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麵,徐清可以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便是每個學校,從初中開始,便必須要建立實驗室,來讓孩子們能夠在學校中起碼能夠見到最基本的實驗,除此之外,開設大量的有關科學的社團,這是徐清的第二項目標,光是有老師教導這還遠遠不夠,關鍵是學生們要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的邊界,在這個過程中,去領悟科學的奧秘。


    如今的科學隻不過才剛剛對人類露出了冰山一角而已,大量的科學理論始終在海水之下,沒有人看得見,人類依舊停留在經典物理學之中,遠遠沒有觸摸到量子物理的領域之中,這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們去努力,去開拓,從初中生開始培養人們對於科學的興趣,這是十分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興辦大量的科普雜誌,這是徐清另一個想要做的事情,光是讓孩子們做實驗和建立社團這還遠遠不夠,更需做的還是讓孩子們能夠知道,通過科學,可以看到怎麽樣一個世界,你平常看到下雨,或者會討厭,或者會覺得他很美,但如果通過科學再去看待這些雨點,就完全會是另外一個視角了,無論是科學還是數學,這些學科都是提供人類以另外一種角度去看待世界,這是一種很美好的體驗。


    但科學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更喜歡在街邊玩鬧,而不是去學習那些高深的知識,所以科普雜誌就很有必要了,把複雜的科學道理用簡單有趣的話語來講述,從而讓孩子們對於科學有更高的興趣,以此來學習,而製作科普雜誌,徐清也把他分作了很多種類,有的是小學科普雜誌,還有的則是中學科普雜誌,然後是大學科普雜誌,畢竟不是所有大學生都研究科學的,還是有很多人隻專注在工科和文科的,但對他們科普科學也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這些人未來都會在社會上成為這個國家的棟梁之才,若是讓他們可以更多的接受科學,那麽未來對於科學的支持也就更加強大,如此,自然全民學習科學的熱度也會提高,這是徐清想要的,他可不希望自己死了以後,自己所希望的科學昌明就成為了人走茶涼的政策,再不被人重視了。


    所以培養起一批重視科學的人才,來支撐住這項政策,無疑是徐清未來的人生中最該做的一件事情,無論什麽政體,又無論是什麽樣的經濟,徐清相信,隻要這個國家擁有最好的科技,起碼這個國家不會死的很難看,也不會敗得太快,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他堅信的事情,矢誌不移的去做,徐清必須要抱住這一點。


    除了這三種類型的科普雜誌之外,徐清還批準了成年科普雜誌的籌辦,給家長們進行科普教育,這一點也十分重要,不過家長們的年紀畢竟也大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當然不如年輕人那麽厲害,所以對於這些成年人,科普雜誌的主要作用便是在與激發他們對於科學的興趣,以此來讓他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可以推崇科學的重要性,這是主要的作用,所以這些雜誌,大部分都以有趣見長,或者是講解一些科學實驗中的有趣現象,這是成人雜誌的主要作用。


    這三項所需要花費的資金當然不少,但還好如今的朝廷並不是承擔不起,更何況前兩者雖然需要朝廷來支付,但辦理科普雜誌,卻不需要朝廷來做,隻需要讓商家自行去製作就行了,朝廷隻需要對這些科普雜誌補貼幾年,等有了固定的收視群體之後,這些科普雜誌也就可以自產自銷了,到時候朝廷自然不需要額外花錢了。


    而除了有關科學的這些措施之外,還有一部分錢則花在了建立體育場地上了,前世的偉人曾經說過,我們中國人,要野蠻其體魄,文明其思想,對於這一句話,徐清深以為然,自從宋代以後,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便蕩然無存,等到明清之後,更是衰敗至極,這樣的一種社會風氣,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徐清很擔心這樣的風氣會繼續延續下去,這不是一件好事,縱然這個國家擁有再多的財富和先進的技術,但若是老百姓連作戰的勇氣都沒有,那便是再先進的武器,再先進的製度,也無法去挽救一個懦弱的國家,就像二戰時期的法國一樣,在德國的閃擊戰麵前,兩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不到,就被徹底消滅,首都巴黎更是不設防,一槍未開,便投降給了德國,現在的法國人或許能夠自豪的說出,正因為我們投降了,所以巴黎這座世界名城才能保存下來,但相比起通過這種方式保存下來的巴黎,倫敦、上海、斯大林格勒,顯然更加光輝耀眼。


    戰爭讓他們滿身傷痕,但戰爭也讓他們凝結出了不同的氣質,那不是浮華的巴黎所能擁有的氣質,而如今的汴梁城,便有了那麽點巴黎的感覺,在這座城市中,你到處都能感覺到精致和富貴,這是一座十分適合生活的城市,但這並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巴黎人沉醉在文明之中,最後喪失了抵抗的勇氣,舉國投降,當時的法國不可謂不強大,但麵對德國,卻連一戰之力都沒有,這就是尚武精神的缺失。


    再看看當時的芬蘭,一個人口不超過三百萬的小國,麵對武裝到牙齒的蘇聯的進攻,硬生生堅持了四個月的時間,用二十萬的士兵抵擋了超過一百二十萬的蘇軍,當時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這是何等的悲壯,芬蘭人民並沒有畏懼與強敵較量,與之相比的法蘭西在麵對德國時,卻連還手之力都沒有,法蘭西和芬蘭孰強孰弱一目了然,但芬蘭的抵抗顯然更加值得所有人敬重,這便是尚武精神,任何先進的武器,始終都是由人來操控,所以戰場上最重要的關鍵,便是人。


    無論是再好的裝備,再好的戰略、謀劃,若是人本身貪生怕死,那麽戰爭就不可能取得勝利,就像那些法蘭西的男人們,在戰爭到來的時候,他們選擇了投降,拋棄了法蘭西的榮譽,眼看著德國人跟他們的女人、孫女還有老婆在床上談情說愛,等到戰爭結束,德國戰敗之後,就抓著自己親人的頭發,不停的鞭打,以此來獲得爽快的感覺,這無疑是十分恥辱的事情,徐清並不希望,宋人喪失尚武精神,但現在他們確實不能輕啟戰端,那麽建立一些體育場地和賽事,對於培養老百姓的尚武精神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比如說足球場和籃球場,至於這些規則,自然是徐清委托其他人所創立的,跟現代的體育比賽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之所以會創建足球和籃球這兩項運動,而不是從宋朝原本有的運動中來進行,徐清也有自己的考慮,首先便是宋朝的運動,大抵都非常的原始,便是蹴鞠這樣的運動,雖然是足球的祖先,但他跟現代足球,其實差的非常多。


    人類經過漫長的演變,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進步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對於體育賽事的規則,也定製的越來越詳細,其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增加觀賞性,而在這一點上,完全沒有什麽商業目的的古代賽事,是根本無法與現代賽事相提並論的,起碼在規則上是如此,至於你讓徐清重新為蹴鞠想出一套規則來,這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所以隻能照搬現代就有的比賽規則,稍微進行改進之後,直接就沿用就是了。


    這樣一來,首先是比較方便,二來則是容易推廣,不然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製度,這實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比如說麻將,在全中國有多少種麻將的打法,你根本數不清楚,而體育賽事,徐清可不希望出現太多不同的規則,所以通過現代的規則直接來製定,讓大家來遵守,也就可以在規則之下,見到優秀的球技出現在賽場上了。


    除了足球和籃球之外,橄欖球、棒球、排球、羽毛球和中國的國球乒乓球當然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運動能夠從誕生之後,一直延續到後世,必然有其獨特性和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徐清這些運動也都紛紛創立了,而大量的資金也湧入進學校,修建足球場,跑到和籃球場以及乒乓球桌,羽毛球場之類的。


    按照徐清的要求,起碼一個學校必要要有一個足球場,然後有四個以上的籃球架子,和二十張乒乓球桌子,以此來保證孩子們可以接受到體育訓練,這是徐清能夠做到的極限,畢竟朝廷的經費也有限,想要建立起歐美發達國家的那一套訓練體製,是萬萬不可能的,隻能慢慢來,而這些跑道和操場是針對中學的,至於小學,朝廷的規定就更低了,隻需要有一個兩百五十米的跑道以及操場,然後有兩個以上的籃球架子和十張乒乓球桌,這就算合格了,至於五百米的大操場和跑道,以及專業的橄欖球場、棒球場、羽毛球場和籃球場,則是大學的標配了。


    對於徐清自然是不滿意的,在他看來,體育教育應該是從小就開始的,標準應該是像歐美看齊,但顯然他無法做到這一點,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經是他的極限了,畢竟在此之前,很多學校其實隻有一棟樓而已,或者兩棟樓,六十多個學生擠在一起聽老師講課,這種情況,即便是在發達城市也十分的普遍,經過多年的改進,如今才濰柴在一個班級能夠配備一個師長,然後四十五位學生的地步,為此修建了多少棟教學樓就不用說了,而現在,要修建操場,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周圍的土地很多都已經有人住了,徐清麵對的困難就是要麽把學校搬到郊外,要麽就隻能把周圍的地買下來,然後造操場。


    把地買下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最後徐清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就是所有新建的學校,全部搬出市區,在郊區重新建立起一批來,就按照現代學校那麽建,然後空餘出來的土地,進行合並,然後與那些占有土地的屋主進行土地置換,把三個學校合並成一個學校,從而可以修建更大的教學樓和操場等設備,至於那些曆史悠久的學校,則通過直接買賣的方式,來擴張,從而搭建起體育設施來。


    以此來保護這些古校,畢竟文化還是要傳承的,若是讓這些擁有悠久曆史的學校搬到新校區去,這就等於喪失了這些學校本該有的曆史和文化,就好比是清華大學,你如果把他搬出了如今的老校區,搬進了新校區,那麽清華還是清華麽?


    台灣就有清華和北大,但他們的水平,顯然不可能跟北京的清華北大相提並論,這就是環境的重要性,一所大學,不僅僅需要豐厚的資金和優秀的學生以及出眾的導師,更加需要文化和底蘊,不然他也隻是一所普通的大學而已,所以這些名校,是必須要保存的,為此多花幾倍的錢也是值得的。


    通過這種方式,建立體育場所的事情也總算是慢慢開始動工了,而除了學校之外,城市之中,自然也需要一些運動場所,不能單單學生運動,社會上的人也需要運動麽,所以按照老年運動和成人運動,各個城市也分別建設了一大批的運動場館,像昆山和汴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自然是足球場、籃球場、橄欖球場、棒球場、羽毛球場應有盡有,甚至還不止一個。


    至於那些小城市,則就有一兩個場館也就足夠了,至於這些城市場館,自然就不是朝廷出錢,而是有各個地方的資本家們出錢了,而另一方麵,對於各大賽事的規則,以及運動的規則則都已經通過報社傳達了出去,商人們的眼光是精明的,自然能夠從中看到發財致富的機會,所以許多商人,紛紛開始在城市中修建起這些場館,如此一來,比賽的時候自然用得到,到時候光是賣門票,就能賺一大筆錢,何樂而不為呢?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