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徐清寄往太平洋另一端的信件在時隔兩個月之後,終於遞到了毛戡鑒的手中,輾轉之後,則進入了張青北的手中,當看到徐清同意自己的改革之後,張青北著實鬆了口氣,他雖然在心裏想要跟徐清比個高下,但說實話,對於徐清,他的心裏還是敬重的,原本對於這次改革,他雖然有底,但也並沒有絕對的信心,而現在,徐清明晃晃的支持擺在麵前,麵對趙曙等人,他也有了足夠強的信心。


    所以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否決趙曙討要財政權利的借口,然後以新世界城市長的名義召集眾人直接在新世界城外的石頭港城召開會議,之所以不在新世界城召開會議,乃是因為這裏是趙曙重兵聚集之地,自己雖然有民意的支持,但如今隨著趙曙頒布了一係列減稅的命令,之後,老百姓還會不會在趙曙動兵的時候救自己,這還真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情,所以張青北並沒有選在新世界城,而是選在了一座靠海的小城,這裏是宋朝海軍駐紮的地方,毛戡鑒雖然不敢得罪趙曙,但在自己的地盤上被黏著打,即便是毛戡鑒,也是不可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的。


    所以最後張青北選在了這裏召開會議,當張青北將徐清的信件拿出來給眾人看過之後,立刻就確定了張青北的領導地位,眾人本來就已經以張青北馬首是瞻了,隨著趙曙的氣勢洶洶,如今他們這些民選官員在自己的土地上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畢竟財帛動人心,跟老百姓講什麽民主自由,他們是不會理會的,他們隻知道,趙曙給他們減了稅,以後買茶葉,買奢侈品的價格將會下降很多,這就足夠了,至於自己頭上的官員是不是自己選的,他們並不太在乎,這樣的人在社會中有很多,雖然占據不了主體,但對於他們的統治權當然有著巨大的影響。


    這就讓他們急切的希望有一個應對的辦法,而想要找到應對的辦法,首先就是要成了一個組織,選出自己的領袖,不然單單依靠一個個小小的城市與趙曙作對,這無疑是自尋死路,沒有人會做出那麽愚蠢的事情來。


    而張青北,無疑是領袖的最佳熱門人選,但作為領袖,光是他們滿意是不行的,新大陸始終是一片殖民地,尤其在被切割之後,即便是一個整體,他的力量在整個世界中,也是非常弱小的,所以如果要對抗趙曙的陸軍,就必須要獲得本土的支持才行,就像現代許多小國家如果要有什麽動作的話,就必須要征得世界大國的認可才行,不然他們做的事情就會被阻止。


    這些新大陸的小官員也同樣是如此,他們選出的領袖,並不僅僅要他們認可,更關鍵的是要獲得本土的認可,隻有這樣,才能從本土獲得支持,來對抗趙曙的軍隊,不然單單依靠本大陸,就跟趙曙作對,即便打得過,這也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畢竟你能打敗新大陸的三萬軍隊,難道還能打敗整個宋朝的百萬大軍麽?


    如果朝中沒有人支持,那麽他們進攻趙曙的言論就會被認為是反政府,沒有人會幫著他們說話,而如果朝中有人,他們就能夠幫助新大陸說好話,甚至把趙曙變成反麵角色,官字兩張嘴,正反都可以說,他們這些民選官員雖然不是從底層一步步爬出來的,但是人情練達,卻絕對不差,不然也根本當不了選,所以他們很清楚,朝中有人好辦事的道理,更何況是道統之爭,一不小心就是萬劫不複,掉腦袋的事情,自然更要一位能夠與本土大人物流暢溝通的人,才能來領導他們,不然他們是不會這麽輕易的把自己的性命交托出去的。


    而徐清的這封信無疑代表著張青北從此刻開始,擁有了代表朝廷的威信,如此一來,即便他們跟趙曙的矛盾鬧大了,到了要動武的地步,他們也可以有朝廷作為支撐,到時候誰對誰錯,還不是看誰能贏,才說了算,若是沒有朝廷的支持,他們連跟趙曙作對的能力都沒有,隻要敢做出反抗的動作,便是叛國罪,而有了支持則不同了。


    話可以變成是趙曙壓迫當地民眾,殘暴不堪,當地民眾無法忍受這樣的殘酷統治,這才掀起了反對的浪潮,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個年代也沒有什麽現代直播之類的東西,想要調查清楚又談何容易,所以張青北一得到這封信,立刻便在人群中確定了他的領導地位,原本沒來參加這次會議的人,也紛紛加入其中,這次會議相比起上一次來,召開的時間更長,前前後後大概兩天左右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趙曙的動作也是不斷,首先便是以總督的名義派遣軍隊直接衝進了新世界城的金庫,將整個新世界城的財政給接管了,二來則是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停在了石頭港城外,想要以此來威懾眾人,讓他們知難而退,不要再繼續往下走,但張青北等人走到這一步了,又哪裏會妥協呢?


    這已經不僅僅是權利之爭了,而是演變成了道統之爭,如果他們選擇了妥協,那麽西大陸就會變成趙曙的囊中之物,接下來他們別說權力能不能保住了,便是家人性命都有可能丟掉的,在這種情況下,誰又敢退呢,更何況趙曙的這一番舉動,也引起了不少百姓的反感,他們對於趙曙所下達的減稅命令是十分欣喜的,但如今趙曙直接查封金庫,接手財政,連一個解釋都沒有,這就讓他們很不滿意了。


    生活在新大陸的居民們,早已經習慣了當地政府每做一件什麽事,就要對老百姓發一份公報的方法了,如此一來,他們也能知道,自己選上來的官員,每天到底在幹什麽,知道自己所生活的這座城市到底早發生著什麽樣的變化,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每天來到公告欄看看政府的新政策,新舉動,而現在,趙曙什麽都沒說,直接就把金庫給查封了,然後又接手了財政,這在他自己看來或許是理所應當的,畢竟官員不就是管老百姓的麽,更何況他是皇帝親自任命的總督,擁有總管西大陸軍政大權的能力。


    接管財政和金庫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是自己的合法權益,憑什麽還要跟人解釋呢,但在當地人看來,趙曙的舉動無疑是十分野蠻的,雙方之間的問題出在了思想上,一方是平等的看待政府,而另一方則是高高在上的,這自然會引起老百姓的不滿。


    畢竟他們大多都已經在這裏生活了一年以上的時間了,我們總說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在禮節和思維上也是如此,你習慣了平等,再有等級你就很難習慣了,更何況在老百姓看來,新世界城的政府並沒有把他們的稅收拿去做什麽壞事,相反,他們的每一筆錢都可以查到用途,都是在為這座城市在建設,而趙曙在拿到金庫的權限之後,幹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給士兵們發獎金,犒賞士兵們,這讓許多老百姓都大跌眼鏡。


    在他們看來,士兵隻有在為國家奪得功勳的時候才應該進行獎賞才對,眼下海內升平,西大陸平平無事,憑什麽拿他們的納稅錢給他們發工資,或者說在趙曙的心裏,他們拿下了金庫和財政是功績?還是效忠於自己是功績,又或者是兵發石頭城是功績?這種獨裁者的心態,讓許多人開始從趙曙編織的美夢中清醒過來,或許趙曙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和他的幕僚腦海裏覺得再正常不過,理所應當的事情,竟然就能讓他在西大陸苦心孤詣營造出的愛民形象轟然崩塌,如果他知道的話,或許會以頭搶地也說不定。


    不過以趙曙的思維來看,就算他知道了老百姓時下對於他的風評,或許趙曙也很難理解,不過是拿迴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怎麽就被百姓們討厭了呢?這就是雙方思想的不同,一方把稅收當做是自己給城市做的貢獻,這筆錢理應用在對城市有益的地方,或者是獎賞給對城市用功的人,而不應該成為某一個人獎勵忠誠與他的人的私庫,而另一方則認為這是皇帝給他的權利,所以拿迴這些權利是理所應當的,至於百姓的想法,重要麽?他們隻需要繳稅就行了,其餘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們操心。


    但很無奈,新大陸的百姓已經習慣了對自己的稅收操心了,所以趙曙的舉動無疑惡心了絕大多數的人,這個消息傳到石頭城,眾人心中一塊大石頭無疑是落了下來,紛紛感歎上天對他們的厚愛,如果以趙曙原本的形象,在民間是非常好的,那麽他們想要反對他倒是真的有些困難了,卻沒想到他自曝己短,把那副自大的樣子,完全通過這件事給暴露了出來,這對於眾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市長中原本還有一些畏懼於軍隊而不敢動的,此時則紛紛堅定了信念,支持了這次會議的召開。


    他們跟趙曙不同,趙曙是天潢貴胄,生下來便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對於他來說,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是皇室,是被上天所眷顧的寵兒,所以從生下來開始,無論麵對什麽人,他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於權力也同樣是如此,但這些市長們不同,裏麵大多數人都是從底層或者是中產爬出來的,他們經曆過無數的起伏,人生可謂是一條急救的線條,波瀾壯闊。


    這自然讓他們對於權力的把握更加要拚命許多,甚至在許多人的眼裏,權力要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大部分中年人的寫照,而還有一些年輕人,則是把信仰看的無比重要,他們的信仰並不是宗教,而是如今新大陸的政治環境,在他們的眼中,趙曙無疑是一個大魔王,隨著他的到來,整個新體製都有可能被顛覆,雙方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在這兩種情緒的交融下,很難有人願意離開石頭城,畢竟隻要參與了這次抗爭,那麽隻要活了下來,未來這就是一筆無與倫比豐厚的政治資曆,在政治上,資曆是非常重要的,聰明則僅僅排在後麵。


    就像明朝的時候,官員們以接受廷仗為榮,認為挨過廷仗的人便是直臣,是良臣,這也是資曆的一種,畢竟年輕人在朝中,除非有過分突出的優勢,不然老一輩的官員是不可能接受你的,這不是貴族,西方的貴族世界裏,以爵位論高低,爵位比你高,即便你是八十歲垂垂老矣的老人,另一方則僅僅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他也就比你大,但在中國則不同,因為官員製度的建立,讓貴族這種生來就擁有權力的人減少到了一個十分稀少的程度。


    至於那些衙內,是不能跟貴族相比的,畢竟他們還需要受到來自朝廷的監管,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可以為所欲為,連一個查他們的人都沒有,而在中國,雖然很少,但也會有青天大老爺來拯救黎民百姓,一個是有,一個是沒有,雙方的差距無疑是巨大的,這是官僚體製的優越性,就是摒棄了世卿世祿的貴族,但也留下了一個禍患,那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總是喜歡按資排輩。


    因為官僚體製,就是每年都有人進入官場,而先進入官場的人無疑官位就比你大,即便你不行,你的同年、同鄉、同黨,甚至是同科,其中一定有當上大官的,互相之間便都是同學,在這種時候,雙方便結成了一張大網,底層新晉的官員自然也要遵守這一套規矩,所以在中國的文化中,有一種獨有的文化,就是敬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國的官僚體製之下,形成了按資排輩的習慣,日本和韓國也同樣是如此,這水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點弊病,當然,也不能說是弊病,老人也有老人的好處,但在這樣一個社會體製下,年輕人確實很難出頭,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