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徐安對於自己的認識顯然很是根深蒂固,徐清的許多意見他也是根本聽不進去,在他看來,如今的宋朝如此強大,遼金兩國的存在根本就是多餘,就應該在這個時候果斷消滅他們,絲毫不顧忌與這兩國同時進行作戰將會造成多麽大的人員傷亡。


    但徐清卻是在乎這一切的,在他主政時期,一直以來做的都是穩固三國邦交的工作,他雖然不喜歡這兩個國家,可是三國之間長久的和平,顯然更加有助於宋朝的穩定和繁榮,若是三國開戰,那妥妥的就是世界戰爭,要打多久,有多少人會死,根本是無法預料的事情。


    當年德國元首以為自己是歐洲第一,妄圖稱霸世界而開啟戰爭,最後的結果卻是整個德國在二戰中死去了兩千萬左右的人口,這樣巨大的代價恐怕是元首也不可能提前猜測到的,而像這種自己覺得自己優勢很大的人,最後得到的結果往往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徐清不敢冒險,更何況如今各國的主君也都是明君,大家都知道三國之間開戰,最有利的並不是三國,而是那些蠢蠢欲動的殖民地,就像當年英法混戰,這直接削弱了英法兩國的實力,到最後誰也沒有討到好,可美利堅卻在英法混戰的空隙中,獨立成為一個國家,並且在之後的兩百多年時光裏大放異彩,這便是戰爭帶來的後果。


    人們可以保證戰爭何時開始,但卻無法保證戰爭何時結束,所以徐清並不希望開戰,他更希望三國之間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交通管道,讓三方可以經常一起交流,高層進行會談,以此來消除三國之間的隔膜,這種方法顯然要比直接開戰來得好,也是徐清比較中意的方式,但是在徐安那裏,這簡直就是綏靖政策,是在養虎為患,是在講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但是徐清卻不這麽看,在他看來,如今的遼金兩國都在不停的學習中大宋的先進文化與技術,許多王侯公孫更是以會講漢語,會寫漢字為榮的,可以說他們已經跟原本的遊牧民族完全不同,開始慢慢融入到了中國的文化體係之中,即便是更為野蠻的金國,他們的王子在出身之後,也必須接受中國傳統的教育,這就說明三國之間雖然民族不同,但是三觀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儒家思想。


    在這個構架之下,三方便有了共同的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而有了共同的普世價值,就代表他們可以在這個價值之下進行談判,而不至於變成一場注定的戰爭,就像十字軍那樣,來自於宗教的戰爭,其實就是來自於三觀不合的原因,一個相信安拉是唯一的神,一個相信耶和華是唯一的上帝,這讓他們之間根本無法調和,最後爆發了長達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這便是三觀不合的代價。


    但宋遼金三國顯然沒有這個顧慮,他們同時信奉著儒家思想,並且以此為國教,而儒家所宣揚的仁義禮智信,遼金兩國也全部都是接受的,在這種情況下,思想上的矛盾是非常少的,大部分的矛盾,其實都來自於利益,而利益這種東西是可以來交換的,這比信仰上的矛盾要好得多,信仰上的矛盾,必須你死我活,而利益,可以交換,也可以交易,這樣一來,矛盾解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很多,這也是三國之間為什麽能夠一直保持和平的原因。


    在這種狀態下,和平是可以持久的,畢竟自古以來少數民族之所以要進攻中原,第一是因為他們武力強盛,在冷兵器時代,誰掌握了騎兵誰就掌握了最強的戰鬥力,草原是牧馬的好地方,在冷兵器時代,東西方沒有任何一個農耕文明可以抵擋得了遊牧民族的侵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從人類有曆史以來,就經常麵對遊牧民族的侵略,兵種上的優勢不可忽略。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優勢在火器被大規模製造出來以後,就已經蕩然無存了,騎兵唯一剩下的優勢就是大規模快速的運送軍隊抵達另一處戰場,然後形成局部的優勢了,但是這一點在火車被發明出來以後,也是蕩然無存了,戰馬能夠運輸多少士兵?火車能夠運輸多少士兵,在速度和人數上都是無法比擬的,而火器的巨大威力則讓戰馬的衝擊力成為了笑談,所以在戰鬥力上遊牧民族是根本不可能戰勝中原的,而勝利難度的加大會讓許多統治者投鼠忌器,戰火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下。


    第二點進攻原因便是因為草原上物質匱乏,每到寒冬的時候,就會需要南下中原掠奪糧食,以此來喂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這在以前是遊牧民族每年都下離開自己的家鄉,前往中原最為重要的原因,畢竟蒙古高原也好,新疆高原,西藏高原也好,基本上從十月開始就會飄雪,等到一二月份的時候,更是鵝毛大雪,封山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在這種狀態下,唯有來到溫暖的南方才可以在這場寒冬中活下去,這是他們要南下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


    可現在,他們顯然不用再這麽做了,畢竟金國如今有東歐這塊地方可以度過寒冬,而遼國則更是有整個波斯伊朗以及中東地區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就算要南下,也可以往更加輕鬆的地方南下,又為何要往宋朝這個方向來南下呢?


    這樣一來,無論從原因上還是從戰鬥力上,遼金兩國都沒有了必須要進攻宋國的理由,又為什麽會進攻呢?唯一的可能就是遼金兩國的皇帝野心膨脹,想要成為這天下四方唯一之王,但是有這種思想的人必然是少數,如今三分天下,各自的事情就忙的不得了,治下子民叛亂基本上一年就能夠有上百次,在這種烈度下,每個皇帝都要處理大量的事情,執政集團也是越來越大,而這會十分有助於一個國家的穩定,而到了這個時候,一個人的意願也很難在轉化成為一個國家的意願了,就像如今的宋朝,即便是皇帝想要做什麽,小事可以獨斷專行,但若是事關國體,事關全國,就必須要整個政事堂的同意才行,不然命令是根本不可能施行下去的。


    但在這個問題上,徐安卻非常的堅決,他在任開封府尹的時候,甚至還曾經想要把如今遼金兩國的使館從西城區遷出去,把他們搬到普通地區去跟那些殖民地區的使館放在一起,這顯然是在侮辱這些遼金的使臣,他們的地位和宋朝是接近平等的,而殖民地使館則是附庸關係,兩者放在一起這絕對是不可以的事情,但徐安曾經就真的想那麽幹過,還好被徐清提早知道,趕緊阻止了他這一個計劃,不然這必然會變成一個極大的外交事故。


    此時的徐安還僅僅隻是一個首都市長而已,這要是以後成為了宰相,他到底會做出什麽事情來,徐清也不敢想象,所以隻能不斷規勸,但徐安早已經被趙昕給寵壞了,在思維上又是有自己獨立的一套,所以對於徐清的說法也是支支吾吾,既不同意,也不反對,總之就是我行我素,這一頓飯要不是有徐寧迴來這件喜食在,必然是越吃越難受的。


    等到最後,眾人離開,徐寧被徐清留了下來,這兩年的時間沒見,徐寧比起以往來說,要黑了許多,但是那股子英氣卻是真正的迴來了,這是徐寧自從娶了慧真公主以後便消失不見的東西,他變得更容易說話了,也變得更加寬容了,但是那股子試看天下環宇,舍我其誰的氣勢卻是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打磨了個幹淨,這一點讓徐清很失望,但此刻這股氣勢又迴來了,這讓徐清很欣慰。


    在他的計劃中,徐寧一直都是自己政治上的接班人,他跟自己有著相同的政治理想,也有著相同的寬容,並且其政治智慧也要遠超徐安,雖然在才能上有所不足,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才能並不是首要因素,最重要的還是他的態度,如今的徐清一直非常擔心一件事情,就是如今趙昕如此信任徐安,這到底是真的信任,還是在放縱而已。


    誰都知道,如今的徐家已經是整個大宋朝僅次於皇室的一家了,雖然徐清一直以來都拒絕這個稱號,但是民間老百姓卻一直都這麽認為的,而想要毀掉徐家,從外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徐家在民間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把徐家給拿下,這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如果想要毀滅掉,徐家,最後的辦法,便是從內部瓦解,而徐安顯然是一個非常適合的角色。


    他聰明到自負,性格也過於蠻橫,對待他人總是會用對待自己的標準去帶隊別人,眼裏容不下一點的沙子,並且還是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這樣的人,是十分容易釀成大錯的,比如說開啟戰爭,或者說擴大如今本來就十分嚴重的階級問題,這些事情,都會成為一個導火索,而徐安便是那個點燃導火索的煙頭,隻要隨便一點,便能將整個大宋天下攪得天翻地覆,這樣的能力,憑借徐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徐安絕對做得出來。


    而這樣的決定,也必然會使天下人厭惡徐家,到時候借著民意的威勢,皇帝要想剿滅徐家就會變得非常容易,而這一點,正是徐清害怕的,雖然這麽想有點把趙昕想的太壞的感覺,徐安和趙昕兩個人那麽好,跟親兄弟也不遑多讓了,難道趙昕真的願意把自己的兄弟當成一個靶子然後擊毀徐家麽?


    這確實有些不太可能,但是自古帝王本來就沒有什麽親情可言,自相殘殺的事情也是屢見於史書之中,親情都不再話下,更何況是什麽友情了,誰又能保證趙昕一定能夠把徐安當成兄弟呢?沒有人能夠保證的,即便是趙昕也不能。


    誰都希望自己的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即便是趙昕也是如此,所以徐清必須要防備這件事情的發生,他可不希望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徐家的一切就會煙消雲散,他也是人,對於自己的家族和子孫,他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未來,而不是滿門抄斬。


    每每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徐清在心裏都會深深的歎一口氣,若是徐寧來擔任自己在政治上的繼承人,徐清絕對不會有那麽多的後顧之憂,但好死不死,徐寧卻被趙昕斷了自己的仕途,自此之後遠離官場,隻能做做生意,在家裏跟自己的妻子孩子待在一起,而徐安則被趙昕選了出來,成為了徐家未來的接班人。


    不得不說,從趙昕的種種舉動來說,都讓徐清有一種危機感,這也是他為什麽要一直對徐安耳提麵命的原因,就是因為徐安在他的眼裏,已然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爆發,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倒是還能控製的住他,可等自己死了呢?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夠控製他,恐怕也就隻剩下趙昕一個人而已了,這才是最為危險的結果啊。


    徐清把自己的擔憂告訴給徐寧,徐寧聽過之後心裏也很是震驚,他沒有想到自己離開的這兩年時間,朝局居然會那麽的複雜,徐安和趙昕之間的關係他一項不是特別的了解,唯一一次參與其中還是關於趙昕擔任攝政時候的事情,當時對於徐安和趙昕之間的感情,徐寧是真切看到的,絕對不是什麽塑料兄弟情,趙昕的眼中對徐安是有舔犢之情的,所以剛開始聽到這番話的時候,徐寧也是震驚了,甚至有點不相信,覺得是不是父親想多了。


    但是這件事已經過去好幾年的時間了,如今的趙昕和徐安之間是否還有當年那般的感覺,徐寧也根本不知道,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就隻有他們兩個人自己知道,趙昕到底會做出什麽事情來,也沒有人能夠預測,自古皇帝者,稱孤道寡,趙昕會不會也一樣,徐寧真的說不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