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北始終是一個非傳統的儒生,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正規教育,看的是四書五經,學的是聖人之言,儒家學說在他的文化積澱中,始終占有極其重要的一環,是不可更改的一部分。
但他同時在新時代來臨之後,他並沒有排斥其他的教育文化,而是踴躍的去學習,這跟許多接觸新文化的儒者不同,許多儒者固守己見,總是認為儒家文化才是中華文明的正統,至於其他的學科,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道,對於那些大學中發散的思想,也毫無窺探之意,但張青北不同,他能夠吸納那些不同的意見,觸通百家,自然自身的眼見也就越來越大了,所以他是一個非傳統的儒生。
借鑒新時代的思想,這也讓他對於孔子所描述的三代之治有了其他的想法,那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時代,並沒有人能夠說得清,隻能夠用言語去形容,比如三代之治是一個賢明的治世,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安康,朝廷廉潔奉公,不曾搜刮民脂民膏,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人們之間沒有什麽爭鬥,大抵是幸福的生活著,這是對於三代之治的描寫。
但真的是這樣麽?起碼張青北不信,他的人生閱曆讓他清楚的知道,一個國家倘若沒有一點點的生產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夜不閉戶,豐衣足食的,三代,那是一個連鐵器都還沒有得到運用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又怎麽可能老百姓日子好過呢?
不過這根本也無所謂,就像西方宗教中的伊甸園,在那裏亞當和夏娃無憂無慮的生活,根本不用去考慮明天應該怎麽辦,那也是西方世界中的美好圖景,猶如希臘的理想國,中國的大同世界一般,到底是不是真的無所謂,隻要那份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真的就行了。
而在這些聖人之言中,張青北漸漸意識到,單純隻是讓老百姓有的吃穿這就足夠了麽?或許以前確實足夠了,在那樣一個貴族也不可能天天吃肉的時代之下,如今的時代,便是平民老百姓,也能經常的吃肉,這確實是一個治世,但僅僅這樣就夠了嗎?
張青北來到新大陸之後,他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新大陸的人民在精氣神方麵,都要比本土的人來的更好,這一方麵源自於他們的生產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基準要比本土的人好一點,另外便是在這裏他們少了許多層的壓迫,他們擁有選擇官員的權利,這讓新大陸的官員不像本土的官員那樣橫行霸道,好官永遠是沒有多少的,大部分人當官,為的其實也隻是自己的前程罷了。
而在新大陸,因為製度的原因,讓他們不得不對百姓低頭哈腰,不然百姓就能讓他們落選,尤其是在越小的地方,這些百姓的自信心就越強,因為在這些地方,每一票都非常的重要,有時候誰贏誰輸,也往往就是一票之差而已。
這種方式,讓張青北感覺到,權利終歸是有可能被裝入籠子裏的,盡管這個籠子十分脆弱,且很容易被聰明人拿來利用,但相比起君子慎獨來,張青北顯然更相信製度,這是他跟傳統儒生思想不同的地方,中國人凡事總是喜歡講自覺,所以君子慎獨,什麽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一位官員,就必須要時刻自省,每日三省吾身,為的就是不讓自己犯錯。
因為孔子認為,作為官員,犯錯必然會危及百姓,而不單單是自己,所以每一步都必須要仔細思考才行,二來則是國家也確實沒有什麽懲罰官員的手段,所以君子必須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達到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這就是儒學的思想理念,相比起法律來說,顯然更加相信道德的力量。
而張青北在接受了新時代的思想之後,顯然更加偏向於依賴法律的力量,而不是道德的力量,倒不是道德的力量不好,而是太難了,身處高位,誰都希望大權獨攬,這個時候,指望所有人都像君子一樣,恪守自己的道德良知,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法律和民意,則能給整個權利套上一個枷鎖,讓他們不至於胡來。
其實說到底,兩邊都有籠子,儒家認為權利的籠子是道德,是自我的堅持,而張青北則認為權利的籠子是民意,是選舉,是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讓官員不敢擅專,這兩種各有優劣,儒家雖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張青北的這一派,其實問題也不少。
畢竟通過民意所聚攏起來的籠子,跟道德相比,其實結實不到哪裏去,隻要碰到一個聰明人,這個籠子照樣是關不住任何權力的,就像元首和東條內閣的建立,他們都是在民主體製下完成的這一切,但是當一位狡猾奸詐的政客出現之後,民意也隻不過是反手可變的笑談罷了。
但這種製度,確實讓張青北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如今這套製度還有很多的漏洞,如果讓張青北去參選,他可以毫不意外的直接就當選一地的市長,但是這套製度,確實有著本土製度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這是張青北打骨子裏麵認為的,而對於權力。
他在官場、商場、人情場上廝混了多年,自然十分清楚,權力對於一個人的腐蝕到底有多麽的嚴重,科舉時此人或許還意氣風發,一心想要為國牟利,但隻需要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年時間,他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不一樣的人,而至於那些還保持著最初目標進入官場的人,要麽是離開了官場,要麽是沒有好日子過,一輩子在底層困頓,至於那些能夠進入高位的,則是鳳毛麟角,隻有少數幾個而已。
這些都被張青北看在眼裏,他深刻的知道,造成這一切的,都是因為權力,這些士子在沒有權利的時候,熱血噴張,而等權利一旦落入他們的手中之後,便開始弄權,這是十分讓張青北痛恨的,所以他喜歡新大陸的製度,與其說是為了老百姓,倒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昔日同僚。
不可控製的權利不僅僅會讓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更會對官員本身造成莫大的傷害,在巨大的權利麵前,人可以無法無天,可以逍遙法外,當你握有這份權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慎獨,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這是很難的事情,就像現代社會,很多人討厭貪官,但若說起自己要是當官,大部分都會說,老子當官也得先貪個三年,這些人憎惡貪官,並不是因為貪官有多麽的罪大惡極,而是自己沒有成為貪官的機會罷了?
這些人在社會中不是少數,而權力所帶來的名利也確實動人心,單單依靠君子慎獨這四個字,是很難約束人的,君子或許確實會謹遵己道,但奈何世間大部分人並不是所謂的君子,像範仲淹、孔子、孟子、包拯這樣的人這個世界上可不多,他們為官確實不會貪汙,會為老百姓伸冤,會恪守自己的權利範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但這也真的隻是少數而已,所以張青北更希望權利能夠被關進籠子,這不僅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官員自身也是一件好事,權出自上,官員就隻需聽命於上麵的人就行了,所以官大一級壓死人,權出自下,官員就必須聽命於選你出來的人,所以官大一級,也壓不死人。
這無疑是一種好製度,盡管他現在還是一種雛形,大部分地區的選舉也是亂七八糟,賄選的,騙選票的,還有鄉紳與黑社會勾結保持高位的,這種情況非常的多,許多地方的日子也過得並不好,但不可否認,這套製度在某些方麵相比起本土製度,是有優越性的,起碼在張青北的眼中確實如此。
而這套製度,必須要有時間去沉澱,去開發才能熠熠生輝,絕對不能讓這些王爺們輕而易舉的改變,這是張青北迴歸的主要原因,也是他告訴給毛戡鑒的,但其實在張青北的心中,之所以迴來,也確實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隻不過並不是毛戡鑒所說的封疆裂土,在他看來,這實在是有些小兒科,他要做的,是比當土皇帝更加偉大的事情,那就是用自己的雙手,親自將這新大陸的製度,完善起來,培育出一個新的製度體係來,這才是張青北心中宏大的願望。
自從徐清執政以來,天下士人大多數都以徐清為自己的榜樣,無論喜不喜歡他,徐清顯然已經成為了宋朝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共同談論的話題了,而對於士子們來說,徐清這個人就更加需要研究,畢竟科舉考試可都是內閣出題,而徐清則是主考人,不研究他的出題策略,不研究他的為政理念,是很難考上科舉的。
畢竟徐清雖然極力追求公平,但他也是有價值取向的,兩篇同樣好的文章,一篇保守,一篇開放,他往往會更加喜歡開放的文章,也同樣是兩篇文章,一篇提倡重商,一篇提倡重農,他無疑也會選擇前者,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判生活中的一切,徐清也不例外,考生們自然就需要研究徐清的施政理念,從中得出徐清的精神,從而好有目標的下筆,這不能算是作弊,畢竟考試麽,就得鑽研主考官的想法,這也是考試的一大目的,或許應該說跟心理學有關。
而張青北,無疑是眾多士人中的一個,但與其他士子不同,許多士子隻是單純的崇拜而已,還有很多則是附庸風雅,人雲亦雲,而張青北,則是真的在心裏想要超越徐清的,而在他想來能夠超越徐清的,無疑就是創造一種新的製度了,因為其他方麵,想要超越徐清其實是很難的,對於工業化的貢獻,恐怕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徐清了,而對於社會的建設,恐怕也很難有人在這一代超越他了,張青北有自知之明,而唯一能夠超越的,便隻有創造一種新的製度了。
徐清其實也進行了製度的創造,但幅度非常的小,始終是在君主製這個框架裏增刪改查,但無論怎麽改,框架始終都是君主製,而且是君主集權製,所以在創造製度上,徐清是不成功的,甚至都不能用創造這個詞來形容,而應該用創新這個詞來形容才對,但因為張青北對徐清十分尊崇,所以用創造這個詞,來凸顯徐清的貢獻。
而自己若是能夠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製度,能夠抗衡本土的製度,自己的名字無疑將永留史冊,因為張青北清楚的知道,製度性的創造,是比工業化更加重要的東西,甚至可以這麽說,工業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製度化。
就像蒸汽機發明出來之後,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但其實人類進入工業時代遠遠沒有那麽簡單,工業時代最基礎的東西也不是蒸汽機,而是工廠大規模生產,隻有到這個時候,才能被稱作是工業化時代,而大規模生產,就無疑離不開大量的工人,而如何讓工人們能夠在一個工廠中秩序井然的生產,這便是一種製度的創造。
西方的三班倒,十小時製度,還有福特創造出了流水線生產,這些才是工業化的精髓。張青北雖然沒有徐清這樣上輩子的記憶,但是他曾經擔任過廣州沿海地區大集團的貿易總經理,深處於工業城市,自然知道工業化到底是什麽東西,它不僅僅是蒸汽機,更為關鍵的始終是製度,唯有製度創新,才能從最根本的激發生產力。
這是張青北的人生閱曆告訴他的,而事實上這也確實沒錯,所以張青北自然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製度,如果他能用來對抗本土的製度,青史留名,這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罷了。
(本章完)
但他同時在新時代來臨之後,他並沒有排斥其他的教育文化,而是踴躍的去學習,這跟許多接觸新文化的儒者不同,許多儒者固守己見,總是認為儒家文化才是中華文明的正統,至於其他的學科,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道,對於那些大學中發散的思想,也毫無窺探之意,但張青北不同,他能夠吸納那些不同的意見,觸通百家,自然自身的眼見也就越來越大了,所以他是一個非傳統的儒生。
借鑒新時代的思想,這也讓他對於孔子所描述的三代之治有了其他的想法,那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時代,並沒有人能夠說得清,隻能夠用言語去形容,比如三代之治是一個賢明的治世,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安康,朝廷廉潔奉公,不曾搜刮民脂民膏,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人們之間沒有什麽爭鬥,大抵是幸福的生活著,這是對於三代之治的描寫。
但真的是這樣麽?起碼張青北不信,他的人生閱曆讓他清楚的知道,一個國家倘若沒有一點點的生產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夜不閉戶,豐衣足食的,三代,那是一個連鐵器都還沒有得到運用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又怎麽可能老百姓日子好過呢?
不過這根本也無所謂,就像西方宗教中的伊甸園,在那裏亞當和夏娃無憂無慮的生活,根本不用去考慮明天應該怎麽辦,那也是西方世界中的美好圖景,猶如希臘的理想國,中國的大同世界一般,到底是不是真的無所謂,隻要那份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真的就行了。
而在這些聖人之言中,張青北漸漸意識到,單純隻是讓老百姓有的吃穿這就足夠了麽?或許以前確實足夠了,在那樣一個貴族也不可能天天吃肉的時代之下,如今的時代,便是平民老百姓,也能經常的吃肉,這確實是一個治世,但僅僅這樣就夠了嗎?
張青北來到新大陸之後,他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新大陸的人民在精氣神方麵,都要比本土的人來的更好,這一方麵源自於他們的生產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基準要比本土的人好一點,另外便是在這裏他們少了許多層的壓迫,他們擁有選擇官員的權利,這讓新大陸的官員不像本土的官員那樣橫行霸道,好官永遠是沒有多少的,大部分人當官,為的其實也隻是自己的前程罷了。
而在新大陸,因為製度的原因,讓他們不得不對百姓低頭哈腰,不然百姓就能讓他們落選,尤其是在越小的地方,這些百姓的自信心就越強,因為在這些地方,每一票都非常的重要,有時候誰贏誰輸,也往往就是一票之差而已。
這種方式,讓張青北感覺到,權利終歸是有可能被裝入籠子裏的,盡管這個籠子十分脆弱,且很容易被聰明人拿來利用,但相比起君子慎獨來,張青北顯然更相信製度,這是他跟傳統儒生思想不同的地方,中國人凡事總是喜歡講自覺,所以君子慎獨,什麽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一位官員,就必須要時刻自省,每日三省吾身,為的就是不讓自己犯錯。
因為孔子認為,作為官員,犯錯必然會危及百姓,而不單單是自己,所以每一步都必須要仔細思考才行,二來則是國家也確實沒有什麽懲罰官員的手段,所以君子必須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達到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這就是儒學的思想理念,相比起法律來說,顯然更加相信道德的力量。
而張青北在接受了新時代的思想之後,顯然更加偏向於依賴法律的力量,而不是道德的力量,倒不是道德的力量不好,而是太難了,身處高位,誰都希望大權獨攬,這個時候,指望所有人都像君子一樣,恪守自己的道德良知,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法律和民意,則能給整個權利套上一個枷鎖,讓他們不至於胡來。
其實說到底,兩邊都有籠子,儒家認為權利的籠子是道德,是自我的堅持,而張青北則認為權利的籠子是民意,是選舉,是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讓官員不敢擅專,這兩種各有優劣,儒家雖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張青北的這一派,其實問題也不少。
畢竟通過民意所聚攏起來的籠子,跟道德相比,其實結實不到哪裏去,隻要碰到一個聰明人,這個籠子照樣是關不住任何權力的,就像元首和東條內閣的建立,他們都是在民主體製下完成的這一切,但是當一位狡猾奸詐的政客出現之後,民意也隻不過是反手可變的笑談罷了。
但這種製度,確實讓張青北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如今這套製度還有很多的漏洞,如果讓張青北去參選,他可以毫不意外的直接就當選一地的市長,但是這套製度,確實有著本土製度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這是張青北打骨子裏麵認為的,而對於權力。
他在官場、商場、人情場上廝混了多年,自然十分清楚,權力對於一個人的腐蝕到底有多麽的嚴重,科舉時此人或許還意氣風發,一心想要為國牟利,但隻需要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年時間,他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不一樣的人,而至於那些還保持著最初目標進入官場的人,要麽是離開了官場,要麽是沒有好日子過,一輩子在底層困頓,至於那些能夠進入高位的,則是鳳毛麟角,隻有少數幾個而已。
這些都被張青北看在眼裏,他深刻的知道,造成這一切的,都是因為權力,這些士子在沒有權利的時候,熱血噴張,而等權利一旦落入他們的手中之後,便開始弄權,這是十分讓張青北痛恨的,所以他喜歡新大陸的製度,與其說是為了老百姓,倒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昔日同僚。
不可控製的權利不僅僅會讓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更會對官員本身造成莫大的傷害,在巨大的權利麵前,人可以無法無天,可以逍遙法外,當你握有這份權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慎獨,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這是很難的事情,就像現代社會,很多人討厭貪官,但若說起自己要是當官,大部分都會說,老子當官也得先貪個三年,這些人憎惡貪官,並不是因為貪官有多麽的罪大惡極,而是自己沒有成為貪官的機會罷了?
這些人在社會中不是少數,而權力所帶來的名利也確實動人心,單單依靠君子慎獨這四個字,是很難約束人的,君子或許確實會謹遵己道,但奈何世間大部分人並不是所謂的君子,像範仲淹、孔子、孟子、包拯這樣的人這個世界上可不多,他們為官確實不會貪汙,會為老百姓伸冤,會恪守自己的權利範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但這也真的隻是少數而已,所以張青北更希望權利能夠被關進籠子,這不僅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官員自身也是一件好事,權出自上,官員就隻需聽命於上麵的人就行了,所以官大一級壓死人,權出自下,官員就必須聽命於選你出來的人,所以官大一級,也壓不死人。
這無疑是一種好製度,盡管他現在還是一種雛形,大部分地區的選舉也是亂七八糟,賄選的,騙選票的,還有鄉紳與黑社會勾結保持高位的,這種情況非常的多,許多地方的日子也過得並不好,但不可否認,這套製度在某些方麵相比起本土製度,是有優越性的,起碼在張青北的眼中確實如此。
而這套製度,必須要有時間去沉澱,去開發才能熠熠生輝,絕對不能讓這些王爺們輕而易舉的改變,這是張青北迴歸的主要原因,也是他告訴給毛戡鑒的,但其實在張青北的心中,之所以迴來,也確實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隻不過並不是毛戡鑒所說的封疆裂土,在他看來,這實在是有些小兒科,他要做的,是比當土皇帝更加偉大的事情,那就是用自己的雙手,親自將這新大陸的製度,完善起來,培育出一個新的製度體係來,這才是張青北心中宏大的願望。
自從徐清執政以來,天下士人大多數都以徐清為自己的榜樣,無論喜不喜歡他,徐清顯然已經成為了宋朝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共同談論的話題了,而對於士子們來說,徐清這個人就更加需要研究,畢竟科舉考試可都是內閣出題,而徐清則是主考人,不研究他的出題策略,不研究他的為政理念,是很難考上科舉的。
畢竟徐清雖然極力追求公平,但他也是有價值取向的,兩篇同樣好的文章,一篇保守,一篇開放,他往往會更加喜歡開放的文章,也同樣是兩篇文章,一篇提倡重商,一篇提倡重農,他無疑也會選擇前者,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判生活中的一切,徐清也不例外,考生們自然就需要研究徐清的施政理念,從中得出徐清的精神,從而好有目標的下筆,這不能算是作弊,畢竟考試麽,就得鑽研主考官的想法,這也是考試的一大目的,或許應該說跟心理學有關。
而張青北,無疑是眾多士人中的一個,但與其他士子不同,許多士子隻是單純的崇拜而已,還有很多則是附庸風雅,人雲亦雲,而張青北,則是真的在心裏想要超越徐清的,而在他想來能夠超越徐清的,無疑就是創造一種新的製度了,因為其他方麵,想要超越徐清其實是很難的,對於工業化的貢獻,恐怕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徐清了,而對於社會的建設,恐怕也很難有人在這一代超越他了,張青北有自知之明,而唯一能夠超越的,便隻有創造一種新的製度了。
徐清其實也進行了製度的創造,但幅度非常的小,始終是在君主製這個框架裏增刪改查,但無論怎麽改,框架始終都是君主製,而且是君主集權製,所以在創造製度上,徐清是不成功的,甚至都不能用創造這個詞來形容,而應該用創新這個詞來形容才對,但因為張青北對徐清十分尊崇,所以用創造這個詞,來凸顯徐清的貢獻。
而自己若是能夠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製度,能夠抗衡本土的製度,自己的名字無疑將永留史冊,因為張青北清楚的知道,製度性的創造,是比工業化更加重要的東西,甚至可以這麽說,工業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製度化。
就像蒸汽機發明出來之後,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但其實人類進入工業時代遠遠沒有那麽簡單,工業時代最基礎的東西也不是蒸汽機,而是工廠大規模生產,隻有到這個時候,才能被稱作是工業化時代,而大規模生產,就無疑離不開大量的工人,而如何讓工人們能夠在一個工廠中秩序井然的生產,這便是一種製度的創造。
西方的三班倒,十小時製度,還有福特創造出了流水線生產,這些才是工業化的精髓。張青北雖然沒有徐清這樣上輩子的記憶,但是他曾經擔任過廣州沿海地區大集團的貿易總經理,深處於工業城市,自然知道工業化到底是什麽東西,它不僅僅是蒸汽機,更為關鍵的始終是製度,唯有製度創新,才能從最根本的激發生產力。
這是張青北的人生閱曆告訴他的,而事實上這也確實沒錯,所以張青北自然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製度,如果他能用來對抗本土的製度,青史留名,這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