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很快獲得整個朝堂的認可,想要從銀行借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裏麵的錢都是有主的,若是要借錢,必然就要還利息,現在雖然是在打仗,可是這並不能成為隨意掠奪他人財產的借口,宋朝雖然是封建王朝,可總的來說還是尊重財產私有權的,這些商人一沒犯法二沒投敵,直接將他們的財產收歸國有,這顯然是一件不講道義的事情,也是絕對不可能做的。
可若要是付出利息,那麽就算是最低的利息,四千萬貫的財產,十分有可能會誕生出六百萬貫以上的利息,這還僅僅是第一批借款所需要承擔的利息,這筆錢最多隻能支持朝廷繼續開戰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可誰都不能保證戰爭能夠在三個月裏結束,後麵如果還要繼續打下去,那麽就必須要借更多的錢來作戰,到時候利滾利,那等到戰爭結束之後,該拿什麽來建設呢?新政又該如何維持呢?
這顯然是一個不容易迴答的問題,對此徐清等人也是毫無辦法,此時的狀況就是看誰能夠耗得越久,誰就是勝利者,而誰先支撐不住,那麽就誰先輸,這個時候,自己絕對不能鬆懈下來,不然要麵臨的,將會是一筆壓垮宋朝的負債和遼國更為強大的壓迫,這是宋朝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在眾人討論過後,盡管還是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可是向銀行借款以支持朝廷繼續作戰的想法已經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除此之外,陳執中作為宰相還帶頭提議將捐出自己一年的薪俸以及自己私人財產的一部分,大約七十萬貫,以此來支持國家繼續作戰,陳執中的做法讓許多人都心生尊敬,當然也有很多人更加討厭起了陳執中這個剛正不阿的老頭來。
畢竟他都帶頭捐了,他們這些人又怎麽可能不捐呢,所以朝會開到最後,一場議論是否應該向銀行借款的會議變成了戰爭捐款的預備動員,所有在這次朝會上出列的人紛紛都捐出了一大筆錢來,包括徐清自己也捐出了一年的薪俸以及十萬貫銅錢來,沒辦法,作為一個小地主出生的士大夫,他可真的沒辦法去跟這些世家大族們比有錢,像剛才頂撞徐清的那個年輕人一開口就是六十五萬貫銅錢,這樣的手筆,徐清是做不到了。
不過他倒也不自卑,反正自己該捐的都捐了,要再捐也隻能是賣房子了,可自己現在住的這房子並不是自己的,而是皇帝趙禎借給自己住的而已,理論上來說,除非他把《韻社》給賣了,不然是真的沒有錢了,所以他倒也問心無愧,同時看著眼前這些士大夫們慷慨解囊的樣子,徐清不得不感慨,這宋朝的士大夫們,終究還是有那麽點骨氣的,不像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們,崇禎跟他們要錢竟然一毛不拔,這一個王朝的知識分子到了這個地步,也真的是氣數已盡,不怪他人了。
到最後這筆捐款匯總在一起,旁邊的史官拿著筆粗粗一算,最後得出了一個數字,今天就朝堂上這一百個人,總共就大概捐了八百萬貫銅錢左右,這個數字別說是把徐清給感動了,就連趙禎都感動的不行了,趙禎不由自主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眼睛裏麵都泛起了淚光,他伸出自己的手指指著眼前的老少爺們,真誠的說道:
“大宋養士百年,今日得諸公扶保,共赴危難,朕感佩於心,諸公,朕,朕,朕….”
說到最後,或許是太激動的緣故,趙禎一下子也說不出話來,趙禎這番淚眼婆娑的樣子,一下子讓台下的人也激動了起來,徐清雖然沒有那麽激動,可周圍的氣氛實在是有些君臣共同赴國難的壯烈感,被這種感覺一影響徐清便也激動了起來,還有些人即使心裏覺得現在的狀況,有些莫名其妙,可看到台上的老板和台下的一眾大佬都紛紛激動了起來,為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便也開始激動了起來,由陳執中帶頭說道:
“陛下莫哭,我等士大夫,世食君祿,享天下百姓之供奉,受天下恩澤已是百年有餘了,如今國難當頭,遼兵進犯,我大宋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此戰若勝,則天下歸一,百姓熙然,此戰若敗,則我等盡為遼國臣妾已,值此天下局勢將明之際,若是能為我朝奠定萬世之基業,為天下百姓開創萬世之太平,勿論己身財富,我等縱是粉身碎骨,也必然含笑九泉。”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陳執中話音剛落,朝堂之上的諸位大臣便一同大聲喊道,這一聲‘萬歲’,可以說是徐清自從來到中樞以後聽到的最熱烈的一次了,這些長久待在富貴鄉中的士大夫們,在這‘萬歲’聲中,罕見的流露出了殺氣與勇氣,這是男人該有的氣量,卻在儒家文化的長久熏陶下,慢慢掩藏在了仁義禮智信中。
直到現在,被內心深處的生死存亡和古仁人的壯烈氣息所引誘爆發出來,而當這些知書達理的文化人也凝聚在殺意之下時,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到底能爆發出如何的威力,即便是這個時代掌握著至高權利的人也根本說不清楚。
等到第二天,包括徐清、範仲淹,還有《大宋早報》幾乎所有的報紙都抓緊刊印了關於朝堂所有人捐款的事情,其中像是範仲淹所創建的《文社》更是有許多大文豪在他的報紙上寫下了不少催人振奮的文章來歌頌這些人。
而徐清在這方麵也不落於人後,直接就把後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當做是當天報紙的頭版頭條,隨後便刊印全國,這一下子,整個宋朝都沸騰起來,不少商人開始拿著錢到當地的官府捐錢,還有不少城市裏的百姓則是自動開始要求服兵役,這樣的狀況傳到京師,其震驚程度簡直比士大夫們在朝堂上捐了八百萬貫還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士大夫們捐錢,這在很多人看來是應該的,畢竟他們享受著整個國家最好的資源,甚至可以說,光是士大夫階層所占取的財富就絕對超過整個宋朝財富的一半以上了,所以戰爭來臨,災難畢現的時候,他們隻要還視這個國家為自己的祖國,當然要為了這個國家也好,又或者是為了自己的財富也好去拚命,去拿出自己所能拿出的全部東西去幫助這個國家度過難關,這是必須得。
可這些百姓卻不同,從理論上來說,其實朝廷並沒有幫他們做了些什麽,隻是最近一兩年不再有天災導致大麵積死亡了而已,隻是有許多看不起書的窮人看到了書而已,其他的事情,朝廷並沒有幫他們做過什麽,而盡管因為徐清的關係導致宋朝的識字率開始上升,可是不識字的人還是占據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口,他們從小到大沒有讀過什麽叫做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也沒有人知道孔子口中的君子之風應當如何,當這個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其實他們大可不必出手相助,甚至就算是在這個時候造反,徐清心裏也不會恨他們。
畢竟古代封建的統治到底有多麽的爛,徐清早就看多了,那些地方官,口中念著仁義道德,肚子裏卻滿是男盜女娼,對於這些官員的治理能力,徐清是非常懷疑的,這一點從朝堂之上的捐獻就能看出來,宋國最有權勢的一百個人合在一起,便能輕輕鬆鬆的拿出八百萬貫來,就能看得出來,當官的到底是多麽的有錢,而在他們的統治之下,百姓到底過著什麽樣的日子可想而知。
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國的文明昌盛,也給了底層一個可以向上爬的通道,不像歐洲或者是日本所采取的封建製度,讓有才的人也永遠不可能獲得貴族那般的權利,可儒家文化也同時讓這些士大夫們開始慢慢變成了職業官僚,麵對自己所統治的區域,他們開始漸漸喪失了背負天下人心的野望,而是鑽研進了如何為官的道理之中。
這不可避免的會讓地方治理出現很大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世襲傳承的土地貴族自然要更加珍惜自己領土上的百姓,從這一點上來看,儒家文化對於責任心這三個字,確實有所欠缺,尤其是越往後的朝代,能謹守住這三個字的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那麽多普通百姓支持朝廷,樂意當兵、出糧,這實在是讓徐清和其餘眾人都有些震驚。
而這也同樣引起了徐清的好奇心,這些百姓平日裏不罵朝廷就不錯了,這個時候竟然會如此慷慨解囊,甚至還想要上前線,其中的原因徐清真的很想了解了解,為此他專門趁著一個休息日離開了開封城,到了近郊的一片鄉鎮中去,隨便找了幾個正在排隊想要當兵的壯漢聊了聊,通過跟他們的聊天,徐清這才知道這些人為什麽會想要參軍了。
原來這些人大多都是通過報紙才知道戰局到底到了什麽地步的,而其中不少的慷慨激昂之句,經過酒樓茶肆的說書先生之口一一呈現在了天下人的麵前,而在這個過程中,徐清還專門找來那些在前線犧牲了的烈士家屬,把他們請到汴京之後,就負責給《韻社》的作者們講他們的心情,然後讓那些作者們用簡單的文筆將這些喪失了親人的悲愴之情全部寫在了報紙上,這一下原本不關自己的事,通過這一個個簡單樸素的故事,自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共鳴。
畢竟誰沒有爹娘呢,而人家卻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上戰場,這樣的的氣節,對於老百姓來說,顯然是很管用的,也正因為這種種事先的鋪墊,導致民間對於此戰的關切程度一下子就熱烈了起來,直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句話出來,再加上不少報紙還把有些商人捐錢,一家五兄弟齊當兵的事情大肆報道,這本來就已經醞釀得頗為雄厚的氣氛頓時被點燃,也總算讓他們下定了來當兵的意願。
聽完壯漢們的這番解釋,徐清這才徹底了解到,媒體這個東西的力量到底有多麽的強大,而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對於他打仗能不能贏,有多麽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讓徐清下定了要盡早立法的決心,隻不過一想到立法這事兒,徐清的心中就又猶豫了起來,此時的宋朝法律,並沒有十分完整的體係,可以說很像是英國的條例法,而非普通意義上的大陸法係,這樣的法律體係對於徐清來說,無疑是十分陌生的,想要改革,自然也非常的難,所以對於此時,徐清隻能去找包拯幫忙,畢竟這位寶龍圖曾經當過很長時間的開封府尹,在刑名上頗具造詣,並且為人耿直剛毅,經得起曆史的考驗,讓這樣的人來主持法律的改革,顯然徐清是放心的。
對於徐清的拜訪和請求,包拯也很是重視,不過並沒有直接答應徐清,而是讓徐清給他點時間讓他想一想,對此徐清自然也不好說什麽,為官數載,他也已經是三十幾歲的人了,自然知道其中有許多需要討論的地方,以包拯的身份地位,也不可能直接答應下來,所以徐清也沒多說,便直接告辭了,從此之後便開始專注在了戰爭與招生這兩個方麵,對於其他方麵的事情,可以說是全部放到了一邊。
而此刻的戰場上,局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遼國在財力上的底子終究非常的薄弱,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輸送,所需要消耗的糧食可以說是個天文數字,至於錢財,那更是遼國朝廷所根本支撐不住的,而不同於宋國的事,遼國可沒有銀行這樣的金母雞給他續命,也沒有一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匹夫來跟他共患難,在堅持了兩個月的時間之後,遼國的國庫終於支撐不住,遼國皇帝逼不得已,最終向整個王朝境內下達了增稅的命令。
此令一出,天下皆驚。
(本章完)
可若要是付出利息,那麽就算是最低的利息,四千萬貫的財產,十分有可能會誕生出六百萬貫以上的利息,這還僅僅是第一批借款所需要承擔的利息,這筆錢最多隻能支持朝廷繼續開戰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可誰都不能保證戰爭能夠在三個月裏結束,後麵如果還要繼續打下去,那麽就必須要借更多的錢來作戰,到時候利滾利,那等到戰爭結束之後,該拿什麽來建設呢?新政又該如何維持呢?
這顯然是一個不容易迴答的問題,對此徐清等人也是毫無辦法,此時的狀況就是看誰能夠耗得越久,誰就是勝利者,而誰先支撐不住,那麽就誰先輸,這個時候,自己絕對不能鬆懈下來,不然要麵臨的,將會是一筆壓垮宋朝的負債和遼國更為強大的壓迫,這是宋朝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在眾人討論過後,盡管還是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可是向銀行借款以支持朝廷繼續作戰的想法已經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除此之外,陳執中作為宰相還帶頭提議將捐出自己一年的薪俸以及自己私人財產的一部分,大約七十萬貫,以此來支持國家繼續作戰,陳執中的做法讓許多人都心生尊敬,當然也有很多人更加討厭起了陳執中這個剛正不阿的老頭來。
畢竟他都帶頭捐了,他們這些人又怎麽可能不捐呢,所以朝會開到最後,一場議論是否應該向銀行借款的會議變成了戰爭捐款的預備動員,所有在這次朝會上出列的人紛紛都捐出了一大筆錢來,包括徐清自己也捐出了一年的薪俸以及十萬貫銅錢來,沒辦法,作為一個小地主出生的士大夫,他可真的沒辦法去跟這些世家大族們比有錢,像剛才頂撞徐清的那個年輕人一開口就是六十五萬貫銅錢,這樣的手筆,徐清是做不到了。
不過他倒也不自卑,反正自己該捐的都捐了,要再捐也隻能是賣房子了,可自己現在住的這房子並不是自己的,而是皇帝趙禎借給自己住的而已,理論上來說,除非他把《韻社》給賣了,不然是真的沒有錢了,所以他倒也問心無愧,同時看著眼前這些士大夫們慷慨解囊的樣子,徐清不得不感慨,這宋朝的士大夫們,終究還是有那麽點骨氣的,不像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們,崇禎跟他們要錢竟然一毛不拔,這一個王朝的知識分子到了這個地步,也真的是氣數已盡,不怪他人了。
到最後這筆捐款匯總在一起,旁邊的史官拿著筆粗粗一算,最後得出了一個數字,今天就朝堂上這一百個人,總共就大概捐了八百萬貫銅錢左右,這個數字別說是把徐清給感動了,就連趙禎都感動的不行了,趙禎不由自主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眼睛裏麵都泛起了淚光,他伸出自己的手指指著眼前的老少爺們,真誠的說道:
“大宋養士百年,今日得諸公扶保,共赴危難,朕感佩於心,諸公,朕,朕,朕….”
說到最後,或許是太激動的緣故,趙禎一下子也說不出話來,趙禎這番淚眼婆娑的樣子,一下子讓台下的人也激動了起來,徐清雖然沒有那麽激動,可周圍的氣氛實在是有些君臣共同赴國難的壯烈感,被這種感覺一影響徐清便也激動了起來,還有些人即使心裏覺得現在的狀況,有些莫名其妙,可看到台上的老板和台下的一眾大佬都紛紛激動了起來,為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便也開始激動了起來,由陳執中帶頭說道:
“陛下莫哭,我等士大夫,世食君祿,享天下百姓之供奉,受天下恩澤已是百年有餘了,如今國難當頭,遼兵進犯,我大宋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此戰若勝,則天下歸一,百姓熙然,此戰若敗,則我等盡為遼國臣妾已,值此天下局勢將明之際,若是能為我朝奠定萬世之基業,為天下百姓開創萬世之太平,勿論己身財富,我等縱是粉身碎骨,也必然含笑九泉。”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陳執中話音剛落,朝堂之上的諸位大臣便一同大聲喊道,這一聲‘萬歲’,可以說是徐清自從來到中樞以後聽到的最熱烈的一次了,這些長久待在富貴鄉中的士大夫們,在這‘萬歲’聲中,罕見的流露出了殺氣與勇氣,這是男人該有的氣量,卻在儒家文化的長久熏陶下,慢慢掩藏在了仁義禮智信中。
直到現在,被內心深處的生死存亡和古仁人的壯烈氣息所引誘爆發出來,而當這些知書達理的文化人也凝聚在殺意之下時,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到底能爆發出如何的威力,即便是這個時代掌握著至高權利的人也根本說不清楚。
等到第二天,包括徐清、範仲淹,還有《大宋早報》幾乎所有的報紙都抓緊刊印了關於朝堂所有人捐款的事情,其中像是範仲淹所創建的《文社》更是有許多大文豪在他的報紙上寫下了不少催人振奮的文章來歌頌這些人。
而徐清在這方麵也不落於人後,直接就把後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當做是當天報紙的頭版頭條,隨後便刊印全國,這一下子,整個宋朝都沸騰起來,不少商人開始拿著錢到當地的官府捐錢,還有不少城市裏的百姓則是自動開始要求服兵役,這樣的狀況傳到京師,其震驚程度簡直比士大夫們在朝堂上捐了八百萬貫還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士大夫們捐錢,這在很多人看來是應該的,畢竟他們享受著整個國家最好的資源,甚至可以說,光是士大夫階層所占取的財富就絕對超過整個宋朝財富的一半以上了,所以戰爭來臨,災難畢現的時候,他們隻要還視這個國家為自己的祖國,當然要為了這個國家也好,又或者是為了自己的財富也好去拚命,去拿出自己所能拿出的全部東西去幫助這個國家度過難關,這是必須得。
可這些百姓卻不同,從理論上來說,其實朝廷並沒有幫他們做了些什麽,隻是最近一兩年不再有天災導致大麵積死亡了而已,隻是有許多看不起書的窮人看到了書而已,其他的事情,朝廷並沒有幫他們做過什麽,而盡管因為徐清的關係導致宋朝的識字率開始上升,可是不識字的人還是占據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口,他們從小到大沒有讀過什麽叫做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也沒有人知道孔子口中的君子之風應當如何,當這個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其實他們大可不必出手相助,甚至就算是在這個時候造反,徐清心裏也不會恨他們。
畢竟古代封建的統治到底有多麽的爛,徐清早就看多了,那些地方官,口中念著仁義道德,肚子裏卻滿是男盜女娼,對於這些官員的治理能力,徐清是非常懷疑的,這一點從朝堂之上的捐獻就能看出來,宋國最有權勢的一百個人合在一起,便能輕輕鬆鬆的拿出八百萬貫來,就能看得出來,當官的到底是多麽的有錢,而在他們的統治之下,百姓到底過著什麽樣的日子可想而知。
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國的文明昌盛,也給了底層一個可以向上爬的通道,不像歐洲或者是日本所采取的封建製度,讓有才的人也永遠不可能獲得貴族那般的權利,可儒家文化也同時讓這些士大夫們開始慢慢變成了職業官僚,麵對自己所統治的區域,他們開始漸漸喪失了背負天下人心的野望,而是鑽研進了如何為官的道理之中。
這不可避免的會讓地方治理出現很大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世襲傳承的土地貴族自然要更加珍惜自己領土上的百姓,從這一點上來看,儒家文化對於責任心這三個字,確實有所欠缺,尤其是越往後的朝代,能謹守住這三個字的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那麽多普通百姓支持朝廷,樂意當兵、出糧,這實在是讓徐清和其餘眾人都有些震驚。
而這也同樣引起了徐清的好奇心,這些百姓平日裏不罵朝廷就不錯了,這個時候竟然會如此慷慨解囊,甚至還想要上前線,其中的原因徐清真的很想了解了解,為此他專門趁著一個休息日離開了開封城,到了近郊的一片鄉鎮中去,隨便找了幾個正在排隊想要當兵的壯漢聊了聊,通過跟他們的聊天,徐清這才知道這些人為什麽會想要參軍了。
原來這些人大多都是通過報紙才知道戰局到底到了什麽地步的,而其中不少的慷慨激昂之句,經過酒樓茶肆的說書先生之口一一呈現在了天下人的麵前,而在這個過程中,徐清還專門找來那些在前線犧牲了的烈士家屬,把他們請到汴京之後,就負責給《韻社》的作者們講他們的心情,然後讓那些作者們用簡單的文筆將這些喪失了親人的悲愴之情全部寫在了報紙上,這一下原本不關自己的事,通過這一個個簡單樸素的故事,自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共鳴。
畢竟誰沒有爹娘呢,而人家卻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上戰場,這樣的的氣節,對於老百姓來說,顯然是很管用的,也正因為這種種事先的鋪墊,導致民間對於此戰的關切程度一下子就熱烈了起來,直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句話出來,再加上不少報紙還把有些商人捐錢,一家五兄弟齊當兵的事情大肆報道,這本來就已經醞釀得頗為雄厚的氣氛頓時被點燃,也總算讓他們下定了來當兵的意願。
聽完壯漢們的這番解釋,徐清這才徹底了解到,媒體這個東西的力量到底有多麽的強大,而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對於他打仗能不能贏,有多麽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讓徐清下定了要盡早立法的決心,隻不過一想到立法這事兒,徐清的心中就又猶豫了起來,此時的宋朝法律,並沒有十分完整的體係,可以說很像是英國的條例法,而非普通意義上的大陸法係,這樣的法律體係對於徐清來說,無疑是十分陌生的,想要改革,自然也非常的難,所以對於此時,徐清隻能去找包拯幫忙,畢竟這位寶龍圖曾經當過很長時間的開封府尹,在刑名上頗具造詣,並且為人耿直剛毅,經得起曆史的考驗,讓這樣的人來主持法律的改革,顯然徐清是放心的。
對於徐清的拜訪和請求,包拯也很是重視,不過並沒有直接答應徐清,而是讓徐清給他點時間讓他想一想,對此徐清自然也不好說什麽,為官數載,他也已經是三十幾歲的人了,自然知道其中有許多需要討論的地方,以包拯的身份地位,也不可能直接答應下來,所以徐清也沒多說,便直接告辭了,從此之後便開始專注在了戰爭與招生這兩個方麵,對於其他方麵的事情,可以說是全部放到了一邊。
而此刻的戰場上,局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遼國在財力上的底子終究非常的薄弱,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輸送,所需要消耗的糧食可以說是個天文數字,至於錢財,那更是遼國朝廷所根本支撐不住的,而不同於宋國的事,遼國可沒有銀行這樣的金母雞給他續命,也沒有一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匹夫來跟他共患難,在堅持了兩個月的時間之後,遼國的國庫終於支撐不住,遼國皇帝逼不得已,最終向整個王朝境內下達了增稅的命令。
此令一出,天下皆驚。
(本章完)