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的日本,是被整個宋朝所包容的,甚至現在日本除了本土之外,在馬來西亞地區也擁有一定數量的殖民地,麵積大概在二十萬平方公裏左右,這是宋朝故意留給日本的,畢竟作為附庸國,以及未來對抗遼金兩國的好幫手,如果單單依靠本土,日本的實力實在是太落後了,小小的列島是無法養育過多人口的,而除了日本之外,對於朝鮮和越南,宋朝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扶持,首先朝鮮自然是沒辦法從領土上扶持的,畢竟朝鮮在陸地上並不與宋朝接壤,唯一與他接壤的國家就是金國,宋朝與朝鮮之間是隔渤海對望,所以在領土上自然無法給予更多的好處,不過在經濟方麵,宋朝卻還是給予了一定支持的。
首先就是一大批工業的機器,這些工業機器有的是因為高汙染而從宋朝淘汰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在宋朝也正在使用的機器,畢竟朝鮮的邊境唯一鄰國便是金國,麵對這樣一個擁有三百萬軍隊的國家,朝鮮如果一丁點工業能力都沒有,他將會很快變成金國的附庸,這對於宋國來說是一件在戰略上很不利的事情,畢竟整個環渤海灣是宋朝經濟第二發達地區,僅次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若是朝鮮跟金國沆瀣一氣,那麽整個渤海灣沿岸的諸多城市就都會麵臨朝鮮的威脅,這對於國家的經濟來說有著致命的打擊。
所以對於朝鮮,宋朝是必須要支持的,其中包括大量的武器以及兵工廠,讓朝鮮起碼能夠有最原始的武裝,用來抵抗金國人,同時還給予了朝鮮大量的水泥廠,用這些水泥廠在朝鮮與金國邊境線上修建一連串的堡壘,以保證朝鮮即便麵臨金國的全麵入侵,也可以支撐超過一個月的時間,給宋朝以時間調集軍隊進行營救,這就是宋朝對朝鮮的支持,而越南的支持就比較簡單了,畢竟越南本身就在東南半島,這一塊地方,越南占的土地並不是特別的大,整個東南亞半島總麵積大概在四百五十萬平方公裏左右,越南單獨占據六十萬平方公裏。
這麽一點土地對於一個附庸國來說顯然已經足夠了,不過若是成為宋朝的臂膀這還遠遠不夠,如今世界實在是太大了,而對於實力有限的宋朝來說,管理地區的成本是在日趨上升的,尤其是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以及一大批士兵開始在當地紮根,融入當地成為了貴族之後,新的兵源一直都是宋朝一個很大的問題。
同時士兵的福利也越來越好,這就給宋朝帶來了很大的財政危機,根據調查顯示,如今宋朝一個士兵一年所需要花費的金錢,大概相當於六個遼國士兵的費用,十個金國士兵的費用,而在軍隊規模上,宋朝的軍隊是跟遼國和金國平起平坐的,都是在三百萬左右,可是軍隊花費卻遠遠超過了他們。
這還僅僅隻是士兵而已,若是將官之間的差距,更是十幾倍,甚至是二十幾倍的差距,在這樣巨大的差距之下,士兵的日子雖然好過了,但朝廷的日子卻非常的難過,以至於到後來朝廷實在是有些招架不住這麽多的士兵,這才施行起了扶持屬國進行間接管理的辦法,以此來降低殖民地的維護成本。
具體方法其實跟當初蒙古人政府宋朝的方法是一樣的,在元朝的體製內,蒙古人是第一等,他們掌握著武力和政權,是整個國家最高等的人種,享受超然的地位,色目人則是第二等,他們是中亞人,負責具體的行政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官員,第三等則是北人,也就是長江以北的人,包括女真人、契丹人和漢人,這些人就是被統治階級,而第四等就是南人,長江以南的人,因為抵抗時間最長,給蒙古人造成的損失最重而成為了最低等的人,在整個帝國內是被完全壓迫的存在。
這種統治方式從現在的眼光來看無疑是非常不合理的,但在那個時代,這樣的統治方式卻有一定的合理性,蒙古人之所以要采取這種方式來進行統治,首先第一個原因便是蒙古人實在太少了,滿打滿算不過兩百來萬人口,可打下來的江山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級別,兩千六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遠遠不是蒙古人所能夠統治下來的,所以他就需要其他的人種來協助他進行統治,而色目人無疑是元朝最為適合的輔助民族。
因為色目人來自中亞,他在東北亞地區根本沒有任何的根基,他所有的權利都來自於蒙古皇帝的賜予,隻要蒙古人倒了,那麽色目人的權力也會被徹底剝奪,而色目人若想要永久的掌握權利,就必須永遠保證時刻效忠於蒙古大汗,這種思路比較像明代的皇帝用太監來治國的想法。
那些明朝的皇帝通常會給太監們很大的權力,讓他們與百官進行爭鬥,從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皇帝之所以會如此放心太監,便是因為太監的一切權利都來自於皇帝,隻要皇帝不再支持他,那麽他什麽也不是,因為他沒有根基,色目人也是一樣,他們的長相完全與漢人不同,在中國生活,收獲到的也都是異樣的眼光,更何況中國雖然被征服了,但漢人自古以來對於番族就是不屑的態度,這些情緒色目人自然能夠感受的到,所以他們也隻能效忠於蒙古大汗,以免失去權利,被漢人徹底趕出這片富饒的土地。
這就是當年蒙古人會使用種族等級製度的原因,而現在宋朝也是如此,宋朝的人口當然要比蒙古人多得多,總計一億多的人口,確實很是富裕,但漢族不像少數民族啊,作為遊牧民族,對於他們來說,故鄉,故土這些概念是統統不存在的,這裏的草沒有了,他們便會遷徙到另外的地方繼續放牧,所以蒙古人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上把所有的文明地帶全部變成了他們的牧場,這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壓力,但對於宋朝人來說卻非常的困難。
宋朝是一個十分重視故鄉的民族,重土安遷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規則,這跟蒙古這樣的遊牧民族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當年歐洲在殖民新大陸的時候,花費整整一百年的時間,整個新大陸英國殖民地人口都不足十萬人口,就知道,對於農耕民族來說,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土地去往其他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宋朝的殖民地租界建立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宋人很少會去這種地方,最後就出現一個十分危險的情況,那就是租界之中漢族比例太低,一個四十萬人口的大城市,漢族僅僅隻有兩三萬,剩下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本地人,這對於宋朝來說實在是太危險了,雖然在租界之內他們享受著最好的待遇,但是隻要租界裏麵的人想要起義反抗,那麽租界是根本沒有什麽抵抗能力的,畢竟憑借幾千名士兵,威懾或許可以,但若是這些本地人真的想要幹些什麽事情的時候,是無法阻擋數十萬人的百姓的。
而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這些附庸國來幫宋朝進行管理了,就像當年英國管理上海租界那樣,用印度人來做警察,以此來管理整個租界的治安,宋朝也是如此,為了保證租界的正常運轉,便雇傭日本人、朝鮮人、越南人來維護租界的治安以及一些小頭目的工作也全部由他們負責,在運行幾年之後,一個正常的租界,漢族人口的比例大致能夠保證在三萬左右,而三個仆從國的人口則能達到五萬左右,這樣一個比例,作為管理層和保護層無疑是絕對足夠的了,而且大家在這些殖民地上都是黃種人,彼此之間也有著一定的信任,如此租界才能夠保持太平。
如今宋朝一百多個租界上,居住的漢族人口大概在兩百萬左右,而三國人口則在五百萬左右,他們負責著租界的基本運轉,保證宋朝人的安全和地位,這就是三個仆從國的作用,他們在整個宋朝殖民體係中是排在第三位的,至於第四位就是類似馬來西亞、新大陸、菲律賓之類擁有大量宋朝移民的殖民地,這些地方也因為土著人口稀少,或者是死亡率過高,導致大量的漢族湧入,其土地上漢族比例非常的高,這些殖民地排在第四位,享有與三個仆從國同等的地位。
至於第五位就是其他殖民地區了,其中包括黑色人種,紅色人種以及白色人種,他們被視為是愚笨的人,被整個上流社會所鄙視,對於這些人,在整個國家也是沒有絲毫人權的,即便是王公貴族,在宋朝也並不受待見,畢竟他們的皮膚隻需要一眼就能看出來並不是宋朝人,而這對於這樣的人,宋朝人是天然反感的,這些人是整個世界的最底層,不享有任何的權利,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於宋朝的反抗也是最為激烈的。
不過他們的製度,宋朝還是十分尊重的,畢竟沒有必要平白挑起矛盾,宋朝占領這些地方可不是為了打仗的,而是為了獲取利潤的,而若想要獲取利潤,和平是首要條件,一個地方若是戰亂了,除了軍火商能夠賺錢之外,大多數人是賺不到錢的,對於這一點,徐清很是清楚,所以在符合宋朝利益的標準之下,他是允許殖民地保持自己一定程度的自由的,雖然這也讓徐清有了一些不好聽的名號,認為他太過於考慮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而把宋朝的威嚴放在了底下,對於這樣的言論,徐清也很是無語,曾幾何時,自己還被保守派抨擊太過於現實主義。
身為天朝上國,對待這些殖民地因為是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怎麽可以把那些老百姓給奴役了呢,短短十幾年的功夫,如今徐清倒是成了道德的化身了,世界的轉變,有的時候就是轉眼一瞬間的事情,就像徐清所經曆的一樣,現在的社會,現實主義的氣氛無比濃厚,而與之相對的浪漫主義氣氛則也非常濃厚,這個世界正在向著兩極分化,中間派則是大量的減少,在這個時候,徐清偶爾還是會緬懷他當初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的樣子。
那個時候,這個世界雖然非常的貧窮,但是大多數人都比較溫和,儒家教育中庸的概念在許多讀書人心中都被奉為圭臬,而現在,在整個知識分子階級中,這種思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摒棄,利己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甚囂塵上,對此徐清也很是無奈,或許當人類進步之後,一些越發樸素的東西就都會被丟失,人類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徐清不知道這是對的,還是錯的,但他也沒有辦法阻止。
他發起了工業革命,讓這個世界改天換地,當他這麽做的時候,這個世界就他可能再重新迴到原本樸實的狀態了,甚至他連阻擋工業化腳步的能力都沒有,隻能看著這曆史的巨輪不停向前滾動,直到位置的未來。
當然,這些事情徐清是看不到了,他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維持下新大陸的製度,以及保證臣權不被君權所架空,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一個社會若是隻有一個聲音了,那麽這個社會,或者國家距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所以他必須保持這個國家要有另外一種聲音的存在,臣權所代表的知識分子的聲音,是必須要存在的一種聲音,對於徐清的意誌是十分堅定的。
徐清這個老板的命令,作為下屬自然不敢違抗,僅僅一天的時間,這三份報紙的加刊便已經放在了汴京城的報亭之中了,至於全國性質的《天下報》則已經開始加印往周邊郡縣開始印發了,一場輿論戰便在徐清的眼中正式開始。
(本章完)
首先就是一大批工業的機器,這些工業機器有的是因為高汙染而從宋朝淘汰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在宋朝也正在使用的機器,畢竟朝鮮的邊境唯一鄰國便是金國,麵對這樣一個擁有三百萬軍隊的國家,朝鮮如果一丁點工業能力都沒有,他將會很快變成金國的附庸,這對於宋國來說是一件在戰略上很不利的事情,畢竟整個環渤海灣是宋朝經濟第二發達地區,僅次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若是朝鮮跟金國沆瀣一氣,那麽整個渤海灣沿岸的諸多城市就都會麵臨朝鮮的威脅,這對於國家的經濟來說有著致命的打擊。
所以對於朝鮮,宋朝是必須要支持的,其中包括大量的武器以及兵工廠,讓朝鮮起碼能夠有最原始的武裝,用來抵抗金國人,同時還給予了朝鮮大量的水泥廠,用這些水泥廠在朝鮮與金國邊境線上修建一連串的堡壘,以保證朝鮮即便麵臨金國的全麵入侵,也可以支撐超過一個月的時間,給宋朝以時間調集軍隊進行營救,這就是宋朝對朝鮮的支持,而越南的支持就比較簡單了,畢竟越南本身就在東南半島,這一塊地方,越南占的土地並不是特別的大,整個東南亞半島總麵積大概在四百五十萬平方公裏左右,越南單獨占據六十萬平方公裏。
這麽一點土地對於一個附庸國來說顯然已經足夠了,不過若是成為宋朝的臂膀這還遠遠不夠,如今世界實在是太大了,而對於實力有限的宋朝來說,管理地區的成本是在日趨上升的,尤其是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以及一大批士兵開始在當地紮根,融入當地成為了貴族之後,新的兵源一直都是宋朝一個很大的問題。
同時士兵的福利也越來越好,這就給宋朝帶來了很大的財政危機,根據調查顯示,如今宋朝一個士兵一年所需要花費的金錢,大概相當於六個遼國士兵的費用,十個金國士兵的費用,而在軍隊規模上,宋朝的軍隊是跟遼國和金國平起平坐的,都是在三百萬左右,可是軍隊花費卻遠遠超過了他們。
這還僅僅隻是士兵而已,若是將官之間的差距,更是十幾倍,甚至是二十幾倍的差距,在這樣巨大的差距之下,士兵的日子雖然好過了,但朝廷的日子卻非常的難過,以至於到後來朝廷實在是有些招架不住這麽多的士兵,這才施行起了扶持屬國進行間接管理的辦法,以此來降低殖民地的維護成本。
具體方法其實跟當初蒙古人政府宋朝的方法是一樣的,在元朝的體製內,蒙古人是第一等,他們掌握著武力和政權,是整個國家最高等的人種,享受超然的地位,色目人則是第二等,他們是中亞人,負責具體的行政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官員,第三等則是北人,也就是長江以北的人,包括女真人、契丹人和漢人,這些人就是被統治階級,而第四等就是南人,長江以南的人,因為抵抗時間最長,給蒙古人造成的損失最重而成為了最低等的人,在整個帝國內是被完全壓迫的存在。
這種統治方式從現在的眼光來看無疑是非常不合理的,但在那個時代,這樣的統治方式卻有一定的合理性,蒙古人之所以要采取這種方式來進行統治,首先第一個原因便是蒙古人實在太少了,滿打滿算不過兩百來萬人口,可打下來的江山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級別,兩千六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遠遠不是蒙古人所能夠統治下來的,所以他就需要其他的人種來協助他進行統治,而色目人無疑是元朝最為適合的輔助民族。
因為色目人來自中亞,他在東北亞地區根本沒有任何的根基,他所有的權利都來自於蒙古皇帝的賜予,隻要蒙古人倒了,那麽色目人的權力也會被徹底剝奪,而色目人若想要永久的掌握權利,就必須永遠保證時刻效忠於蒙古大汗,這種思路比較像明代的皇帝用太監來治國的想法。
那些明朝的皇帝通常會給太監們很大的權力,讓他們與百官進行爭鬥,從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皇帝之所以會如此放心太監,便是因為太監的一切權利都來自於皇帝,隻要皇帝不再支持他,那麽他什麽也不是,因為他沒有根基,色目人也是一樣,他們的長相完全與漢人不同,在中國生活,收獲到的也都是異樣的眼光,更何況中國雖然被征服了,但漢人自古以來對於番族就是不屑的態度,這些情緒色目人自然能夠感受的到,所以他們也隻能效忠於蒙古大汗,以免失去權利,被漢人徹底趕出這片富饒的土地。
這就是當年蒙古人會使用種族等級製度的原因,而現在宋朝也是如此,宋朝的人口當然要比蒙古人多得多,總計一億多的人口,確實很是富裕,但漢族不像少數民族啊,作為遊牧民族,對於他們來說,故鄉,故土這些概念是統統不存在的,這裏的草沒有了,他們便會遷徙到另外的地方繼續放牧,所以蒙古人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上把所有的文明地帶全部變成了他們的牧場,這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壓力,但對於宋朝人來說卻非常的困難。
宋朝是一個十分重視故鄉的民族,重土安遷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規則,這跟蒙古這樣的遊牧民族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當年歐洲在殖民新大陸的時候,花費整整一百年的時間,整個新大陸英國殖民地人口都不足十萬人口,就知道,對於農耕民族來說,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土地去往其他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宋朝的殖民地租界建立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宋人很少會去這種地方,最後就出現一個十分危險的情況,那就是租界之中漢族比例太低,一個四十萬人口的大城市,漢族僅僅隻有兩三萬,剩下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本地人,這對於宋朝來說實在是太危險了,雖然在租界之內他們享受著最好的待遇,但是隻要租界裏麵的人想要起義反抗,那麽租界是根本沒有什麽抵抗能力的,畢竟憑借幾千名士兵,威懾或許可以,但若是這些本地人真的想要幹些什麽事情的時候,是無法阻擋數十萬人的百姓的。
而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這些附庸國來幫宋朝進行管理了,就像當年英國管理上海租界那樣,用印度人來做警察,以此來管理整個租界的治安,宋朝也是如此,為了保證租界的正常運轉,便雇傭日本人、朝鮮人、越南人來維護租界的治安以及一些小頭目的工作也全部由他們負責,在運行幾年之後,一個正常的租界,漢族人口的比例大致能夠保證在三萬左右,而三個仆從國的人口則能達到五萬左右,這樣一個比例,作為管理層和保護層無疑是絕對足夠的了,而且大家在這些殖民地上都是黃種人,彼此之間也有著一定的信任,如此租界才能夠保持太平。
如今宋朝一百多個租界上,居住的漢族人口大概在兩百萬左右,而三國人口則在五百萬左右,他們負責著租界的基本運轉,保證宋朝人的安全和地位,這就是三個仆從國的作用,他們在整個宋朝殖民體係中是排在第三位的,至於第四位就是類似馬來西亞、新大陸、菲律賓之類擁有大量宋朝移民的殖民地,這些地方也因為土著人口稀少,或者是死亡率過高,導致大量的漢族湧入,其土地上漢族比例非常的高,這些殖民地排在第四位,享有與三個仆從國同等的地位。
至於第五位就是其他殖民地區了,其中包括黑色人種,紅色人種以及白色人種,他們被視為是愚笨的人,被整個上流社會所鄙視,對於這些人,在整個國家也是沒有絲毫人權的,即便是王公貴族,在宋朝也並不受待見,畢竟他們的皮膚隻需要一眼就能看出來並不是宋朝人,而這對於這樣的人,宋朝人是天然反感的,這些人是整個世界的最底層,不享有任何的權利,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於宋朝的反抗也是最為激烈的。
不過他們的製度,宋朝還是十分尊重的,畢竟沒有必要平白挑起矛盾,宋朝占領這些地方可不是為了打仗的,而是為了獲取利潤的,而若想要獲取利潤,和平是首要條件,一個地方若是戰亂了,除了軍火商能夠賺錢之外,大多數人是賺不到錢的,對於這一點,徐清很是清楚,所以在符合宋朝利益的標準之下,他是允許殖民地保持自己一定程度的自由的,雖然這也讓徐清有了一些不好聽的名號,認為他太過於考慮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而把宋朝的威嚴放在了底下,對於這樣的言論,徐清也很是無語,曾幾何時,自己還被保守派抨擊太過於現實主義。
身為天朝上國,對待這些殖民地因為是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怎麽可以把那些老百姓給奴役了呢,短短十幾年的功夫,如今徐清倒是成了道德的化身了,世界的轉變,有的時候就是轉眼一瞬間的事情,就像徐清所經曆的一樣,現在的社會,現實主義的氣氛無比濃厚,而與之相對的浪漫主義氣氛則也非常濃厚,這個世界正在向著兩極分化,中間派則是大量的減少,在這個時候,徐清偶爾還是會緬懷他當初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的樣子。
那個時候,這個世界雖然非常的貧窮,但是大多數人都比較溫和,儒家教育中庸的概念在許多讀書人心中都被奉為圭臬,而現在,在整個知識分子階級中,這種思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摒棄,利己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甚囂塵上,對此徐清也很是無奈,或許當人類進步之後,一些越發樸素的東西就都會被丟失,人類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徐清不知道這是對的,還是錯的,但他也沒有辦法阻止。
他發起了工業革命,讓這個世界改天換地,當他這麽做的時候,這個世界就他可能再重新迴到原本樸實的狀態了,甚至他連阻擋工業化腳步的能力都沒有,隻能看著這曆史的巨輪不停向前滾動,直到位置的未來。
當然,這些事情徐清是看不到了,他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維持下新大陸的製度,以及保證臣權不被君權所架空,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一個社會若是隻有一個聲音了,那麽這個社會,或者國家距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所以他必須保持這個國家要有另外一種聲音的存在,臣權所代表的知識分子的聲音,是必須要存在的一種聲音,對於徐清的意誌是十分堅定的。
徐清這個老板的命令,作為下屬自然不敢違抗,僅僅一天的時間,這三份報紙的加刊便已經放在了汴京城的報亭之中了,至於全國性質的《天下報》則已經開始加印往周邊郡縣開始印發了,一場輿論戰便在徐清的眼中正式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