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太好的,首先便是整個國家變成了一言堂,這是十分危險的,就算是再聖明的君主,他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掌握,尤其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想想看,即便是一個公司,除了要有董事長之外,還得有總經理以及各種各樣的主管才能夠分配下去,又何況是一個國家呢,而麵對如此巨大的一個國家,整個國家的權利都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上,這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
而中國卻是在這條道路上走的很徹底,其實中國最好的時代無疑是在宋朝了,這個時候君權雖然淩駕於臣權之上,但還沒有到明清兩代完全把臣子的權利扔到水裏去的那種感覺,還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但自此之後的明清,不僅僅取消了文臣領袖宰相,更是把權利分散到所有官員全部都要聽命於皇帝,施行了真正的天下大權唯一人裁決,這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為你無法去監控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這樣的國家,往往貪汙腐敗橫行,這幾乎是一個必然的情況,畢竟天下的權利都在皇帝的手中,作為臣子,有的時候就很難實現自己的報複理想,既然如此,又何必要辛辛苦苦的去為老百姓服務呢,反正皇帝也不一定看得見你,還不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來的更加實在呢。
除此之外,這樣的中央集權製度其實對於皇帝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所有權利都在他的手上,而當一個人獲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之後,這個人距離變態也就不遠了,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一個國家往往需要兩種力量去製衡,而當力量失衡之後,皇帝成為了整個國家唯一可以說話的人,而其餘的人自然隻能去奉承他,當一個人說萬歲的時候,或許他還能理智,但當所有人都在說萬歲的時候,你也就很難在理智下去了。
對於天子來說就是如此,後世明清的君主為什麽有那麽多的奇葩,這其實也是跟製度有著很大的關係,天下權利皆出於一人,這其實是一個對誰都沒有利益的事情,所以後來即便是明清這樣的集權社會,許多皇帝還是會把一部分的權利交給臣子,讓他們代天子執政,可以說這就是比較正確的行為方式了,不然一個國家永遠處在一個極端的情況下,必然會滑向政治的深淵,而造成的結果,也必然會使整個國家淪陷。
而徐清的政治主張則要比這種君權與臣權之間的博弈跟進一步,是直接希望皇帝作為象征存在,而臣權獨大,通過精英來治理這個國家,然後通過官員的內部選舉來推選出國家的宰相,宰相掌握所有權利,官員之間互相製衡,而在此係統之外,民眾組成的議會廳則擁有監督和彈劾的權利,負責監管整個朝廷,這就是徐清的設想,在這種製度下,權利將會被分散,這對於集中力量來說或許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風險顯然是降低了。
在君主集權的社會,皇帝想要做什麽便做什麽,就像宋神宗讓王安石進行改革,沒有經過任何調研和考察就直接在全國實行了,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自然是有著大大的壞處,當時明明有那麽多反對的人,但隻因為宋神宗對於王安石的相信,便不顧及他們的感受,最後的結果就是改革變法的失敗。
這個世界上,你永遠不可能自己裝瞎然後要求別人就得順著你的意思,主動離開你的世界,即便是皇帝也不行,因為中國這套製度,說到底,再怎麽君主權利集中,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建立在地主官僚階級這個基礎上的,即便是皇帝,也無法跟整個地主階級官僚作對的,唯一能夠做的,也隻是拉攏一派,打壓一派而已。
而宋神宗卻一意孤行,完全隨著王安石的意思進行改革,最後將所有的地主階級給全部得罪了,自然是注定要失敗的,而這就是君主製的弊端,那就是君主如果是一個不成熟的人,那麽他所做的決定,通常會導致一個國家出現巨大的問題,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君主是世襲的,你無法肯定的保證說君主就一定會是一個正常人,不,作為一個政客,光是正常人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要擁有遠超常人的智慧才行,而你並不能保證王室出生的孩子他就一定聰明,你隻能保證朝廷上的官員他絕對不笨,這是唯一可以保證的,所以與其相信皇帝的血脈可以保證優良的君王源源不斷,還不如保證官僚係統的穩定呢。
張士誠作為徐清的弟子,自然是十分支持徐清的政治理念的,尤其再加上他的年紀在所有宰相中是最小的,正值意氣風發的念頭,講起話來自然就有些犀利了,至於其他四位宰相的評價則比較中肯了,雖然肯定了毛戡鑒的功勞,但對於皇帝也沒有怎麽貶低,在這些人的心目中,皇帝還是十分高大的,他們雖然是立場上的敵人,但並沒有對皇帝趕盡殺絕的意思,其實徐清也是這樣,他雖然不喜歡君主製度,但對於皇室,徐清還是希望盡可能保留的,畢竟王朝統治在中國地固根深,即便是後世晚清那麽爛了,都還有那麽大一幫保皇黨為那個小皇帝溥儀,拋頭顱灑熱血,四處奔走,給當初那個貧瘠的國家又是一次次的重擊。
更何況如今的宋朝皇室可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這尊敬並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發自肺腑的,畢竟宋朝皇室自立國以來,對於百姓可以說非常的優渥,同時開放商業,讓民間的經濟得以流動,然後在國家政治上保持穩定,又優待士大夫,讓他們可以享受最好的待遇,這些種種的措施都讓宋朝的皇室非常得民心和士大夫之心。
而在工業化之後,皇室也沒有成為工業化的攔路石,反倒是大力支持工業化的發展,並且在學校和公共項目建設上也是踴躍參加,這些種種的行為都讓皇室在百姓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威望和聲望,再加上如今的中國畢竟還是帝製的時代,晚清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到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總共也得花了七十二年的時間。
這還是在外有列強入侵,各種各樣新文化進入中國的前提下,這才用了七十二年的時間才推翻了帝製,而如今的宋朝,文化繁榮,科技昌明,經濟高度發達,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想要讓他改變帝製為共和製,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像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也作為一個曾經日不落帝國,你能想象到他改變自己的國體麽,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即便發展到如今,也是君主立憲而已,就是因為英國的王室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是做出貢獻的,且英國在這條路上也走通了,成功了,這樣你就很難再去改變他的體製了。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法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他的工業化進程顯然是十分緩慢的,再加上法蘭西王室的統治腐敗,所以最終法蘭西變成了共和國家,可其中總共經曆了三次複辟,一次拿破侖登基,前後總計達百年的時間,才真正把法蘭西塑造成了一個共和國,這中間又花費了法蘭西多少的精力,宋朝就更是如此了,帝製在中國早已經是根深蒂固,想要改變並不容易。
同時宋朝皇室在改革中也非常的友善,同時還把大量的權利交給了官員,讓他們來執政,這也讓知識分子們對於皇室充滿了好感,在這種狀況下,想要廢除皇室,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估計現在若是做一個統計,想要保留皇室的大概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宋朝的官員們也沒有新要推翻皇室,甚至在徐清的想法中,皇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精英們雖然能夠治理好國家,但是誰又能保證這些士大夫們能夠一直同心協力呢,若是未來陷入了黨爭,陷入了為反對而反對的狀況之中,整個國家也隻會繼續糜爛下去,這個時候,有一個皇帝能夠來製約朝廷的這種風氣,無疑是非常好的,而且帝製也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作為傳統的繼承者,皇室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保存中華文明的文化,這無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今的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自然不需要去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隻有別國來學習宋朝國家經驗的情況發生,在這個時候廢除帝製也是十分不明智的,首先便是殖民地的土著們,他們的思維大多還停留在農業時代,若是宋朝變成了一個沒有皇帝的國家,或許他們也會很難理解,同時帝製的取消也會讓爵位、貴族等製度取消,這可是維係殖民地統治的總要依據啊。
數十萬的殖民地土邦貴族手裏拿著宋朝的貴族頭銜,還有上百萬的參戰士兵手裏拿著宋朝的勳爵,若是這個時候取消,又應該怎麽安置這些殖民地的土邦們呢,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今的製度已然建立,想要改變,無疑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誰也不會願意去做這件事情,吃力不討好,又何必花費精力去做呢。
至於還有一位宰相,則是並沒有支持毛戡鑒的建議,這也就是徐清內閣之中唯一的一位保守派了,作為整個保守黨的領袖,他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支持的姿態,但這一次畢竟與往常不同,是與皇帝爭權,徐清為的也是整個臣子的權利,所以盡管沒有像其他幾位宰相那樣赤裸裸的支持,但也是含蓄的表示了,靜觀其變的意思,而靜觀其變是什麽意思,想必看得懂的人都懂,那就是再等等看看。
趙昕看到他這句話,心裏忍不住翻了一個白眼,按照現在的移民速度,估計要不了五年的時間,新大陸的人口就能突破三百萬,到時候自己若是想要再改製,這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現在若是自己選擇停步,那麽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在官員中的威望會大跌,僅剩的幾十位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官員估計也會倒戈向徐清這一邊,所以這個妥協他也是萬萬不能做的。
但令人尷尬的是如果僵持下去的話,局勢隻會對徐清越來越有利,而趙昕的改革隻能是遙遙無期,因為如果局勢僵持下去,新移民就會大量進入新大陸之中,這些人都是在選舉製度中成長起來的,自然對於改製並不感冒,同時采取選舉製度,即便整個新大陸都交給毛戡鑒一個人掌管,徐清也不會有絲毫的擔心。
畢竟如果采取選舉製度,那麽當地的權利其實是掌握在底層的百姓手中和那些剛剛開始接受政客身份的精英們手中的,毛戡鑒手中隻有定稅權和兵權,除此之外他並不具體掌管哪些事物,即便是他所控製的那幾個大城市,如今也是選舉製度如火如荼,而毛戡鑒不敢得罪徐清,底下的衙門和官員自然也就不敢得罪這些百姓,可以說許多都已經是處於關門歇業的狀態了,真正負責管理地方的還是各級議會和自己選出來的政府,當地的衙門形同虛設一般。
這種情況是徐清能夠接受的,但對於趙昕來說,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如果時間拖下去,未來即便想要改製也會非常難了,畢竟行政區的劃分,往往是越早越好,若是等過個幾年,人口多了再重新劃分,到時候遇到的困難將會遠遠超出現在的困難,因為人民是有習慣的,而習慣的養成往往隻需要幾年的時間而已,若是重新劃定行政區域,那麽按照宋朝的習慣,首先戶籍製度就很難確定,除此之外還有一係列的問題排隊等著去解決。
同時那個時候,木已成舟,自己還能做些什麽,或許也隻能看著既定事實選擇承認了。
(本章完)
而中國卻是在這條道路上走的很徹底,其實中國最好的時代無疑是在宋朝了,這個時候君權雖然淩駕於臣權之上,但還沒有到明清兩代完全把臣子的權利扔到水裏去的那種感覺,還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但自此之後的明清,不僅僅取消了文臣領袖宰相,更是把權利分散到所有官員全部都要聽命於皇帝,施行了真正的天下大權唯一人裁決,這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為你無法去監控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這樣的國家,往往貪汙腐敗橫行,這幾乎是一個必然的情況,畢竟天下的權利都在皇帝的手中,作為臣子,有的時候就很難實現自己的報複理想,既然如此,又何必要辛辛苦苦的去為老百姓服務呢,反正皇帝也不一定看得見你,還不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來的更加實在呢。
除此之外,這樣的中央集權製度其實對於皇帝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所有權利都在他的手上,而當一個人獲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之後,這個人距離變態也就不遠了,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一個國家往往需要兩種力量去製衡,而當力量失衡之後,皇帝成為了整個國家唯一可以說話的人,而其餘的人自然隻能去奉承他,當一個人說萬歲的時候,或許他還能理智,但當所有人都在說萬歲的時候,你也就很難在理智下去了。
對於天子來說就是如此,後世明清的君主為什麽有那麽多的奇葩,這其實也是跟製度有著很大的關係,天下權利皆出於一人,這其實是一個對誰都沒有利益的事情,所以後來即便是明清這樣的集權社會,許多皇帝還是會把一部分的權利交給臣子,讓他們代天子執政,可以說這就是比較正確的行為方式了,不然一個國家永遠處在一個極端的情況下,必然會滑向政治的深淵,而造成的結果,也必然會使整個國家淪陷。
而徐清的政治主張則要比這種君權與臣權之間的博弈跟進一步,是直接希望皇帝作為象征存在,而臣權獨大,通過精英來治理這個國家,然後通過官員的內部選舉來推選出國家的宰相,宰相掌握所有權利,官員之間互相製衡,而在此係統之外,民眾組成的議會廳則擁有監督和彈劾的權利,負責監管整個朝廷,這就是徐清的設想,在這種製度下,權利將會被分散,這對於集中力量來說或許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風險顯然是降低了。
在君主集權的社會,皇帝想要做什麽便做什麽,就像宋神宗讓王安石進行改革,沒有經過任何調研和考察就直接在全國實行了,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自然是有著大大的壞處,當時明明有那麽多反對的人,但隻因為宋神宗對於王安石的相信,便不顧及他們的感受,最後的結果就是改革變法的失敗。
這個世界上,你永遠不可能自己裝瞎然後要求別人就得順著你的意思,主動離開你的世界,即便是皇帝也不行,因為中國這套製度,說到底,再怎麽君主權利集中,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建立在地主官僚階級這個基礎上的,即便是皇帝,也無法跟整個地主階級官僚作對的,唯一能夠做的,也隻是拉攏一派,打壓一派而已。
而宋神宗卻一意孤行,完全隨著王安石的意思進行改革,最後將所有的地主階級給全部得罪了,自然是注定要失敗的,而這就是君主製的弊端,那就是君主如果是一個不成熟的人,那麽他所做的決定,通常會導致一個國家出現巨大的問題,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君主是世襲的,你無法肯定的保證說君主就一定會是一個正常人,不,作為一個政客,光是正常人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要擁有遠超常人的智慧才行,而你並不能保證王室出生的孩子他就一定聰明,你隻能保證朝廷上的官員他絕對不笨,這是唯一可以保證的,所以與其相信皇帝的血脈可以保證優良的君王源源不斷,還不如保證官僚係統的穩定呢。
張士誠作為徐清的弟子,自然是十分支持徐清的政治理念的,尤其再加上他的年紀在所有宰相中是最小的,正值意氣風發的念頭,講起話來自然就有些犀利了,至於其他四位宰相的評價則比較中肯了,雖然肯定了毛戡鑒的功勞,但對於皇帝也沒有怎麽貶低,在這些人的心目中,皇帝還是十分高大的,他們雖然是立場上的敵人,但並沒有對皇帝趕盡殺絕的意思,其實徐清也是這樣,他雖然不喜歡君主製度,但對於皇室,徐清還是希望盡可能保留的,畢竟王朝統治在中國地固根深,即便是後世晚清那麽爛了,都還有那麽大一幫保皇黨為那個小皇帝溥儀,拋頭顱灑熱血,四處奔走,給當初那個貧瘠的國家又是一次次的重擊。
更何況如今的宋朝皇室可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這尊敬並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發自肺腑的,畢竟宋朝皇室自立國以來,對於百姓可以說非常的優渥,同時開放商業,讓民間的經濟得以流動,然後在國家政治上保持穩定,又優待士大夫,讓他們可以享受最好的待遇,這些種種的措施都讓宋朝的皇室非常得民心和士大夫之心。
而在工業化之後,皇室也沒有成為工業化的攔路石,反倒是大力支持工業化的發展,並且在學校和公共項目建設上也是踴躍參加,這些種種的行為都讓皇室在百姓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威望和聲望,再加上如今的中國畢竟還是帝製的時代,晚清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到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總共也得花了七十二年的時間。
這還是在外有列強入侵,各種各樣新文化進入中國的前提下,這才用了七十二年的時間才推翻了帝製,而如今的宋朝,文化繁榮,科技昌明,經濟高度發達,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想要讓他改變帝製為共和製,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像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也作為一個曾經日不落帝國,你能想象到他改變自己的國體麽,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即便發展到如今,也是君主立憲而已,就是因為英國的王室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是做出貢獻的,且英國在這條路上也走通了,成功了,這樣你就很難再去改變他的體製了。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法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他的工業化進程顯然是十分緩慢的,再加上法蘭西王室的統治腐敗,所以最終法蘭西變成了共和國家,可其中總共經曆了三次複辟,一次拿破侖登基,前後總計達百年的時間,才真正把法蘭西塑造成了一個共和國,這中間又花費了法蘭西多少的精力,宋朝就更是如此了,帝製在中國早已經是根深蒂固,想要改變並不容易。
同時宋朝皇室在改革中也非常的友善,同時還把大量的權利交給了官員,讓他們來執政,這也讓知識分子們對於皇室充滿了好感,在這種狀況下,想要廢除皇室,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估計現在若是做一個統計,想要保留皇室的大概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宋朝的官員們也沒有新要推翻皇室,甚至在徐清的想法中,皇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精英們雖然能夠治理好國家,但是誰又能保證這些士大夫們能夠一直同心協力呢,若是未來陷入了黨爭,陷入了為反對而反對的狀況之中,整個國家也隻會繼續糜爛下去,這個時候,有一個皇帝能夠來製約朝廷的這種風氣,無疑是非常好的,而且帝製也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作為傳統的繼承者,皇室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保存中華文明的文化,這無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今的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自然不需要去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隻有別國來學習宋朝國家經驗的情況發生,在這個時候廢除帝製也是十分不明智的,首先便是殖民地的土著們,他們的思維大多還停留在農業時代,若是宋朝變成了一個沒有皇帝的國家,或許他們也會很難理解,同時帝製的取消也會讓爵位、貴族等製度取消,這可是維係殖民地統治的總要依據啊。
數十萬的殖民地土邦貴族手裏拿著宋朝的貴族頭銜,還有上百萬的參戰士兵手裏拿著宋朝的勳爵,若是這個時候取消,又應該怎麽安置這些殖民地的土邦們呢,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今的製度已然建立,想要改變,無疑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誰也不會願意去做這件事情,吃力不討好,又何必花費精力去做呢。
至於還有一位宰相,則是並沒有支持毛戡鑒的建議,這也就是徐清內閣之中唯一的一位保守派了,作為整個保守黨的領袖,他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支持的姿態,但這一次畢竟與往常不同,是與皇帝爭權,徐清為的也是整個臣子的權利,所以盡管沒有像其他幾位宰相那樣赤裸裸的支持,但也是含蓄的表示了,靜觀其變的意思,而靜觀其變是什麽意思,想必看得懂的人都懂,那就是再等等看看。
趙昕看到他這句話,心裏忍不住翻了一個白眼,按照現在的移民速度,估計要不了五年的時間,新大陸的人口就能突破三百萬,到時候自己若是想要再改製,這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現在若是自己選擇停步,那麽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在官員中的威望會大跌,僅剩的幾十位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官員估計也會倒戈向徐清這一邊,所以這個妥協他也是萬萬不能做的。
但令人尷尬的是如果僵持下去的話,局勢隻會對徐清越來越有利,而趙昕的改革隻能是遙遙無期,因為如果局勢僵持下去,新移民就會大量進入新大陸之中,這些人都是在選舉製度中成長起來的,自然對於改製並不感冒,同時采取選舉製度,即便整個新大陸都交給毛戡鑒一個人掌管,徐清也不會有絲毫的擔心。
畢竟如果采取選舉製度,那麽當地的權利其實是掌握在底層的百姓手中和那些剛剛開始接受政客身份的精英們手中的,毛戡鑒手中隻有定稅權和兵權,除此之外他並不具體掌管哪些事物,即便是他所控製的那幾個大城市,如今也是選舉製度如火如荼,而毛戡鑒不敢得罪徐清,底下的衙門和官員自然也就不敢得罪這些百姓,可以說許多都已經是處於關門歇業的狀態了,真正負責管理地方的還是各級議會和自己選出來的政府,當地的衙門形同虛設一般。
這種情況是徐清能夠接受的,但對於趙昕來說,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如果時間拖下去,未來即便想要改製也會非常難了,畢竟行政區的劃分,往往是越早越好,若是等過個幾年,人口多了再重新劃分,到時候遇到的困難將會遠遠超出現在的困難,因為人民是有習慣的,而習慣的養成往往隻需要幾年的時間而已,若是重新劃定行政區域,那麽按照宋朝的習慣,首先戶籍製度就很難確定,除此之外還有一係列的問題排隊等著去解決。
同時那個時候,木已成舟,自己還能做些什麽,或許也隻能看著既定事實選擇承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