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艱難談判之後,最終也隻能雙方各退一步,皇帝約束東廠不要太過於招搖,而朝廷則讓大臣們不要太腐敗,除此之外,雙方也不可能再達成什麽其他的協議了,皇帝妄圖想利用東廠而讓朝廷有所退讓,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徐清妄圖利用罷工讓政府停擺以使皇帝退讓交出建立機構,授予權利的權力,這也是不可能的,他們之間之所以和談,各退一步,隻不過是為了挽救朝廷政府的權威罷了。


    可即便如此,在盡快止損的情況之下,民間對於朝廷和皇帝的看法依舊不容樂觀,許多人紛紛對兩邊這種近乎不把百姓放在心裏的做法感到厭煩,在他們的眼中,雙方無外乎是爭奪權利而已,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討厭朝廷的貪官,可後來東廠的作為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麽新的實惠。


    新任的官員不僅比前任更貪,而且在行政能力上也不如前任,這直接導致老百姓承受了更多的損失,但卻沒有得到更高的迴報,這樣的結果百姓自然是不滿意的,而不滿意最終發泄到的,也是皇帝的頭上,所以這樣一場爭奪戰,最終雙方是誰也沒有占到任何的便宜,皇帝損失了名譽,而朝廷則損失了威信,一夕之間這麽多的官員落馬,貪汙款項多達百萬貫以上,這對於百姓來說還是無法容忍的。


    但若是要說誰在其中損失比較小,那無疑是徐清所代表的朝廷了,畢竟隻是幾十位官員的落馬,卻讓皇帝的東廠得到了限製,這在徐清看來已經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了,而且皇帝的手中隻有威望和授權,用一次,老百姓心頭的不耐就會增加一點,也就是說,他手裏的那點權力,是有限的,如果再這麽使用下去,效果將一次更比一次惡心,而朝廷這裏,早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體係,一般來說是不會有什麽騷操作的,大部分的行政命令,早已經是經過幾十年的提煉,不會有什麽明顯的錯誤,而皇帝不同,他的幕僚即便再聰明,在不掌握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情況下,他能夠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消耗威望建立機構,然後削減朝廷的力量,但正如前文所言,這種消耗,其實就是在消耗老百姓的耐心。


    除非皇帝能夠保證在根除上層建築的時候,不影響老百姓,不然這種消極的影響是不可能不留下的,至於不影響老百姓,這也是不可能的,宋朝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社會,官員是管理這個社會的主要階層,任何事情都需要官員來進行主持,在這樣一個社會,你不要指望宋朝的老百姓可以像歐美的老百姓那樣,即便沒有官員來領導他們,也可以臨時選擇出一個機構,然後來代理一切事物。


    就像在歐洲,許多地方政府因為信譽破產,或者是財政破產,而關門倒閉,但是在這些地方,老百姓的生活並不會有什麽問題,這在中國是無法想象的,你能想象沒有清潔工的日子麽?你能想象沒有灑水車的日子麽?你能想象沒有警察的日子麽,你能想象沒有紅綠燈的日子麽,還有路邊的街燈,城市中的公共服務,這些都是依靠政府來支持和維護的,當政府不存在以後,這些公共基礎和服務人員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在中國,你是無法想象這一切的,因為這一切,全部由政府主導。


    但在歐美,許多地方他是沒有地方政府的,因為地方政府破產了,但是他們的生活卻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因為他們所使用的自來水是資本家開的,他們使用的電,是私人資本家發的,有了水和電,一般來說人也就可以活下去了,至於那些警察、清潔工、紅綠燈,當地的老百姓在沒有政府的情況下,會建立起一種叫做街道協會的機構,通過這個機構,每一個住在這裏的人定期繳費,然後用這筆費用來維持社區的運轉,這就是歐美的製度,從下到上,也正是因為如此,選舉製度,最終成為了美國的歸宿。


    這是一種與中國老百姓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定式之下,公民對於有沒有政府壓根就無所謂,要知道美國剛剛建國的時候就是沒有政府的,直到後來各國承認美國以後,派出外交大使的時候,這才意識到沒有一個中央政府到底有多麽的難辦,首先外國使節來了以後住哪就不知道了,所以這才勉強成立了一個政府,行政辦公地點也就是所謂的華盛頓特區,既dc,但這也僅僅隻是一個政府而已,這個政府隻有外交的權利,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權力,各個州有各個州自己的軍隊,也有自己的稅收,而政府是不掌握稅收和軍隊的,可以說這壓根就不是什麽政府。


    但即便如此,那個時候的美國人也依舊活的挺好,並沒有因為沒有政府,而陷入動蕩,這要放在中國,恨不得就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一直到南北戰爭,林肯才意識到一個沒有大量稅收和軍隊的國家到底有多可怕,從此之後,美國才有那麽一個像樣的政府來管理一些事情,但也僅僅隻是管理一些事情而已,具體的事情有州自己負責,更具體的則由當地鄉鎮負責,一直到二戰之前,羅斯福新政,美國政府才從小政府變成大政府,從而形成了如今美國的雛形。


    可以看得出來,美國是從上到下建立了一係列的機構,先是各個村子自我管理,然後結合成一個小鎮,再然後變成城市,各州,然後形成國家,而在中國則恰恰相反,中國往往是先建立中央政府,然後再層層劃分,確定地盤和法規,所有的一切都聽命於中央,地方的權利小的可憐,尤其是從宋朝開始,奉行強幹弱枝的政策,導致地方上根本就沒有什麽主導權,這看上去不利於地方發展,但卻恰恰很是符合國人的性格。


    崇尚精英主義,這是與歐美崇尚自由主義完全不同的兩種思想,在中國人的觀念裏,無論是法家還是儒家,都是講究執政者得是聖人,法家講“聖人執要,要在中央,四方來效。”儒家則是說“內聖外王”,這同樣也是聖人之道,最起碼你也得是一個君子,可以說中國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帶有這種精英主義的思想,與歐洲那種血統論開始劃分開來。


    而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是脫胎於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們的思想經過哲學家,思想家的凝結,最後成為了文字,流傳到了現在,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信奉著精英主義,這一點與美國很不相同,他們雖然也有精英主義,但更多的還是集體主義。


    是的,這或許會讓大家覺得很奇怪,美國無論在我們的印象中,還是在影視劇的刻畫中,好像都是一個崇尚自由主義的國家,但事實確實相反,首先選舉製度,這就是代表著多數民意的一個東西,通過選舉,來選出最多的民意,然後讓那個人成為總統,這就是美國的選舉製度,而這套製度的背後含義,就是多數正確。


    而多數正確,無疑是集體主義的一種,就像在集體主義裏麵,經常會有人說讓你為了集體然後放棄掉一部分什麽東西,以此來讓集體變得更好,美國的選舉不正是如此麽,通過多數民意選出總統,然後由總統代表多數民意來進行行政操作,最後犧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鞏固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這不就是集體主義最為淺顯的表現麽。


    這就是美國這套製度的做法,看上去極端個人主義,但其實卻是一個集體主義的國家,就跟咱們中國人講外儒內法是一個道理,表麵上是一個儒家國家,依靠仁德來治理國家,但內裏卻是一個法治國家,依靠法這個東西來鞏固國家,注意,這裏的法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權謀,法勢,是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手段來維持國家的穩定和統一,這便是兩者之間看上去很相似的地方。


    但是這種集體主義跟咱們中國人的集體主義還不一樣,中國的集體主義是講精英階級的集體主義,那是一種幫助集體,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而美國的集體主義,是一種集體意誌的表現,這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一個集體主義是從上到下,另一個則是從下到上的,這之間有著根本的差別,所以兩者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自然也不能類比,所以在美國,或許沒有政府並不會有什麽問題,但在宋朝,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所有的捕快工資都沒有發,所有財政批款也沒有落實,火車、碼頭、商稅口岸也都處於停歇狀態,還有移民、教育、衛生等行政機構,全部處於停滯,或者減緩的狀態,可以想象,這對宋朝會帶來多大的傷害。


    而這一切,在經過朝廷有心的疏導之後,自然把責任全部算在了趙昕的頭上,這也很容易理解,之所以機構停擺,就是因為東廠的殘酷,讓許多官員感到害怕,其中有不少被抓進去的,還有許多因為害怕被抓進地牢之中,而自己辭職的,這些人大概有上百人之多,算下來竟然比被抓進去的人還要多,這麽多官員的離開,自然會讓社會陷入動蕩,而這些人離開的原因,便是因為東廠,而東廠背後的主使,就是趙昕,這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如此,趙昕自然要為這件事情背鍋,即便他創立東廠的名義是打貪,但是老百姓可受不了打貪的同時還要損害到自己的利益,他們喜歡打貪,誰都不喜歡貪官,但是在打貪的過程中,若是損害到自己的利益,這是百姓們不願意看見的,他們希望的是和平的處理這些貪婪腐敗的官員,而不是用這麽激烈的手段來使社會陷入動蕩,這隻會增加百姓們的損失,而不會有任何的獲益。


    但趙昕如果要奪迴權力,他就必須要進行大動作,不然根本無法撼動朝廷的統治,但若是要有大動作,就必然會殃及到老百姓,不然就連老百姓都做好準備了,徐清又怎麽可能沒有做好準備呢,難道朝廷的官員比老百姓還要笨嗎?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宦海數十載,能夠當到一省大員的人那可都是人精,這樣的人思維邏輯能力即便跟科學家相比也是絲毫不落於下風的,這樣的人,又怎麽可能會對風吹草動沒有任何的警覺呢,趙昕要想傷害到他們,必然要引動雷霆之勢,在瞬息之間完成布局才可以。


    就像這次的行動,東廠快速籌建,之所以能夠一夕之間讓這麽多官員落馬,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皇城司早已經掌握了大量官員貪汙腐敗的消息,但是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去處理,這才讓這些官員逍遙法外了許久,所以東廠一建立,便立刻可以大肆抓人,毫無顧忌,基本是一抓一個準。


    但即便是如此,也依舊有許多意外出現,畢竟掌握東廠的人是太監,而受他指揮的則大多數都是地痞流氓,和少部分退伍軍人,那些退伍軍人的素質可以保障,但是地痞流氓的素質怎麽保證,至於太監們領軍,這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們也不是漢朝那些太監,對於政治早已經是了然於胸了,對於宋朝的太監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自然是很難做的太漂亮的,再加上手上這幫地痞流氓,仗著成為東廠的人之後,便大肆在城市裏進行許多非法勾當,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也讓東廠的名氣臭了許多,這也是不利的地方,而這還是精心準備的結果,若是下一次還想再搞什麽大動作,損失必然會比這一次更加嚴重。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