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戰爭便在宋朝殖民之後的第五年開始了,天主教廷的身邊匯聚著意大利半島的諸邦以及奧地利及神聖羅馬帝國南部的國家,再加上低地地區的佛萊芒和西班牙、葡萄牙地區,組成天主教聯盟,希望維護歐羅巴地區的傳統,而另一邊則是由北德,法蘭西和英格蘭以及尼德蘭、瑞典、挪威、丹麥等國所組成的改革宗勢力,他們希望將國家的權利收迴到國家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教宗的手上,以此來方便改革,一場歐洲大戰,就在距離宋朝萬裏之外的地方正式展開了。


    當宋朝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哭笑不得,因為曆史上,曾經歐洲也發生過這樣一次為了爭奪國家統治權的戰爭,那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戰爭,在這場從1814年打到1844年的戰爭裏,無數的人民死亡在這場戰爭中,但也正因為這場戰爭,奠定了現代國家的概念,也即是領土、疆域、法律以及國家的責任等事物。


    在此之前,世界上其實是沒有現代國家這個概念的,這一點無論東西方其實是都沒有的,在東方,最為典型的中國,其實也沒有領土的概念,在古代,中國人也很少稱唿自己是什麽國人,而隻說朝代,認為中國乃是天下,既然是天下,那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這種天下思維之中,世界上所有的土地都是天子的,那麽自然也就沒有國家的概念了,畢竟他是世界人民的共主,就像現在的聯合國,他又哪裏有什麽國家概念的,那時的中國就是如此,而歐洲則更加的亂,因為貴族製度在歐洲是整個社會的基石,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而貴族之間是沒有什麽國家概念的,在歐洲德國人經常會成為各個國家的王室,而各個貴族之間的繼承也十分混亂,所以在曆史上英法兩個死對頭曾經合並過,英王甚至曾經是法蘭西國王的臣子,而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更是一團糟,在這種狀況下,國家是一種很虛無的概念,而三十年戰爭的爆發,徹底奠定了國家這個概念,這一點非常重要,原本大家都是以貴族的領地作為自己的標識,而國家誕生之後,商業的模式開始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也跟著改變,大家不再覺得自己是貴族的農民,而開始慢慢覺得自己是國家的公民,這是現代工業社會的基礎,隻有有了這個共識,一個國家才能夠發展。


    徐清沒想到,即便這個世界被自己完全變了個樣,但曆史竟然還有著軌跡可循,如今的這場戰鬥,不僅僅衝突的原因跟曆史上的那一場很像,即便是作戰的雙方,也都非常的像,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爭鬥,表麵上是為了宗教,其實是為了國家的主導權,根據曆史上來看,最終新教戰勝了天主教,確定了自己國家對於自己國家內部事務的處理能力,從而開展國家的改革,削弱國內貴族的力量,從而慢慢建立起中央君主集權的製度。


    當然,這種集權跟中國的集權不可同日而語,那時的歐洲,大部分權利都分散在貴族的手中,國王的手中是沒有多少權利的,而其所為的集權,也不過是建立一個中央政府罷了,然後把貴族們集中到首都來商討國事,使整個國家形成一體,而不是像中國這樣,皇帝大權獨攬,大臣們隻是打工的而已。


    這兩者之間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麵,因為這次戰鬥的勝利,使新教一方的勢力得到擴張,從而在掠奪海外殖民地時,擁有了更強大的信心,從而奠定了英法兩國對於世界的掠奪超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前奏,這一切都是三十年戰爭帶給世界的影響,而如今的戰爭,雖然並不會像曆史上的三十年戰爭那般給世界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但這一場戰爭,至少肯定會給整個歐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徐清自然是十分憂慮的。


    把新大陸培養成一個潛在對手,徐清隻是擔心,但還沒有到憂慮的地步,因為就算新大陸未來擁有了威脅本土的實力,徐清也並不擔心,因為新大陸的移民,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宋朝人,且這些人在新大陸控製著當地的政治、經濟和話語權,其他移民是沒有什麽權利的,在這種狀態下,新大陸的實力即便超過了宋朝,成為了世界第一,宋朝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畢竟兩邊都是宋朝人,再怎麽說都是自家人罷了。


    就像現代的英國和美國,兩國之間雖然有矛盾,但自始至終,兩國始終是站在一起的,而整個歐盟,在遇到大事的時候,也永遠跟美國人站在一起,為什麽,就是因為他們是自家人,跟外麵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傳統盟友,而其他的有色人種隻不過是可以利用的棋子罷了,這就是區別,所以徐清可以放任新大陸強大起來,因為他的強大,並不會讓宋人失去世界的主導地位。


    就像英國雖然衰落,美國崛起了,但控製世界的依舊是以盎格魯薩克孫人為中心的歐美世界,這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別,白種人憑借著這份優勢,依舊在全世界享受著最大的便利,過著最舒適的生活,所以徐清對此雖然有擔心,但不會但忌憚的地步,因為那是自己人,可歐洲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不是什麽自己人,如果因為三十年戰爭,而導致這些國家重新走上了他們上輩子的老路,真的開始崛起了,那可怎麽辦?


    這是徐清需要擔心的,對於歐洲人的智慧,徐清從來不敢否認,整個世界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現代社會,歐洲人在其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無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全部都是由歐美世界所領導的,也就是白種人帶領的,可以說,人類能夠脫離愚昧落後,這跟歐洲世界的貢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造成了許多的暴力和血腥,還有種族屠殺,但不能因為對方的錯誤,而否定他們在人類進步上所作出的貢獻,對於這一點,徐清是認的。


    而內心中,對於歐洲,徐清的情緒無疑是很複雜的,那是一種帶著些仰慕,又帶著些憎惡的感情,仰慕是因為他的先進,讓人類成功從農業社會中走了出來,發展出了現代社會,並且一手製定了這個社會的規則,以及他那燦爛的文明,無論是基督教文明,還是他的那一套科學文明,這都是歐洲世界對於全人類的貢獻。


    而另一邊自然是對於他曾經犯下過的醜陋的惡行了,這是一個狡猾又聰明的民族,對於他們,徐清不得不忌憚,當年的拿破侖說中國是一隻還沒有睡醒的雄獅,等到他醒來的那一天,整個世界都將為之顫抖,而在徐清的眼裏,歐洲又何嚐不是一隻雄獅呢,他們曾經做出的輝煌成就對於徐清來說,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情罷了,所以對於歐洲的這場大戰,徐清是分外關注,他還命令在埃及的中國商人,可以盡量把軍火販賣到天主教這一方去,以免新教一方贏得太快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歐洲距離宋朝實在是太遠太遠了,就像後世的歐美列強,已經那麽強大了,可在中國,也很難建立起殖民地,隻能通過租界來控製中國,中國也自此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雖然聽起來很慘,但總比那些直接變成殖民地的國家要好得多了,憑借當年歐洲的實力,政府清帝國根本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工業國家對陣農業國家,雙方的實力實在是差的太遠了。


    更何況清朝承平接近三百年的時間,早就已經不會打仗了,就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已經燒掉了圓明園,更何況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更是把慈禧和光緒趕出了北京城,這就是那時中國的衰敗,不,應該說是全世界在歐洲麵前,都是非常無力的,那時的歐洲已經強悍到了這種地步,整個世界的規則由他們製定,整個世界的土地由他們瓜分,整個世界的財富由他們來汲取,這就是當時的世界。


    而即便是如此,中國依舊沒有成為完全的殖民地,為什麽,並不是因為中國有多麽的強,而隻是因為中國離歐洲的本土,實在是太遠太遠了,且人口眾多,不像澳大利亞之類的地方,人口少的可憐,殖民根本不需要費多大的周章,中國人口多,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第二個原因,便是因為離得實在太遠了,所以與其直接殖民,還不如扶持清政府,然後通過清政府,間接的收割利益,用這種方法顯然更合算,但對於中國的統治力,自然也就不像是在非洲和印度那樣強大了。


    如今徐清麵對的局勢也是如此,此時宋朝的科技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八四零年時期的英國,大概處於工業時代剛剛開始的時候,相當於後世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左右的水平,距離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水平,還有整整五十年的差距,所以在距離上,歐洲真的是鞭長莫及,在整個歐洲,宋朝幾乎沒有什麽租界,隻有一個貿易點,如西西裏島、科西嘉島之類,但這些地方的建設都十分的落後,並沒有大規模的建設,距離最近的租界則是埃及的亞曆山大港,這一塊地方被宋朝拿到了手,並且成為了宋朝的租界,距離整個歐洲,還有整整一個地中海相隔。


    且因為距離本土真的太遠的緣故,所以這個租界內部,並沒有什麽工業,隻是一個碼頭轉運站而已,國內的工業產值,大概就是一個織布廠而已,全部的蒸汽機加在一起,不超過兩百台,就這麽一個水平,所以徐清對於歐洲的事物也是真的鞭長莫及了。


    但他還是能夠施加自己的影響,比如說倒賣一些軍火,讓他們改變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是在思想上進行一些改變,可總的來說,難度都非常的大,尤其是他想要做些什麽,國內的阻力要遠遠大過國外的阻力,在徐清看來,歐洲的人民覺醒對於宋朝的未來具有巨大的威脅,但在很多官員看來,連遙遠的歐洲蠻夷都開始走上了學習宋朝先進製度的道路了,這難道不是宋朝文治武功的表示麽,難道不是儒教大興,國運大昌的具體表現麽?


    顯然是的,在這些世大夫們看來,歐洲根本就是落後和蠻夷的代名詞,那裏的人甚至還在使用周朝時期的製度,文明水平更是不能跟宋朝比,也就基督教這個東西,讓士大夫階層感點興趣了,現在這麽偏遠落後的地區都開始學習中華文化了,這難道不是值得開心的事情麽,怎麽可以阻止這種事情發生呢?


    在這些士大夫看來,這場大戰非但不能阻止,甚至要幫助那些新教國家反對那些守舊的勢力麽,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國家取得勝利,從而走上改革的道路,要是他們強大了起來,這不就證明了宋朝製度的偉大和優越麽,就像鄰國日本一樣,經過改革,如今的日本也成為了僅次於三強國之下的幾大強國之一,其首要的目標不就是仿照中國的製度進行學習麽?


    到現在,這些國家都強大了起來,這難道不是對於宋朝的支持麽,這些崛起的國家,他們自然而然會站在宋朝這一邊的,至於他們會不會反對宋朝,這在很多宋朝官員眼中都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連想都沒想過,在他們看來,遠人不來修文德以來之,這就是儒家思想,跟歐洲的海盜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士大夫們這種近乎理想的思維,徐清也是意料之中,畢竟中國本來就不是一個侵略性特別強的民族,尤其是越近代,這種侵略性就越弱,而對於文化的重視,確實越來越厲害的。


    所以指望宋朝能夠對歐洲施加影響力,從而減緩歐洲的戰爭進度,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甚至在官員們的聲援之下,徐清迫不得已還簽署了一份新教國家保護協議的命令,讓停住在吉斯港的遠洋艦隊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幫助新教一把,這種命令顯然不是徐清的本意,但沒有辦法,那些新教國家舉著學習宋朝的大旗,把宋朝的文化,製度,吹成了一朵花,把官老爺們簡直是伺候的舒舒服服,徐清想要做成這件事,顯然是難度很大了,更何況如今朝野分歧巨大,政治鬥爭也是舉步維艱,徐清若是再開辟一個新的戰場,對於自己來說,實在是不利,所以也隻能暫時放棄掉在這件事情上的堅持,從而換的官員們對於自己在政治上的堅持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