而成功的那些國家,往往是結合了自己國家的國情建立起來的國家,比如新加坡,又比如日本,日本雖然是民主製國家,但他最為根深蒂固的地方,依舊是門閥製度,他們的議員幾乎是世襲的,而在議員之中,也廣泛有著主從關係,一位大佬的離開,有時候便是數十位議員的動作,這些都是日本政治所獨有的,可以說是寡頭政治了,隻不過是披著一層民主的外衣罷了。
但也正因為日本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才讓日本如今成為了發達國家,人人平等是好的,但應該是在人格上平等,而在能力上,人就是有優劣之分的,他是不平等的,讓精英領導平民,得到更好的生活,這才是一個國家該幹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人生病之後,不去看病,而去問群眾,自己該怎麽辦才好。
群眾可不是醫生,唯有醫生才能治病,世人討厭權威,喜歡親民的政治人物,他們喜歡看政治人物的笑話,而對於那些一板一眼的人卻非常討厭,最後選出來的領導人往往都非常不靠譜,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這或許沒什麽,畢竟他們的國家發展已經成熟,便是選一頭豬上去,對於老百姓來說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
可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一位優秀的領導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同,權威在大多數時候是對的,在發達國家,你可以反對威權,但在發展中國家,政府確實是應該有威權的,不然一個弱勢的領導人,隻會讓自己的國家失去保護自己國家的能力而已,除此之外,不可能得到任何的東西。
而如今的歐洲,雖然新教國家已經開始陸續對自己的國家進行改革,開始向著集權國家靠攏,但畢竟歐洲的傳統勢力依舊非常強大,所以想要運輸糧食兵器之類,必然不可能像宋朝一樣,可以憑借中央的力量,將想要運輸的東西,運動四麵八方去。
在這個基礎上,徐清推算,即便有宋朝一些理想主義者的幫忙,歐洲的戰事出現重大變化,也應該在五年以後才會真正開始凸顯出來,卻沒想到,如今才過了短短三年的時間,歐洲的局勢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真是讓他想不到的事情。
不過歐洲局勢的變化,對於宋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起碼三四十年內確實是沒什麽影響,畢竟歐洲實在太遠了,宋朝在那裏一沒有殖民地,二沒有什麽軍隊,想要管也不了什麽,至於商業,因為歐洲戰爭的緣故,出口貿易倒是不減反增,其中最為主要的出口便是槍支彈藥,許多國家甚至把自己國家的教堂都給拆了,來湊戰爭的費用,通過這場戰爭,宋朝的軍火商們可謂賺了個盆滿缽滿。
除此之外,宋朝也幾乎沒受什麽太大的影響了,如果要說歐洲戰爭給誰的影響最大,那當然是遼國了,因為在遼金宋三國之中,遼國是唯一版圖擴張到歐洲的,主要是歐洲和巴爾幹半島地區,而如今新教國家除了要奠定中央集權之外,還有一點也必須要學宋朝,那就是建立殖民地,唯有如此,他們生產的東西才能賣到其他地方去。
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工業化的浪潮,而歐洲無疑是最為積極的,作為商業文明,他們的積極程度,並不輸給日本這些國家,但無奈他們的機器非常的落後,大多都是宋朝淘汰下來不要的東西,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也沒有什麽競爭力,如果光靠市場競爭的話,是不可能競爭的過宋朝的,這個時候,就必須需要依靠本土的力量來消耗,可無奈這些歐洲國家的本土都太小了,所以就必須要有殖民地來消化這些產品。
而殖民地的首選便是那些天主教國家,可天主教國家的戰鬥力並不弱,他們雖然沒有形成集權製國家,可****的政權卻能夠激發起更為廣大的力量,要知道,歐洲可是依靠著天主教這信仰的力量便對中東前前後後總共發達了七次十字軍東征啊,這在古代曆史上絕對是奇跡一般的事情了,而天主教卻僅僅用宗教就做到了。
雖然有人說,十字軍東征是因為利益的驅動,是因為歐洲人口爆滿,貴族人口過多,為了那些貴族中的次子和庶子們獲得新的領地,這才發動了這一場十字軍東征之類的話,可若是沒有信仰加成,會有數十萬人前仆後繼,前往中東麽?
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信仰才是最為關鍵的,畢竟財帛隻能動權貴的心,那些底層的平民可有翻身的一天,他們在中東難道就能變成貴族了,恐怕也不行,雖然宗教是統治階級的工具,但對於底層平民來說,他們確實是十分幼稚而單純的信仰著這一切的。
而這就是初衷,也是信仰的力量,他可以讓一個平民放棄一切,去追隨那縹緲的上帝,通過這場力量,天主教的力量在歐洲還是非常強大的,各個集權國家內部也時刻有著分裂的危險,而最為容易攻陷的地方,無疑是東歐地區了,因為這裏在經過遼國人的統治之後,在遼國人的殘酷統治之下,人口下降非常的快。
而東歐的人口本來就沒有西歐的人口多,這就導致東歐的防禦是十分空洞的,二來則是在遼國的殘暴統治下,東歐各國的人民也早已經不堪忍受這些侵略者的暴行了,與宋朝的統治不同,遼國的統治是十分殘暴的,幾乎跟當年歐洲殖民地殖民非洲和美洲沒有任何的差別,在這種殖民統治下,當地人完全是不被當做人來看的,他們的死亡率遠遠超出了正常的死亡率,且要負擔十分沉重的賦稅,這些賦稅將全部被運往遙遠的遼國都城,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留給他們的隻有年複一年的徭役,以及數之不盡的賦稅上繳,這種日子自然沒有人想要過,隻要有一根導火索,必然引發山洪一般的崩塌。
而勃蘭登堡、英格蘭、尼德蘭這些國家,顯然就成為了發起戰爭的那一撥人了,他們的國家之中有生產軍火的工廠,有大量的年輕士兵準備上戰場為自己的國家爭取榮譽,而在經曆過三年的搏殺之後,這些歐洲戰士們,早已經鍛煉出了強大的作戰能力,而遼國的作戰能力卻並不高,作為統治者,他們早已經喪失了原本的精兵強將了。
若是論海軍,或許遼國人還能技高一籌,畢竟掌握兵工廠和掌握海軍之間,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可兩地陸陸相連,就需要用到陸軍了,而遼國的地理麵積實在是太大了,需要鎮守的地方也非常的多,整個東歐方麵所有軍隊加在一起不過三萬人而已,在東歐本地人的配合之下,幾乎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將如今烏克蘭,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些地方都給拿了下來,速度可謂是非常的快了,等到遼國想要反撲的時候,歐洲已經利用水泥和鋼筋修建起了大量的碉堡來作為防守的工具了。
在這個沒有飛機的時代,溝壕戰無疑能夠拖垮任何一支隊伍,而遼國想要再奪迴這些地方,就必須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行,可如今的遼國,可謂是四麵皆是作戰之地,他跟宋朝采取著截然相反的統治方法,是完全殘酷暴力的統治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讓遼國人享受最好的待遇,可換來的卻是殖民地百姓接連不斷的反抗,所以遼國的軍隊要麽是在平叛的過程中,要麽是在平叛的路上,總而言之是停不下來的,雖然對於遼國的統治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些反叛,絕大多數不過是農民起義罷了,對於遼國的國本並不會有重大的傷害。
但是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當地貴族叛亂,都讓遼國的軍隊疲於奔命,想要短時間調集軍隊來鎮壓這些歐洲人的反抗,還是非常難的,尤其是遼國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縱橫兩千多萬平方公裏,都是他的本土,在這麽大的麵積之下,想要調集軍隊,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麵對大量的領土被歐洲人占據這件事情,遼國人短期內也隻能捏著鼻子自己認了,在此期間還要忍受宋國和金國的內涵。
畢竟作為世界三大強國,竟然被一群歐洲土著給拿走了領土,這絕對是一件可以嘲笑很長時間的事情了,尤其是對於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很大的一筆談資了,就像是英國在工業時代被清朝打敗了一樣,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笑話,而如今遼國便成為了那麽一個笑話,宋朝和金國自然不介意嘲笑一番遼國的所作所為,可以說,在這一波戰爭中,最為悲慘的還是遼國了。
不僅僅要調動軍隊重新征服這些地方,同時還要被其他兩個競爭對手嘲笑,至於宋朝,在這次戰爭中,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反倒是因為歐洲的戰事,讓宋朝的冶煉業和軍火工業得到了極大的增長,這些歐洲人打紅眼了之後,自然是需要大規模擴軍的,而這些軍隊的裝備,單單依靠他們的工廠,是遠遠滿足不了的,而宋朝的兵工廠在這個時候,便賺取了無數的錢,所以在短期內,宋朝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且即便戰爭結束之後,對宋朝也隻會有好的影響,而不會有太壞的影響,至於長期,就不是人們所能掌控的了,即便是徐清也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