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憑借著徐家強大的影響力,這幾家報紙在全國和汴梁城都具有相當強的影響力,並且最先開始刊登廣告,從而達到了自我盈利的目的,三家報紙有娛樂新聞也有時事新聞,可以說是整個宋朝劃時代的一份報紙,也是從此之後,報紙這個形式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如今宋朝人民,隻要是住在城市裏麵的,每天買報紙看幾乎已經成為了所有人必備的項目,隻要識字的人就會買。
畢竟這個世界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更沒有新聞聯播,想要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除了看報紙,沒有什麽其他的途徑,這也就導致報紙的銷量非常的好,大宋官方報紙啟明報月刊一個月的銷量甚至可以達到一千三百萬份,這在現代這樣一個媒體發達多元的時代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其中許多鄉村的人,他們雖然無法立即買到報紙,可為了了解天下所發生的事情,就還是會到臨近的縣城去買報紙,雖然是過期的報紙,但也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狀態,這是如今鄉村人都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畢竟這個時代發展的實在太快了,若是放在以前,農村人十年不進城,都沒有關係,因為十年的時間,小城市根本就不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原本該有多大,現在也依然隻有多大,三十年前走過的路也依舊是三十年前的路而已。
別說是小城市了,便是大城市,諸如汴京,揚州之類的城市,周圍鄉村的百姓就算三年沒去,偶爾去一趟也沒有什麽關係,隻要不是路癡,沿著大道走,基本就不會有任何犯錯的可能,因為那個農業時代,社會的變化是極為緩慢的,咱們中國從漢代開始算是真正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然後修建了第一座大型的恢弘城市長安,那個時候的長安人口就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口,到後來唐代則達到鼎盛,據說那個時候的長安有一百萬左右的人口。
到底是真是假,姑且不論,但自此之後,中國的首都人口就很難再超越這個數字了,宋朝的汴梁城之所以人口多,那是因為將周圍的城市圈都給統計進來的緣故,若僅僅算開封,人口也差不多一百萬左右,前後千年的時間,直到清朝時期,北京城的人口也大概就是百萬上下而已,而從唐代到清朝,這中間的時間卻過了一千多年左右,人類的進步是非常緩慢的,即便窮極一個人的一生,也有可能還是原本那一座城市而已。
但現在卻不行了,住在昆山、廣州、汴梁周圍的居民,隻要三年沒有進城他們就很難避免在城市之中迷路了,因為隨著汴京城人口越來越多,各大城市圈內的衛星城市也在不斷的擴張,整個汴梁首都大概有七千平方公裏左右,其中開封作為首都,他的麵積在六百平方公裏左右,這整整六百平方公裏屬於建城麵積,是完全建設完畢的。
在這裏必須要解釋一下,什麽是行政麵積,什麽優勢建城麵積,所謂行政麵積,就是一個政府所統轄的地區麵積,比如說當今的杭州市,其管轄範圍在一萬二千平方公裏,又比如上海,其管轄範圍在六千七百平方公裏左右,從行政麵積上來看,杭州是上海的兩倍,上海明顯要比杭州小得多,但是人們卻根本不把杭州和上海在經濟上做比較,而杭州在經濟上也確實是不如上海。
我們常常在上海會有這樣一種錯覺,覺得上海非常的大,到哪裏都是各種各樣的房子,高樓大廈,很先進,也根本望不到邊,但其實上海的行政麵積在新中國的國土上其實是非常小的,在所有直轄市裏也是最小的一個,之所以會給人這種感覺,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上海的建城麵積非常的大。
所謂建城麵積,就是已經被建設起來的土地麵積,比如說杭州,行政麵積在一萬兩千平方公裏,非常的大,但若要看經濟效益,行政麵積大不大並沒有太多的關係,不然那就是新疆西藏的城市更有優勢了,其最主要的標誌就是建城麵積,杭州諾大的行政轄區裏,建城麵積不過小小的五百平方公裏而已,而上海雖然行政麵積小,但是建城麵積卻已經達到了三千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麵積,所以你在上海,是很難看到農田或者是森林的,因為大量的土地都被用來做經濟建設或者是給人住了,從中也可以看出上海的經濟實力強勁,這就是所謂的建城麵積,以及它的作用。
而整個汴梁首都圈,在工業革命之前,其主城開封的麵積大概在一百平方公裏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古代房屋大部分比較低矮,所以麵積相對來說就要大許多了,但還有很多窮人是住在一起的,形成很狹窄的空間,就像那些貧民窟一樣,三四十萬人住在二十平方公裏的麵積上,這種情況在宋朝的首都並不常見,大部分人還是有個歇腳的院子,所以四百平方公裏大概就是開封府的麵積。
而在首都圈之外,大概還有十幾個縣左右也歸開封府管,相當於是衛星城,畢竟開封城住了那麽多的人,光是靠城外那點糧食自然是不可能將整個城市的人養活的,若是沒了糧食,還可以通過大運河從南方運糧,但城市裏的人總不能光吃糧食不吃菜吧?
在古代,糧食脫了殼之後放在袋子裏,通過水運、陸運或許還能進行,但是蔬菜這種東西,放在船上幾天就得爛,必須得就近種植就近賣,所以這周圍幾個縣大部分時候是幹這件事的,所以整個汴梁周圍幾乎都是農田,是用來耕種的,建城麵積加上縣城大概也不過兩百平方公裏左右,這還是算上許多小鎮、鄉村集市才有的麵積。
但隨著工業時代的發展,城市的改造就開始進入到快速階段了,首先就是原本的馬路要進行重新修繕,接下來就是擴建城市麵積,原本的農田則要變成工廠,路麵上還要修建鐵路,短短十五年的時間,汴梁城的建城麵積就從兩百平方公裏暴增到六百平方公裏,十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三倍左右的增長,這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這也帶給了周圍百姓巨大的出行困難,原本走到哪隻要讓有經驗的老人帶著也就沒事了,畢竟在以前,出遠門全靠經驗,那是一個沒有民用地圖,沒有gps的時代,出門靠的就是經驗,可是原本的道路早已經不複存在,曾經的農村也都變成了高樓大廈,便是再有經驗的人,也根本不可能還認得原先的老路,試想想看,原先的汴梁城如今已經不過是首都區內的三個區了,而整個開封城則有十六個區,其中皇城獨占一個區,皇室貴胄獨占一個區,上流社會獨占一個區,有錢有獨占三個區,中產階級獨占八個區,剩下兩個則是貧民區,他們人數最多,但卻住的非常狹小,而這就是如今汴梁城的主體狀態。
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三個縣被吞並進了汴梁城中,還有十幾個小鎮成為了汴梁城的一部分,在這種狀態下,你如果不去讀報紙,了解現在城市的發展狀況,隻需要幾年的時間,開封城到周圍各縣的道路上就不會再有任何的農地,那時這些地方將會全部化為首都圈的一部分,就像東京一樣,將周圍所有的田地全部變成城市的一部分,一個小小的東京,人口卻達到了三千萬左右,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圈,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gdp城市,如今的汴梁城正在向著這個方向靠攏。
並且人數更多,建城麵積更大到那時,整個城市的麵積將會超越人們心中的想象,那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怪獸,如今雖然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步,但也正在向著這個速度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城市麵貌,在這種時候,即便是鄉村的農民,隻要是識字的,都會買一份報紙,用來了解如今這個世界的情況。
這甚至還讓不少的鄉村誕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那就是賣報員,這些人先聯係好村裏想要買報紙的人,然後再每天往返於城市和鄉村之間,將這些想要買報紙的人把報紙帶迴來,通過這種方式來賺錢,如果有月刊的話,則就可以賺一大筆錢,畢竟月刊的價格可比日刊貴多了,不過如今的農民大部分都不窮,買一份報紙的錢還是有的,所以倒是有不少勤勞的人靠著這件事致富了。
甚至還有不少的地方,在跑過幾次之後突發奇想,開始召集人馬籌建了公司,其業務就是專門給鄉下人送報紙的,隻不過業務範圍從一個單一的村莊變成了好幾個,十幾個村莊,而買報紙的地方也從城市裏的報亭變成了直接從報紙發行商那裏去買,這樣一來,首先價格下降,二來量也大,一個村莊的報紙最多三四十份,一個報亭是足夠了,可十幾個村子,一天就要好幾百份的報紙,一個報亭顯然是吃不消的,所以還不如幹脆找報社直接買來更加劃算,通過這種方法,最為原始的快遞公司開始誕生,而許多原本就存在的快遞公司,也就是俗稱的鏢局也發現了這是一個賺錢,且不用承擔太大風險的行業,一下子便在全國成立了無數的快遞公司,專門負責運送報紙。
報紙業的繁榮也造就了許多文人可以從事報紙行業,以前這些文人除了科舉考試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畢竟讀書就是為了考試,若是考不上那麽這一輩子也就完了,可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文化產業的複興,這些沒有考上科舉的文人則也找到了一條新的路,比如說給報社寫文章,散文、小說、遊記都可以,沒有這個水平寫一點新聞稿也是大有人在,如今全國上下,大概有上千家報社媒體,雇傭的編輯、寫手、小說家更是多達上萬,可以說是養活了一大批的文人。
除此之外,國家還提倡進行文學上的研究,讓這些讀書人到大學裏麵擔任文學教授,教授學生們中國古代的曆史,還有哲學、文學,所謂文史學這三樣,無疑是讓許多讀書人找到了新的路子,雖然就業人數沒有像媒體業那麽多,但也大概有幾百人進入了學校,他們是整個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其中大多數人絲毫不比科舉裏的進士差,但就因為本人或許並不是特別熱愛當官,或者是對官場中的是非看不慣,這才不願意進入官場,像這種人曆史上比比皆是。
就比如當年元朝攻克宋朝,建立起了人類曆史上最為龐大的帝國,蒙古帝國的時候,許多漢人為了不在元朝當官,同時也能自己過活,便紛紛從事了文學藝術的創作,其中關漢卿就是最為典型的人物,也正因為如此,明明是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元朝卻發展出了十分璀璨的元曲,從而流傳後世,這就是許多讀書人,不願意當官之後的去所。
像這樣的大學文學教授、哲學教授、曆史教授一般都需要舉人或者是進士的功名才可以擔任,至於報社的編輯那水平就差距比較大了,如果是大報社,比如啟明報,那就起碼得舉人才可以,至於城市報的話,便是秀才也可以擔任,若是八卦報紙,那隻要會寫字就行了,至於那些連舉人、秀才也考不上的讀書人,僅僅拿個童生或者貢生的名頭,又不願意去從事挖人八卦,背後損人的工作,則可以進入宋朝在全國開設的上萬家學堂中去教書,這樣一來,可以說是又解決了一大批的工作問題。
所以徐清的改革雖然遭到了傳統保守派的反對,但這些反對的人大多數都是上流人士,至於保守派的底層,雖然對於徐清的改革也多有芥蒂,但是內心深處還是十分感激徐清的改革措施的,不然他們許多人或許一輩子都在苦求功名,但卻什麽也得不到,始終做一個被人嘲笑的對象而已,哪裏能像現在,隻要不懶,不沾染賭博之類的惡習,混到中產幾乎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本章完)
畢竟這個世界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更沒有新聞聯播,想要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除了看報紙,沒有什麽其他的途徑,這也就導致報紙的銷量非常的好,大宋官方報紙啟明報月刊一個月的銷量甚至可以達到一千三百萬份,這在現代這樣一個媒體發達多元的時代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其中許多鄉村的人,他們雖然無法立即買到報紙,可為了了解天下所發生的事情,就還是會到臨近的縣城去買報紙,雖然是過期的報紙,但也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狀態,這是如今鄉村人都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畢竟這個時代發展的實在太快了,若是放在以前,農村人十年不進城,都沒有關係,因為十年的時間,小城市根本就不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原本該有多大,現在也依然隻有多大,三十年前走過的路也依舊是三十年前的路而已。
別說是小城市了,便是大城市,諸如汴京,揚州之類的城市,周圍鄉村的百姓就算三年沒去,偶爾去一趟也沒有什麽關係,隻要不是路癡,沿著大道走,基本就不會有任何犯錯的可能,因為那個農業時代,社會的變化是極為緩慢的,咱們中國從漢代開始算是真正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然後修建了第一座大型的恢弘城市長安,那個時候的長安人口就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口,到後來唐代則達到鼎盛,據說那個時候的長安有一百萬左右的人口。
到底是真是假,姑且不論,但自此之後,中國的首都人口就很難再超越這個數字了,宋朝的汴梁城之所以人口多,那是因為將周圍的城市圈都給統計進來的緣故,若僅僅算開封,人口也差不多一百萬左右,前後千年的時間,直到清朝時期,北京城的人口也大概就是百萬上下而已,而從唐代到清朝,這中間的時間卻過了一千多年左右,人類的進步是非常緩慢的,即便窮極一個人的一生,也有可能還是原本那一座城市而已。
但現在卻不行了,住在昆山、廣州、汴梁周圍的居民,隻要三年沒有進城他們就很難避免在城市之中迷路了,因為隨著汴京城人口越來越多,各大城市圈內的衛星城市也在不斷的擴張,整個汴梁首都大概有七千平方公裏左右,其中開封作為首都,他的麵積在六百平方公裏左右,這整整六百平方公裏屬於建城麵積,是完全建設完畢的。
在這裏必須要解釋一下,什麽是行政麵積,什麽優勢建城麵積,所謂行政麵積,就是一個政府所統轄的地區麵積,比如說當今的杭州市,其管轄範圍在一萬二千平方公裏,又比如上海,其管轄範圍在六千七百平方公裏左右,從行政麵積上來看,杭州是上海的兩倍,上海明顯要比杭州小得多,但是人們卻根本不把杭州和上海在經濟上做比較,而杭州在經濟上也確實是不如上海。
我們常常在上海會有這樣一種錯覺,覺得上海非常的大,到哪裏都是各種各樣的房子,高樓大廈,很先進,也根本望不到邊,但其實上海的行政麵積在新中國的國土上其實是非常小的,在所有直轄市裏也是最小的一個,之所以會給人這種感覺,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上海的建城麵積非常的大。
所謂建城麵積,就是已經被建設起來的土地麵積,比如說杭州,行政麵積在一萬兩千平方公裏,非常的大,但若要看經濟效益,行政麵積大不大並沒有太多的關係,不然那就是新疆西藏的城市更有優勢了,其最主要的標誌就是建城麵積,杭州諾大的行政轄區裏,建城麵積不過小小的五百平方公裏而已,而上海雖然行政麵積小,但是建城麵積卻已經達到了三千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麵積,所以你在上海,是很難看到農田或者是森林的,因為大量的土地都被用來做經濟建設或者是給人住了,從中也可以看出上海的經濟實力強勁,這就是所謂的建城麵積,以及它的作用。
而整個汴梁首都圈,在工業革命之前,其主城開封的麵積大概在一百平方公裏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古代房屋大部分比較低矮,所以麵積相對來說就要大許多了,但還有很多窮人是住在一起的,形成很狹窄的空間,就像那些貧民窟一樣,三四十萬人住在二十平方公裏的麵積上,這種情況在宋朝的首都並不常見,大部分人還是有個歇腳的院子,所以四百平方公裏大概就是開封府的麵積。
而在首都圈之外,大概還有十幾個縣左右也歸開封府管,相當於是衛星城,畢竟開封城住了那麽多的人,光是靠城外那點糧食自然是不可能將整個城市的人養活的,若是沒了糧食,還可以通過大運河從南方運糧,但城市裏的人總不能光吃糧食不吃菜吧?
在古代,糧食脫了殼之後放在袋子裏,通過水運、陸運或許還能進行,但是蔬菜這種東西,放在船上幾天就得爛,必須得就近種植就近賣,所以這周圍幾個縣大部分時候是幹這件事的,所以整個汴梁周圍幾乎都是農田,是用來耕種的,建城麵積加上縣城大概也不過兩百平方公裏左右,這還是算上許多小鎮、鄉村集市才有的麵積。
但隨著工業時代的發展,城市的改造就開始進入到快速階段了,首先就是原本的馬路要進行重新修繕,接下來就是擴建城市麵積,原本的農田則要變成工廠,路麵上還要修建鐵路,短短十五年的時間,汴梁城的建城麵積就從兩百平方公裏暴增到六百平方公裏,十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三倍左右的增長,這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這也帶給了周圍百姓巨大的出行困難,原本走到哪隻要讓有經驗的老人帶著也就沒事了,畢竟在以前,出遠門全靠經驗,那是一個沒有民用地圖,沒有gps的時代,出門靠的就是經驗,可是原本的道路早已經不複存在,曾經的農村也都變成了高樓大廈,便是再有經驗的人,也根本不可能還認得原先的老路,試想想看,原先的汴梁城如今已經不過是首都區內的三個區了,而整個開封城則有十六個區,其中皇城獨占一個區,皇室貴胄獨占一個區,上流社會獨占一個區,有錢有獨占三個區,中產階級獨占八個區,剩下兩個則是貧民區,他們人數最多,但卻住的非常狹小,而這就是如今汴梁城的主體狀態。
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三個縣被吞並進了汴梁城中,還有十幾個小鎮成為了汴梁城的一部分,在這種狀態下,你如果不去讀報紙,了解現在城市的發展狀況,隻需要幾年的時間,開封城到周圍各縣的道路上就不會再有任何的農地,那時這些地方將會全部化為首都圈的一部分,就像東京一樣,將周圍所有的田地全部變成城市的一部分,一個小小的東京,人口卻達到了三千萬左右,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圈,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gdp城市,如今的汴梁城正在向著這個方向靠攏。
並且人數更多,建城麵積更大到那時,整個城市的麵積將會超越人們心中的想象,那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怪獸,如今雖然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步,但也正在向著這個速度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城市麵貌,在這種時候,即便是鄉村的農民,隻要是識字的,都會買一份報紙,用來了解如今這個世界的情況。
這甚至還讓不少的鄉村誕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那就是賣報員,這些人先聯係好村裏想要買報紙的人,然後再每天往返於城市和鄉村之間,將這些想要買報紙的人把報紙帶迴來,通過這種方式來賺錢,如果有月刊的話,則就可以賺一大筆錢,畢竟月刊的價格可比日刊貴多了,不過如今的農民大部分都不窮,買一份報紙的錢還是有的,所以倒是有不少勤勞的人靠著這件事致富了。
甚至還有不少的地方,在跑過幾次之後突發奇想,開始召集人馬籌建了公司,其業務就是專門給鄉下人送報紙的,隻不過業務範圍從一個單一的村莊變成了好幾個,十幾個村莊,而買報紙的地方也從城市裏的報亭變成了直接從報紙發行商那裏去買,這樣一來,首先價格下降,二來量也大,一個村莊的報紙最多三四十份,一個報亭是足夠了,可十幾個村子,一天就要好幾百份的報紙,一個報亭顯然是吃不消的,所以還不如幹脆找報社直接買來更加劃算,通過這種方法,最為原始的快遞公司開始誕生,而許多原本就存在的快遞公司,也就是俗稱的鏢局也發現了這是一個賺錢,且不用承擔太大風險的行業,一下子便在全國成立了無數的快遞公司,專門負責運送報紙。
報紙業的繁榮也造就了許多文人可以從事報紙行業,以前這些文人除了科舉考試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畢竟讀書就是為了考試,若是考不上那麽這一輩子也就完了,可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文化產業的複興,這些沒有考上科舉的文人則也找到了一條新的路,比如說給報社寫文章,散文、小說、遊記都可以,沒有這個水平寫一點新聞稿也是大有人在,如今全國上下,大概有上千家報社媒體,雇傭的編輯、寫手、小說家更是多達上萬,可以說是養活了一大批的文人。
除此之外,國家還提倡進行文學上的研究,讓這些讀書人到大學裏麵擔任文學教授,教授學生們中國古代的曆史,還有哲學、文學,所謂文史學這三樣,無疑是讓許多讀書人找到了新的路子,雖然就業人數沒有像媒體業那麽多,但也大概有幾百人進入了學校,他們是整個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其中大多數人絲毫不比科舉裏的進士差,但就因為本人或許並不是特別熱愛當官,或者是對官場中的是非看不慣,這才不願意進入官場,像這種人曆史上比比皆是。
就比如當年元朝攻克宋朝,建立起了人類曆史上最為龐大的帝國,蒙古帝國的時候,許多漢人為了不在元朝當官,同時也能自己過活,便紛紛從事了文學藝術的創作,其中關漢卿就是最為典型的人物,也正因為如此,明明是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元朝卻發展出了十分璀璨的元曲,從而流傳後世,這就是許多讀書人,不願意當官之後的去所。
像這樣的大學文學教授、哲學教授、曆史教授一般都需要舉人或者是進士的功名才可以擔任,至於報社的編輯那水平就差距比較大了,如果是大報社,比如啟明報,那就起碼得舉人才可以,至於城市報的話,便是秀才也可以擔任,若是八卦報紙,那隻要會寫字就行了,至於那些連舉人、秀才也考不上的讀書人,僅僅拿個童生或者貢生的名頭,又不願意去從事挖人八卦,背後損人的工作,則可以進入宋朝在全國開設的上萬家學堂中去教書,這樣一來,可以說是又解決了一大批的工作問題。
所以徐清的改革雖然遭到了傳統保守派的反對,但這些反對的人大多數都是上流人士,至於保守派的底層,雖然對於徐清的改革也多有芥蒂,但是內心深處還是十分感激徐清的改革措施的,不然他們許多人或許一輩子都在苦求功名,但卻什麽也得不到,始終做一個被人嘲笑的對象而已,哪裏能像現在,隻要不懶,不沾染賭博之類的惡習,混到中產幾乎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